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春秋战国赵襄子灭亡代国,看似简单,实则深谋远虑

春秋战国赵襄子灭亡代国,看似简单,实则深谋远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微笑向暖 访问量:1071 更新时间:2024/1/5 11:27:37

赵襄子是赵鞅的庶子,幼时并没受到赵鞅重视,但他从小聪敏好学,又胸怀宽广,所以,很快就成为晋国四卿赵氏的领军人物。

赵鞅和赵襄子都是有野心的人,三家分晋之前,赵氏封地紧挨着代国,而代国旁边就是经常袭扰赵国的中山国。因此,赵鞅朝思暮想要把中山国给灭了。但想灭亡中山又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中间还隔着一个代国,而这个代国又是个历史比较久远的小国。《太平寰宇记》载:“代地本瞿、姜姓之国,周末强大,在七国前称”。说明代国是独立于战国之外的分封国家。关于代国的来历,史载“汤封同姓,代子立国”,说明代国是商汤时期的封国。

虽然说代国的历史来源记载较少,但代国的灭亡却记载较多,应该是与赵襄子是三家分晋成员之一,又是赵国的创始人有关,所以在描写他灭代的事件时,我们才从中知晓一些代国的历史。那么,代国又是如何灭亡的呢?上面讲了,赵鞅一心想灭中山,所以嫌代国隔在中间碍事,这是主要原因。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代国太小,既无战斗力也无防御能力。正是因为代国与诸侯国没有战事,赵氏就找不到灭他的理由。

但是,攻打中山国始终是赵鞅一块心病,即使要死了他还不忘把儿子们叫到床前,对几个儿子说,他在夏屋山上藏了一个宝藏,看谁能把宝找回来。同去的兄弟们满山找遍也没发现有宝贝,全都垂头丧气空手而归,唯有赵襄子兴高采烈地跑回来说,他找到宝藏了,而且说宝藏就是代国。原本赵鞅对赵襄子并不看好,看到他对国事如此上心,就把原太子作废,传位给了他。

赵鞅死后,赵襄子一面给他办丧事,一面又到夏屋山眺望代国,他心中谋划出了一幅宏伟蓝图。在他眼前,他又有了新的发现,虽然代国只是几座城池和不大的地界,但却紧挨几个国家,北与中山接壤,东与燕国毗邻,打下代国,赵氏的版图就漂亮多了。

从这里,我们必须要弄清一个问题,那就是赵襄子灭亡代国时,三家分晋还没有开始,而赵氏作为一个不是诸侯的国家,攻打代国还要受到周王室和晋公室的一些约束。但从赵鞅到赵襄子就开始谋划灭代这件事可以看出,赵氏早就预谋好了从晋公室脱离出来的打算。可以说,这是赵鞅下的一着大棋。

赵襄子处理完赵鞅的丧事,马上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听说代王后宫女人很多,就把漂亮的姐姐嫁给他当夫人,代王自然感激不尽。赵襄子又经常以郎舅关系找他喝酒,一来二去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当与代王的关系相处非常融洽的时候,赵襄子也感到是动手的时候了。于是,他以请姐夫喝酒的名义把代王约到夏屋山上,看着山下的美景,喝着赵氏酿造的美酒,代王和随从们早就放松了警惕。而赵襄子提前安排好倒酒的仆从,全部使用铜制的器皿侍候宾客。酒过三巡,宾主欢笑的时候,赵襄子使个眼色,倒酒的仆从们摇身一变成了赵氏的武士,他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铜勺,有的用勺子敲打脑袋,有的用事先磨好的铜勺柄,敲的敲刺的刺,一会工夫,代王和他的随从都倒在地上了。

代王死后,赵襄子马上派人去接姐姐回来,可他姐姐听说代王死了,心里非常悲伤,一来不想和弟弟相见,毕竟代王对她不薄,一日夫妻百日恩,代王没有什么过错就杀死人家,她不能原谅弟弟。二来,做为代国的第一夫人,她以后没脸跟代国百姓相见。于是,在返回赵氏的路上代王夫人自寻了短见。看到夫人死了,随行的护卫队长也拔剑自刎了,有人说这个护卫长算得上是为主殉情,实际上,他应该是没有保护好夫人,回去没法赵襄子交差。

从赵襄子灭亡代国这件事,说明赵氏早就在筹划建立赵国诸侯国的事,事实也证明了后期赵国的走向,他们不仅跟中山国连年征战,而且还成了战国时期七雄之一,而赵襄子本人也在战国历史上有了一席之地,尤其是三家分晋以后,智伯瑶被三家所杀,他的门客豫让前来寻仇,赵襄子多次与他交手,都幸免于难,虽然他有心要放过人家,但经不住豫让死缠乱打,最终他还是处死了豫让。(图片来源于网络)

学史明理,知史悟道。关注岛主说事,了解更多春秋战国历史解读。

标签: 赵襄子

更多文章

  • 孔门七十二贤中,最没成就的就是颜回,为何孔子却最喜欢他?

