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祝融”号火星车自动唤醒的时间已经过去快4个月了,仍没有重新投入工作的消息传来,虽然它早已完成了所有既定的科学探测任务,实际寿命也比预定的90天长了好几倍,但仍不免让人有些失望。特别是美国MRO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在2月份拍到的一组画面,显示“祝融”号太阳翼上的灰尘明显比“冬眠”前增多,这无疑是个不好的征兆,意味着它的发电能力会被大大削弱。
祝融号火星车
美国MRO拍摄的画面
但我们现在无可奈何,因为“祝融”号的唤醒是全自动的,人工无法干预,只有周围环境温度达到一定的数值,并保持蓄电池温度达到-15℃以上,再加上火星车电池的发电量达到一定水平,比如140瓦,它才能重新投入工作。
而现在,火星北半球尚处在春季,温度指标可能还不能长期维持“祝融”号自动唤醒的最低值,只有等再过几个月到了夏季时,光照将更加充足,温度也会相对升高,祝融号才可能重新唤醒运行,再次开始在火星表面上的巡视工作。
其实,对于现在的“祝融”号来说,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这意味它还有希望。这种使用太阳翼的火星车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也许只要一阵风,吹掉了覆盖在电池板上的部分灰尘,它就能满血复活。或者又来一阵火星沙尘暴,太阳翼被蒙住了,它就不得不停止工作。
火星沙尘暴
刚登陆火星的祝融号
现在的灰尘比这个还多
有人可能非常好奇,为什么美国的火星车不用“冬眠”,也不用担心灰尘?其实主要是因为它们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热源(RHU)来发电。目前美国正在火星上活动的两辆火星车“好奇”号和“毅力”号,都是“核动力”的,直接利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因此可以在火星上持续工作,无视火星上的低温和沙尘暴等恶劣环境。
好奇号何毅力号都用了“核动力”
看来下一回,我们也得使用“核动力”火星车,至少要像月球上的“嫦娥”、“玉兔”一样,搞个同位素热源,给火星车保温。相关的技术我们并不缺,此前主要的问题是价格昂贵,如果装上“核电宝”,火星探测任务就要超预算了,但如今来看,超点预算还是值得的。
太空核动力势在必行
其次,美国的火星车所在的位置相对较温暖,“好奇”号和“毅力”号都比“祝融”号更靠近火星赤道,那里的气温相对较高,白天最高可达-20℃左右,夜间最低也只有-80℃左右。而“祝融”号位于火星北半球更高纬度的地区,那里的气温相对较低,白天最高也只有-30℃左右,夜间最低可达-100℃左右。
另外,“祝融”号火星车还设计了抖一抖太阳翼除尘的功能,的确是可以提高发电效率的。但现在的问题是没电,根本就用不了“抖一抖”的功能,在上亿公里之外无人无电的环境中,如何重启“祝融”号,肯定比我们想的要复杂得多。有人提出如果在“祝融”号休眠之前,先抖一抖太阳翼上的灰尘,现在的情况可能会好一点,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