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甘罗:君侯为什么很不开心?

甘罗:君侯为什么很不开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天祥 访问量:2576 更新时间:2023/12/17 7:06:50

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司马迁

文信侯吕不韦准备攻打赵国,扩大他在河间的封地。他派遣刚成君蔡泽出使燕国,三年之后蔡泽终于促成燕国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

秦庄襄王封给吕不韦蓝田十二县,秦王政又封给河间,吕不韦似乎还不满足。

文信侯因此要求秦将张唐去做燕相,想要和燕国一同讨伐赵国,来扩张河间的封地。

“远交近攻”是范雎提出的国策,文信侯牢记于心。

张唐婉辞说:“去燕国必定经过赵国,赵人抓住我的,赏赐百里之地。”文信侯怏怏不快地离开了。

张唐曾经为秦昭王攻伐赵国,赵王怨恨他,张唐担忧燕相没做成,反而被赵国抓捕。

少庶子甘罗说:“君侯为什么很不开心呢?”文信侯说:“我命令刚成君出使燕国三年,燕国太子丹到秦国来做人质。现在我要求张唐去做燕相,但是他不愿意去。”

甘罗是曾任秦相的甘茂孙子,此时为文信侯家臣。敢于在主人不开心时问询的,要么是观察能力迟钝,要么是自以为有能力为主人分忧。

甘罗说:“我可以让他去。”文信侯叱责他走开,说:“我自己去要求他,他不肯去,你怎么能让他去呢?”

甘罗说:“项橐七岁时做孔子的老师,我现在已经十二岁,您就让我试一下,何必匆忙开口呵斥我呢?”

文信侯怀疑甘罗的能力,甘罗以项橐作比,聪明才智与年龄无关。

甘罗去见张唐说:“您的功劳和武安君白起相比怎么样?”张唐说:“武安君作战所向无敌,不计其数;攻占城邑,不计其数。我的功劳比不上他。”

甘罗说:“您明确知道功劳比不上武安君吗?” 张唐说:“是的。”

甘罗说:“应侯范雎执掌秦国,和文信侯相比谁更专权呢?” 张唐说:“应侯没有文信侯专权。”

甘罗说:“您明确知道应侯没有文信侯专权?” 张唐说:“是的。”

甘罗说:“应侯想要讨伐赵国,武安君畏难不肯去,被逐离开,在距离咸阳七里的地方被绞杀而死。现在文信侯亲自请您做燕相,但是您不肯去,我不知道您将死于何处。”

甘罗四句话问下来,张唐也能明白,就凭自己的实力,会被文信侯的权势压得粉碎。

说客打动臣子一般利益诱惑。文信侯是用秦相的身份和张唐讲话,张唐想的是我无法担任这个岗位;甘罗和张唐谈的是角色对比,深深触动张唐的是文信侯的权势。

张唐说:“听您的,去燕国!”于是准备好车、马和财物,确定行期。

甘罗对文信侯说:“借给我五辆车,我为张唐先和赵王通报一下。”他要解决张唐的后顾之忧。

甘罗去拜见赵悼襄王,赵王到城外迎接他,因为他是秦国权臣文信侯的人。

甘罗对赵王说:“听说燕太子丹进入秦国了吗?”赵王说:“听说了。”甘罗说:“听说张唐要去做燕相了吗?”赵王说:“听说了。”

甘罗说:“燕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表明燕国没有欺骗秦国。张唐去做燕相,表明秦国没有欺骗燕国。秦国、燕国不相互欺骗,赵国就危险了。

秦国、燕国不相互欺骗没有其它的原因,将要攻打赵国来扩大河间的土地。

现在大王送给我五城来扩大河间,我将请求送燕太子回国,和强大的赵国一起攻打弱小的燕国。”

甘罗给赵王分析国际形势。转嫁战争危机,说客、谋士常用的方法,也是诸侯喜闻乐见的手段。

赵王立即割让五城给秦国,以扩大河间的土地,秦国送燕太子回国。赵国攻打燕国,取得上谷三十六县,转送给秦国十分之一。

尽管秦国食言未派军队,赵王凭一己之力抢夺燕国的土地,但还是迫于秦国的强盛乖乖地分给秦国一杯羹。

少年甘罗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没让文信侯花费一兵一卒,照样实现扩张的意图。

小小年纪,如此透彻地理解“权势”二字,好吗?

