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德整理
永州市委党校副校长唐柏荣的人生目标是打假全州九疑山,拆除全州舜帝像。
近日,我们几位晨练的老同志就唐柏荣打假全州九疑山那些事儿进行了回顾,
唐柏荣在打假全州九疑山时,主要做了以下这些事儿,觉得他的成绩是很大的。
一是唐柏荣让人们知道了全州和永州争论舜帝葬地的真实原因。
全州说舜帝葬于全州九疑山,永州说舜帝葬于宁远九嶷山。二地争议原因是东汉之前的文献古籍《山海经》记载舜帝葬地在湘江源地域的全州九疑山,而东汉以后的文献记载舜帝葬地在潇水源地域的宁远九嶷山。
二是唐柏荣让人们知道了秦始皇为纪念舜帝在全州县地设立了零陵县。
唐柏荣撰文《“零陵”这个古地名,广西全州人和湖南零陵人谁最有资格继承?》。他在文中说:“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设长沙郡,始置零陵县,‘零陵’这个地名作为行政区名最早就从这个时候开始使用的。当时县治设在今天的全州县西南境内(离全州县城大约39公里叫咸水的地方),而当时零陵县管辖的地域也非常宽广,大约包括今天的整个全州、还包括广西灌阳、兴安、桂林和湖南零陵、冷水滩、祁阳、道县、宁远等都叫‘零陵’。”
唐柏荣在以上所说的秦始皇在全州置零陵县,县治在设在今天的全州县西南境内(离全州县城大约39公里叫咸水的地方)。
他说的这段历史是真实的,这个时候他说的是真话。《永州历史大事记》《零陵地区志》《零陵县志》都记载了这段真实的历史。
但他说的秦代设置于今全州县地的零陵县当时管辖到了宁远,宁远也叫“零陵”,这句话则是假话。
而真实的历史是秦始皇在全州县地设置的零陵县,其管辖地并不包括今宁远县。
三是唐柏荣在宁远九嶷山伪造出了一个楚国时期的零陵县。
舜葬九疑是为零陵,由于秦始皇为纪念舜帝在全州县地设立了零陵县,而宁远县在历史上没有设置零陵县。
那唐柏荣为了证明舜帝葬于宁远九嶷山,他只有造出一个比秦始皇更早的零陵县。
唐柏荣造假零陵县的依据是唐朝李郃的《九疑山赋》写有“零陵舂陵,分于秦之后,汉之前”,他说李郃此言是说在湖南的宁远县在楚国时期就设立了零陵县。
其实,李郃的《九疑山赋》所写的“零陵舂陵,分于秦之后,汉之前”,是说零陵郡舂陵县的行政建置是在秦汉之间。
舂陵县是零陵郡下的一个县,曾是宁远县的前置县。舂陵简介:舂陵,孙吴复置于今宁远西。隋并入营道县。这一带地方唐宋等代为道州,故昔人有“舂陵古之道州也”之语。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据其境内舂溪取名,设舂陵县,是为建县之始。《永州历史大事记》也记载:秦汉时,在今湖南宁远置舂陵县。
以上史料都记载零陵郡的舂陵县,最早的行政建置是在秦汉之间,且舂陵县是东汉光武帝刘秀高祖刘买的发祥地。
而唐柏荣作为一个副教授,却以唐代李郃在《九疑山赋》所写的零陵郡舂陵县最早的行政建置是在秦汉之间,企图以此来证明今湖南宁远县在楚国时期就有行政建制零陵县,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
四是唐柏荣让人们知道了舜帝葬在宁远九嶷山的数个地方。
唐柏荣说舜帝真身葬地在宁远九嶷山,具体有四个地方是舜帝葬地。
一说舜帝葬九疑山玉琯岩。玉琯岩有舜庙遗址,考古发现这是宁远九嶷山最早的舜庙,建于东汉。而如今的湖南学者将此舜庙说成是舜帝陵庙遗址。
二说舜帝葬女英峰。女英峰位于湖南省宁远九嶷山,为九嶷山九峰之一。相传舜源峰因舜帝驾崩后葬于山脚下而得名。
三说舜帝葬三分石。三分石又名三峰石,在宁远县城南百里处,它是九疑山的最高峰,海拔1822米。相传是舜的葬身之地,故又名舜峰。
四说舜帝葬舜源峰下。今湖南省宁远县九嶷山舜源峰下有舜帝庙,庙后亭内竖石碑,上刻隶书“帝舜有虞氏之陵”,是为舜帝陵。此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祭祀舜帝而命雷燧修造的祭祀陵,却被今人说成了是舜帝真身葬地。其实此陵是雷燧在找不到舜帝葬何处时,看这里风景好,便在此建的一个祭祀陵。
舜帝真身只有一具,舜帝真身葬地只有一处。
造成将舜帝一身分葬数处的原因是什么呢?
