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武灵王作为古代难得的雄主,文武双全,却亡于逆子之手

赵武灵王作为古代难得的雄主,文武双全,却亡于逆子之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徐慧说历史 访问量:4868 更新时间:2023/12/6 8:03:25

赵武灵王是难得的雄主,《史记·赵世家》载:他为赵国创建了六大政治优势:

一、挫败了魏国等“五国会葬”阴谋,理顺了赵与魏楚秦韩的关系。

二、实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训练了十多万“赵边骑”精锐骑兵。

三、培养了肥义、廉颇、赵豹、楼缓、信期等一批忠臣良将。

四、护送燕公子职回国作了燕昭王,促成秦公子稷回国做了秦襄王,为搞好秦、燕的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他亲自带领将官攻占西北胡地,规划了从云中、九原直趋秦国的方案,又假扮使者入秦国宫廷视察。

六、打垮娄烦、林胡等游牧民族,灭中山国,拓地北到燕、代,西到云中、九原,使疆域扩大二倍多。

但让人非常惋惜的是,像赵武灵王这样的雄主,在正值壮年时期,却被饿死在沙丘宫里,可谓天纵奇才,未堪大用。那么究竟谁是饿死赵武灵王的黑手呢?有人认为是公子成和大臣李兑,是他们裹挟赵惠文王赵何,完成了这桩阴谋。

赵武灵王雄才大略,可又儿女情长。他因宠爱小儿子赵何母亲吴娃,便废长立幼,立赵何为君,自己担任无职无权的主父。赵武灵王想得太单纯,由赵何管政治,他掌军事,集中精力将虎狼之国——秦国制服,让赵国富强起来。可他的这个举动是异常危险的,他并没有估计到,在中央集权的朝堂里,新君手中的权力,对新老臣僚将有多大的诱惑力。

赵武灵王更大的思维缺陷,是他的怜悯(min)之心。当他又看到长子赵章无端被废,倒向兄弟称臣,那种颓丧的样子时,又想把赵国一分为二,让赵章做代王。赵章后来封了个小王,并赐了宰相田不礼,《赵世家》说赵章起“四邑之兵距难”,看来俨然也是个小诸侯。

《赵世家》载:“主父起初立长子赵章为太子,后来因宠幸吴娃生下赵何后,便废太子章而立赵何。可吴娃死后,他对赵何之爱也随之松弛,重又怜惜原来的太子,想让两个儿子并立为王,犹豫不决,所以变乱发生。”在这里,主父不仅只有项羽那种妇人之心,却丝毫没有大丈夫生死诀别,杀伐果断的勇气。反而在关键时刻,出现了那种优柔寡断的劣性。

本来赵成、李兑是为平息赵章叛乱而来,为啥又发生惊天逆转,将矛头指向主父呢?俗话说“政治无父子,皇权无亲情。”主父在赵何赵章之间犹疑不决,优柔寡断,这对何、章来说既是一种戏弄,又是一种伤害。这种伤害是触及两人灵魂的。“当断不断,必遭祸乱”,优柔寡断的后果必然遭致祸乱。古人说“慈不掌兵,义不善才”,主父作为赵国的掌舵人,既有妇人之心又优柔寡断,必然使自己的威信扫地,地位也受到严重威胁。

当然,对主父来说,像何章之类的叛乱力量并不足为患,此时最危险的,却是来自宫廷内部的惠文王。由于主父对储君总是犹豫不决,使赵何的王位坐得不稳,并时刻都有离开宫廷的可能,这当然还株连到其四年为君的朝臣幕僚。

在中央集权王朝中,连徒有虚名并无实权的太子,都会或明或暗地形成一股势力,成为威胁皇权的毒瘤。何况惠文王已经上位四年,身边又有了一批荣辱与共的党羽和幕僚,他们都会为既得利益而不顾一切。

《赵世家》说,公子成,李兑怕撤围后追查“围宫”责任而“灭族”,那么就不怕追查不撤围的严重后果,那不也是“灭族”之罪吗?简直是自欺欺人,荒唐可笑。又说围宫三个月后主父被饿死,这种说法能够服人吗?

