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膑2次“围魏之计”让庞涓落入圈套,同1个师傅,为何差别这么大

孙膑2次“围魏之计”让庞涓落入圈套,同1个师傅,为何差别这么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文君讲述 访问量:4923 更新时间:2023/12/8 15:21:14

前言:对历史军事爱好者来说,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围魏救赵”、“以逸待劳”、“孙庞斗智”可谓耳熟能详。

《史记》中单独有一篇以孙膑庞涓之间的恩怨为线索,讲述了孙膑如何用计一步步打败对手庞涓,使齐国赢得桂陵、马陵两场辉煌胜利的历史故事。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两场战役的结果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原本称雄七国的魏国从此衰落下去,而齐国得以壮大实力,孙膑也因其兵法名扬天下。

不过史书对此描述的非常简单,很难想象作为兵法家的孙膑,在两次战役中使用相似的计谋,居然让同为杰出将领的庞涓乖乖落入圈套。

这似乎让人觉得庞涓太过愚蠢,跟他前期取得胜利所具备的智谋不匹配,也变相降低了孙膑胜利的“含金量”。因此,很有必要还原一下历史上桂陵、马陵之战的真实面貌,让世人领略一下古代军事大家智谋交锋的风采。

师兄弟恩怨为哪般?

经过数百年春秋时期的征伐和兼并,原本数百的诸侯国,除了传统强国秦、齐、楚、燕、韩、魏、赵七国以外,只剩下宋、卫、鲁、邹、中山、越、东西周等国苟活于世。

对于孙膑和庞涓这对生死大敌,史书是这样记载的:

孙膑是兵圣孙武的后代,与庞涓曾是同学,二人一起师从鬼谷子。关于这件事《史记》并没记载,但唐朝《鬼谷子天髓灵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初以传孙子、庞公。”自此以后,后世便把孙膑和庞涓当做师兄弟了。

在《史记》中形象生动地讲述了二人的恩怨:

庞涓学成之后,早一步出山在魏国得到重用成为上将,由于嫉妒孙膑的才能,便将孙膑诱骗到魏国,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对其极尽羞辱。

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因齐国使者欣赏孙膑的学识,将他救出了魏国,先是成为田忌的幕僚,后来成为齐国的军师。这样一来,围绕“围魏救赵”这场两国大战,就成了孙、庞二人军略与恩怨的对决。

桂陵之战:围魏救赵之偏师诱敌

公元前354年,齐国派田忌带领8万大军,联合宋、卫两国军队攻打魏国城池襄陵。

正值魏国全力进攻赵国的关键时刻,大将庞涓不得不从茬丘分兵进攻卫国,想要迫使卫国撤军,并引诱齐军主力前去救援。

庞涓的军事意图很简单,既可以牵扯齐军主力,又可以解襄陵之围。庞涓已经率先出手,对孙膑来说,至少有三种应对策略:

1、不理卫国,径自前往赵国支援。如此一来,庞涓会放弃攻打卫国,集中兵力全力阻击齐军前往救援邯郸的行动。2、救援卫国。如果这样做,正好中了庞涓的计谋,齐军依然会被拖住,救赵的目的不可能实现。3、既不救卫,也不救赵,按照原定计划攻打襄陵。这样的选择很冒险,魏国能否从赵国退兵看天意,结果根本不知道,但卫国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一定会被攻破,到时候卫军士气大落,很可能会造成哗变。无论选择哪种应对方式,结果都不确定。但孙膑不想一开始与庞涓主力交锋,形成缠斗和消耗。他的决断,不仅关乎双方十数万将士的生死,也决定大国的兴衰,甚至影响到了秦国未来统一天下的步伐。

孙膑思考良久后,指着行军地图点出了一出人意料的区域——平陵。攻打平陵将给敌人一假象,齐军统帅不懂军事。

平陵是魏国重镇,甲士众多,齐军很难在短时间内攻打下来。它的南边是宋国,北边是卫国,半路上还有室丘,很容易被隔绝粮道。

这次齐国出兵,总兵力为“五都之兵”,五都指的是齐国五座大城:临淄、即墨、高唐、平陆和莒。

孙膑的计策便是让“不知兵”(军事能力稍弱)的临淄、高唐两都大夫(城市的军政首长)带领万余兵力,伪装成齐军主力进攻平陵,同时还做出了不断增援的假象,让魏军认为齐军主力在此。

果不其然,战况像孙膑设想的一样,攻击平陵的偏师吸引了魏国黄、卷二邑全部主力,当魏军很快消灭了平陵城下的齐军后,并没有发现田忌的主力军,想当然的认为齐军主力正在攻打襄陵,于是急匆匆地赶赴襄陵解围。

