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荆轲刺杀秦始皇失败,高渐离为什么不吸取教训,失败原因太低级

荆轲刺杀秦始皇失败,高渐离为什么不吸取教训,失败原因太低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有得观史 访问量:1237 更新时间:2023/12/9 18:02:43

导语

荆轲刺秦指的是公元前227年,荆轲受燕太子丹派遣,携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事败被杀。

针对荆轲刺秦王这幕壮剧,历年来毁誉参半,例如,五柳先生赞誉荆轲的侠义勇烈,柳宗元则指责荆轲的浅见寡谋。一样是《咏荆轲》,这些人竟咏颂出两类迥然不同的意思。五柳先生的《咏荆轲》可以变成万古名作,不但以诗艺获胜,以热情获胜,并且以历史观获胜。

“燕丹善养士,意在报强嬴。招募百夫良,岁暮得荆卿。谦谦君子死知心,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无私送本行。雄咋舌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海上,四座列豪杰。渐离击悲筑,宋意唱大声。萧萧哀风逝,淡淡的寒波生。商音更流滋,羽奏将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人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冷峻越千万里,迤逦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枪术疏,奇功遂不了。此人虽已没,万古多情!”

要问什么古诗词能让人读后荡气回肠,这就是一个现有的案例。一向只被别人评定有迥异逸气的五柳先生,心中居然也是有跌宕起伏豪情万丈,这岂不令人震惊?他对荆轲刺秦王的创举倍加赞扬,对荆轲功败垂成、身遭显戮的运势则深表同情,他的历史观凸显出去:抵抗君王的民族英雄始终令人难忘。无须说得太直接,这就充足了。

唐朝作家柳宗元对荆轲悲惨遭遇则没有分毫怜悯。“造端何等锐,临事何趑趄?海信吐白天,匆忙反受诛。”这相当于责怪荆轲有优良的开始,却无美好的收尾,以成败论英雄人物;接下来,他的争议更为升级,“始期忧虑弭,卒动灾难枢”,这相当于斥责荆轲为燕国灭亡的元凶。

但稍稍剖析,大道理上完全毫无根据,韩、魏、赵、楚、齐五国都听话了,仍未外派杀手去暗杀秦王,不也都陆续灭亡了没有?燕国灭亡(公元222年)在六国当中只比最迟灭亡的赵国(公元221年)早了一年,从而即由此可见出,荆轲刺秦王与燕国灭亡并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刺秦也亡,不刺秦也亡,燕国没法安然无恙。

柳宗元对荆轲没有第一时间捅死秦王,却要生擒他,也不以为意,“汉城本诈力,事与桓公殊。怎奈效曹子,实谓勇且愚”,荆轲的确想仿效曹沫被劫持齐桓公的小故事,被劫持秦王嬴政,迫使他签署偿还诸侯国国土的契约书。这一念头的确有点儿纯真。

说到“勇且愚”,韩、魏、赵、楚、齐五国中多的是“怯且智”的重臣,这些人又干了哪些丰功伟绩?之后,南朝宋更有一大批“怯且智”的清谈之人,我国的发展前途和运势并不是眼见着就黄了没有?汉朝第一军师张良可以坐阵帷幄当中,运筹帷幄,总不可以简易地归于勇且愚的队伍吧?

可他年轻时也一样带着勇士和大铁椎在博浪沙暗杀过秦始皇,遗憾只砸中副车,功亏一篑,所幸的是他逃离了生天。英雄人物大多数是荆轲和张良那般的勇士,明知道不能为而而为,明知道不可胜而而为,明知道不能活而而为,若套入鲁迅的语式说,那样硬实的二愣子才算是英雄人物,才算是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

荆轲放弃了,燕国灭亡了,但天地民族英雄针对君王嬴政的憎恨并没有一笔勾销。荆轲的朋友高渐离一度改名换姓,帮人做苦力,之后禁不住技痒,天下无敌,以击筑而获得秦始皇的尊重和赦免(成本是用马粪熏瞎他的双眼)。

伴随着他与秦始皇的间距日趋挨近,高渐离想为老朋友荆轲复仇的情绪也更加急切,他将铅水注浆在传统乐器中,找一个贴身的机遇去扑击秦始皇,因为视觉效果不足灵巧,无法取得成功。秦始皇一怒之下,残害高渐离,此后从此害怕贴近六国之士。

标签: 高渐离

更多文章

  • 燕太子丹让荆轲去刺秦王,却干了这些事情,注定了荆轲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太子丹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的事情在课本上我们都学过,其中结局大家也都知道,一位刺客和一位后来的千古一帝的故事成为史书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荆轲在秦国的朝堂之上,没有成功的击杀秦王,原因有很多,其中荆轲自己也说是想生擒秦王,让秦王归还燕国的土地,这种勇士的精神值得我们怀念与敬佩。在荆轲刺

  • 李斯利用太子丹,倡后一出美人计气死赵偃,《大秦赋》越来越好看

    历史人物编辑:茶小姐说历史标签:太子丹

    我看到了什么?认真搞事业的赵王偃,居然是被老婆和哥哥赵佾给气死的?说好的报仇雪恨呢?由演员张鲁一、段奕宏、朱珠、李乃文等人主演的大型古装连续剧《大秦赋》,目前已经更新到第61集。在最新的剧情里,赵王偃突然智商下线,竟然相信自己之前与秦国签订的协议是有效的,所以固执己见让庞煖大胆攻燕,还听不进去任何人

  • 大秦赋:赵姬又开作,受太子丹蛊惑,派人杀赵偃,气得嬴政咆哮!

