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誓死不渡江的背后,此人的一番话,令项羽无颜回归江东

誓死不渡江的背后,此人的一番话,令项羽无颜回归江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西瓜唠车 访问量:1441 更新时间:2024/1/6 8:59:16

不管是谁讨论起项羽的时候,心中总是会出现项羽力拔山兮的形象。但是项羽的结局是非常凄惨的,最终他也因为羞愧难当,而导致他没有回到江东。情愿自刎以谢天下,也不愿意回到江东继续发展。实际上这背后有着很深层次的原因,而在他自刎之前,有一个关键人物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一番话令项羽汗颜,甚至都不想要渡江回到江东,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话呢?

项羽年少之时就是志向远大,哪怕是看到了秦始皇的船只,他也依然毫无畏惧。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叔父才愿意将他放在自己的身边好生培养。但是项羽的性格过于刚愎自用,认为武力可以解决一切的问题,当然这也是他最擅长的一件事,同样也是害死他的原因。秦二世时期,天下民不聊生,各处起义四起纷飞。而项羽作为楚国的后裔,更是举起了反抗的大旗。项羽在军事方面的确是有着杰出的才能,常常以少胜多。在历史上能够有这样军事才华的人也是屈指可数的,然而项羽除了打仗厉害以外,似乎再也没有了其他的优点。

要说起项羽真正覆灭的原因,其实有这两方面的理由。第一方面则是因为项羽对于天下的认知有一个错误的地方,当时民心所归的都是希望国家能够统一。现在好不容易秦朝统一了天下,结束了诸侯割据的纷争,可是项羽却想要还原到战国时期一样大搞分封。而且项羽的志向也并不是成为天下之主,只是成为楚国的而已。所谓顺应天道者生而逆天者亡,项羽正是这么一个经典的案例。

第二方面的原因则是因为项羽过于自信,刚愎自用。认为武力可以解决一切的问题,在解决麻烦的时候总是想着快速解决,通过武力的镇压和暴力来处理现在的麻烦。在打仗时武力的确是最佳的武器,但是在治理国家方面,武力却并不重要。相反刘邦在这一方面做得十分到位,修身养息也是他一直惯用的策略,懂得用人也是他取得成功的诀窍。

当然项羽在最后的关键时刻为什么选择自刎呢?这和当时船夫所说的一番话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垓下战败以后项羽一路逃跑,而等他逃到了乌江时,想要渡河过江。此时乌江的亭长也划了一艘小船来迎接项羽,然而可惜的是项羽性格刚烈,听到了乌江亭长说的一番话以后,居然拒绝了渡江。

那么乌江亭长究竟说了什么呢?他说:“江东之地虽然小,但是怎么说也有数十万人,足够称王。”听完这一番话,项羽如何能够接受?自己英雄一世最终却落得如此狼狈,不管是他的贵族身份还是他的个人经历,都不允许他接受这样狼狈的形象。与其做一个夹着尾巴逃跑的缩头乌龟,不如自刎来做英雄最后的落幕。

正如上面所说,就是乌江亭长的一席话,成为了压死项羽的最后一根稻草。项羽前面连战连败一路狼狈逃窜,本身就是英雄的他也难以接受刘邦的突然倒戈。正是在这种惊慌失措之下,他的面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威胁。他的一生也根本就不允许失败,一个从来都没有败过的人突然从高处坠落下来,又如何能够接受这巨大的心理落差?这也使得他再也不能正视面对自己,所以他选择了逃避。也许换做现在来说我们会认为他不成熟,但是在最后一刻他起码保住了自己英雄的一面。毕竟在战争面前有胜就会有败,而他只是无法接受失败而已。

标签: 颜回

更多文章

  • 孔子为什么老骂子路,却喜欢形象呆板的颜回?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颜回

    一般认为,孔子儒雅温和,这样的老师对待学生一定是和风细雨,实际上,孔子脾气很大,生气的时候经常会骂人,而且很刁专。被他骂的最多的是他的大弟子子路,甚至骂他不得好死,哪有老师这么诅咒学生的!不过,想想还有被孔子骂成臭大粪的,子路也该心平气和了。相对于那些倒霉催的几位弟子,颜回算是幸运到了极点,跟随孔子

  • 孔门弟子众多,孔子为什么偏爱颜回?

    历史人物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颜回

    儒家说君子有三乐,其中一乐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就颜回的那个脑回路,还真不是一般人的构造——你跟他讲了一,他就能知道十。你看看现在的老师,有哪个不喜欢这样的学生?最初孔子也没觉得颜回有多聪明,相反还觉得颜回有点儿愚钝。可是孔子也万万没想到啊,颜回一拍起老师的马屁来,立马就甩开师兄弟们十八条街。

  • 孔子对“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的不同态度,体现了何种智慧?

