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乐毅率五国联军连破齐国七十余城,会打不过白起?这个还真不好说

乐毅率五国联军连破齐国七十余城,会打不过白起?这个还真不好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猫咪铲史官 访问量:3042 更新时间:2023/12/8 18:03:42

乐毅白起,他们都生活在秦昭襄王年代。白起位列战国四大名将,而乐毅一手主持了五国伐齐之战,连破齐国七十余城,这两个人都可以称得上万中无一。不过可惜的是,这样两位大将居然没有动过手,未免使人感到遗憾。那么如果乐毅和白起打起来,哪一个胜出的机会更大一点呢?

白起

白起,秦昭襄王手底下的大将。我们都知道,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就舍弃了很多旧有的制度,转而施行新的制度,也正是这些制度,使得秦国的国力愈发强盛。

其中有一项新制度就是军功爵制。所谓的军功爵制就是摒弃了传统的世卿世禄制,使得贵族身份不再是旧有贵族们的专利。只要你上战场杀敌,杀到一定的数量,你就能获得一定的爵位。如果你足够厉害,你甚至可以凭借军功直接擢升到大良造(秦国一般人能够到达的最高爵位)。

而白起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秦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仅仅凭借着杀敌数量就坐到大良造位置的人。这足以证明他的领军能力。

事实也的确如此,伊阙之战、鄢郢之战、长平之战,这些在战国时期数得上名字的重大战役,几乎都和白起有关。其中又以长平之战最为震撼,此战的意义,不仅仅只是打败了强大的赵国,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此战过后,哪怕是六国合纵,也已经不是秦国的对手了。

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这白起。可以说,对于敌人,白起是畜牲,几十万赵军说坑杀就坑杀,但是对于秦国,白起却是功臣。哪怕是白起被秦昭襄王赐死,秦人也要哀悼他。

乐毅

乐毅祖上的先祖乐羊曾经帮助魏文侯攻克中山国。后来中山复国,又被赵武灵王所灭,乐毅也由此变成了赵国人。

燕昭王时期,燕王一直痛恨齐国趁燕国被乱之时侵占燕国土地,想在有朝一日报仇雪恨。于是,燕昭王便礼贤下士,将乐毅请了过去,并封他为亚卿。

最终,齐国因屡次挑衅周边国家,引起了众诸侯的怒火。乐毅趁机提醒燕昭王趁机联络诸侯一起兴兵伐齐。

就这样,燕、赵、韩、魏、秦合纵伐齐,乐毅为上将军,统一指挥着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攻打齐国。

齐军大败,被联军连下七十余城,只剩下莒和即墨没有收服,齐国几乎灭亡。尽管后来齐国又收复了领土,但是齐国却由此衰弱了下去。

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乐毅。可以这么说,乐毅在当时的名声,绝不逊色于任何人。

白起和乐毅互打,谁赢谁输?

我们都知道,打仗打的不仅仅是将军的领兵能力,更重要的是士兵的素质和国家的实力。

一、士兵的素质

秦国经历过商鞅变法,废除了传统的世卿世禄制,建立了以军功为核心的军功爵。而秦国又位处西陲,民风彪悍,军功爵制的出现,正好将秦人身上的一股子狠劲通过战场发泄出来。

因此,秦人的作战能力是十分强悍的,要不然怎么会有“虎狼之师”的称呼呢?

再看燕国,燕国的实力,一直比较弱小。哪怕是到了燕昭王时期,燕国的强大也只是昙花一现,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燕国的现状。

因此,在士兵素质这一块,燕国输了。

二、国家的实力

战国时期,国力的较量无非就是粮食的较量。其实不仅仅是赵国,古代战争基本都是如此。历史上很多出名的战役,失败方都是因为缺粮或者被断粮才输的。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并施行重农抑商政策。这一系列的措施,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的耕种积极性,提高了粮食产量。

另外,秦国还坐拥两个天下粮仓,一个关中大粮仓,一个巴蜀大粮仓。

反观燕国,没有经历过变法,社会制度落后,燕国又处于北方苦寒之地,靠近游牧民族。

因此,在国力这一块,燕国还是输了。

结束语

通过分析,我们已经可以得出结论,白起和乐毅对战,输的应该是乐毅。

标签: 乐毅

更多文章

  • 对手太弱,缺乏战略眼光,忠心不足,这才是历史上真实的乐毅

    历史人物编辑:康康侃历史标签:乐毅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余城。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都说乐毅是著名的军事家,但是我认为,乐毅有些名不副实。乐毅的对手太弱小乐毅唯一的军事成果不过是联合秦,赵,魏,韩一起讨伐齐国(楚国也趁机落井下石,以救齐为名,收回淮阴之地)

