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山海经:夸父之事多重谜团:逐日、被杀、是鸟是兽还是一座大山?

山海经:夸父之事多重谜团:逐日、被杀、是鸟是兽还是一座大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陈建 访问量:4254 更新时间:2023/12/31 2:06:58

关于夸父逐日神话我们自然是耳熟能详,但是当不同古籍对同一事件出现不同取舍之时,我们不仅会疑惑究竟何者为本源,哪个版本才是神话传说的本来面目?

夸父之事,散见于《山海经》、《淮南子》、《列子》、《吕氏春秋》之中,其中的夸父曾逐日渴死、也被应龙杀死,又到底是鸟、是兽还是一座大山?此篇,意在梳理多重文献中所载夸父之事,为后文逐一解析作铺垫。

(一)山海经里的夸父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博父(袁珂云:应为夸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禹所积石之山在其东,河水所入。”——《海外北经》

《海外北经》中的这段记载曾经出现在我们的教科书中,也是我们对于夸父逐日神话的第一印象,他被描述成为一个不畏艰险,敢于与大自然抗争的英雄人物。这段记载也包含了后世“逐日神话”中所具备的所有三个基本母题:“逐日”、“渴死”、“邓林”。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段经典记载之后,还出现了一个“博父国”,根据袁珂的记载,认为其应该就是指“夸父国”,所以茅盾便在《中国神话ABC》中认为夸父不仅是人名,也是一个部族的名称,甚至可能正是部落首领之专属称谓。

“博父国”的人都是巨人一族,右手操着青蛇,左手操着黄蛇,这段记载是不是让你想起了之前写过的很多“古神”都喜欢左右手操蛇?这个点先暂且记下,后面再说。

此外,它还提及这里的邓林是在博父国之东,是由两棵树木所组成。一个林子只有两棵树?是不是很奇怪?当然,这也是个坑,需要慢慢填。

解析完《海外北经》夸父逐日的这段经典描述后,我们再来看关于他的另一段记载,来自《大荒北经》: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大荒北经》

看上去,似乎是突然间为夸父置换了时空,在《大荒北经》中的记载中,实际上是为“夸父逐日”神话补充了更多的背景性因素:

比如出现了夸父作为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的外在形象、其处于“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的地理位置,以及“后土生信,信生夸父”的世系传承。

这段记载相比于《海外北经》来说,似乎加入了个人评判色彩,提到“夸父不量力”,而且与“逐日”不同之处在于,这里是“欲追日景”。

此外后世关于夸父之死的分歧也出现于此:在记载了夸父渴死之后,又加上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之事:夸父在应龙杀死蚩尤之后,也接连被杀死!

山海经中另外一处夸父的记载,是作为应龙叙事主体的补充而出现,在《大荒东经》中:

“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则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大荒东经》

这里就再次呼应了《大荒北经》中“已杀蚩尤,又杀夸父”的记载,说明“夸父之死”的确事有蹊跷值得注意。

梳理完了以“夸父”为主体的叙事记载后,《山海经》中还要四处以夸父作为喻体出现的记载。

第一处,是出现在“梁渠之山”上的一种鸟,记载于《北山经》中: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无草木,多金玉。修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雁门,其兽多居暨,其状如汇而赤毛,其音如豚。有鸟焉,其状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嚣,其音如鹊,食之已腹痛,可以止同”——《北山经》

第二处,是出现在“豺山”上的一种兽,记载于《东山经》中:

“又南三百里,曰豺山,其上无草木,其下多水,其中多堪之鱼。有兽焉,其状如夸父而彘毛,其音如呼,见则天下大水”——《东山经》

第三处,是出现在“崇吾之山”的一种兽,记载于《西山经》中:

“《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北望冡遂,南望之泽,西望帝之搏、兽之丘,东望渊。有木焉,员叶而白柎,赤华而黑理,其实如枳,食之宜子孙。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臂,豹虎而善投,名曰举父。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西山经》

第四处,夸父之名也直接作为一座大山之名,其上鸟兽繁育,矿产丰饶,而且在夸父之山北,竟然还真有一片名为“桃林”的森林,幅员辽阔,其中多产马匹,而湖水之中,也盛产珚玉。