有学者认为先秦古籍《山海经》已将舜帝真身葬地定位在赤水(夫夷水)之东,湘江源地域的全州的一带。后来,由于东汉光武帝刘秀的高祖的发祥地在宁远,那些东汉的文人为应声附合,才将舜帝葬地写到宁远。当然这也是学术界值得探讨的问题。
五是唐柏荣让人们知道了在宁远九嶷山的舜帝陵是明代雷燧造的祭祀陵,并不是舜帝的真身葬地。
今宁远九嶷山舜帝陵正殿右侧的石堆上有“正穴”二字,说这个舜帝“正穴”是舜帝真身葬地,舜帝就葬在宁远九嶷山舜源峰下的舜帝陵。
唐柏荣说:宁远“九嶷山舜帝陵已成为历史定义,任何不怀好意之徒质疑都是闹剧一场,权当笑话看!”
而学者檀刀先生却一语道破,这个舜帝陵并不是如唐柏荣所说“九嶷山舜帝陵已成为历史定义”,这个舜帝陵只是一个祭祀陵,而不是舜帝真身所葬的真陵。
檀刀先生说,但令人奇怪的是宁远九嶷山这个号称是舜帝真身葬地的正穴,湖南相关管理部门却不敢向国家文物局报告,请国家考古专家前去这个舜帝“正穴”考古,并进行挖掘。
既然宁远九嶷山玉琯岩的舜庙遗址都进行了考古挖掘,那为什么又不对这个舜帝真身葬地的“正穴”不进行挖掘呢?
湖南学者郑国茂著有《舜帝之谜》,他说了实话:“明洪武四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遣编修雷燧祭舜,确认舜源峰四周青山拱卫,颇有帝王之气,应是舜陵所在,于是将舜庙迁于舜源峰下,舜庙坐南朝北,表达舜帝身葬九嶷,不忘北国的意思。从此陵庙合一。”
对于为舜帝造出这个“正穴”,早有蔡次敏先生撰写了《舜帝真身陵新考》,指出: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 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翰林院编修雷燧祭舜,此时舜庙已湮灭无存。主持修舜庙的雷燧在九嶷山又找不出符合帝王规制的舜冢。雷燧就看风水为舜帝修了一座祭祀陵。
说白了,此舜帝陵“正穴”的确定,依据的是:“四周青山拱卫,颇有帝王之气”,简单来讲,就是明朝人按照明朝时的风水观,指着某个风水好的地方,就说是舜帝的正穴了,仅当成一种象征,用于祭祀而已,又岂可当真。
唐柏荣不允许他人质疑九嶷山舜帝陵是个祭祀陵!谁质疑,谁就是“不怀好意之徒”!
