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那么这三个人对比,谁的能力功劳更大?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那么这三个人对比,谁的能力功劳更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德友 访问量:2770 更新时间:2023/12/8 18:01:51

肯定是诸葛亮大于管仲大于乐毅,这个毫无疑问。

诸葛亮和管仲都是政治家、军事家,而乐毅的评价只是军事家,乐毅先天不足。

就算是三国志里面被陈寿认为是诸葛亮软肋的军事方面,诸葛亮都比管仲和乐毅更被后人认可。在唐朝建立的武庙里面,诸葛亮一开始就是武庙十哲之一,而管仲不过是后来增加的64将之一,唐朝时乐毅连64将都不是。直到宋朝初年,因为政治宣传的需要,赵匡胤把白起吴起等人逐出了十哲行列,才把管仲和乐毅提升到了十哲行列,和诸葛亮并列。这说明在军事方面,后人都认为诸葛亮大于管仲大于乐毅。这样乐毅的综合能力方面根本就不足以和诸葛亮管仲相比。

再从政治方面看。诸葛亮帮助无寸土之地的刘备成为了三分天下的皇帝。刘备在得到诸葛亮帮助前,奋战了二十多年一无所获,而在有了诸葛亮之后,在隆中对政策指引下,短短几年时间就拿下了半个荆州和整个益州,三分天下,这种变化可以说是天翻地覆。齐国一直是周朝的重要诸侯国之一,齐桓公的爷爷齐庄公父亲齐僖公都是比较有作为的君主,只不过齐桓公的哥哥齐襄公比较荒淫造成齐国内乱,但是齐国仍然是当时的强国。管仲帮助齐桓公成为霸主,不过是帮助齐国从比较强到了很强,并没有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方面看,明显诸葛亮大于管仲。

这样从能力上看诸葛亮大于管仲大于乐毅是没有疑问的,同时从上面也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功劳大于管仲,那乐毅的功劳呢?乐毅最大的功劳在于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秦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七十余城,报了强齐伐燕之仇,差点灭了齐国。但是燕国并没有得到什么实质的好处,反而齐国衰落之后,山东六国从此很难抗衡秦国,为后来秦灭六国创造了机会。乐毅的做法和三国时期吕蒙偷袭荆州性质很像,不过是取得了一时的利益,却给国家留下了巨大的隐患。这种功劳是要大打折扣的。

标签: 乐毅

更多文章

  • 乐毅率五国联军连破齐国七十余城,会打不过白起?这个还真不好说

    历史人物编辑:猫咪铲史官标签:乐毅

    乐毅和白起,他们都生活在秦昭襄王年代。白起位列战国四大名将,而乐毅一手主持了五国伐齐之战,连破齐国七十余城,这两个人都可以称得上万中无一。不过可惜的是,这样两位大将居然没有动过手,未免使人感到遗憾。那么如果乐毅和白起打起来,哪一个胜出的机会更大一点呢?白起白起,秦昭襄王手底下的大将。我们都知道,秦国

  • 对手太弱,缺乏战略眼光,忠心不足,这才是历史上真实的乐毅

    历史人物编辑:康康侃历史标签:乐毅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余城。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都说乐毅是著名的军事家,但是我认为,乐毅有些名不副实。乐毅的对手太弱小乐毅唯一的军事成果不过是联合秦,赵,魏,韩一起讨伐齐国(楚国也趁机落井下石,以救齐为名,收回淮阴之地)

  • 战国四大名将之外的四大名将,田单乐毅皆入选,最后一位实至名归

    历史人物编辑:徐鹏元标签:乐毅

    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群星璀璨的时代。这个时代涌现出无数的英雄豪杰,如战国四大公子,战国四大名将等等。而战国四大名将是后人们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针对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人,应该如何排名,到底谁才是四大名将之首,一直以来争论不休。夺标呼声最高的名将自然是秦国的武安君

  • 三国机密: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揭示了古代为官潜规则

    历史人物编辑:老伊先生标签:乐毅

    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曾经记载了这样一段话,“亮躬耕陇亩,……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翻译成白话,就是说诸葛亮在南阳躬耕的时候,经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和乐毅。不过,人们都认为他是在吹牛。 但有人把他吹得更玄乎,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借司马徽之口,把诸葛亮比为,“兴周

  • 乾隆皇帝几次来到邯郸吊唁这位历史名将——战国名将乐毅

    历史人物编辑:骑着毛驴游山涧标签:乐毅

    乐毅是战国名将,其先祖乐羊,居魏国,公元前406年,魏灭中山国,乐羊受封于灵寿,之后中山复国,乐氏后人居中山国,不久赵灭中山,乐毅成为赵国官员。公元前295年,赵发生沙丘之乱,乐毅又奔燕国,乐毅自幼聪明,胸怀大志,精通兵法,长大后智勇双全,在燕深得燕王厚爱。公元前284年,乐毅受命联系秦、魏、赵、燕

  • 历史上功高震主还能全身而退的军事奇才——大将军乐毅

    历史人物编辑:刀白眉标签:乐毅

    在三国演义当中,蜀汉丞相诸葛亮常常自比为“管乐”,“管”指的是春秋时代,辅佐齐桓公打服天下诸侯,称霸中原的相国管仲,“乐”则是战国时期,替燕昭王领兵讨伐齐国,一口气攻取七十余座城池,打得齐国只剩两座孤城,齐王在逃跑路上惨死他乡。管乐二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功高震主,而两人的结局却又大不相同,管

  • 连下齐国七十城的乐毅,为什么没有成为战国四大将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乐毅

    如果仔细看的话,名列战国四大将的白起、李牧、王翦、廉颇这四人都是硬战绩,而乐毅的伐齐之战属于软战绩。什么叫软战绩呢?就是乐毅仅有的这一巅峰之战,看不出乐毅的军事水平有多高,高到何种层次。白起就不用说了,整个战国战功第一,魏、楚、赵三大国的大批军队都摧折于白起之手。李牧守代地时击杀匈奴十万人,又以弱国

  • 《资治通鉴》记载的乐毅破齐的过程是否存在不够真实的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莽原说标签:乐毅

    《资治通鉴》所载乐毅破齐经过的虚假《资治通鉴》所载乐毅破齐经过比较详细,不见于《史记》、《战国策)以及先秦诸子的,更是出于后人伪托。《通鉴》信从燕昭王即位“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之说,记在周赧王三年(公元前三一二年)。又在周赧王三十一年记乐毅身率燕师长驱逐北,剧辛和乐毅有争论,剧辛主张“宜及时攻取

  • 如果燕国没有乐毅,能够攻占齐国七十座城池吗?答案让人意外

    历史人物编辑:史密记标签:乐毅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斗加剧,为了能够拥有更加广袤的土地,诸侯们都开始吞并周边的国家,随着小国渐渐减少,战国七雄之间也开始了攻伐和争斗,矛盾逐渐加深的他们渐渐从礼制为先变成了利益为先。燕昭王回国虽然当时有很多国家都进行了变法,但是分封制依然有着很远的影响,不少国家的军政大权依旧把控在贵族或者权

  • 乐毅流亡赵国以后,为何突然销声匿迹了?还对赵国危难见死不救?

    历史人物编辑:薛明旺标签:乐毅

    从时间上来说,战国后期赵国面临的三次危机分别是:长平之战、邯郸之围以及赵国灭亡;其实我们只要梳理一下乐毅以及赵国的时间线就能给出答案,知道乐毅为什么会对赵国“见死不救”了。长平之战时的乐毅乐毅的生卒年不详,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他的经历来推断。《史记》中记载,乐毅最早的活动经历是赵国发生“沙丘之乱”,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