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冒顿单于如何带领匈奴崛起而强大?对汉朝逼贡政策,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跑策略,以及中央集权建立强大军事帝国。
匈奴是我国突然崛起的北方游牧民族,对我国中原政权和我国历史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那么匈奴是如何崛起而强大的呢?我们先简略了解一下匈奴崛起后与汉王朝相爱相杀的兴衰史。
匈奴崛起于冒顿单于时期,匈奴骑兵东破东胡王,西败月氏国,北并丁零等五个部落小国,匈奴一统北部高原地区,使的诸引弓之民为一家,匈奴俨然成为一个地区性强国,国力正处于鼎盛时期;但是在汉朝方面,刚刚经历秦末之乱,楚汉之争,经济残破,武力衰弱,外交诸侯国的牵制,致使汉朝无法组织起强大的军事力量去攻打匈奴,特别是刘邦大意轻敌,中了冒顿单于的诱降之计,被为平城,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登之围”,刘邦通过陈平献计以和亲纳贡的方式才脱身而出。
此后,吕后、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汉朝一直遵循刘邦定制与匈奴和亲政策,以争取一段和平时期,来休养生息,恢复生产,壮大经济军事实力;但事实上,虽然汉朝对匈奴进行了岁贡、和亲和通关市方式让匈奴受益,这也并未能阻止匈奴骑兵不时南下骚扰边境,掠夺人口和财物。
汉武帝时期,汉朝经过文景之治发展之后,经济、政治、军事上都具备了与匈奴对抗的实力,特别是汉朝的马政建设非常成功,建立了强大的骑兵队伍,拥有了远超突袭能力,又有卫青、霍去病两位将领横空出世,于是汉武帝趁机发动了对匈奴大规模战争,收复河南、河套、河西地区,甚至霍去病突袭千里封狼居胥彻底瓦解匈奴的主力部队,从此西汉基本解决匈奴边患。
汉匈战争持续了四十多年,在汉武帝强力持续打击下,匈奴人口与牲畜都伤亡巨大,在幕南无王庭情况下,被迫向西北迁徙,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失去了水草丰美之地,匈奴日益衰败。
衰败中的匈奴为了能够避免战争,并且能够从中原地区获得粮食和生活物资,匈奴好几代单于一直请求与汉朝恢复和亲,这实际上匈奴也是为了跟汉朝求和以延续其统治,但此时,汉朝早已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和亲的主动权自然是汉朝说的算,从伊稚斜单于后期开始,虽然反复求情,但是汉朝方面始终没有答应这个要求,由此可以看出汉朝廷不希望匈奴政权能够再次强大起来。
匈奴失去了传统的牧地,如河南,河西,阴山,河套等水草最丰美的放牧之地,经济陷于崩溃边缘,与此同时,匈奴内部各方势力为争夺单于王位使矛盾更加激烈,致使匈奴政权失去强大的整合力,也失去东山再起的机会;在日诸王率众降汉后,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对匈奴所控制的部分地区和西域诸国进行有效管辖,彻底切断西域对匈奴物资补给作用,最后匈奴才彻底衰败下去。
总之,匈奴从强盛到衰败有众多原因引起的,汉朝势力的强大,并且对匈奴展开数十年的军事打击是其衰败的主要因素,但是匈奴衰败最基本因素还是源于其内部原因,游牧狩猎经济受气候影响的脆弱性,优良牧场的时期使其经济陷入困境,西域补给被切断,军事策略的失败以及为了争夺单于王位而引发的内部矛盾,都是造成匈奴政权衰退的原因。
匈奴从一个游牧民族是怎样突然强大起来,竟然能够把大汉皇帝率领的几十万队伍重重包围,汉朝最精锐部队差点被匈奴打得全军覆灭呢?领导匈奴崛起一个关键人物冒顿单于,要想了解冒顿单于,必须了解头曼单于。
头曼单于建立匈奴王朝,要从第一个匈奴单于开始了解,在中原地区,秦始皇建立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后,与此同时在北部蒙古高原地区,匈奴产生了第一代匈奴王头曼单于,他统一匈奴各部成为东邻东胡,西靠月氏,南临秦国的匈奴领地,当秦始皇派蒙恬收复河套地区后,头曼单于率部北迁,秦末时期,头曼单于趁着中原之乱,趁机南下,并以头曼城为中心建立北方游牧民族第一个政权匈奴王朝。
《史记·匈奴传》记载“当是之时,东胡强,月氏盛,匈奴单于曰头曼”
头曼单于统一匈奴部落后,并没有像后来的成吉思汗,阿保机,完颜阿骨打那样将匈奴带领到强盛之路,匈奴突然强大而崛起时是冒顿单于时期,冒顿单于是头曼单于的儿子,那么冒顿单于是如何带领匈奴强大起来的呢?
