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乐毅6个月内连破齐国72座城,为何3年攻不下2座孤城?套路太深了

乐毅6个月内连破齐国72座城,为何3年攻不下2座孤城?套路太深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郑在说事儿 访问量:938 更新时间:2023/12/8 9:21:13

乐毅统帅五国联军伐齐,六个月内连破齐国72座城池,唯独留下莒和即墨两座城,这只不过是乐毅的一场政治阴谋罢了。

济西之战背景

燕王哙一直视舜禹为偶像,所以他倡导仁义。众所周知,尧舜禹以禅让而博得美名,所以丞相子之就抓住这个机会设局夺权。子之亲信苏代不断的忽悠燕王哙,强化燕王哙用贤让贤的理念,随后,鹿毛寿也开始忽悠燕王哙让贤。

在子之一批野心家的策划下,公元前314年燕王哙让位于子之,紧接着子之党羽继续忽悠燕王哙撤回所有权力。于是燕王哙将自己和太子派下去的300多名官员全部撤回,由子之亲自任命。明白人一看就知道,名义上是燕王哙主动禅让,实际上是子之党羽在推动,只有燕王哙一人看不明白。

子之成功登上王位以后便迅速更换官吏,一些失去权力的官员以燕太子平为核心形成反对派。公元前314年,以燕太子为首的反对派发动政变,燕国本来就弱小,驾驭不了大规模政变,于是燕国便求助于齐国。齐国打着帮助燕国平息内乱的旗号,趁机攻城略地,侵吞财富。燕王哙、太子平死于乱军之中,子之被齐军杀害后剁成肉酱。

齐军在燕国的所作所为,受到燕民的激烈反抗,加之诸侯国也不愿齐国就此独吞燕国,齐军在各方势力的压迫下,被迫撤军。燕民拥护燕昭王即位,燕昭王即位以后,立志为燕国报仇雪恨,所以他招贤纳士,奋发图强。燕国经过28年的发展,实力已经逐渐强大,燕昭王准备为燕国一雪前耻。

济西之战过程

当燕国势力逐渐强大之时,燕昭王便问计于乐毅可否伐齐,乐毅提出单靠燕国一国之力不足以与强大的齐国抗衡,要唆使齐国伐宋,让齐国成为众矢之的,尔后,举五国之力伐齐。——《史记》

燕昭王采纳乐毅的建议,派苏秦去齐国做卧底,目的是挑唆齐国伐宋,齐闵王前后三次伐宋,第三次成功拿下宋国,打破了国际平衡。宋国地处中原富庶地带,交通发达,商业发达,是各诸侯国眼中的肥肉,齐国把这块肥肉吃了,成为各诸侯国眼中的过街老鼠。

乐毅看时机已经成熟,提出出使赵国,乐毅本是赵国人,跟赵国关系不错,赵王不仅将相国大印交由乐毅保管,还愿意出面游说秦国伐齐。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调集全国兵力,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统帅五国联军伐齐。齐湣王闻报,派大将触子率领齐国主力军前去迎战,两军在济水之西相遇,济西之战爆发。两军兵力相当,大致在二十几万左右。由于齐军连年征战,战斗力不强,齐湣王为了让将士死战,以刨祖坟和灭族相要挟,使得齐军离心更无斗志。五国联军一个冲锋,齐国主力军溃不成军,主将触子落荒而逃,副将达子收拾残兵败将退守首都临淄。

此时乐毅认为伐齐的目的已经达成,齐国主力军已经击溃,五国为了各自的利益很难再齐心协力。于是乐毅给了秦、韩两国一些好处,让他们撤军,派魏军南攻宋国,赵军北取河间,自己率领燕军直捣齐国首都临淄。临淄很快沦陷,齐湣王败逃。燕昭王封乐毅为昌国君,命他继续率领燕军剿灭齐国残留势力。乐毅在短短6个月内攻下齐国72座城池,齐国上下只剩莒和即墨两座城没有被攻破,燕军整整围困莒和即墨两城长达三年之久。

乐毅为何不攻莒和即墨两城?