标签: 甘罗

更多文章

  • 十二岁的大秦丞相甘罗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风趣的历史天空标签:甘罗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历史上可能没有比小小的甘罗出名更早的人了,年仅12岁就位列秦国丞相的的高位,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甘罗后来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像甘罗这样的年纪轻轻就能位列高位,这一切也只能发生在秦国,除了秦国当时没有第二个国家有这样的土壤。战国时代各个国家都在变法,所谓的变法就是改变原有的体制,因

  • 甘罗十二岁为宰相其实就是个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李伟侃车标签:甘罗

    司马迁是讲故事的高手,《史记》中或真或假的故事俯拾皆是,而且描写的绘声绘色。小时候没有听过《史记》,那个年代连小人书都稀缺,更何况这样子的大部头。而我对历史的启蒙大多来自于“戏匣子”——收音机。其实,收音机也不多见,全村收音机屈指可数。有幸很早“结识”甘罗,得益于村里的街头。农村没有什么娱乐,夏夜吃

  • 大王要吃公鸡下的蛋,甘罗:这有何难?后甘罗官拜丞相

    历史人物编辑:周怀武标签:甘罗

    在我国有句俗语:“慧极必伤,情深不寿,早慧必夭。”这话说的便是一些神童,由于过分聪明,从而遭了“天妒”,往往还未成年便被“苍天收走”了。像七岁当孔子老师的项橐,六岁称象的曹冲,都是十二三岁便早早去世。还有写下《滕王阁序》的王勃,幼年也有着“神童”之名,26岁溺水而亡。这些神童们,难道真是由于过分聪明

  • 为什么在城濮之战中,先轸大胜楚军,头功却属于别人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小黄瓜标签:先轸

    晋楚之争一直是春秋时期的主流冲突。例如,有一次,晋国表面上答应楚国子虞放弃对被攻打的魏、曹两国的占领,但暗地里却让曹、魏与楚国断交,与晋国结盟。同时,他们扣留了子虞派来的使者。子虞大怒,一怒之下率军进攻晋国。面对楚人的愤怒攻势,晋文公毅然决然,退了九十里。这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典故。原因谁都知道,那就是

  • 如懿传:说什么生同衾死同穴,到头来却是没名没分连妃陵都不得入

    历史人物编辑:洪志强标签:连妃

    生同衾,死同穴?今天我们先撇开周迅饰演的如懿和霍建华饰演的弘历在《如懿传》里精湛的演技不谈,就说说后宫女子的痴情吧,分明知道帝王博爱,后宫佳丽三千人,却还想要与心爱之人“生同衾,死同穴”,若不是执念,又当是什么?《甄嬛传》与《如懿传》中,我们看到了乌拉那拉氏女子的深情,如懿的表姑母乌拉那拉·宜修虽无

  • 削发为尼的她如何成为赵祯生母,连妃位都是太后所赐

    历史人物编辑:西瓜唠车标签:连妃

    最有名的便是《狸猫换太子》这部戏,剧情曲折动人,数百年来,在戏曲舞台上常演不衰。有好事者竟在她的陵西封了个小冢子,称为“猫家”。许多人来此参观,都想看看李宸妃的墓,还赢得不少多情者的眼泪,但大部分人了解的是戏曲舞台上的李宸妃,而她的真实遭遇却很少有人知道。早年播出的古装电视剧《大宋奇案》讲述的是民间

  • 她是富察皇后的孙女,一生都没能得到乾隆宠爱,连妃位都不愿意给

    历史人物编辑:星羽文史录标签:连妃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的时候,皇帝每三年的时候就会进行一次选秀为自己充实后宫,选秀的目的就是把那些官宦人家中长相秀美的小姐选进宫里面给皇帝繁衍后代,毕竟身上要有着皇家血脉,根基一定不能差,因此一般贫民家的子女是没有资格被选进宫里面的,因为古代等级思想很严重,宫里人觉得她们的血统不高贵所以没有资格为皇家繁衍

  • 三家分晋非因晋献公驱逐公族,而是作爰田后改革分封制不彻底之果

    历史人物编辑:奇妙旅途美景标签:晋献公

    从春秋到战国,有两个重大的标志事件,一个是田氏代齐,另一个是三家分晋,说起来三家分晋,晋国算不上灭亡,应该说是内部分裂了: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年),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公室,晋国从此消失在了历史舞台上。作为东周曾经的“超级大国”,晋国的分裂让后世很多人都惋惜不已——如果晋国没有分裂,强晋必定

  • 卫宣公、燕王喜、楚平王、晋献公是昏君吗?他们有何相似和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史令官标签:晋献公

    卫宣公、燕王喜、楚平王和晋献公均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国君,但将四人简单定义为昏君是不可取的,尤其是晋献公,他绝对算得上是晋国历史上伟大的国君之一,正是晋献公,奠定了晋文公争霸的基础。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四位国君之间确实有共同之处,即所立的太子都被迫害致死,都给诸侯国带来了动乱,只是动乱的程度不同。这

  • 古代太子为什么不能掌管兵权 晋献公计谋除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做菜的肥哥标签:晋献公

    #2021加油带头人#当晋献公想要废除太子申生时,骊姬暗暗欢喜,但她却第一个反对!因为她深深知道,朝中还有以里克为首的一帮老臣是向着太子的,万一不成功打草惊蛇,那以后可就更加难办了。所以第一步,先将太子赶到外面,疏远他和国君大臣们的关系;第二步,再设法罗列太子的罪名,并将拥护太子的党羽一网打尽。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