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机密: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揭示了古代为官潜规则

三国机密: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揭示了古代为官潜规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老伊先生 访问量:617 更新时间:2023/12/8 18:08:16

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曾经记载了这样一段话,“亮躬耕陇亩,……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翻译成白话,就是说诸葛亮在南阳躬耕的时候,经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和乐毅。不过,人们都认为他是在吹牛。

但有人把他吹得更玄乎,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借司马徽之口,把诸葛亮比为,“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 老实说,罗贯中在小说里把诸葛亮吹嘘的有点大了,诸葛亮的能力跟姜子牙、张良相比,确实还有一定的差距。 并且,诸葛亮自己也不想成为这种人,这俩人虽然声名显赫,但并不是诸葛亮心中的目标对象,他想做的是管仲乐毅。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把自己比成管仲、乐毅呢?这个问题上,人们的看法也不太一样,大鹏个人认为这里面有两点原因: 其一、诸葛亮知道天下大势已定,但自己又不可能去辅佐曹操,一统天下,所以当不了姜子牙、张良。 其二、暴露了诸葛亮想当权臣的野心。诸葛亮知道自己去曹操那里吃不开,所以决心执掌一个比较弱小的势力,当一个说一不二的权臣。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点,大家可以先看一下乐毅的事迹。 乐毅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统帅五国军队伐齐,半年内连下齐国七十多城,仅余莒、即墨两城,齐国马上就要灭亡。 但令人不解的是,后来乐毅十几万大军围困两城五年之久,竟然没有拿下。原来乐毅认为单靠武力,民心不服,所以要围而不攻,感化齐人。 于是,乐毅下令解除围攻,将军队退至城外九里处扎营,这俩儿地的老百姓,该种地种地,该经商经商,该走亲戚走亲戚,穷得吃不起饭了,燕军还给救济。

这一感化就感化了好几年。终于,有人看不惯了,开始在燕昭王面前进言,说这乐毅这么用兵,意在收买齐国的人心,我看他是想当齐王啊! 据说当时燕昭王二话没说把这人揍了一顿,心里话,就你聪明,这事难道我没看不出来吗?看破不说破才是为王之道啊!你这不是逼我表态吗? 但是,事已至此,装聋作哑是不行了,乐毅手里还有十几万大军呢!于是,燕昭王就说:乐毅功劳如此之大,就算是真做了齐王,也是应该的。 于是,燕昭王赏给乐毅的老婆孩子以王后和王子服饰,然后把一套国王才能坐的马车送给乐毅,要立乐毅为齐王。

看到这一幕,大家觉得熟悉不?刘备临终前也对诸葛亮玩过这一手啊!“我儿可辅则辅,若不可辅,君当自立为王。” 燕昭王这一手可把乐毅吓了一大跳,自己羽翼未丰,怎么敢称王,当个权臣就足够了。于是坚决推辞,宣誓以死效忠燕王。 也就是在这一年,燕昭王平因病去世。按照正常剧本,燕惠王即位的第一件事,应该是称乐毅为仲父,让他总揽朝政!

但是,燕惠王是个愣头青,不按套路出牌,非要派他的亲信骑劫去替换乐毅。这其实是冒着很大风险的。 因为乐毅手里还有不少军队,足可以跟骑劫斗上一斗,但是,乐毅觉得这样有损自己的名声,于是决定坐山观虎斗,自己转身投奔了赵国。

在乐毅的纵容下,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齐地已经恢复了元气,田单在小小的即墨竟然凑齐了一千多头牛,用火牛阵大败燕军,齐军乘胜反攻,收复了七十多座城。 燕惠王意气用事,不遵守潜规则,毁掉了可以吞并齐国的大好局面,刘禅戒急用忍,服从潜规则,在成都吃喝玩乐了几十年,假如你处在这个位子上,你会选择哪一条路? 参考史料《资治通鉴》《史记》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乐毅

更多文章

  • 乾隆皇帝几次来到邯郸吊唁这位历史名将——战国名将乐毅

    历史人物编辑:骑着毛驴游山涧标签:乐毅

    乐毅是战国名将,其先祖乐羊,居魏国,公元前406年,魏灭中山国,乐羊受封于灵寿,之后中山复国,乐氏后人居中山国,不久赵灭中山,乐毅成为赵国官员。公元前295年,赵发生沙丘之乱,乐毅又奔燕国,乐毅自幼聪明,胸怀大志,精通兵法,长大后智勇双全,在燕深得燕王厚爱。公元前284年,乐毅受命联系秦、魏、赵、燕