关于乐毅为何长达三年时间对莒和即墨围而不攻,也是众说纷纭。

有的人说是因为燕国军力不足,燕国是借着五国联军之力打败齐国,燕国在围困莒和即墨时,其他诸侯国军队已经撤离,现在燕军是强弩之末,所以力不从心,无力拿下莒和即墨。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不完全对,济西之战齐国主力军已经全部击溃,而且即墨前守城将领因主动向燕军发动进攻而战死沙场,所以燕军实力可不容小觑,倘若燕军进攻即墨胜算可不小。还有的人说是乐毅为了明哲保身,怕自己的功劳太大而引来杀身之祸,笔者也不这么认为。乐毅取得济西之战绝对胜利的时候,燕太子向燕昭王进谗言说乐毅久攻莒和即墨不下,是因为他自己想当齐王。结果燕太子被父亲揍了一顿。随后,燕昭王立刻任命乐毅为齐王,不过被乐毅拒绝了,燕昭王用人不疑让乐毅更加感动,乐毅立志为燕国效忠。笔者认为乐毅是故意不攻莒和即墨两城,原因如下:

1.改变战略,乐毅觉得只用武力征服齐国,是不可取的。乐毅率领五国联军进入齐国后,并没有烧杀辱掠,更多的是善待百姓,尊重贤人,减免赋税,为了赢得更好的口碑,还祭奠齐桓公管仲,这时候的齐民纷纷服从燕国的统治。虽然燕国军队进入临淄后,也夺取财物和宗庙祭祀的器物,但是乐毅下令不能抢夺老百姓家中的财物。乐毅伐齐采用的是以政治为主,武力为辅的战略目标。由此可见乐毅不仅是杰出的军事家,也是非常成熟的政治家。而当齐国只剩下两座城池时,他就希望完全放弃用武力屈服,希望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使用怀柔政策彻底让齐国屈服。

2.践行一统天下的政治理想,乐毅伐齐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兼并,他想践行一种仁德思想,为统一天下做准备。三国时期魏国的夏侯玄也是这样看待的,乐毅是想推行儒家的“仁道”主义,用暴力手段兼并齐国不是他最终的目的,阐明燕王的仁义,为一统天下做准备,这才是乐毅的意图。如果为了使燕国强大,而丧失仁道,反而得不偿失。——《乐毅论》

总而言之,乐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能够随着局势的变化而及时调整战略的重心,实行一系列的怀柔政策来麻痹齐民,效仿“田氏代齐”笼络人心。田氏能够取代姜氏,当初就是实行怀柔政策,到处邀买人心,当齐民得到好处以后,自然拥护新的君主。

乐毅在攻下齐国首都临淄以后,给了老百姓一些好处,比如减免赋税,老百姓得到好处以后,都纷纷服从燕国的统治。古代君王只有得到老百姓的拥护,才能顺利执政,所以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乐毅效仿田氏代姜,采取怀柔政策,这是一种高明的政治手段,所以说乐毅是一位很难对付的政治家,一系列的怀柔政策背后只不过是一场政治阴谋罢了,政治满满都是套路。

为此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参考文献:

(西汉)司马迁著:《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修订本)

(西汉)刘向编:《战国策》,中华书局出版

标签: 乐毅

更多文章

  • 战国后期,面对赵国的生死存亡,乐毅为什么会无动于衷呢?

    历史人物编辑:汗青史文V标签:乐毅

    乐毅是何许人也,五国伐齐时,几乎将齐国一举歼灭的名将。提到他,人们总是会将他与少有所成、天资聪颖等词汇联系在一起,事实也证明,其军事才能足以让他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熠熠生辉,然而关于他,也有一件让人感到非常疑惑的事情,那就是秦国与赵国浩浩荡荡的长平之战中,赵国惨败而归,甚至差点亡国,而在众多可用的将领

  • 德国闪电战超牛?乐毅闪电灭齐了解一下

    历史人物编辑:张龙龙标签:乐毅

    自是君王不永年——诸葛亮的偶像乐毅(8)公元前284年,济水河边,燕军轻装从简,等待主帅乐毅,乐毅跨上战马,下令,“出发!”燕军浩浩荡荡向临淄进发,乐毅亲率骑兵军团杀向临淄。两千三百多年后,一名51岁的德国将军率领着他的装甲兵团浩浩荡荡杀进了华沙,用27天就征服了波兰,全世界为之震惊,他就是被称为“