    历史人物编辑:人文之光标签:颜回

    中国有句古话叫:“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即使是同一个老师教的,不同学生也会有不一样的感悟,并有自己不同的命运。著名教育家孔子,门下有3000弟子,但成才的却只有72人。人们称这批人为“孔门七十二贤人”。而七十二贤之首的颜回,成就最少,得孔子夸赞却最多。这是为何呢?小编今天就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如果

  • 项羽无颜回江东?其实是担心上当,刘邦的心理战术促成这一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鲲鹏历史阁标签:颜回

    项羽被人们称为千古霸王,是中国古代最勇猛的将带兵打仗,项羽可以一敌百,在行军指挥等方面项羽同样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不然也不可能成为盟军的盟主,最后杀的秦军大败而归。然而项羽始终都是一个让人比较惋惜的悲情英雄,最后跟刘邦的决战中项羽落了下风,乃至于最后自刎江东。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作为我国历史

  • 少将是颜回的后代,给赶羊大爷送新鞋子,为老保姆养老送终

    历史人物编辑:叮叮说史标签:颜回

    一日,共和国少将外出视察,看到放羊大爷穿着破旧的鞋子。他立马下车,给大爷送去一双新军鞋,引得放羊的大爷连连落泪。这位一心为民的将军是颜回的81代孙,为国征战数百场,还替自己的老保姆养老送终。将军名叫颜伏,四川梁山人,是复圣颜回的第81代孙。在革命的战火中,至圣孔子和复圣颜回的后代都参加了革命,孔子的

  • 眼见并不一定为实,这是经过孔子和颜回验证的

    历史人物编辑:彩虹文史标签:颜回

    我们平时总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其实眼见也不一定为实。孔子和颜回之间曾经发生一个故事,证明了眼见并非为实。孔子喜欢周游列国,可是荷包却不硬,一生穷游,到了陈国和蔡国之间,他们这一行人断粮了,七日七夜都找不到什么食物,缺吃少喝的,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去百姓家讨米,回来就做饭吃。饭快熟的时候,孔子看

  • 为了谋生,他到外国淘金,却因毁容无颜回家乡

    历史人物编辑:刘利山标签:颜回

    伍卫国是香港著名演员,从70年代起演出过多部剧集,最广受大陆观众欢迎的有《再向虎山行》、《少女慈禧》、《琥珀青龙》、《马永贞》、《四大名捕》。伍卫国有香港电视剧皇帝之称,因为外表俊逸斯文,他多演皇帝王爷、豪门贵公子,但是在《大地恩情之金山梦》里,他演了一个遭遇可怜的出国劳工。《金山梦》是《大地恩情》

  • 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他最喜欢的为何是颜回?

    历史人物编辑:巨昕宇标签:颜回

    孔子一生致力于传师授业,到他晚年的时候,号称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便有七十二人。在这七十二人中,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颜回。颜回这人,简直是学霸中的学霸,什么“孔门十哲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儒家五大圣人之一”的称号,统统被他收入囊中。一、颜回真是一个君子啊!颜回跟孔子一样都是鲁国人,他字子渊,十三岁就跟

  • 誓死不渡江的背后,此人的一番话,令项羽无颜回归江东

    历史人物编辑:西瓜唠车标签:颜回

    不管是谁讨论起项羽的时候,心中总是会出现项羽力拔山兮的形象。但是项羽的结局是非常凄惨的,最终他也因为羞愧难当,而导致他没有回到江东。情愿自刎以谢天下,也不愿意回到江东继续发展。实际上这背后有着很深层次的原因,而在他自刎之前,有一个关键人物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一番话令项羽汗颜,甚至都不想要渡江

  • 孔子为什么老骂子路,却喜欢形象呆板的颜回?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颜回

    一般认为,孔子儒雅温和,这样的老师对待学生一定是和风细雨,实际上,孔子脾气很大,生气的时候经常会骂人,而且很刁专。被他骂的最多的是他的大弟子子路,甚至骂他不得好死,哪有老师这么诅咒学生的!不过,想想还有被孔子骂成臭大粪的,子路也该心平气和了。相对于那些倒霉催的几位弟子,颜回算是幸运到了极点,跟随孔子

  • 孔门弟子众多,孔子为什么偏爱颜回?

    历史人物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颜回

    儒家说君子有三乐,其中一乐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就颜回的那个脑回路,还真不是一般人的构造——你跟他讲了一,他就能知道十。你看看现在的老师,有哪个不喜欢这样的学生?最初孔子也没觉得颜回有多聪明,相反还觉得颜回有点儿愚钝。可是孔子也万万没想到啊,颜回一拍起老师的马屁来,立马就甩开师兄弟们十八条街。

  • 孔子对“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的不同态度,体现了何种智慧?

    历史人物编辑:清澜说历史标签:子贡

    在《吕氏春秋·先识览·察微篇》中记载了两件事,一是“子贡赎人”,二是“子路拯溺”,所谓的“子路受牛”指的就是后面这件事。儒家不是讲究仁义道德吗?那为什么子路救了一个人,接受别人赠送的一头牛还得到孔子的赞扬,而子贡救人以后不求回报,但孔子却对此提出批评呢?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