要知道,若真的围宫有三个月,则是赵何一伙最担惊受怕、最危险、最难熬的三个月。朝堂有廉颇、楼缓、赵豹、信期那么多忠臣良将,主父被困三个月,这样的事岂能瞒得过去吗?他们时刻都面临着灭顶之灾,难道会拖那么长时间吗?对主父中年离岗擅权,可以理解为思维缺陷;而赵成,李兑的不撤围,不供食,就属纯粹的政治谋杀了。

《赵世家》载,老臣肥义曾与信期说到那时的人性:“公子章和田不礼都令人忧虑。他们说得好听而为人不忠不孝。朝廷有奸臣是国家的祸害,谗臣在宫中是君主的蛀虫。这种人贪婪且野心很大,在受到宠爱后就胡作非为,假传王命还傲慢无礼。一旦擅自发布命令,祸害将要危及国家……。”肥义本来说的是赵章一伙,可对比赵何一伙的所作所为,又何赏不是如此!

肥义又说:“祸害要危及国家……对他们不可不防。今后若再有人请见国王,一定要同我先见面,我要先用自身来抵挡。”就在赵章、田不礼发动叛乱时,赵章诈传主父命令要见惠文王,肥义首先进去见面,就先被杀了。老臣先为国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可以肯定的是,赵章叛乱平息后,此时赵何、赵成、李兑心中的怨气,又一股脑儿地发泄在主父头上。编者认为,主父很可能在平息赵章叛乱时就被杀害了,赵成、李兑报告赵何后,赵何也认可了此事。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主父带着赵人的骨气和胆略,带着振兴赵国的梦想,早已走向自己的天国。赵惠文王后来从未追查此事,也是一个明证。主父死了,但死去的不只是主父本人,也带走了主父的英雄气概,雄心壮志和赵国人的热切希望。

饿死主父应该是一场有组织的阴谋活动,赵何、赵成、李兑在搪塞国人时,对主父的似号也进行贬低。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灵”字,古代时楚人称跳舞降神的巫为灵,即以舞引神的人。“灵王”明显含有贬义。

有人说是赵成、李兑瞒着赵何,私下饿死了主父,因为赵何当时只有十四岁。在古时候,即便是年仅十多岁的国君,他也有一定的权威性,他同意的事才是合法的。不经过赵何许可,赵成、李兑没有这个胆量。

主父死后的事实证明,主父的英雄气概,胆略与梦想并没有传承下来。倒是惠文王的窝囊、愚蠢传承下来了。惠文王及其子孙的政治作为,充其量也只能算个小儿科。公元前262年的长平之战,公元前228年的邯郸之战,惠文王及其子孙先是听信佞臣的谣言,让赵括取代廉颇,遭致40万赵军被坑杀。

后来,他们又把老将廉颇逼走魏国。在邯郸之战时,又是轻信佞臣的谣言,将优秀将领李牧捕杀,导致赵国被灭亡。岂有两朝君王听信同一类谣言,在同一条阴沟里翻船的道理,他们不是愚蠢是什么?

从公元前295年主父被饿死沙丘宫,到公元前228年,时间仅过去67年,东方这个唯一能够抗衡秦国的赵国就被灭亡了,造成了历史上最大的缺憾。

标签: 赵武灵王

更多文章

  • 胡服骑射让赵国“开挂”?赵武灵王的一个改变,打开了新的局面

    历史人物编辑:红星龙历史标签:赵武灵王

    “本文章已经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版权认证,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编转载抄袭,违者追究法律责任”春秋战国最先的战争模式,要具备几个条件:首先要有合理的原因才能开站,第二是打战必须要有形式,不可随意。第三是身份高的人才能打战,贫贱之人没有机会参与开战。第四双方军队需进行列阵。这是由周礼的约束形成的战争模式,这种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当汉服对话胡服,一场不同文化的碰撞之旅!

    历史人物编辑:成晋南标签:赵武灵王

    为不同文化提供最多碰撞机会的,便是战争。在今日的邯郸市,耸立着一座赵武灵王的雕像,意气风发的武灵王身穿窄袖战衣,上披甲胄,架马弯弓,仪态英武!这一点一滴的细节处,无不提醒着人们,他最大的功绩——胡服骑射。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赵国虽然国土辽阔,但实力不算上乘,面对虎视眈眈的北方劲敌,更显弱小。公元前30

  •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为何会被年仅10的儿子活活饿死在沙丘?

