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此国被楚庄王灭了一次,被楚灵王灭了一次,又被楚惠王灭了一次

此国被楚庄王灭了一次,被楚灵王灭了一次,又被楚惠王灭了一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瞭望 访问量:749 更新时间:2024/1/21 2:37:22

引言

自平王东迁之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周王朝进入了以大国争霸为主旋律的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不光是大国的舞台,许多小诸侯国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例如卫国,其于公元前660年为戎狄所灭,后顽强不屈的卫人在齐桓公的帮助下复国;其后卫国又在战国末期为魏国所灭,卫人依旧没有屈服,在秦国的帮助下第二次复国。直到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胡亥“降卫君角,绝卫祀”,卫国才正式灭亡。

卫国两度灭亡两度复国的经历堪称传奇,然今天作者所讲述的这个诸侯国比卫国的传奇经历有过之而无不及。此国曾经两度为楚国所灭,后都奇迹般的复了国,堪称打不死的小强,这个诸侯国便是陈国。楚惠王时期,“杀陈湣公,遂灭陈而有之”,陈国第三次被灭。其后陈国公子陈完的后裔陈和于前386年篡齐,放逐齐康公自立,史称“陈篡齐”(又称田氏代齐),三度被灭的陈国在齐国得以延续。

陈国的始封与周的历史渊源

陈国乃周武王为褒奖圣王后裔所封之国,其与周朝的历史渊源颇深,其先祖遏父早在商末就是周的附庸,并在周担任要职。周武王灭商之后,因倚重他们的才能,以及考虑到他们是虞舜的后代,遂将长女大姬嫁与了遏父之子胡公满,并将胡公满封在了陈地,“武王克殷,反商,……封帝舜之后于陈”。早期的陈国是周王朝控制淮北汝、颍地区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周王室“以藩屏周”的重要一环。

进入春秋后,周王室对诸侯的控制力减弱,诸侯间竞赛发展试图占据霸主地位。随着周边诸侯国不断发展,陈国却陷入长期的内乱,自甘堕落,逐渐失去独立自主的地位。随着楚国的日益强大,它对陈国的影响也在扩大,陈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受制于楚国。楚国对陈国先后进行了三次灭国的战争,其后虽两次恢复其诸侯国的地位,但每况愈下,最终为楚所灭。

三度被灭,打不死的“小强”陈国

陈国的衰亡不仅是楚国势力不断向外扩张的结果,其自身内部的动乱结合外部楚国势力的打击,是造成陈国一再重复灭国情形的原因。

·陈国陷入内乱,第一次被灭

公元前613年,陈灵公即位,其荒于政事耽于享乐,致使陈国每况愈下。次年,单襄公朝拜周定王,途中借道陈国,一路上看见陈国一片萧条破败的景象,认定陈国必亡。果不其然,公元前599年,陈国发生“夏徵舒之乱”,司马夏徵舒“自其廄射而杀灵公而自立为陈君”。这一不合礼法的举动遭到周边诸侯国的一致声讨,楚庄王遂讨伐夏征舒为借口,率领楚军进入陈国,平定夏征舒之乱。

陈国动乱被平定之后,楚庄王并没有退军,反倒是趁机灭陈,并将陈地置为楚国的县。次年,楚国公族申叔时劝谏楚庄王,“诸侯之从也,曰讨有罪也,今县陈,贪其富也。以讨召诸侯,而以贪归之,无乃不可乎”,楚庄王“乃复封陈”。经过这次灭国的危机,陈国实力大为削弱,虽然迅速复国,但也标志着陈国完全失去其独立地位,此后百余年间陈国基本上作为楚国的仆从国存在。

·陈国再度陷入内乱,第二次被灭

公元前534年陈哀公病重,乃立长子师为太子,并将宠爱的次子公子留托付给弟弟公子招和公子过。公子招、公子过杀死太子师立公子留为太子,“哀公怒,欲诛招,招发兵围守哀公”,陈哀公自缢而亡,陈国陷入内乱。楚灵王乘机派自己的弟弟熊弃疾举兵讨伐陈国,公子留逃亡到了郑国,熊弃疾遂灭陈国。楚灵王将陈地置为县,并任命熊弃疾为县公,并以陈为跳板,进一步灭了蔡国。