《史记》记载“太子名冒顿,后阏氏生少子,单于欲废冒顿,立新太子,乃使冒顿质于月氏,而头曼急击月氏,月氏欲杀冒顿,冒顿盗其马,骑之归,头曼以为壮,令将万骑。”
以上资料记载,冒顿是头曼单于的太子,后来头曼最宠爱的阏氏生了一个小儿子,单于想要废掉冒顿而立这个小儿子为太子;当时月氏国比匈奴强大,头曼单于将冒顿抵押在月氏当人质,但是老单于头曼竟然不顾太子的生死,出兵攻打月氏,恼羞成怒月氏差点杀了人质冒顿,幸好冒顿偷走了月氏良马逃回匈奴,捡回一条命;头曼单于认为这个太子很厉害,于是给他一万骑兵供他指挥。
冒顿太子杀父夺位,正是这一万骑兵造就了一个强大的匈奴王,当冒顿知道头曼要废他立阏氏儿子为太子后,下定决心杀父夺位;冒顿单于为了打造一支只听命于自己的部队,他发明了一种鸣镝(响箭),并下令说鸣镝所射之处,不跟着射的都被斩首。此后,他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训练,先通过打猎射鸟兽,后又射杀自己的战马,没有跟从射杀的骑兵都被处死;后来,他又射杀自己的爱妻,凡是不服从命令者皆斩之,最后,当鸣镝射向头曼单于时,头曼单于成了刺猬。随后,冒顿又杀死了后母,弟弟以及不听从他命令的大臣,自立为单于,这就是冒顿单于。
冒顿杀父夺位后,确立了王位的世袭制,将匈奴单于传承定位父死子继制或者兄终弟及制。匈奴国家政权由三部分构成,统辖匈奴中部的单于庭,南面与代郡和云中接壤;统辖匈奴东部的是左贤王庭,南与西汉上谷郡相邻,东与秽貉、朝鲜相接;而匈奴右贤王庭,则统辖匈奴西部,南面与汉朝上郡为邻,西面与月氏国、氐、羌等国相接。
冒顿单于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军事统帅,他刚即位时就开始实行征战策略;但当时东胡国比匈奴要强大得多,东胡国听说冒顿单于杀父自立,趁其新君即位还未立稳时期,就向他索要头曼单于骑的千里马,冒顿忍声吞气地给了他;东胡又向冒顿索要爱妻,冒顿单于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又给了他。
东胡以为冒顿是一个软弱可欺的人,于是得寸进尺要占领东胡与匈奴之间的弃地,这触碰了冒顿单于的底线,单于大怒,马上亲自领兵攻打东胡,而东胡却轻视了冒顿,没有进行防备,东胡王被杀,冒顿大胜,虏其民众牲畜大归,东胡灭亡。
冒顿单于出其不意灭掉东胡后,又趁胜向西、南、北三个方向进军,拓展疆域。
《史记·匈奴传》记载“击月氏,并楼烦,悉复收蒙恬所夺匈奴地,与河南塞,至朝那,遂侵燕、代”“后北服屈射、浑庾、丁零、鬲昆、薪犁之国。”
由以上文献资料可知,冒顿单于向西赶走月氏国,又将南面楼烦、白羊等部落吞并,收复了秦朝时期蒙恬将军所夺取的匈奴领地,并且还占领了秦朝部分领土,此后又向北征服屈射、浑庾、丁零、鬲昆、薪犁诸国,建立了一个东到辽河流域,西达葱岭,南到长城脚下,北到贝加尔湖畔疆域辽阔的匈奴大帝国,并拥有精通弓箭的骑兵部队30万人,而中原地区,正直秦末之乱不久,楚汉相争,国力凋敝,匈奴由此成为此区域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帝国。
冒顿单于围困刘邦,兵锋正盛的冒顿单于,开始不停骚扰汉朝边境,掠夺人口和物资;而此时,汉高祖刘邦初定天下,派韩王信于代守马邑,此时匈奴士气正盛,于是大举进攻马邑,在匈奴强大骑兵威慑下,韩王信投降匈奴,匈奴获得韩王信后,进一步掌握汉朝军力部署机密,率军南越句注,进攻太原,兵锋自达晋阳城下,对西汉政权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平定匈奴入侵和韩王信的叛乱,刘邦亲率大军迎战匈奴,先后取得晋阳、铜鞮等战役的胜利,为了彻底击败匈奴,刘邦不顾刘敬的劝谏,带领部分汉军向北追击冒顿单于,此时正是严冬季节,天降大雪,汉军士兵冻掉手指的十有二三。