    历史人物编辑:生活找乐趣标签:太子丹

    由张鲁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邬君梅主演的《大秦赋》正在热播,在大臣们的进谏下,嬴政终于把母亲赵姬接回咸阳与他团聚,但是吧,这接回来,还不如不接回来呢,赵姬是个不闲着的主,又给嬴政添乱了。为了当下形势,嬴政邀请昔日敌人赵偃来咸阳,商量结盟一事,而这时昔日朋友太子丹也来了,他想阻止秦赵结盟,

  • 秦始皇和太子丹,他们两个人以前是好朋友?真让人感到意外!

    历史人物编辑:湘人李说标签:太子丹

    大家好,小编今天要来讲一下秦始皇和燕国太子丹之间的爱恨情仇。提到太子丹,也许我们立刻想不起来他是谁?但是一说到荆轲刺秦,我估计大家都知道这件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悲凉的歌声经过千百年的传诵,依旧回荡在人们的耳边,荆轲刺秦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不错,荆轲背后的主使者就是燕国

  • 《大秦赋》赵国兵败,燕太子丹误闯禁地,赵姬为救他向大王求情

    历史人物编辑:樱花飘落标签:太子丹

    嬴政回了秦国成为大王,而且秦国日渐强大,成为六国中实力最强的大国。但此时的燕太子丹必须在秦国维护燕国的利益,早就不复当初的年少懵懂,惺惺相惜,只有着理由相交。赵国和秦国要签订盟约的时候,大王知道燕太子丹来咸阳的目的,所以他一直避而不见,等盟约签订后再见故人。燕太子丹沉不住气,自己买通侍从进宫见了太后

  • 战国第一刺客荆轲,刺杀秦王三次均失败,原因与太子丹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太子丹

    众所周知,《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荆轲是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人,他自幼喜欢读书和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被田光推荐给了太子丹。秦国灭赵后,太子丹有些惶恐,便派了荆轲入秦去刺杀秦王。但最终,荆轲刺秦王不中,反被秦王拔剑击成重伤,后被秦侍卫所杀。如此后果,实在令人唏嘘不已。不过

  • 太子丹与秦王有私仇,荆轲有从政之心,私欲过重导致了刺秦的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亮亮老唐标签:太子丹

    荆轲是一位剑客,但他刺秦用的不是剑,而是匕首,成语“图穷匕见”的主人公就是荆轲。当然,他的剑术也不好,失败的原因还是用荆轲的话来总结一下吧:“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意思是说,他之所以没办成大事,本意是想活捉秦王,献给太子,以报太子之恩。也就是说,他想要的太多了,思想复杂了,

  • 太子丹打算派三人刺秦,谋臣一看,顿时摇头:这三人不靠谱

    历史人物编辑:倚梦倾城标签:太子丹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早在汉代就已经很有名,一些汉代画像石上就绘有刺杀过程,而且各不相同。到现在,这个故事早已家喻户晓,人尽皆知。不过还有一些疑问:燕太子丹真的只找了荆轲和秦舞阳作为刺客吗?刺秦之前,有没有考虑过失败了怎么办?这些问题,史书上都有记载。首先,太子丹准备刺杀秦王的刺客,不止荆轲和秦舞阳。太

  • 荆轲想要活捉秦始皇?低估了秦始皇的武力值,不怪燕太子丹太自私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有点点乱标签:太子丹

    导语:中原多豪杰之士,荆轲是卫国人,不是燕国人,但是他却为燕国卖了命。是在什么情况下,荆轲选择走上这一条让人不解之路的呢?有人生存为了利禄,有人生存为了名。荆轲之所以放弃生存的机会,选择去刺杀秦王,显然不是因为他对燕国的高官厚禄有什么想法,他是为了名扬天下。01荆轲刺秦王纯粹就是一条不归路。秦始皇一

  • 可怜的燕王,一生被战国四大名将轮番打击,牺牲太子丹也无济于事

    历史人物编辑:丁汉军标签:太子丹

    当燕国的太子丹作为编剧,荆轲、嬴政作为主角的历史大戏“荆轲刺秦王”落幕后,燕国也受到了强大秦国君主的怒火。随后,秦国大将王翦率领秦军攻燕。此时的燕国君主燕王喜,在无法抵抗秦军的攻势下,逃到了现在的辽宁地区。可是身后的秦军并没有打算放过他,而他为了可以生存下去,就把自己的亲儿子太子丹杀死,并且把儿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