恰恰说明了宁远九嶷山的舜帝陵是明代雷燧造的祭祀陵,并不是舜帝的真身葬地。
六是唐柏荣让人们知道了宁远九嶷山的舜帝陵庙是由舜庙变出来的。
针对唐柏荣说的宁远九嶷山的舜庙就是舜帝陵的说法,东安县的唐智先生在《还原舜皇山天下第一舜庙的历史真相》一文中,对此说得就非常清楚。唐智先生说:“东安县有舜帝南巡狩猎驻跸的舜皇山,舜皇山古称大阳山;舜皇山有玉陛源,玉陛源古名大阳溪;大阳溪有舜庙,舜庙在当地叫大庙;大庙旁有金凤山,金凤山有白鹤观,如今的大庙遗址还在,就在白鹤观前。”
唐智先生请大家“看看宁远《九嶷山志》记载的将东安县舜皇山舜庙迁往宁远九嶷山玉琯岩的建庙历史。”
他说《九嶷山志》载:“舜庙在大阳溪,盖三代时祭于此,其遗址在白鹤观前,土人呼为大庙。秦汉以来,立庙在玉琯岩前百步。至唐,旧庙湮废。刺史元结奏立营道城西。僖宗时,长沙胡曾权延唐令,请复立于玉琯岩下,有敕建舜庙碑记。宋建隆初,刺史王继勋奉诏重修,知制诰张炎奉敕撰碑,皆湮灭无存。明洪武四年,遣编修雷燧致祭,乃迁庙于舜源峰下。”
他说《九嶷山志》又载:“旧《志》谓三峰石上有冢,以铜为碑,字不可识,或疑为舜冢。考前代帝王崩,依山为陵,未有所谓冢也。况三峰皆非葬所,惟舜源峰虎踞龙蹯,外山拱护周密,舜陵当在此峰。今庙建其下,自明初以来,遣官致祭,列于祀典。”
《湖南通志》《永州府志》《宁远县志》均有同样的记载。
唐智先生根据以上方志记载,结合东安县舜皇山下舜庙的历史,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
天下的第一个舜庙建在东安县舜皇山下的大阳溪(即玉陛源),大概在三代的时候就在舜皇山大阳溪的舜庙开始祭祀舜帝了。(注:明清时代的修志者推测舜皇山大阳溪舜庙建于“三代”,如今有人说此“三代”是指夏、商、周。)
大阳溪的舜庙遗址在金凤山的白鹤观前。当地人称这个舜庙为大庙。在秦汉的时候,舜皇山大阳溪的舜庙迁到了宁远九嶷山的玉琯岩。
宁远九嶷山的舜庙建在玉琯岩前,距玉琯岩有百步左右。
到了唐宋时期,在已毁灭的玉琯岩舜庙遗址,二次重建了舜庙,并立有舜庙碑记。
到了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 年),朝廷派遣翰林院编修雷燧祭舜,此时舜庙已湮灭无存。主持修舜庙的雷燧在宁远九嶷山又找不出符合帝王规制的舜冢,于是他就看风水,看哪里风水好就定哪里为舜冢。最后他看中舜源峰风水好,觉得舜冢可能在舜源峰下,理由是“惟舜源峰虎踞龙蹯,外山拱护周密,舜陵当在此峰。”这样雷燧就在舜源峰下建起了舜庙和舜帝陵:“今庙建其下,自明初以来,遣官致祭,列于祀典。”这就是今天宁远九嶷山有舜庙和舜帝陵的原由。
历史事实证明宁远九嶷山原来没有舜庙,宁远九嶷山的第一个舜庙,大概是“三代”的时候,有人将东安县舜皇山大阳溪的舜庙迁到了宁远九嶷山的玉琯岩。尽管明代雷燧在宁远九嶷山舜源峰下为舜帝建造了祭祀陵庙,但东安县舜皇山的舜庙才是宁远九嶷山舜帝祭祀陵庙的祖根地。
唐智先生认为是象的后裔将舜皇山的舜庙迁到了宁远九嶷山玉琯岩一带。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地形图》标记了在潇水流域的宁远九嶷山一带有舜庙(注:有学者考证《地形图》标记的舜庙在蓝山县而不在宁远县)。宁远九嶷山玉琯岩的舜庙,也有考古出土结果,证实玉琯岩的舜庙建于东汉。
《九嶷山志》记载了宁远九嶷山的舜庙是从舜皇山的舜庙迁来,那又是谁将舜皇山的舜庙迁到了潇水流域宁远九嶷山的玉琯岩?
如图:宁远九嶷山玉琯岩舜庙遗址
据史料记载潇水流域宁远一带曾是舜帝的弟弟象的封地,象的后人生活在这一带。唐智先生认为是象的后裔将舜皇山的舜庙迁到了宁远九嶷山玉琯岩一带,在他们居住地建起了祭祀他们祖先的家庙,也就是舜帝庙。或许是生活在舜皇山一带舜帝的后裔迁到了宁远九嶷山一带,随之也将舜皇山的舜庙迁到了宁远九嶷山玉琯岩一带。
在秦汉的时候,舜皇山大阳溪的舜庙迁到了宁远九嶷山的玉琯岩,这样在潇水流域就出现了《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地形图》标记的舜庙和九嶷山玉琯岩考古出土的舜庙遗址。
而今天的一些学者误认为以上的舜庙就是舜帝陵,是舜帝的真身葬地,从而引发舜帝到底是葬于全州还是宁远的争议。
(注:本文根据好友们的意见整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