具有极高军事谋略的冒顿单于佯装败走,以引诱汉军深入,当刘邦乘胜追击时,冒顿将精兵藏匿起来,把羸弱的士兵暴露在外面,久经沙场的刘邦也害怕是诱敌之计,多次派人去刺探匈奴情况,当使者把看到匈奴具体情况报告给刘邦时,认为的确可打。谨慎的刘邦又派刘敬再去匈奴打探虚实,刘敬回来后跟刘邦说“两国交兵,应该展现优势兵力,我所看到的都是老弱病残之兵,这明显是敌人将劣势展现在我们面前,而将精兵藏起来当奇兵,所以我认为匈奴不可打。”
经过铜鞮、晋阳之战后,刘邦顿时信心大增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趁机彻底消灭冒顿,乃不顾刘敬的劝谏,率军冒进,结果中了冒顿诱敌之计,冒顿用四十万精兵将刘邦围困在平城七天七夜,“汉军中外不得相救”,但是令人困惑的冒顿单于并没有杀掉刘邦,也没有俘虏刘邦,而是“开围一角”让刘邦从中逃脱。
有人认为是刘邦采取了陈平之计,派使者厚遗单于最宠爱的阏氏,单于相信了阏氏“两主不相困,且汉主有神”的进言,刘邦才得以脱险,此后,刘邦接受刘敬的建议,与匈奴结和亲之约。也就是说,刘邦之所以能够脱险,是靠单于阏氏的耳边风和送公主联姻而完成的。
事实上是这样的吗?我们先来了解下匈奴的情况,以洞悉冒顿单于对汉朝的策略:
首先,依赖汉朝,匈奴民族生活的区域主要是在现在的蒙古高原和阴山地区,气候条件恶劣,冬长夏短,冬季气候严寒,降雨量少,且非常不均匀;更为致命的是,此地常常发生自然灾害,造成牲畜大量死亡,甚至威胁到匈奴人的生存;而匈奴是一个游牧民族,其牲畜既是他们的主要财产也是他们的生活资料,这种靠天吃饭的经济方式,并不能自给自足。
匈奴人要想生存必须从以农耕文明为主的汉帝国获取丰富的生产、生活资料,汉朝的物质文明对匈奴有巨大的诱惑;此时,冒顿单于率领的骑兵,可以轻易消灭和俘虏刘邦,却轻易地放了刘邦,其目的就是为了逼迫刘邦“岁贡”。
其次,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从冒顿单于出兵时间分析,对于匈奴这样的游牧民族来说,冬季是最为艰难的一段时间,牧草枯黄,牲畜羸弱,需要一个温暖避风地地方,专人照顾以度过严冬;而冒顿单于却在冬季出兵,本身就违反了游牧民族的生活规律,也具有极大的危险性。据资料显示,冒顿单于时期,匈奴人口约有130-4140万人,以这种人口基数,单于几乎出动了匈奴的全部军队,一旦战事不利,无法及时撤回到匈奴腹地,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史记》记载“高皇帝定天下,略地于边,闻匈奴聚代谷之外而欲击之。”
晋阳之战后,刘邦向北寻找匈奴主力进行决战,冒顿单于得知刘邦越过句注山后,立即将兵马转向平城,并停止对代谷附近的掠夺,冒顿单于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这与两地地理交通有着密切关系,代郡以北有阴山余脉和大马群山,这两个东西走向的山脉造成群山阻隔地理交通十分便;而平城位于河谷道之中,处在蒙古高原与雁门郡等地的南北交通要道上,历代北方游牧民族进军中原多经此地;冒顿单于将军队撤到平城,就是看中了交通优势,提前占领交通要道,一旦冬季军事战事不利,可以利用交通优势迅速撤到蒙古高原。这就是匈奴传统的战略“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也就是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跑的政策,这也是冒顿单于的军事策略。
再次,逼迫汉朝纳贡,送公主和亲,自从刘邦采取刘敬的建议,送公主与匈奴单于和亲后,已成为定制被汉朝多位皇帝所遵守,汉朝每次有新皇帝登基时,便要送公主去匈奴和亲一次;同理,匈奴每次有新单于就位时,汉朝也要送公主和亲一次;但是有一个情况双方都心知肚明,那就是汉朝所派遣的公主都是宗室女子,没有一个是真正的公主,匈奴接到公主后,并没有表现出多大异议,也没觉得蹊跷。
其实,刘邦在白登解围之后,一直想通过与匈奴约定的纳贡,通关市,和亲等条款让匈奴满意,并且同意了刘敬提议的将嫡长公主嫁给匈奴单于,但是由于吕后的反对,此事不了了之,最后刘邦从宗室中选女子嫁个单于为妻,并且以和亲的方式,把岁奉当成嫁妆厚礼带给匈奴。