    历史人物编辑:王德友标签:赵武灵王

    文/清歌向暖赵武灵王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赵雍只两拨操作,直接炸翻朝野。1、废太子赵章(大儿子),立公子赵何为太子。2、赵何的“太子”屁股还坐热,正值壮年的赵武灵王又当朝宣布,禅位给了太子何。为什么赵武灵王在自己年富力强,吃嘛嘛香的时候就急急忙忙地传位给赵何呢?作为一个高瞻远瞩的政治家,赵武灵王到

  • 赵武灵王的最后三个月:被围困在行宫,以雏雀为食,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月照一天雪标签:赵武灵王

    说起赵武灵王赵雍,或许诸位会感到陌生,这位战国时期赵国的君主,亲手将赵国打造成战国七雄之一,而且他也是战国时期开创国家二元政治的先行者。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军事政治家,却在生命的最后三个月里,食不果腹被迫爬树掏鸟窝,将雏鸟用来充饥,最后被活活饿死。当时的赵国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主父”之尊的赵雍会被活活

  •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对中国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何柳静标签:赵武灵王

    两千多年前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件事在历史书上经常会提到。因为那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可以说是衍生除了一大批的优秀人才和优秀思想。事实上秦王扫六合并不是很容易的,尤其是灭楚国、赵国这两个国家。楚国是因为太大了,赵国是因为之前胡服骑射的改革台强大了。其实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远远不是军事上的强大

  • 赵武灵王搬起两块石头,一块砸垮齐国脊梁,一块砸断自己双脚

    历史人物编辑:老泰迪讲历史标签:赵武灵王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成为战国时代正式开启的重要标志,赵国横空出世。三家分晋,魏国开局就是王者,在魏文侯的带领下,轰轰烈烈的改革,轰轰烈烈的发展,成为战国初期霸主。然而,赵国自独立成国后,却一直默默无闻,不见大的发展,国力不比韩燕两国强多少。直到赵武灵王赵雍成为赵国国君,看着强邻环伺、危机四伏的境况,

  • 开启胡服骑射改革的赵武灵王,为什么没能一统天下,反而被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耿来意标签: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改革前,赵国的实力在七雄中属于中等,还会受到其他国家的侵扰;胡服骑射改革后,赵国的军事力量快速增长,由于时间太短,和秦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统一天下自然不可能了;至于赵武灵王最后被饿死,则是因为家事没处理好,在继承人问题上出现了动摇。01:胡服骑射改革时间太短,赵国的实力还不足以统一天下韩赵魏

  • 介子推割股奉君,为何会被晋文公遗忘?答案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霓裳星座标签:介子推

    一朝君主一朝臣,领导最主要的权力,就是人事权,和骊姬,晋惠公一样,晋文公上台第一件事情,便是重用自己人,对跟随自己流亡的赵衰,先轸,狐偃,贾佗,魏犨,胥臣等人,先封赏爵位,再提高待遇,都安排在国家的重要领导岗位上。然而晋文公又不同于他的前任,他虽然提拔自己人,但绝不是任人唯亲,他提拔的这些人在当时都

  • 重耳当国君后,连背叛自己的人都封赏了,为何不封赏介子推

    历史人物编辑:柠重标签:介子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介子推割肉,只为熬汤给重耳的故事。当年,重耳遭人晋献公的追杀,本就衣食不饱,却又遭到了身边随从的背叛。这个随从偷光了他的所有财物,逃得无影无踪。饥饿难耐的他,差点就晕倒在了路上。这个时候,介子推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撒谎说他要去山里采野菜。其实,他是跑到没有人的地方,将自己大腿上

  • 为什么不要质疑介子推“割股奉君”?

    历史人物编辑:杨子豪标签:介子推

    不知从何时起,国人多了一项本事,那就是事事追求新创意,新思维,强调独立思维,不人云亦云,要闻过则思,听过则辨。这似乎是一件好事,因为在今天的商业社会,学会独立思维,有创新意识,追求自己的新卖点,就有可能打破原有的思想桎梏与科技壁垒,寻求到新的突破。中国今天的科技成就,无不体现这一点。但,如果把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