“灵王乐乾谿,不能去也,国人苦役,楚众皆溃,去灵王而归”,公元前528年,楚灵王死后,陈公熊弃疾被拥立为君,是为楚平王。楚平王为稳定国内外局势,采取一系列措施,在对外与同盟诸侯国的关系上,楚平王为陈国复国,并立以故陈太子师之子吴为陈侯,是为陈惠公,使得陈国得以苟延残喘。陈国虽所封依旧是侯爵之国,但只是名存而实亡,即使复国,也再难以自立。

·朝吴暮楚,陈国第三次被灭

就在陈国沦落为楚国附庸之际,东南地区的吴国日渐强盛。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派孙武、伍子胥率军进攻楚国,楚军在吴军的攻势下节节败退,之后攻破了楚都郢都,原先属于楚国附庸的陈、蔡见状纷纷倒向吴国。吴王阖闾召陈怀公,陈怀公在强吴的威胁下,只得到吴国去朝贡。阖闾便把陈怀公扣留于吴国,直到死于吴。陈怀公之子越即位,是为陈湣公,此时楚国国力逐渐恢复,陈国又转而依附楚国。

公元前489年,吴又伐陈,陈向楚求救,楚昭王进军城父来救陈,吴军才退去。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召陈湣公,湣公惧怕吴国,只得到吴国去朝贡,陈国又投向吴国。此时的陈国已经沦为吴、楚两国的争夺的焦点,朝吴暮楚。公元前478年,楚武城尹公孙朝取陈麦而围陈。此时,吴国为越所困,无力救陈,楚惠王乘机灭亡陈国,杀了陈泯公。至此,陈国最终亡国,成为楚之一县。

借尸还魂,陈国在齐国得以“复国”

陈国既已在公元前478年为楚国所灭,其后人又是如何在近百年之后逐渐取代姜齐的呢?这事还要从春秋初期说起,公元前699年,陈国发生内乱,陈厉公被杀,其子公子完逃往齐国避难。作为陈国贵族的公子完受到齐桓公的礼遇,并被委以重任。陈完当了齐国卿士之后,将自己的姓氏由“陈”改为“田”,因为在古代陈和田同音。田完及其子孙“之贫均孤寡者,私与之粟”,田氏在齐国威望益深。

到了田完五氏孙田乞,其担任了齐国丞相,进一步把持了齐国朝政,“公弃其民,而尽归于田氏”。此后百年,田氏完全掌握了齐国朝政,并积极争取周天子求立为侯,姜齐名存实亡。公元前386年,田完的八世孙田和得到天子周安王的册命,成为田齐的开国之君,号为齐太公。姜齐最后一任国君齐康公被放逐,姜齐自此正式被田齐所取代。而三度被灭国的陈国,终于得以在齐国借尸还魂。

结语

陈国作为周武王始封的圣王后裔,又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从分封之始就作为周王室东南方向上的屏障,发挥着以藩屏周的重要作用。时至春秋,陈国逐渐衰弱,先后三次为楚所灭。陈国三次灭国原因不尽相同,但前两次基本都是陈国内政问题引发了的动乱,使楚国获得出兵理由。三次灭国的惨痛过程,显示出陈国在发展过程中,失去了往日的国际地位,逐渐沦为大国博弈间的棋子,成为大国的附属国。

参考文献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2009年

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中华书局,1979年

顾栋高,《春秋大事表》,中华书局,1997年

标签: 楚灵王

更多文章

  • 从楚灵王的大度到嘉靖帝的不杀海瑞

    历史人物编辑:侍雅丽标签:楚灵王

    很多人知道,春秋最为残暴的诸侯国君莫过于楚灵王,他以弑君上位,在位期间又穷奢极欲,草菅人命,穷兵黩武,不恤人民,最后落得个孤家寡人郁郁上吊而死,并且死后还得了一个恶谥“灵”。其人在历史上的名声恐怕只有夏桀与商纣才能相提并论了。然而,就是这么个看起来十恶不赦的暴君却也有他的好处,比如说他有容人之雅量。

  • 楚灵王不过是偏爱身材苗条的臣子,结果后人叙述不详细,造成以讹传讹,说他好

    历史人物编辑:元历史标签:楚灵王

    我们都知道,古文是极其精炼的,对文章遣词造句无不考究,寥寥数语就告诉了我们一个高深莫测的含义。但随着时间的迁移,往往简短的一个历史典故,其历史形象和原义,在历史的长河里,往往会引申出或变化成别的含义。比如“楚王好细腰”这个典故最早出自《墨子·兼爱中》: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

