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信足以证明历史的话我想一定会是汉朝初年的那一封信,那个时代的汉朝经历了秦朝末年的战火之后百废待兴,所以使用了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进行一种随心所欲的发展,在这种条件之下的汉朝中国进入到了一种缓慢的恢复期,而同时期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国家匈奴人却正是处于一个国家的实力上升阶段,所以也就出现了在刘邦死后匈奴单于不断挑衅汉朝太后吕雉的故事。
刘邦白登之战的失败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两个国家的尊卑关系也是由实力决定的。汉朝初年的中国是一个封建制度和分封制度结合的缝合怪,在这个国家体制里面,汉朝的军队和上层统治阶级没有秦朝军队和皇帝的那种无所畏惧的强大,在这个时候看到的汉朝更像是一个从东周战国继承而来的弱小诸侯国,他们在面对匈奴人的挑衅的时候也有过反抗。
以刘邦的个人战争白登之战为例子就可以看出来,刘邦是中国历史之中存在感比较低的人,他的前半生几乎都是生活在秦始皇的影子之下,他的实际年纪只是比秦始皇小三岁,可是在那个时代却没有几个人知道的,而史书之中记载刘邦第一次见到秦始皇是在秦国都城咸阳服役的时候,哪个时候的刘备说了一句大丈夫就应该像秦始皇这样威风凛凛,可最后的败局却是他自己打了自己的脸。
古代军事打仗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之中的那些通讯仪器实际上就是一个技术活,很多将领能够做到统领数万人就已经是一等一的将才了,至于像韩信那种多多益善的人物那就只能说他是中国军事历史之中的兵仙了,而刘邦作为汉朝的开国皇帝被韩信评价为只可以统帅十万人作战虽然很伤刘邦个人的面子,但却是一个大实话,因为从史书之中的记载,千古一帝秦始皇也没有直接证据证明他能够统帅十万人进行作战。
有关汉朝对匈奴国家层次的第一战白登之战很有可能真的是刘邦迫切的想要向韩信证明自己的实力不仅仅是统帅十万大军,虽然说那个时候的韩信早就去了天上,但也阻止不了刘邦的个人行动,所以他带着四十万大军和自己在楚汉战争之中的一大批文臣武将准备通过一次战争直接接触来自北方匈奴的威胁,这次战争实在是寄托了太多,一则是为了大汉的统治,保卫住农业民族的地盘。
二则是为了学习自己的偶像秦始皇使用蒙恬二十万大军那样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南地一样一劳永逸的解决边患,可能是刘邦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所以带的不是20万人,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带了40万人,三则就是为了出心中的一口气,向天上的韩信证明自己不仅是一个合格的帝王,同时也是一个合格的统帅。
可惜的是仅仅几个月之后就让汉高祖刘邦尝试到了甜头,经过一系列的求和与送女人终于让他知道了韩信对于自己的评价原来是一点都不假,甚至还有夸大的成分在里面,原来秦始皇不自己亲自带兵解决匈奴不是看不起,而是真的很困难,正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其实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刘邦失败了当然是拍拍屁股就直接走了,大不了留下一大顿和约和耻辱让后世子孙去解决就行了,但他可能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自己死后不久,连自己的老婆都还要被匈奴单于冒顿当着两个国家的面提出来羞辱一番。
冒顿单于给吕雉的信
从匈奴冒顿单于的发家历史来看就知道这个一个心狠手辣的主,他在年轻的时候曾经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才得到了匈奴单于的位置,这种人又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呢?在秦朝末年的时候,他带着匈奴从月氏手中收复了今天的天山和中亚巴尔喀什胡一带的草原,向东则是打败了欺负匈奴很久的鲜卑,使得他的威望在匈奴如日中天,简直就是匈奴人的秦始皇。
到秦朝末年楚汉战争的时候,中国边疆空虚,没有足够的兵力驻守防卫,他又带着自己的骑兵夺取了本来被蒙恬收复并驻扎的河南地,这个时候的匈奴是整个东亚乃至于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他们拥有世界上最多的骑兵,他们拥有世界上骑射技术最为先进的骑手,所以他们敢于在后面直接调账在秦朝废墟上面建立起来的汉朝并且将其击败。
东边,西边的敌人都被匈奴一个个的击败了,就连南方的汉朝也在匈奴人的手下丧师辱国,最后不得不答应每隔几年送公主前来和亲,北边的话一直到北冰洋那种冰雪覆盖的地方都是匈奴人的地盘,只是因为没有肥沃的水草使得匈奴人不愿意去西伯利亚平原上面去放牧,从当时匈奴国的四方和周围边疆来看,匈奴人可以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正是因为这种天下无敌的勇气这才给了冒顿单于写信调戏吕雉的勇气,信中的内容大概是说我是一个孤独的人,生活在草原之上,平时都是和牛马这些动物打交道,多次来到你们汉朝的边疆是因为我羡慕你们的文化和繁荣,我希望能够到中国来玩一玩,陛下你现在是一个人,我也是一个人,不如我们两个凑在一起过日子,合并为一个国家难道不香吗?
汉朝与匈奴的军政博弈
从冒顿单于的信中内容来看充满了调戏意味,所谓的两个人在一起过日子到底图谋的是什么,这才是研究历史故事的重中之重,从哪个时候的时间线来看。冒顿已经是四五十岁的人了,而汉朝实权人物吕雉也是五十多的人了,中国女子到这个年纪早已经是年老珠黄了,根本没有什么美色可以垂涎,所以冒顿单于写这封信绝对不是为了一个女人而来。
既然不是为了女人而来,那就肯定是为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从哪个时候的冒顿个人情况而言,他作为匈奴之主,其实地位已经超过了汉朝的皇帝和太后,这是根据国家实力分析出来的结果,从写那封信的时间上面来看,距离刘邦和冒顿的白登之战交锋已经过去了十多年的时间,这个时候的冒顿写这封信其实是有着多重含义在里面,一方面是想看看当年被自己打趴下的汉朝军事实力到底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地步了。
如果汉朝的君臣看到这这封信之中的内容气愤到发兵来攻打匈奴,这正好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可以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自己的后代子孙征服更多的土地和人民也是一件好事情,如果汉朝方面看到信中内容没有发兵攻打自己,那就证明汉朝的军事实力还没有恢复到秦朝蒙恬那种驱逐匈奴七百余里的地步,毕竟哪个时候的秦军战斗力实在是太让人震撼了。
秦军和匈奴打仗的时候,冒顿单于虽然不是直接的统帅,但他也知道中原人那种可怕的生产力和各种让草原勇士捉摸不透的武器,他不能让匈奴重蹈失败,所以希望通过这封信来挑拨事端,为自己发兵攻打汉朝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可惜的是冒顿的这一点心思在汉朝后宫和外朝的政治斗争之中完全不够看。
在吕雉将信中内容公开之后,许多武将都请求带兵讨伐匈奴,但文臣却没有一个赞成同匈奴开战的,因为他们知道这其中的利弊,太后的面子虽然很重要,但和自己家族的世代富贵比起来屁都不是,所以有文臣针对樊哙请求带十万兵横沙匈奴的这种话提出了要斩杀樊哙一谢天下人,这其中虽然不可能真的因为一句话杀死开国功臣樊哙,但足以见到文臣反对战争,安于享乐的那种决然态度。
而吕雉作为汉朝的实际皇帝也知道其中的利害,所以他只能忍受这种屈辱,拒绝了冒顿单于合并一国与合居的想法。这种屈辱的历史一直延续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对匈奴发动战争其中有一条很重要的理由就是为刘邦白登之战失败和吕雉被冒顿羞辱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