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山海经:蚩尤死化为枫木、夸父死化为邓林,到底是谁杀死了他们?

山海经:蚩尤死化为枫木、夸父死化为邓林,到底是谁杀死了他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杰谈历史 访问量:4543 更新时间:2023/12/17 16:08:10

关于蚩尤夸父,阳Sir发现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在诸神之战的时候,他俩应该是同一阵营的,而且是被同一个人杀死的;此外关于他们的死法也比较相似与特殊,一个化为枫木,一个化为邓林,那么《山海经》中的这样描述的目的究竟有何意义?

我们先看蚩尤,这段记载来自《山海经·大荒南经》中

“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为枫木。”

但是,山海经的这段记载非常模糊,蚩尤究竟为谁所桎梏,没有记载;蚩尤弃其桎梏是怎么回事?是逃脱了,还是被杀了,也没有记载。所幸,在《尔雅·翼》中有记载可以补充:

“旧说云黄帝杀蚩尤于黎山之上,掷其械于大荒之中,朱山之上,化为枫木之林,此貌夸父之杖化为邓林也”

这里面就说的比较详细了,交代了是黄帝诛杀了蚩尤于黎山,然后将他的武器扔到了大荒之中,结果在朱山上他的武器化为一片枫木之林,作者推测这种说法与夸父“弃其杖,化为邓林”的说法是类似的。

实际上,蚩尤之桎梏之所以能够化为枫木,可能与蚩尤族信奉枫木神灵有关,而枫木也并非普通树木,它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即招魂。

屈原·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衰江南”

当然,在西南苗族传世神话《枫木歌》中,讲述了人类妈妈“妹榜留妹”(苗语,意为蝴蝶妈妈)从枫木树心生出来的故事,因而苗族尊奉枫树为祖神,而西南苗族普则遍信奉蚩尤,称其为“家公”(祖公)。由此可见,至少从民俗学角度来看,蚩尤与枫树关系极为密切,或许枫树本身就代表着蚩尤不死的灵魂!

再看夸父,关于夸父死后,其手杖化为邓林的记载,主要是在《山海经·海外北经》中: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在阳Sir之前的文章中,曾经就其杖化为桃邓林讨论过,认为这有可能是与夸父测日影相关:”邓林”是二树木,加上与之毗邻的“寻木”,恰好是三株树,这三株树正是古人在冬至(夏至)时测日影、定方位需要其实树立的三根表木!

几乎所有的注释都认为,邓林是桃林,且邓林与夸父之山的地望也基本无异议。《山海经》云:

夸父之山,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广员三百里,中多马,湖水出焉,北流入河也。

郝懿行《山海经笺疏》云:夸父之山“一名秦山,与太华相连,在今河南灵宝县东南”,但按照这种说法,灵宝县位于黄河与渭水之南,而夸父是在饮于河渭之后,在北上途中被渴死的,那么其尸体和手杖又如何会出现在河渭之南?所以,很有可能是出于附会,后人才将秦山说成是夸父尸体所化,把桃林说是成是夸父手杖所化!

我们回过头,将蚩尤和夸父放在一起来分析一下,他俩同时出现,在《山海经》中有两处记载:

《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东北隅中,有山曰凶犁土丘。应龙出南极,杀蚩尤与夸父。”《山海经·大荒北经》曰:“大荒之中,有山名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综合这两则记载来看,蚩尤和夸父都是被应龙所杀,应龙是黄帝的臣属,蚩尤与夸父也则是同一阵营的,夸父”珥两黄蛇,把两黄蛇”,而蚩尤也与蛇有密切关系,可以说两者所代表的氏族都与蛇图腾的氏族有关,可能正是同盟关系。那么,夸父族和蚩尤族为何联盟在一起?答案,可能与史无前例的旱灾有关!

这幅图大家有没有看出一些问题?当时三大集团发生大战之地,竟然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离自己很远的阪泉和涿鹿!如果是统一之战,直接打下你的地盘不就完了,为什么好像约架一样,特意选个地点?

所以,战争一定是为了抢夺资源,那么他们在抢什么?自然不是土地,也不是食盐,可能正是与人生存至关重要的东西——水源地!

事实上,不仅仅是涿鹿和阪泉两个地名偏旁都带“水”那么简单。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涿鹿/阪泉县原本大部分地区都是淡水湖,叫“涿鹿古湖”,后来慢慢萎缩才露出地表,才有人居住的。

所以,炎帝最初与黄帝发生争夺战,即出于此原因,后来蚩尤与夸父族也发现了这块宝地,想来分一杯羹,但很明显资源是不够的,于是炎帝部族被黄帝部族吸纳,而蚩尤族与夸父族则被斩杀镇压!讽刺的是,出手的对象正是象征着雨水的应龙。

那么,为何蚩尤与夸父死后会化作枫木与桃林,阳Sir以为可能正是一种隐喻:树木所代表的勃勃生机,正是他们希望留给后人的!