  • 战国四大名将之外的四大名将,田单乐毅皆入选,最后一位实至名归

    历史人物编辑:徐鹏元标签:乐毅

    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群星璀璨的时代。这个时代涌现出无数的英雄豪杰,如战国四大公子,战国四大名将等等。而战国四大名将是后人们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针对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人,应该如何排名,到底谁才是四大名将之首,一直以来争论不休。夺标呼声最高的名将自然是秦国的武安君

  • 三国机密: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揭示了古代为官潜规则

    历史人物编辑:老伊先生标签:乐毅

    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曾经记载了这样一段话,“亮躬耕陇亩,……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翻译成白话,就是说诸葛亮在南阳躬耕的时候,经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和乐毅。不过,人们都认为他是在吹牛。 但有人把他吹得更玄乎,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借司马徽之口,把诸葛亮比为,“兴周

  • 乾隆皇帝几次来到邯郸吊唁这位历史名将——战国名将乐毅

    历史人物编辑:骑着毛驴游山涧标签:乐毅

    乐毅是战国名将,其先祖乐羊,居魏国,公元前406年,魏灭中山国,乐羊受封于灵寿,之后中山复国,乐氏后人居中山国,不久赵灭中山,乐毅成为赵国官员。公元前295年,赵发生沙丘之乱,乐毅又奔燕国,乐毅自幼聪明,胸怀大志,精通兵法,长大后智勇双全,在燕深得燕王厚爱。公元前284年,乐毅受命联系秦、魏、赵、燕

  • 历史上功高震主还能全身而退的军事奇才——大将军乐毅

    历史人物编辑:刀白眉标签:乐毅

    在三国演义当中,蜀汉丞相诸葛亮常常自比为“管乐”,“管”指的是春秋时代,辅佐齐桓公打服天下诸侯,称霸中原的相国管仲,“乐”则是战国时期,替燕昭王领兵讨伐齐国,一口气攻取七十余座城池,打得齐国只剩两座孤城,齐王在逃跑路上惨死他乡。管乐二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功高震主,而两人的结局却又大不相同,管

  • 连下齐国七十城的乐毅,为什么没有成为战国四大将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乐毅

    如果仔细看的话,名列战国四大将的白起、李牧、王翦、廉颇这四人都是硬战绩,而乐毅的伐齐之战属于软战绩。什么叫软战绩呢?就是乐毅仅有的这一巅峰之战,看不出乐毅的军事水平有多高,高到何种层次。白起就不用说了,整个战国战功第一,魏、楚、赵三大国的大批军队都摧折于白起之手。李牧守代地时击杀匈奴十万人,又以弱国

  • 《资治通鉴》记载的乐毅破齐的过程是否存在不够真实的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莽原说标签:乐毅

    《资治通鉴》所载乐毅破齐经过的虚假《资治通鉴》所载乐毅破齐经过比较详细,不见于《史记》、《战国策)以及先秦诸子的,更是出于后人伪托。《通鉴》信从燕昭王即位“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之说,记在周赧王三年(公元前三一二年)。又在周赧王三十一年记乐毅身率燕师长驱逐北,剧辛和乐毅有争论,剧辛主张“宜及时攻取

  • 如果燕国没有乐毅,能够攻占齐国七十座城池吗?答案让人意外

    历史人物编辑:史密记标签:乐毅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斗加剧,为了能够拥有更加广袤的土地,诸侯们都开始吞并周边的国家,随着小国渐渐减少,战国七雄之间也开始了攻伐和争斗,矛盾逐渐加深的他们渐渐从礼制为先变成了利益为先。燕昭王回国虽然当时有很多国家都进行了变法,但是分封制依然有着很远的影响,不少国家的军政大权依旧把控在贵族或者权

  • 乐毅流亡赵国以后,为何突然销声匿迹了?还对赵国危难见死不救?

    历史人物编辑:薛明旺标签:乐毅

    从时间上来说,战国后期赵国面临的三次危机分别是:长平之战、邯郸之围以及赵国灭亡;其实我们只要梳理一下乐毅以及赵国的时间线就能给出答案,知道乐毅为什么会对赵国“见死不救”了。长平之战时的乐毅乐毅的生卒年不详,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他的经历来推断。《史记》中记载,乐毅最早的活动经历是赵国发生“沙丘之乱”,这件

  • 乐毅伐齐,压死战国七雄平衡的最后一根稻草

    历史人物编辑:李梓轩标签:乐毅

    编者按:战国七雄,在周王室式微之后,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分布于中国中原大地之上七个大国互相牵掣的格局,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是也。虽然强大,但是这些国家却因为并没有占据绝对力量上的优势,时而联合,时而攻伐,彼此牵掣,艰难的维持着相对的平衡。而其中,秦国、齐国最为强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