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成王四十六年,太子商臣发动政变,逼得自己的父亲楚成王自缢而亡,太子商臣继位,是为楚穆王。
楚穆王在位后,继续奉行父亲楚成王的战略,即北上和晋国争霸。此时晋国因为崤之战与秦国结仇,于是楚穆王和秦穆公这两位谥号都是“穆”的国君开始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对手晋国。
但是秦穆公是真的恨晋国,因为有秦军将士的血海深仇;但是楚穆王却另有打算,他与晋国争霸,只是想继续侵蚀中原的领土,扩大自己的实力。
楚穆王三年,晋襄公攻打秦国,占领了邧地、新城等地,秦穆公本想着自己的盟友楚国能够帮自己一把,结果楚穆王却趁着晋国忙于与秦国交战,无法顾及南方中原诸国,趁机发兵攻打了江汉平原上晋国的盟友——江国,并一举灭江。江国的部分后人被楚国强迁于楚国内地的江亭,成为楚国的子民;另一部分则在江国国君的带领下逃亡他国,并以江为姓,成为江姓的始祖。
楚穆王四年,晋襄公突然去世,年幼的晋灵公继位,晋国突然间失去了强大的国君。又过了一年,晋国大夫赵盾代表晋国召集齐昭公、鲁文公、宋成公、郑穆公、卫成公、陈共公、许僖公、曹共公在郑国的扈地会盟,史称扈之盟。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卿大夫来主持诸侯会盟,这标志着晋国大权已经彻底旁落,而臣子的权力过大,将来晋国必起纷争。
楚穆王敏锐地觉察到这一点,于是立即开展北上中原的军事行动。
当时扈之盟是在郑国举行的,楚穆王的第一个目标便是郑国,而郑国与楚国旁边还有一个晋国的盟友陈国。于是当年,楚穆王两面开工,首先派大将斗越椒为将,蔿贾为副将,率兵车三百乘讨伐郑国;又派息国公子朱为将,公子筏为副将,率兵车三百乘讨伐陈国。楚穆王则率领精兵,坐镇后方的郑邑狼渊,以声援调度伐郑、伐陈之师。
很快,郑穆公的士兵大败,郑国大将公子坚,公子庞、乐耳被擒,郑穆公向晋国求救,但晋国迟迟未来,无奈郑穆公只好与楚国结盟,宣布做楚国的小弟。
另一支攻打陈国的军队却吃了败仗,公子筏被俘。陈共公看到郑国已经归附楚国,担心日后楚国报复,便主动向楚国求和,就这样,郑、陈两国被纳入楚国的势力范围。
楚穆王九年,楚穆王带着郑国、陈国、蔡国一起攻打晋国的另一个实力盟友——宋国。宋昭公早就见识到了楚国强大,又知道如今的盟友大哥晋国根本无暇管自己,早就有了改投楚国之心。这时候,宋国司寇华御事也说:“楚国攻打我们,无非是想要让我们归服于他,不如我们先主动表示顺服,以免宋国的百姓遭罪。”
于是宋昭公派华御事亲自到楚穆王的驻地去拜见楚穆王,表示宋国愿意臣服。楚穆王对识趣的宋国很是满意,于是拉着陈恭公、郑穆公、宋昭公、蔡庄侯一块在宋国进行了狩猎仪式。
自此,晋国扈之盟时所召集的盟友齐、鲁、卫、许、曹、宋、陈、郑这些国家,宋、陈、郑相继背弃了晋国改投楚国,楚穆王又派了大将斗越椒访问鲁国,表示友好。自此,晋国文、襄两公时期所开创的霸业,基本上已经被楚穆王侵蚀殆尽了。
可惜楚穆王时运不济,在楚穆王十二年,便突然去世。其儿子楚庄王即位时年龄尚不足二十岁,年幼的楚庄王暂时还无法对抗国内贵族若敖氏,楚国内部可以说矛盾重重,楚穆王北进中原以图霸业的计划就这样被搁置了。
但是楚穆王为楚国的霸业又夯实了一块地基,只等他的儿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