匈奴接到假公主后,并没有责难,这不难看出,刘邦送公主就是为了为岁奉找一个理由和借口,而匈奴真正在乎的是岁遗,岁奉,到不到位。
匈奴逼贡政策共有三个主要内容, 一是双方约定以长城为边线,政治上以兄弟互称,大致划定了汉匈边界,政治上也是平等的,谁也不是谁的附属国。
第二个内容是通关市,加强汉匈地区贸易,匈奴经济对汉朝依赖性很大,其所需的生产、生活物资之前都靠掠夺中原地区来获得,开通关市后以便匈奴百姓能够交换更多的物资。
第三个内容就是岁贡(岁俸),这是匈奴的最终目的,也是和亲政策的最重要内容,汉朝每年给予匈奴大量的物资和金银钱币等。
高祖时“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文帝时“遗单于秫蘖金帛棉絮他物岁有数,”中行曰“顾汉所输缯絮米蘖,令其量中,必善美而已。”
汉朝的和亲政策其实是一种变相的纳贡政策,但是在汉匈巧妙的安排下,给汉朝留下了颜面,匈奴也受益颇丰。
对于第一项以长城为边界来说,这是一个平等条约,毕竟中原民族传统边界就是长城以南。
第二项,通关市,虽然是匈奴要求的,但是可以互通有无,汉朝通过关市也可以得到西域的物资和技术,特别是良马等战略物资。
第三项,岁俸这是一个屈辱性的条约,但是汉朝是通过和亲的方式,以公主的嫁妆赠送给匈奴的,匈奴既得到了女人,钱财又赚足了面子,而汉朝嫁公主送厚礼也是理所当然。
笔者讲了这么多,那么现在在回到主题,冒顿单于是如何带领匈奴突然崛起而强大的呢?
笔者认为,冒顿单于建立强大的集权制帝国,他杀父夺位后,杀掉所有不服从他的人,对匈奴进行了一次集权管理,也就是说中央集权是强大军队的基础。
我们再来了解下匈奴骑兵强大的战斗力,在汉代马镫,马鞍还没有完善形制的情况下,匈奴人从小在马背上生活长大,练就了精湛的骑射技术。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人“儿能骑羊,引射鸟鼠;少长,射狐兔。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鋋。”
以上资料可知,匈奴人从小骑羊训练平衡能力和骑术效果,通过射鸟,鼠类训练射击能力,长大后通过射击狐狸,兔子练习骑马射术能力;正是匈奴人从小接受这样的军事强化训练,使得匈奴骑兵可以便骑马,便射击,还能在马上战斗;反观汉朝骑兵,就是骑马步兵,马就是交通工具,因为马镫,马鞍没完善,汉军骑兵双手没有解放出来,当匈奴骑兵遇到汉军步兵时,基本上都是以一敌十,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
匈奴特殊的军事体制,战时全民皆兵,闲时放马牧羊,一旦战争来临能够立马集合作战, 并且匈奴战马具有很强的快速机动性,能够在瞬间形成优势兵力造成以多打少的局面,当战局不利时,匈奴骑兵凭借战马速度能够快速逃到安全地带。
匈奴骑兵单兵作战能力强,但是人口少,占领地盘大,造成兵力分散,而冒顿单于出现,他将重新整合匈奴部落,形成一个强大的骑兵部队,并且其个人还具有极高的军事天赋,他通过征伐东胡、西域以及北部诸国进一步壮大的匈奴军事实力;这是匈奴能够崛起和强大的主要因素之一。
成功的“逼贡”政策,冒顿单于知道自己手中有几十万精兵,对汉朝作战,在战役中是不落下风,但是面对数千万人口,领土疆域广大,具有战略纵深的汉朝,光靠武力是万万不能的,也不可能完全征服汉朝,这也是冒顿单于白登之围放过刘邦的最主要原因,冒顿单于认为只有向汉朝“逼贡”才能使匈奴利益最大化,这方面,冒顿单于成功了,和亲政策只是逼贡政策的幌子罢了。
此外,匈奴能够在冒顿单于时期突然强大,还在于中原地区正处于秦末乱世,秦末农民起义,楚汉战争,诸侯相争,都让中原王朝无暇北顾,匈奴趁机臣服东胡、西域诸国,又占领中原传统疆域,又在与汉朝皇帝相战中,差点让其全军覆没,冒顿单于采用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跑的政策,侵扰中原地区,使其毫无办法,此时的匈奴达到了最鼎盛时期。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