    历史人物编辑:清澜说历史标签:子贡

    在《吕氏春秋·先识览·察微篇》中记载了两件事,一是“子贡赎人”,二是“子路拯溺”,所谓的“子路受牛”指的就是后面这件事。儒家不是讲究仁义道德吗?那为什么子路救了一个人,接受别人赠送的一头牛还得到孔子的赞扬,而子贡救人以后不求回报,但孔子却对此提出批评呢?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

  • 春秋战国时期最厉害的纵横家不是苏秦张仪,而是子贡

    历史人物编辑:杨小康标签:子贡

    【春秋战国时期最厉害的纵横家不是苏秦张仪,而是子贡!】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有详细的记载:”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意思是什么呢?当时,齐国想伐鲁,鲁国国君求助了孔子,孔子于是派出了弟子子贡去帮助鲁国,孔子为什么派子贡去呢?因为子贡能言善

  • 孔子弟子子贡到底有多厉害,他出场是否真的改变了春秋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一丫文史阁标签:子贡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讲的是孔子若干弟子的故事。其中最令人向往的,莫过于“不受命而货殖焉,亿(臆)则屡中”的子贡。作为孔子弟子,一介儒生,子贡却是个算无遗策的商人,以致成为后世儒商的始祖;不仅如此,他还曾担任过鲁、卫两国的相国。但子贡的传记甚至整个《仲尼弟子列传》中,对于他经商和做官的事迹又忽略不

  • 孔门弟子,商人,卧薪尝胆影子推手,改变五国命运-子贡

    历史人物编辑:雅俗共赏容标签:子贡

    让司马迁高看一眼,在《史记》中两次重点出现的人物,除了范蠡、淳于髡,还有子贡。子贡是孔子的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用如簧巧舌改变五国命运,经商致富助孔子周游列国……孔子得意“瑚琏之器”子贡画像。端木赐,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孔子得意门生之一,位列孔门十哲,“言语”专业优秀毕业生,毕业后曾任鲁

  • 孔子的赞助商:子贡。是如何拯救鲁国、玩死夫差的?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子贡

    前面说过,吴越争霸,最终以越王勾践胜出。这其中和范蠡的那么,事件的起因究竟是怎样?又是如何具体演变的?齐国大臣田常欲作乱齐国,但又忌惮国中贤臣,便移兵伐鲁。鲁国是孔子的家乡,孔子是鲁国的太宰,孔子断然不会坐视祖国沦陷不管的。虽然当时孔子自始至终都未掌握过实权,但他在列国之间的名望,却无一望其项背。另

  • 《长月烬明》:感动的终章,透着束手无措的忧伤,子骞真的十恶不赦?

    历史人物编辑:雾里藏心标签:子骞

    《长月》这个故事很复杂。英雄澹台的例子,他的身份是五,意味着他的生命是五。前世与来世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差点把《CPU》小编的脑子给烧坏了。了解了前因后果,再来说说白子骞这个奇怪的名字,他是谁?这个关键人物对故事的结局非常重要。何深远的影响?01轮回不停据说只有少数人知道,这个魔神是拯救世界的唯一希

  • 郭开有多厉害,秦国百万雄兵都干不过的李牧,被他一招打败

    历史人物编辑:刘雨乐标签:郭开

    赵国作为,唯一实力能与秦国抗衡的国家,虽然并没有利害的君主,但是还是有点东西的,赵国也有很厉害的能人名将,李牧就是一位,当然 还有被大家戏称,秦国第一功臣的郭开,毕竟赵国也算灭在他受伤,赵偃继位之后,赵国岌岌可危,看似可以轻易消灭,但其实因为这些能人的坐阵,秦国想要灭掉赵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嬴政将

  • 战国五大乱臣:齐楚燕赵秦各有一人,破坏力最强者不是郭开

    历史人物编辑:电工与机械维修标签:郭开

    历史上王朝的兴衰更替离不开祸乱朝纲的乱臣,战国时期这样的乱臣也不在少数,除了韩国和魏国之外,其余五国都有乱臣,有些一定程度上还促成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早日到来,今天就来说一说战国五大乱臣:齐楚燕赵秦各有一人,破坏力最强者不是郭开。燕国子之子之是燕王哙时期的国相,从他是姬姓来看他应该是燕国的宗室公子,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