“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木多椶楠,多竹箭,其兽多牛、羬羊,其鸟多鷩,其阳多玉,其阴多铁。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三百里,其中多马。湖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珚玉。”——《中山经》

(二)《列子·汤问》中的夸父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列子·汤问》

很有意思的是,关于“夸父逐日”,《列子·汤问》选择的是《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追日景”的记载,但关于“夸父之死”,却又采取《山海经·海外北经》中道渴而死、其杖化为邓林的说法。《列子》对于《山海经》记载的拣选与加工,一定有着不为人道的目的,后面再深聊此事。

(三)《淮南子》中的夸父

除了《山海经》与《列子》之外,与“逐日”无关的“夸父”叙事还见于《淮南子》中两则:

“若夫真人,则动溶于至虚,而游于灭亡之野。骑蜚廉而从敦圄。驰于外方,休乎宇内,烛十日而使风雨,臣雷公,役夸父,妾宓妃,妻织女,天地之间何足以留其志!”——《俶真训》

《俶真训》中的这段描述,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夸父,他是神人,但却与“雷公”、“宓妃”、“织女”一同成为了被“真人”役使的对象。这一点也说明,他所延续的正是《山海经》中“被杀的夸父”而非那个“逐日的夸父”。

另外一则记载于《淮南子》的《墬形训》之中,主要叙述了夸父弃其杖化为邓林的细节:

“和丘在其东北陬,三桑、无枝在其西,夸父、耽耳在其北方。夸父弃其策,是为邓林。”——《墬形训》

(四)《吕氏春秋》中的夸父

《吕氏春秋·求人》篇中的“夸父”,既没有沿用“夸父逐日”,也没有沿用“夸父被杀”,而是沿用了《山海经·中山经》中关于“夸父之山”的叙事特征:

“北至人正之国,夏海之穷,衡山之上,犬戎之国,夸父之野,禺强之所,积水、积石之山。”

这里的“夸父之野”,指的正是《中山经》中的“夸父之山”,而“积石之山”则是《海外北经》中的“禹所积石之山”,也就是说基本上与夸父最为关键的“逐日”与“被杀”关系不大。

好了,文章有点长估计大家也看的够呛,这里总结一下:从这些古代文献典籍所记载的“夸父”神话叙事来看,《列子》、《淮南子》、《吕氏春秋》诸书中的“夸父”都来源于《山海经》。

并且,这些书中对于“夸父”的描述,都是拣选自《山海经》中“夸父”的一方面或一部分,比如:《列子》取“夸父逐日”、《淮南子》取“夸父被杀”、《吕氏春秋》取“夸父之山”,也就是说关于“夸父”,在《山海经》中有多重叙事,为何后来仅流传了最为盛行的“夸父逐日”?

留个尾巴,静待下文!考古山海经系列持续更新,感兴趣小伙伴点个关注、不迷路啊。

看靠谱神话,涨正经知识,尽在阳Sir的考古学之眼,点赞、转发、评论、收藏支持下嘛!

标签: 夸父

更多文章

  • 夸父追逐太阳有何目的?我们误解2700年,他并不是为了抓太阳

    历史人物编辑:刘纪亮标签:夸父

    说起“夸父逐日”的故事,想必大家并不会陌生,作为公元前2700年前和轩辕皇帝同时期的名人,夸父的命运是不幸的,为了追逐太阳,夸父最终死于口渴,这在《山海经》之中是有着明确记载的。那么问题来了,夸父追逐太阳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难道说是因为他向往光明,因此才把太阳抓回自己的部落用来驱散黑暗的吗?实际

  • 日月星辰中,“辰”到底是代表啥?这可得从“夸父的胡子”说起

    历史人物编辑:彭虎标签:夸父

    “日月星辰几轮回,花间媚影谁留恋?”日月星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泛指宇宙中天体的词语。而众所周知我国记载最古老的神话书籍《山海经》中有关星辰的记载是这样说的:“首生盘古,垂死化身······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发光为星辰”,日月星辰就开始成为一个神秘的存在。人们都认为,盘古开天辟地中

  • 夸父逐日并非神话传说原来背后隐藏着一场大灾难

    历史人物编辑:南书说历史标签:夸父

    关于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其背后无不体现着深刻的内涵和寓意。对于一个民族而言,神话是远古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本民族世代相传的记忆,要想了解本民族的文化,要从神话开始。对于我国的神话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我们已经耳熟能详,比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在这些神话故事的背后无不体现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从

  • 山海经:蚩尤死化为枫木、夸父死化为邓林,到底是谁杀死了他们?