此时,魏国都城大梁的防御出现了很大的漏洞,孙膑战前预估最理想的战况“围魏救赵”形成,齐军主力踩准这个时机全速奔袭魏都大梁城。

魏国三线作战,主力正在攻打赵都难以抽身,庞涓部围攻卫都打得如火如荼,在如此危机的时刻,庞涓只得放弃唾手可得的灭国之功,抛弃辎重,一路狂奔追击齐军主力。

庞涓从个方面得到的消息显示,攻击大梁的齐军数量不过3万,而且刚刚打过败仗,又是孤军深入,军心不稳,只要抓住机会,还是有希望一战功成的。但他没想到的是,他所看到的和想到的都在孙膑的预料之内,当他率军到达桂陵时,直接就悲剧了。

桂陵山路崎岖,道路狭隘,齐军在此埋伏,打了魏军一个措手不及。在齐军的全面围攻之下,魏军最终全军覆没,庞涓也被生擒活捉。战后两国和解,但庞涓被放归之事史书并未记载。

马陵之战:攻魏救韩之孙膑减灶

桂陵战后,魏国损失精兵数万元气大伤,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军力得以恢复,逐渐又开始实施向外扩张的策略。

公元前343年,魏惠王在逢泽摆出仪仗,效法齐桓公称霸,包括秦国在内的诸侯国都派使臣赴会,但是韩国和齐国因为自身的原因并没有响应,于是魏王派遣大将襄疵领兵攻打韩国,由此看来,“逢泽会盟”就是马陵之战的起因。

魏军攻入韩国境内一路势如破竹,韩王派将军应战,结果五战五败,后求救于齐国。齐威王待魏、韩双方消耗巨大,皆疲惫不堪之时,任命田忌为主将率领齐军直驱大梁。孙膑在齐军中充任军师,一如桂陵之战,居中出谋划策。

魏王眼见对韩胜利垂手可得,可是齐国又出来捣乱,其恼怒之情自不必多说。马上转变策略放弃与韩国作战,转而将兵锋指向齐军。魏惠王即命太子申为主帅,庞涓为大将,拥兵十万气势汹汹地扑向齐军,企图一战决胜。

此时,孙膑抓住魏兵看轻齐军战力的情况,在熟悉了战场地形之后,定下“减灶诱敌、设伏聚歼”的作战策略。展示给敌人的是在魏军的追击下,齐军士卒大批逃亡,吸引魏军放松警惕快速追击。

孙膑却利用马陵的有利地势埋伏了1万名弓箭手于道路两侧,并约定夜里以火光为号一齐放箭。

庞涓率军3天急追下来,武断地认为齐军斗志涣散,士卒逃亡过半。立功心切的庞涓丢下缓慢的步兵和辎重,只带着精锐骑兵,昼夜兼程终于在马陵追上了齐军,在路边见到一颗剥皮的树干上写着字,因天黑看不清楚,就吩咐士兵点起火把照明。

当他看到“庞涓死于树下”时,齐军已经万箭齐发,魏军瞬间死伤惨重,大败溃乱。庞涓眼见败局已定,心生死志既而羞愧自杀。齐军乘胜追击,又连胜数战,最终俘虏了魏军主帅太子申。

在两场战役中孙膑所用的计谋看似简单,实际上是孙子兵法中的“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和“以利动之,以卒待之”两计,想要在战场上应用出来却不容易。

庞涓作为孙膑的师兄弟这两条计策其实都懂,可是不知不觉间就上了孙膑的当,并不是庞涓多愚蠢,而是孙膑在定计时已经把对手庞涓的一切反应都算明白了,可见其谋略之高神乎其神。

马陵战后,齐国朝堂上开始内斗。田忌失势,孙膑也再无用武之地。根据史料记载,孙膑曾劝齐王收服秦、燕两国之心,并提出了“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胜为上,兵胜为下。”的主张。

而秦、燕两国成为齐国关注的焦点大概是齐宣王时期的事了。由此分析,孙膑可能一直以谋士的身份活到了齐宣王继位时。但这时的战国已经是纵横家的天下,孙膑在战场上做出精彩决断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标签: 庞涓

更多文章

  • 庞涓陷害师弟孙膑,后来被孙膑设计打败,临时前为何大喊六个字?

    历史人物编辑:薛明旺标签:庞涓

    中国历史上有两对十分出名的谋士,一个是三国时期的卧龙凤雏,一个就是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孙膑是写《孙子兵法》的孙武的后代,据说孙膑和庞涓都是鬼谷子的亲传弟子,这对师兄弟都是天赋异禀的人物,但是关系一直不是很好。在魏国时,庞涓通过陷害孙膑的方式,砍去了孙膑的双脚,还在他脸上刺了字,手段十分的残忍。齐国使

  • 鬼谷子出了这样的数学题,把他的徒弟孙膑和庞涓都难住了!

