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纪布
话说,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乱世时期,在周王朝的末期,统治者昏淫无道权威全无,这就使得各诸侯风云四起开始了相互攻伐,原来的周天子早已被他们抛弃到脑后。
战乱一起那是根本停不下来,所谓乱世出英雄,各路文武豪杰也应时而出,智者宣扬自己学说周游各国,于是就出现了百家争鸣之势。
思想的自由与征伐不断的乱世,催化了军事的发展,杰出的军事家不断涌现。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想到孙武,作为兵家的圣,其地位与知名度时至今日,依然令后人津津乐道。
他的后代孙膑在军事上也很有造诣,说道孙膑自然得说说庞涓,因为这两人恩怨甚深。孙膑庞涓都师出鬼谷子,庞涓因嫉妒孙膑,在得势后报复孙膑,在其脸上刺字并挖了其膝盖骨,孙膑也成了废人,那么后来,孙膑又是怎样回报庞涓的呢?
对于孙膑受到的折磨,曾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认为他被剜去膝盖骨,孙膑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膑"字,时刻铭记断骨之仇;另一种说法是认为,孙膑被断两足,意思就是孙膑被砍去了双脚。
总之,孙膑就是被庞涓迫害无法行走,又在其脸上留下屈辱的刺青,庞涓想让孙膑再也不敢外出,不敢见人,每日生活在无尽痛苦之中。然而,孙膑远比庞涓想象的忍辱负重。
一次,齐国使者来到魏国,孙膑托人与其取得了联系,在交谈后,齐国使者认为孙膑就是个大才,于是想了办法将其带到了齐国。
孙膑来到齐国后,凭借出众的军事才能,很快就得到大将田忌的赏识,成为其贵客,其最为著名的典故就是“田忌赛马”,后来,孙膑被齐威王提拔成为了军师。孙膑一跃成为齐国的军师,身份不同了,自然不会忘记曾经的血海深仇。
公元前354年,庞涓攻赵包围了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决定派兵救赵,大将田忌想要直接发兵解救邯郸之急,与魏军主力正面交战,但孙膑却提出直接发兵攻魏,此时魏国空虚,只要发兵,魏军必然回防,赵之急必解。
据说,庞涓得到消息后,急忙撤退,在他赶回大梁的路上,孙膑早已设好了埋伏,就等庞涓落网,但被其跑了。孙膑用“围魏救赵”的妙招,兵不血刃救了赵国,且将魏军大破。
13年后,魏国攻韩,韩国求援,齐威王再次派兵援助,这次孙膑又来了一次“围魏救韩”的计策。为了防止庞涓有所防备,孙膑又在这个计策中加了点料。
齐军在进入魏国境内后,孙膑下命令,第一天要挖供10万人做饭的做饭坑,第二天要挖供五万人的,第三天要挖只供三万人的。这样一来,就能够营造出齐军士兵有溃逃的假象。
庞涓在得到齐军进攻大梁的消息后,庞涓这次学精了,将粮草等辎重全都安置好才率军回援。
然而,当庞涓路过齐军行进的路线上,发现齐军的故意设下的假象,这次庞涓着了道,当即认为齐军已经溃不成军。
于是,庞涓欣喜若狂认为这次可以生擒孙膑,此时的他早已忘记什么叫做兵者诡道。即刻率领精骑加速追击齐军,准备与孙膑好好叙叙旧。
孙膑料到此次庞涓一定会中计,于是便亲自去勘察地形,制定计划,估算时间,最终将地点选定在了马陵。当夜,庞涓率军来到马陵,齐军的弓弩手在得到命令后万箭齐发,将庞涓的人马全部干掉。
最终,庞涓侥幸逃离了埋伏,自知无力回天的庞涓,只能自刎而死,庞涓死后,孙膑率兵消灭了魏军残余,齐国一跃成为了中原的霸主。
孙膑对庞涓的报复,总体来说有三点,第一是设计让其自刎,第二是讨伐魏国让魏国国力大损,第三就是,使庞涓臭名远扬,让后世之人永远铭记庞涓是一个人品极坏,饱经嫉贤妒能且心术不正的小人,正所谓杀人为下,诛心为上。
本文参考资料:《中华通史》,《春秋战国》,《庞涓与孙膑》,《百度百科相关词条——孙膑,庞涓,春秋战国,齐威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