    历史人物编辑:张杰谈历史标签:夸父

    关于蚩尤和夸父,阳Sir发现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在诸神之战的时候,他俩应该是同一阵营的,而且是被同一个人杀死的;此外关于他们的死法也比较相似与特殊,一个化为枫木,一个化为邓林,那么《山海经》中的这样描述的目的究竟有何意义?我们先看蚩尤,这段记载来自《山海经·大荒南经》中“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

  • 上古魔神个个实力强悍,夸父喜打抱不平,蚩尤的师弟原来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曾金平标签:夸父

    上古魔神个个实力强悍,夸父喜打抱不平,蚩尤的师弟原来是他上古魔神:夸父夸父是上古三苗部族夸父营的巨人部落的首领,后加入东夷部落。这个部落都有明显的特点:身形高大,天生神力,专门喜好替人打抱不平。根据《书林通志》记载:“夸父与女魃战于逐鹿之野,女魃在地面上打不过夸父,便长出血蝠之翼飞上天空,浑身围住烈

  • 夸父是“立表测影”的代表,所作所为更接近观象测时

    历史人物编辑:灵纹谈娱乐标签:夸父

    对于“夸父追日”,不管如何解读,其实都不可离开对原始“文本”的分析。关于“夸父”,最早见于《山海经》。其《大荒北经》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又《海外北经》载:“

  • 夸父为什么逐日,真的是先民们在同大自然作斗争吗?

    历史人物编辑:六度问科技标签:夸父

    有些事儿,压根就没啥意义,扯淡的人多了,硬解释出来了意义。例如“夸父逐日”!夸父不是什么巨人,逐日也并非是什么神话,其实我们所熟知的很多神话在最初的时候都不是这个样子,更不是神话,而是祖先传说,不同的之处在于,传说通常是有原型的,是对历史事件的再加工。我们现在所见的夸父逐日的故事的雏形出自传世的《列

  • 山海经:夸父为何偏要拄杖逐日?其神话学原型或是一足而立的夔?

    历史人物编辑:程彪说历史标签:夸父

    关于夸父的原型,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考量,这一方面在于《山海经》记载的零散性,另一方面也在于解读者的侧重点。所以,对于夸父逐日神话的探讨没有尽头,毕竟目前很难有一种说法能够完美兼顾夸父逐日神话中的每个具体细节。但是每次一尝试都可能是对真相的又一次迫近。(一)夸父与夔从音韵学的角度来看,据《说文解字》中

  • 夸父为何要逐日?学者:答案隐藏在《山海经》中,他追的不是太阳

    历史人物编辑:花花史界标签:夸父

    夸父之名可谓人尽皆知,他拼命追逐太阳的传说也流传了数千年之久,有人敬佩他胸有大志,有人嘲他不自量力,说法不一而足。但是,这些人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夸父为何要逐日?据《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夸父一心与太阳赛跑,最后口渴而死,无论怎么看,这个故事都略显悲伤。然而,现代学者却

  • 盘点上古十大魔神,夸父排第三,其后人被称作巨人族

    历史人物编辑:安昕史话标签:夸父

    排名第一的魔神是蚩尤,传说他是九黎的首领。他发明了,并且所以被人们称之为兵主,骁勇善战,同时还是鸟图腾以及牛图腾的首领。他以前和炎帝是一个部落的,据说他还有81个好兄弟,每个人都是铜头铁额。排在第二位的则是刑天,相信很多人对他的了解,应该都是来源于陶渊明的那一首诗歌,并且在山海经之中也有记载,他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