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三国时期的军事地位非常高,这除了跟他的军事实力关系很大外,跟他平时的行事作风也有很大关系。他这个人快意恩仇,活得率真,即使作小人也作真小人,而不是伪君子。在曹操身上发生了很多故事,这些故事之所以能流传下来,是因为曹操不拘一格的处事方式。许攸是曹操与袁绍儿时的玩伴,也曾是曹操看重的谋士,他来投奔曹操时,曹操高兴得鞋子都没穿就出来迎接,按照曹操的性格,如此有能力的人,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可最后却亲自下令杀了许攸,为什么会如此呢?
许攸年少时就与曹操、袁绍交好,袁绍起事后,许攸便跟随袁绍,成了他帐下谋士。袁绍攻灭公孙瓒,以此兼并了幽州,虎踞四州之地,拥众数十万,堪称一方霸主,这时候的许攸还是袁绍的心腹,深受袁绍的信任。
袁绍与曹操开始交战时,许攸献策先攻占许都,奉天子之命以讨曹,这样就能击溃曹操,但袁绍固执己见,不肯听从。许攸作为袁绍的一个谋士,为袁绍出谋划策是他的本份,袁绍如果用了他的计策才能显示出他的价值。许攸是尽心尽力为袁绍谋划,可袁绍却总是不采纳,许攸感觉自己没有价值,在袁绍帐下活得并不快活。
正赶上此时许攸家里有人犯了法纪,留守邺城的审配官员将他们逮捕,许攸知道后大怒,怨恨袁绍不讲情面、不念旧情,于是就转头投奔了曹操。
曹操听说许攸来了之后,异常激动,连鞋都来不及穿,光着脚就跑出去迎接许攸,许攸进入曹军营地之后,向曹操提供了重要的情报,他说,孟德孤军独守,不仅没有援军,而且粮草也非常不足,如果不尽快将袁绍击败,恐怕维持不了几天了。
但是袁绍的军队虽然有很多粮草,也有很多士兵,可是却毫无防备之心,假如曹军能够暗中派士兵奇袭乌巢,将袁军的粮草烧掉,过不了几天,袁军自会败亡,到时候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将袁军一举拿下。
曹操听计后大喜,采纳了许攸的建议,随即便选派精兵冒用袁军旗号,在夜里走小路偷袭乌巢。到达乌巢后,曹军放火,营中大乱,粮草尽烧。袁绍获知曹操袭击乌巢后,一方面派轻骑救援,另一方面命令张郃、高览率重兵猛攻曹军大营。可曹营坚固,一时攻打不下。
之后,进攻曹营的张郃、高览听闻乌巢被破,便投降了曹操,导致袁兵军心动摇,大军崩溃。袁绍仓惶带八百骑兵退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七万余人。
许攸虽然帮助了曹操打败了袁绍,但是这个人却很让人讨厌。他经常出言不逊,仗着自己有一点战功,就不管不顾,自以为非常尊贵了不起。不论什么场合都直呼曹操的小名为阿瞒,不仅如此,许攸还经常说:“阿瞒,若是没有我,你根本得不到冀州。''曹操表面上仍然嘻笑着回答说:''你说得对啊!”但心中对许攸早已经存有了芥蒂。
一次,许攸出门时,刚好经过邺城的东门,他就对左右的人说:''这家人(指曹操)若是没有了我,他们根本进不得此门。''有人向曹操告发了这件事。这件事成了导火索,彻底触怒了曹操,之前积压的对许攸的不满也都一并爆发出来,于是许攸被曹操收押看管了起来,最终被杀。
许攸有才、也颇有智谋,但是却不懂得收敛,行事张狂、桀骜不驯,最终被人所杀,也是怨不得旁人,只能说是他咎由自取,与人无尤。所以说,做人一定要懂得谦虚、收敛,“谦受益,满招损”古人留下的告诫总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