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毛遂自荐”家喻户晓,可自荐后下场多惨?老师可不会告诉你这些

“毛遂自荐”家喻户晓,可自荐后下场多惨?老师可不会告诉你这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浅谈文史 访问量:3760 更新时间:2023/12/22 16:59:58

大家都知道,现在使用的一些成语,很多都是来自史书上的典故,在长期的使用和语流义变里,一些成语的意思和最开始出现时变得不一样,有些则保持着原有的意思。

很多成语典故通常和著名的历史人物相关,有些就是古人生活里一件很小的事,但他们能从中引发深度思考,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对一些事情的处理方式,和其中体现的人生思想。

今天要介绍的“遂自荐”这个典故,很多人都不会陌生,这个成语在今天的使用范围还很广,一般用于某人自告奋勇地,主动地为自己争取去做某件事。

毛遂自荐一般用作褒义词,用到这个词时,还隐含自荐的这个人对自己非常自信,对自己要去做的事也非常有把握之意。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的毛遂是如自荐的。

“毛遂自荐”这个典故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这个词语的意思一看就能明白,毛遂自己推荐自己,这是怎么回事呢?

毛遂是平原君赵胜的门客,门客是古代一些达官贵族在家中供养着,为主人提供服务的一批人,相当于贵族门第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他们其中一些是确实有真才实干,能给主人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但其中也有浑水摸鱼的,凭借虚名在主人家混吃混喝。

门客与仆人是有区别的,他们不需要干奴仆的工作,平时能享受到客人一般的待遇,但当主人需要他们替自己解决一些事情时,会给门客安排工作。

战国时期,赵国都城邯郸被秦军围困,平原君赵胜自是心急如焚,秦军兵强马壮,他再不采取措施,等待他的就是赵国被秦国吞并的命运,他自己的封地也会保不住。

平原君打算去楚国请求援助,但一个人却显然不够排场,而且平原君也没把握自己能说服楚国出兵。

这种情况就是门客发挥作用的时候了,平原君打算从门客里挑二十人,最好是武兼备,让他们作为自己的智囊团,一起去楚国说服楚借兵。

平原君在门客里挑来挑去也只得十九人,正在犹豫再挑谁时,一个平时默默无闻,名叫毛遂的门客主动站了出来,表示自己愿意前往楚国一试。

勇气是成年人的宝贵财富,明知前路艰难还要迎难而上,这种勇气更是足以称道。

可人并不是有了勇气就能一往无前,有勇无谋的人比比皆是,平原君对毛遂一点也不了解,怕他无法胜任自己的任务,问他拜在自己门下多久。

毛遂知道平原君的担忧,回答他有三年了,平原君更加不信任他了,说出了“锥在袋中”的理论。

平原君的意思很明白,毛遂拜在他门下三年有余还是默默无闻,至今没做出什么亮眼的事,估计就是个没用的庸才,怎么敢把如此重大的任务交给这样的人。

毛遂却反驳说,如果平原君早把自己放在袋子里,那自己早就出头了。

毛遂在求一个出头的机会,平原君也听出他的意图,通过跟毛遂的简单交谈,或许平原君认为毛遂是有才华的,或许也是被他自荐的勇气所折服,答应了毛遂的请求。

平原君被说服后,毛遂也不负平原君所望,凭借优秀的口才和临场的机智,三言两语迫使楚王出手援助,解了邯郸之困。

后来“毛遂自荐”就成了一段佳话,告诉人们,有能力施展自己才干时千万不要退缩,即使没有机会也要自己为自己争取,如果推诿不前,很有可能就会一直碌碌无为下去。

毛遂以一人之力说服楚王,解决了赵国大难临头的危机,很多人都会好奇,他之后的结局又是怎样,但史书中只记载了毛遂自荐的故事,在那之后的情况没有记载。

作家鄢烈山在《毛遂之死》一文中,描绘了毛遂自荐之后的事,和毛遂的最终结局。

很多史学家并不认可这一事实,认为这是被“杜撰”出来的历史,不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

但是历史上毛遂真正的结局是什么,史书上没有确切记载,而且所隔时间太过久远,到今天已经不可考了,除非出土新的文献记载,不然会一直是一桩历史悬案。

在鄢烈山的《毛遂之死》中,毛遂在“自荐”之后的结局并不好,甚至让人不免叹息。

在《毛遂之死》中,说是毛遂自荐后一年,赵国再次面临被围困的危机,这次赵国同样派出毛遂,但不是派毛遂去搬救兵,而是直接让毛遂挂帅。

毛遂一介文人,就算能言善辩,怎么懂得领兵打仗之道,结果可想而知。

之后,作为败军之将的毛遂,一想到那么多人因自己而死,自己也没能再次为赵国化险为夷,在逃亡途中挥剑自刎而死。

《毛遂之死》中对于毛遂结局的描写,至今还存在着许多争议,用史实去考据也存在很多说不通的地方。

我们不能说他是假的,也不能说它是史实,因为没有任何佐证证明历史上发生过那样的事,《史记》上没有毛遂结局的记载倒是真的。

毛遂的真正的结局我们无法考证,但毛遂和他的自荐故事,成功地在历史上留下了无法抹去的闪光点。

如果毛遂知道,自己在正确的时间站了出来,做了正确的事,从此留下一段佳话千古流传,就算他后来的结局真的不尽如人意,想必也会有欣慰之处吧。

无论真假,“毛遂自荐”和“毛遂之死”,其实都可以当做寓言故事去看待。

通过毛遂自荐的事迹,我们能很清晰地看到,‘是金子总会发光’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所有情形,除了自身的实力,有时候更需要的是一往无前的勇气。

至于毛遂之死,同样有它的寓意在,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没有人是无懈可击的,人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善用自己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才能驾驭自己的人生。

标签: 毛遂

更多文章

  • 《大秦颂》中,年锋芒毕露的毛遂,究竟有什么把柄被赵偃抓住了?

