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嬴政时期12岁封相的甘罗,他的结局为什么没人提?

秦嬴政时期12岁封相的甘罗,他的结局为什么没人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黑洞BHole 访问量:4045 更新时间:2024/1/16 20:43:03

甘罗是古代历史上最神秘的孩子,12岁就被封为宰相。

公元前244年,甘罗以“白起功高盖世不诛而亡”劝说张唐联合燕秦两国,自己又向吕不韦请命去说服赵国割让城池,并拿燕国的城池补偿给赵国,不仅壮大了秦国、灭了燕国,还削弱了赵国,可谓一举三得!

小小年纪心机如此了得,为何后史中再也没有他的踪迹呢?

祖上辉煌,幼年成名的小甘罗

史书说“甘罗妙岁,猝起张唐”,可见是因“劝说张唐去燕国任宰相”而猝然发迹的传奇人物。

甘罗之祖甘茂是秦国的宰相,深得张仪的重视,合纵连横之术炉火纯青。后因小人进谗言,为秦昭王忌惮,不得不逃出秦国,到楚国避难。

甘茂是张仪在世都连连夸赞的大才,他的出逃让秦国空前紧张,因为甘茂曾是秦国的宰相,掌握着秦国大大小小的军事秘密。

秦昭王后来认识到用人的失误,就找楚怀王商量把甘茂还给他们。可楚王也不是傻子,敌人越想要的,就一定是最厉害的,就把甘茂一直扣了下来。

如此一来,甘茂的大名就传遍了列国,任何一个国家都想得到他,但又不敢用他。“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想用甘茂的人就要掂量一下,禁不禁得住秦楚两国的报复!

吕不韦曾说:“昔甘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

有一个很厉害的祖父,再加上吕不韦的背书,甘罗出使赵国自然能代表秦国,取得辉煌的成就也无可厚非!

少年宰相的凄惨结局

公元前244年,甘罗用辩才为秦国赢来了十几个城池,果然被只有15岁的秦始皇封为宰相。虽然名为宰相,但他上面还有吕不韦这个主公,所以,他的封赏也只是名义上的,不可能有多大的实权!

且说公元前308年甘茂逃出秦国,向寿担任秦国宰相,并于公元前294年攻打韩国(韩国的阳翟就是吕不韦的老家)。甘茂在楚国得知,写信劝说,却被向寿请楚王杀之,只好又逃往魏国,数年后死在魏国。

吕不韦以“奇货可居”成为秦国的实际掌权人后,甘罗出生。因甘茂当年仗义救国之故,吕不韦收其为门客,从小抚养之。

当甘罗取得旁人一辈子也难以取得的辉煌成就后,吕不韦仍视他还孩子,并经常让他去宫里陪伴嬴政,打探嬴政的心思。

一个10几岁的孩子,心智再成熟,面对年龄相仿却已智略过人的嬴政自然会心生敬意。而且,那时候坊间有传闻嬴政乃吕不韦私生子一事。所以,对嬴政的生母就不是很尊重。

有一次,赵姬在旁看两人下棋,棋子落,甘罗低头去捡,顺便掐了赵姬的脚一下。贵为太后的赵姬就趁机告状,在吕不韦和嬴政的默许下,甘罗被杀。

对甘罗人生结局的考证

甘罗的死在一些野史书中是这样记载的:“秦有甘罗,幼聪慧,十二岁封相,后天召之。”而作为史记的主要来源,《吕氏春秋》却没有任何记载。

这样一位自幼惊艳列国的天才人物竟然不被写入《吕氏春秋》,更何况甘罗又曾是吕不韦的门客,为其增光无数。这其中的诡异可想而知,吕不韦在“甘罗之死”中一定扮演了某种角色。

同样的道理,在记载秦朝的史书《国语》、《左传》中也不见甘罗的事迹。

尽管史书的修订从汉而始,为当朝服务。但像甘罗这样的著名人物在秦朝的历史中居然没有一点痕迹,显然是不可思议的!

因为,从上述史书的缺失记忆可以判断,甘罗的下场是凄惨的!