  • 只有现代人才减肥?其实在楚灵王时期,就连男人也在“跟风”

    历史人物编辑:余小斌标签:楚灵王

    生命不息、运动不止!在当今这个普遍爱好健身和减肥的时代,运动也成了时尚的标志之一。虽然大多数人对于运动和减肥都抱着支持的态度,但是真要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却是极其考验人的意志的。毕竟,爱好吃喝享乐是绝大多数人的本能,逃避流汗和运动才是常态。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减肥在中国可谓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活动。

  • 楚康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海叔说春秋标签:楚康王

    楚康王是楚庄王的孙子,也是楚共王的嫡长子。在楚共王而后,楚国整体的发展是呈现有衰落之势的,朝廷中的贵族们对国家的发展有着自己的议论。楚康王即位后,就曾因为担心“国人谓不谷主社稷而不出师,死不从礼”,而派遣大兵供攻打郑国。楚康王刚刚即位的时候,吴国人就曾发动攻打楚国的战争,而且楚国人的公子宜谷还被俘虏

  • 楚共王三子争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历史人物编辑:云夕客标签:楚共王

    楚共王没有嫡出的儿子,五个儿子都是庶出。王位的继承人无法遵循立嫡的原则,只有在五个庶子中产生。楚共王想借助神灵的指示来选出楚王的人选,命人将象征王权的玉璧藏于祖庙之中,令五子按长幼之序进入跪拜,看谁能跪在玉璧之上。最先进来的是老大公子招,跪拜时膝盖正好在玉璧之上;其次是老二公子围,胳膊肘在玉璧之上;

  • 楚共王面临的第一次危机

    历史人物编辑:海叔说春秋标签:楚共王

    任何时代都会选择少数的君王,作为这个时代的象征。至于其他君王,则往往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只有在探寻历史踪迹的时候,才会发现那些被淹没掉的君王的蛛丝马迹。比如,楚国的楚庄王,其光辉就掩盖了前后几代君王,即便其祖父楚成王,也无法与之相比。今天我们要讲的,正是一位被楚庄王光芒掩盖的君王。他是楚庄王的儿子,

  • 如果楚国一直都是楚穆王坐镇,会发展的多可怕?

    历史人物编辑:为你倾尽天下标签:楚穆王

    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人通过烽火台传递军情这段历史的主要脉络是晋楚争霸,其中晋地处中原腹地,在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土地十分富庶,适合人类居住和农耕,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成为了天下最富饶和人文沉淀最丰厚的地区,天下财富和人才基本都出自中原地区,而中原地区的最强者晋国也凭借这一优势成为了当仁不让的霸者。南方的楚国

  • 「春秋故事」一代雄主楚穆王-杀父继位,谋求楚国霸业

    历史人物编辑:民间故事会标签:楚穆王

    楚成王四十六年,太子商臣发动政变,逼得自己的父亲楚成王自缢而亡,太子商臣继位,是为楚穆王。楚穆王在位后,继续奉行父亲楚成王的战略,即北上和晋国争霸。此时晋国因为崤之战与秦国结仇,于是楚穆王和秦穆公这两位谥号都是“穆”的国君开始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对手晋国。但是秦穆公是真的恨晋国,因为有秦军将士的血海

  • 楚成王被儿子逼杀身亡,临终前想吃到熊掌,亲子商臣坚决不给机会

    历史人物编辑:徐鹏元标签:楚成王

    楚成王熊恽是公元前671一前626年在位的楚国国君,楚成王在位四十六年,使楚国在诸侯国中的影响力和国家地位得到空前提高。但他在选择长子商臣作为王位继承人时受到蒙蔽,令尹斗勃当时坚持反对,却因此遭到太子商臣的陷害,造成斗勃自杀身亡。斗勃因忠诚进言而蒙冤自杀这件事情,给楚成王造成了很大的心里阴影,于是开

  • 公元前626年,楚成王卑微的请求儿子,弄死我前,让我吃口熊掌吧

    历史人物编辑:乔鸿浡标签:楚成王

    说起战国七雄,我们常常会拿七国各自的实力进行比较,并公认齐国最富、秦国最强、楚国疆域最广大。齐国有鱼盐之利,相对中原各国战事较少,便于将注意力集中到内政和生产上,故而富庶;秦国自商鞅变法伊始,历代君王治国以强兵为第一要旨,关中老秦人人将军功作为毕生荣耀,训出了最终统一六国的强大军队;而楚国也并非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