  • 诸葛亮自比乐毅,还是有点言过其实了

    历史人物编辑:骑着毛驴游山涧标签:乐毅

    诸葛亮,大名鼎鼎的三国中蜀国的名相,跟随着刘备南征北伐,为蜀汉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诸葛亮还未出山的时候,他就有点牛皮了,常常自比乐毅,这点当时大部分人是不认同的,只有诸葛亮的死党崔州平和徐庶认可。那后来的诸葛亮是否实现了与乐毅比肩,追上自己心中多年的偶像的功绩呢?诸葛亮影视形象这里我们先介绍一下乐

  • 诸葛亮为何自比管仲和乐毅?难道之前没有比这两个更厉害的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猫眼观史标签:乐毅

    一、自古以来,人们都有着追星的习惯,即便是一些名人,也有自己崇拜的偶像。被后世无数人视作偶像的诸葛亮,他也是一个追星的人,诸葛亮一生取得极高的成就,得到后世无数人的推崇,能够作为诸葛亮的偶像,显然不是一般的人。他们便是春秋名相管仲,以及战国名将乐毅。如今来看的话,这俩人相比诸葛亮,名气要差了一些,但

  • 乐毅和白起到底谁强谁弱?乐毅带领燕国灭齐,白起一生战无不胜

    历史人物编辑:八怪娱V标签:乐毅

    导语:乐毅,战国时期燕国上将军,被封为昌国君。带领五国联军共同伐齐,一度灭亡齐国。在燕国国内,对政治经济做出改革,使得燕国在战国七雄中留有一席之地。白起,俗称杀神,秦国武安君。一辈子为秦昭襄王攻城夺地,几乎是战无不胜。然而在政治上鲜有成就,所以白起属于武将中一流人物。这两个人其实不太好放在一起做比较

  • 诸葛亮常自比的管仲乐毅,但乐毅有个过人之处,孔明没学会

    历史人物编辑:金山文史标签:乐毅

    乐毅是战国时期和齐桓公丞相管仲齐名的人物,史称“管乐”。诸葛亮出山之前就经常自比管仲、乐毅。乐毅本为赵国人,因避乱而客居魏国,又以魏国使臣的身份去燕国。燕昭王慕其贤、爱其才,于是千方百计将他收为己有,拜他为上将军,让他率领连纵的赵、楚、韩、魏、燕五国的“联合国”军队为自己扩展疆土。兵法上有一条非常有

  • 齐秦互帝,燕国复兴 苏秦佩六国相印伐秦,乐毅引五国联军灭齐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乐毅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称王,原来只有天子才配有的“王”,已经不是最尊的称号。而拥有帝号,媲美三皇五帝,是许多国家的君主连想都不敢想的。但偏偏有两个君主,想要过过称帝的瘾,这就是秦国和齐国。公元前288年,秦、齐相约为帝,秦称西帝,齐称东帝,想要建立一个二帝联盟。秦王称帝面对秦、齐的野心,其他国家十分

  • 乐毅连攻齐国七十余城,为何最后两城却没有打下?

    历史人物编辑:使者聊历史标签:乐毅

    乐毅没有攻打下即墨、莒两个城池,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主观方面,乐毅想慢慢争取民心,获得齐国民众的好感,便于后期统治;客观方面,即墨、莒属于齐国五都,驻有重兵,易守难攻。主观原因燕国在战国七雄中实力垫底,想一口把齐国吞了,并非易事。乐毅伐齐期间,秦国、赵国先后打败齐国,乐毅闪电出击,一口气攻下了70多

  • 乐毅逃离燕国而不辅佐后主,为何仍是曹操诸葛亮心中最伟大的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冰城秀玲标签:乐毅

    自是君王不永年——诸葛亮的偶像乐毅(12)主笔:张小粤公元前279年,燕昭王薨,太子即位,这就是燕惠王。(一)Tooyoungtoosimple的燕惠王刚刚即位的燕惠王,壮志勃勃,想着成就一番事业,所有有雄心的领导最忌讳的就是与前任的对比,他父亲燕昭王雄才伟略,任用名臣乐毅、苏秦、剧辛等人,带领燕国

  • 诸葛亮缘何自比管仲乐毅?他斩杀马谡背后,或暗藏治蜀密码!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乐毅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蜀汉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对违背军法,导致街亭失利,北伐失败的负有直接责任的马谡,按律执行,从而以理服人,以法慑人,保证蜀汉健康运行。首先,诸葛亮的治蜀理念。从建安十二年(207年)十一月开始效力于刘备,至建兴十二年(234年)八月病逝五丈原,头尾二十八年,诸葛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