标签: 甘罗

更多文章

  • 甘罗:君侯为什么很不开心?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祥标签:甘罗

    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司马迁文信侯吕不韦准备攻打赵国,扩大他在河间的封地。他派遣刚成君蔡泽出使燕国,三年之后蔡泽终于促成燕国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秦庄襄王封给吕不韦蓝田十二县,秦王政又封给河间,吕不韦似乎还不满足。文信侯因此要求秦将张唐去做燕相,想要和燕

  • 十二岁的大秦丞相甘罗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风趣的历史天空标签:甘罗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历史上可能没有比小小的甘罗出名更早的人了,年仅12岁就位列秦国丞相的的高位,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甘罗后来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像甘罗这样的年纪轻轻就能位列高位,这一切也只能发生在秦国,除了秦国当时没有第二个国家有这样的土壤。战国时代各个国家都在变法,所谓的变法就是改变原有的体制,因

  • 甘罗十二岁为宰相其实就是个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李伟侃车标签:甘罗

    司马迁是讲故事的高手,《史记》中或真或假的故事俯拾皆是,而且描写的绘声绘色。小时候没有听过《史记》,那个年代连小人书都稀缺,更何况这样子的大部头。而我对历史的启蒙大多来自于“戏匣子”——收音机。其实,收音机也不多见,全村收音机屈指可数。有幸很早“结识”甘罗,得益于村里的街头。农村没有什么娱乐,夏夜吃

  • 大王要吃公鸡下的蛋,甘罗:这有何难?后甘罗官拜丞相

    历史人物编辑:周怀武标签:甘罗

    在我国有句俗语:“慧极必伤,情深不寿,早慧必夭。”这话说的便是一些神童,由于过分聪明,从而遭了“天妒”,往往还未成年便被“苍天收走”了。像七岁当孔子老师的项橐,六岁称象的曹冲,都是十二三岁便早早去世。还有写下《滕王阁序》的王勃,幼年也有着“神童”之名,26岁溺水而亡。这些神童们,难道真是由于过分聪明

  • 为什么在城濮之战中,先轸大胜楚军,头功却属于别人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小黄瓜标签:先轸

    晋楚之争一直是春秋时期的主流冲突。例如,有一次,晋国表面上答应楚国子虞放弃对被攻打的魏、曹两国的占领,但暗地里却让曹、魏与楚国断交,与晋国结盟。同时,他们扣留了子虞派来的使者。子虞大怒,一怒之下率军进攻晋国。面对楚人的愤怒攻势,晋文公毅然决然,退了九十里。这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典故。原因谁都知道,那就是

  • 如懿传:说什么生同衾死同穴,到头来却是没名没分连妃陵都不得入

    历史人物编辑:洪志强标签:连妃

    生同衾,死同穴?今天我们先撇开周迅饰演的如懿和霍建华饰演的弘历在《如懿传》里精湛的演技不谈,就说说后宫女子的痴情吧,分明知道帝王博爱,后宫佳丽三千人,却还想要与心爱之人“生同衾,死同穴”,若不是执念,又当是什么?《甄嬛传》与《如懿传》中,我们看到了乌拉那拉氏女子的深情,如懿的表姑母乌拉那拉·宜修虽无

  • 削发为尼的她如何成为赵祯生母,连妃位都是太后所赐

    历史人物编辑:西瓜唠车标签:连妃

    最有名的便是《狸猫换太子》这部戏,剧情曲折动人,数百年来,在戏曲舞台上常演不衰。有好事者竟在她的陵西封了个小冢子,称为“猫家”。许多人来此参观,都想看看李宸妃的墓,还赢得不少多情者的眼泪,但大部分人了解的是戏曲舞台上的李宸妃,而她的真实遭遇却很少有人知道。早年播出的古装电视剧《大宋奇案》讲述的是民间

  • 她是富察皇后的孙女,一生都没能得到乾隆宠爱,连妃位都不愿意给

    历史人物编辑:星羽文史录标签:连妃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的时候,皇帝每三年的时候就会进行一次选秀为自己充实后宫,选秀的目的就是把那些官宦人家中长相秀美的小姐选进宫里面给皇帝繁衍后代,毕竟身上要有着皇家血脉,根基一定不能差,因此一般贫民家的子女是没有资格被选进宫里面的,因为古代等级思想很严重,宫里人觉得她们的血统不高贵所以没有资格为皇家繁衍

  • 三家分晋非因晋献公驱逐公族,而是作爰田后改革分封制不彻底之果

    历史人物编辑:奇妙旅途美景标签:晋献公

    从春秋到战国,有两个重大的标志事件,一个是田氏代齐,另一个是三家分晋,说起来三家分晋,晋国算不上灭亡,应该说是内部分裂了: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年),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公室,晋国从此消失在了历史舞台上。作为东周曾经的“超级大国”,晋国的分裂让后世很多人都惋惜不已——如果晋国没有分裂,强晋必定

  • 卫宣公、燕王喜、楚平王、晋献公是昏君吗?他们有何相似和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史令官标签:晋献公

    卫宣公、燕王喜、楚平王和晋献公均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国君,但将四人简单定义为昏君是不可取的,尤其是晋献公,他绝对算得上是晋国历史上伟大的国君之一,正是晋献公,奠定了晋文公争霸的基础。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四位国君之间确实有共同之处,即所立的太子都被迫害致死,都给诸侯国带来了动乱,只是动乱的程度不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