    历史人物编辑:张勇说历史标签:庞涓

    当年的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还没有什么独尊儒术,说实话那是个牛人辈出的时代,随随便便一出手,都是牛人,并不是孔子才算超凡脱俗的牛人,毕竟那是个敢想敢做的时代涌现的人才,让梨花目不暇接。当年梨花最喜欢牛人当属庄子和鬼谷子无疑,据说这两位还是朋友,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毕竟春秋战国的历史,从没人能够知道

  • 孙膑用减灶之计禽杀鬼谷子同门师兄庞涓,而这位将军的办法是增灶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庞涓

    东汉汉安帝元初二年(公元115年),汉王朝的西北边境又出了乱子,羌族武装分子再一次叛变,并集结兵力攻打汉朝的武都郡(治所在今甘肃成县西)。虞诩因为五年前曾对凉州羌人叛乱的情况有过精辟建议而知名于朝廷,后任地方官时又平定了朝歌的流民叛变,因此汉廷认为虞诩精于将略能够胜任西北方向的军事,故任命他为武都太

  • 山东出土一竹简,解开孙膑被庞涓迫害的真相:被挖掉膝盖骨真不冤

    历史人物编辑:方轩标签:庞涓

    导语古代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军事家,他们熟谙兵法,在各自的年代就受到君主们的喜爱和追捧,甚至有很多军事家将自己的兵法整理成书,历史上最有名的莫过于《孙子兵法》、《孙膑兵法》,而这两人又有关系,孙膑是孙武的子孙。孙膑,是战国时期非常著名的军事家,鬼谷子的弟子,传说中鬼谷子一生教授两个弟子,一个是孙膑、另

  • 孙膑被庞涓砍了膝盖骨,在脸上刻字,反过来复仇时他有多狠?

    历史人物编辑:洪志强标签:庞涓

    都说人性是复杂的,那么导致一切罪过的原罪一定是嫉妒。古往今来,人们因为嫉妒,做出了很多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总有一些人控制不住自己的嫉妒,而谋害身边的人,甚至还会对自己的亲人下手。而今天所要说的故事里面的庞涓,就是在嫉妒的推动下,谋害自己的师兄弟。在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很多诸侯都在费尽心思地扩大自己的地

  • 庞涓学成出山时,鬼谷子送他八个字:遇羊而荣,遇马而瘁!

    历史人物编辑:王增涛标签:庞涓

    春秋时期,在阳城地界有一鬼谷,里面住着一位奇人,称之为:鬼谷先生。鬼谷先生有四个徒弟,庞涓和孙宾结为兄弟,同学兵法。苏秦与张仪结为兄弟,同学游说。庞涓学习兵法三年有余,自认为天下无敌。正值魏国在招兵买马,引进人才,所以,庞涓动了出山的念头,但又不知如何跟鬼谷先生开口。但鬼谷先生早就看出了他的心思,于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挖其膝盖骨,孙膑又是如何复仇的?

    历史人物编辑:根想说娱标签:庞涓

    孙膑和庞涓同出身于鬼谷,在历史上也留下了各自绚烂的一笔。关于两个人之间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当年庞涓诱骗孙膑来到魏国之后不仅仅在他的脸上刺字,还将庞涓的膝盖骨给挖掉了。后续孙膑也成功复仇了,但很少有人知道孙膑复仇的时候并没有像很多人想象中的一样对庞涓有多么狠毒。谋害孙膑庞涓比孙膑早出师一些,他直接选择

  • 鬼谷子识人术:一个人能否成事,主要看这二点,难怪庞涓结局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一角摄影标签:庞涓

    鬼谷子又名王禅老祖,他隐居深山,却知悉天下大势;他与世无争,却谋略闻名天下。春秋战国时期,群雄逐鹿,各路诸侯纷纷许以金钱富贵请他出山,他却不为名利所动。能够在尘世纷争中,保全自己、安享晚年,足见他处世进退的高明之处。鬼谷子的谋略绝学中,最神奇的就是识人术。可以看清事情本质,看透世事人心,看懂兴衰成败

  • 魏国曾是战国初期最强国家,为何在庞涓被孙膑打败后就衰败下去了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治标签:庞涓

    春秋末期,最强诸侯国晋国被士大夫韩赵魏三家瓜分,史称三家分晋,这也代表着东周的历史进入了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史称战国七雄,战国初期七雄之中最强的是魏国。魏国变法图强魏国位于天下之中,四战之地,但随着魏文侯变法,魏国诞生了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如李悝,乐羊,西门豹、吴起等,特别是吴起,一手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挖其膝盖骨,孙膑是怎么报的仇?

    历史人物编辑:董于嫣标签:庞涓

    战国时期,庞涓和孙膑两人师承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兵家之法。为同门师兄弟,二人学成之后先后入仕,都渴望在这乱世之中建立一番不朽的功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后来竟演变为庞涓孙膑斗法,师兄弟相残。师出同门,显与乱世传说,孙膑是大名鼎鼎的孙子的后代子孙,但是此时家中已经没落。后上云梦山求学于鬼谷子时偶遇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