  • 历史上功高震主还能全身而退的军事奇才——大将军乐毅

    历史人物编辑:刀白眉标签:乐毅

    在三国演义当中,蜀汉丞相诸葛亮常常自比为“管乐”,“管”指的是春秋时代,辅佐齐桓公打服天下诸侯,称霸中原的相国管仲,“乐”则是战国时期,替燕昭王领兵讨伐齐国,一口气攻取七十余座城池,打得齐国只剩两座孤城,齐王在逃跑路上惨死他乡。管乐二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功高震主,而两人的结局却又大不相同,管

  • 连下齐国七十城的乐毅,为什么没有成为战国四大将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乐毅

    如果仔细看的话,名列战国四大将的白起、李牧、王翦、廉颇这四人都是硬战绩,而乐毅的伐齐之战属于软战绩。什么叫软战绩呢?就是乐毅仅有的这一巅峰之战,看不出乐毅的军事水平有多高,高到何种层次。白起就不用说了,整个战国战功第一,魏、楚、赵三大国的大批军队都摧折于白起之手。李牧守代地时击杀匈奴十万人,又以弱国

  • 《资治通鉴》记载的乐毅破齐的过程是否存在不够真实的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莽原说标签:乐毅

    《资治通鉴》所载乐毅破齐经过的虚假《资治通鉴》所载乐毅破齐经过比较详细,不见于《史记》、《战国策)以及先秦诸子的,更是出于后人伪托。《通鉴》信从燕昭王即位“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之说,记在周赧王三年(公元前三一二年)。又在周赧王三十一年记乐毅身率燕师长驱逐北,剧辛和乐毅有争论,剧辛主张“宜及时攻取

  • 如果燕国没有乐毅,能够攻占齐国七十座城池吗?答案让人意外

    历史人物编辑:史密记标签:乐毅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斗加剧,为了能够拥有更加广袤的土地,诸侯们都开始吞并周边的国家,随着小国渐渐减少,战国七雄之间也开始了攻伐和争斗,矛盾逐渐加深的他们渐渐从礼制为先变成了利益为先。燕昭王回国虽然当时有很多国家都进行了变法,但是分封制依然有着很远的影响,不少国家的军政大权依旧把控在贵族或者权

  • 乐毅流亡赵国以后,为何突然销声匿迹了?还对赵国危难见死不救?

    历史人物编辑:薛明旺标签:乐毅

    从时间上来说,战国后期赵国面临的三次危机分别是:长平之战、邯郸之围以及赵国灭亡;其实我们只要梳理一下乐毅以及赵国的时间线就能给出答案,知道乐毅为什么会对赵国“见死不救”了。长平之战时的乐毅乐毅的生卒年不详,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他的经历来推断。《史记》中记载,乐毅最早的活动经历是赵国发生“沙丘之乱”,这件

  • 乐毅伐齐,压死战国七雄平衡的最后一根稻草

    历史人物编辑:李梓轩标签:乐毅

    编者按:战国七雄,在周王室式微之后,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分布于中国中原大地之上七个大国互相牵掣的格局,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是也。虽然强大,但是这些国家却因为并没有占据绝对力量上的优势,时而联合,时而攻伐,彼此牵掣,艰难的维持着相对的平衡。而其中,秦国、齐国最为强大,号

  • 乐毅6个月内连破齐国72座城,为何3年攻不下2座孤城?套路太深了

    历史人物编辑:郑在说事儿标签:乐毅

    乐毅统帅五国联军伐齐,六个月内连破齐国72座城池,唯独留下莒和即墨两座城,这只不过是乐毅的一场政治阴谋罢了。济西之战背景燕王哙一直视尧舜禹为偶像,所以他倡导仁义。众所周知,尧舜禹以禅让而博得美名,所以丞相子之就抓住这个机会设局夺权。子之亲信苏代不断的忽悠燕王哙,强化燕王哙用贤让贤的理念,随后,鹿毛寿

  • 战国后期,面对赵国的生死存亡,乐毅为什么会无动于衷呢?

    历史人物编辑:汗青史文V标签:乐毅

    乐毅是何许人也,五国伐齐时,几乎将齐国一举歼灭的名将。提到他,人们总是会将他与少有所成、天资聪颖等词汇联系在一起,事实也证明,其军事才能足以让他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熠熠生辉,然而关于他,也有一件让人感到非常疑惑的事情,那就是秦国与赵国浩浩荡荡的长平之战中,赵国惨败而归,甚至差点亡国,而在众多可用的将领

  • 德国闪电战超牛?乐毅闪电灭齐了解一下

    历史人物编辑:张龙龙标签:乐毅

    自是君王不永年——诸葛亮的偶像乐毅(8)公元前284年,济水河边,燕军轻装从简,等待主帅乐毅,乐毅跨上战马,下令,“出发!”燕军浩浩荡荡向临淄进发,乐毅亲率骑兵军团杀向临淄。两千三百多年后,一名51岁的德国将军率领着他的装甲兵团浩浩荡荡杀进了华沙,用27天就征服了波兰,全世界为之震惊,他就是被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