    历史人物编辑:宋赞标签:毛遂

    在电视剧《大秦颂》中,当年锋芒毕露的毛遂现在却被公子赵偃挟持,为帮助自己上位做事,毛遂内心不情愿,却无奈有把柄握在对方手上。赵孝成王赵丹有两个儿子,公子佾和公子偃。赵佾年长,因此早早被立为太子。赵偃和身边的佞臣郭开却在计划废掉太子自己上位,但两个人苦无良策。这时郭开突然想起了毛遂,他认为除了毛遂之外

  • 毛遂之死真伪考辩:是天才的悲剧,还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历史人物编辑:崔阿敏标签:毛遂

    毛遂,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起码在中国,“毛遂自荐”的故事已经广为流传,激励着寒门子弟拿出属于自己的勇气,进入风云莫测的中国历史舞台。然而关于这位知名人物的去世,史书的记载却显得有些莫能两可,据学者推测,毛遂应该是病逝的,不过著名作家鄢烈山曾经写过一篇名为《毛遂之死》的故事,虽然这则故事的

  • 成语“毛遂自荐”中的毛遂,究竟是何许人也?他是如何自荐成功的

    历史人物编辑:张家伟标签:毛遂

    说起我国的成语,那可就太多,太多了,每个人随口一说都有几十个。虽说不是每个人都能准确说出成语对应的故事,但也是说上十个八个。而在这些成语中,想必你也听过这样一个成语——“毛遂自荐”。这个成语对于我们来说都比较熟悉了,其大意就是说:古时候一个叫毛遂的人,他去找领导自我推荐。当然了,一些人也大都只知道这

  • 历史上“毛遂自荐”的毛遂,他的最终结局如何了?结局令人遗憾

    历史人物编辑:有宠物De幸福标签:毛遂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毛遂自荐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在战国时期,毛遂本来是赵国平原君的门客,在平原君门下三年默默无名,长平之战后,秦国又集中兵力攻赵,在生死存亡之际,赵国准备派出使者向楚国求援,希望能联合楚国共同抗击强大的秦国,平原君在临行之前准备选出20位门客一同前去,然而东挑西选也只选择了19

  • 历史上的毛遂是怎么巧用话语为自己完美推销的?

    历史人物编辑:洪志强标签:毛遂

    战国时期,赵国都城邯郸被强大的秦国军队重重包围,危在旦夕。为解救邯郸,赵王派平原君icon去游说楚国共同抗秦。平原君要选20个有能力的人陪同前往,但只选中了19人,就在这时,有一位宾客不请自到,自荐补缺。他就是毛遂遂。平原君上下打量了一番毛遂,问到:“你是什么人?找我何事?”毛遂道:“我叫毛遂。听说

  • 毛遂自荐成功后,结局有多凄惨?历史老师可不会给你讲毛遂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追溯历史传奇标签:毛遂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次重大变革,诸侯争霸、百家争鸣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主旋律。任人唯亲、任人为贵的用人制度被打破,无数平民志士开始走向历史舞台,凭借自身优越的才能纵横捭阖,但是平民想要脱颖而出也并不容易,他们必须找寻到给力的引路人。当时虽然用人制度被打破,但是权贵依然掌握着国家的权力,他们凭

  • 历史老师没有讲的那些事:毛遂自荐成功后,死得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微笑向暖标签:毛遂

    在华夏文明的摇篮里,成语一直是一种巅峰的存在。它们有的浅显易懂,直奔主题。有的富有哲理,发人深省。有的鼓舞斗志,激励向上。有的颠覆人生,逆袭成局。然而在所有的成语里,毛遂自荐这个典故,可不仅仅是鼓励我们积极向上,更多的是一种告诫和提醒。当然这一层含义,在成语本身并没有得以表露,毛遂自荐之后,其实最终

  • 毛遂自荐的故事是怎样的?毛遂的做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戴从鑫标签:毛遂

    当年,秦国的部队包围邯郸时,赵国的形势十分危急,秦国的力量如此强大,现在又兵临城下,赵国和它决战取胜的可能很小,赵惠文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相国平原君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联合楚国。楚国和秦国素有仇恨,秦国是楚国的心头大患,如果和楚国结成联盟,那么秦兵可破,这就叫合纵抗敌。现在的问题是楚国是不是愿

  • 那个自荐的毛遂,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张旭阳标签:毛遂

    说到自荐,大家都会想到毛遂。那么,他是在何种情况下自荐的?自荐之后,他又成功完成了任务吗?01公元前200年左右,秦国围攻邯郸,赵王派丞相平原君去楚国求援。别以为这是个简单的事儿,打仗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楚国如果支援赵国,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物力兵力,而且还会跟强秦结仇。平原君想要说服楚王,还是得组建一

  • “毛遂自荐”中的毛遂后来怎么样了?一年之后自杀身亡!

    历史人物编辑:暴暴说历史标签:毛遂

    文/晚风暮雨“毛遂自荐”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但毛遂成名之后的事迹却很少有人知道,因为,毛遂人生的后半段是一场实实在在的悲剧!毛遂凭借一己之力促成赵国和楚国结盟,楚国同意派部队救援被秦军包围的赵国首都邯郸。目的达成之后,毛遂从此深受平原君的信赖,还得到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