我是李长风,一名科班考古小学徒误入铁馆中,一不小心变成大肌霸流连山海间,欲仿靖节流观山海图

看靠谱神话,涨正经知识~如果你也喜欢山海经中的故事,记得关注、点赞、分享。

当然,也十分欢迎留言与阳Sir讨论,说不定你的想法就是阳Sir下一篇的素材呦!

标签: 夸父

更多文章

  • 上古魔神个个实力强悍,夸父喜打抱不平,蚩尤的师弟原来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曾金平标签:夸父

    上古魔神个个实力强悍,夸父喜打抱不平,蚩尤的师弟原来是他上古魔神:夸父夸父是上古三苗部族夸父营的巨人部落的首领,后加入东夷部落。这个部落都有明显的特点:身形高大,天生神力,专门喜好替人打抱不平。根据《书林通志》记载:“夸父与女魃战于逐鹿之野,女魃在地面上打不过夸父,便长出血蝠之翼飞上天空,浑身围住烈

  • 夸父是“立表测影”的代表,所作所为更接近观象测时

    历史人物编辑:灵纹谈娱乐标签:夸父

    对于“夸父追日”,不管如何解读,其实都不可离开对原始“文本”的分析。关于“夸父”,最早见于《山海经》。其《大荒北经》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又《海外北经》载:“

  • 夸父为什么逐日,真的是先民们在同大自然作斗争吗?

    历史人物编辑:六度问科技标签:夸父

    有些事儿,压根就没啥意义,扯淡的人多了,硬解释出来了意义。例如“夸父逐日”!夸父不是什么巨人,逐日也并非是什么神话,其实我们所熟知的很多神话在最初的时候都不是这个样子,更不是神话,而是祖先传说,不同的之处在于,传说通常是有原型的,是对历史事件的再加工。我们现在所见的夸父逐日的故事的雏形出自传世的《列

  • 山海经:夸父为何偏要拄杖逐日?其神话学原型或是一足而立的夔?

    历史人物编辑:程彪说历史标签:夸父

    关于夸父的原型,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考量,这一方面在于《山海经》记载的零散性,另一方面也在于解读者的侧重点。所以,对于夸父逐日神话的探讨没有尽头,毕竟目前很难有一种说法能够完美兼顾夸父逐日神话中的每个具体细节。但是每次一尝试都可能是对真相的又一次迫近。(一)夸父与夔从音韵学的角度来看,据《说文解字》中

  • 夸父为何要逐日?学者:答案隐藏在《山海经》中,他追的不是太阳

    历史人物编辑:花花史界标签:夸父

    夸父之名可谓人尽皆知,他拼命追逐太阳的传说也流传了数千年之久,有人敬佩他胸有大志,有人嘲他不自量力,说法不一而足。但是,这些人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夸父为何要逐日?据《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夸父一心与太阳赛跑,最后口渴而死,无论怎么看,这个故事都略显悲伤。然而,现代学者却

  • 盘点上古十大魔神,夸父排第三,其后人被称作巨人族

    历史人物编辑:安昕史话标签:夸父

    排名第一的魔神是蚩尤,传说他是九黎的首领。他发明了,并且所以被人们称之为兵主,骁勇善战,同时还是鸟图腾以及牛图腾的首领。他以前和炎帝是一个部落的,据说他还有81个好兄弟,每个人都是铜头铁额。排在第二位的则是刑天,相信很多人对他的了解,应该都是来源于陶渊明的那一首诗歌,并且在山海经之中也有记载,他曾经

  • 盘点上古神话5大“巨人”,除了盘古、夸父,你还知道哪位?

    历史人物编辑:晓雨萌宠宝宝标签:夸父

    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上古神话是华夏文化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同一个神话故事、神话人物,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作者会有不同的演绎,而在神话故事中,巨人是少不了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上古神话中的几大巨人!盘古乃是天地万物之主,《述异记》曾记载“生物始于盘古。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

  • 一共十人追过太阳,夸父是唯一失败的,排在第十

    历史人物编辑:元小二说历史标签:夸父

    神话传说非常之有趣,而且涵盖范围很广,例如今天要说的太阳。说到太阳,人们一定会想到神话中的夸父逐日,其中的角色,除了夸父之外,还有九个人追过太阳,他们都有谁呢?第十、 夸父夸父逐日的故事,家喻户晓,想必很多人在小学课文中,都读过这个美丽的传说。众所周知,最后夸父失败了,并为此付出了性命,手杖化成了一

  • 上古五大魔神排序,夸父只能排第三,第一黄帝也害怕

    历史人物编辑:若木小刀标签:夸父

    我国上古时代的故事有很多,在这些故事中诞生了非常多不同的神仙。像是大荒时期曾经出现过的上古四大凶兽,而在上古时期还曾出现过上古五大魔神。只是这些人基本上都死在逐鹿一战当中。这些魔神个个都法力高强,他们以蚩尤为首,在当时都是威震八方的人物。这上古五大魔神都有谁呢?他们分别是:兵神蚩尤、战神刑天、星神夸

  • 东方龙都没有翅膀?上古翼龙杀蚩尤夸父,帮大禹治水

    历史人物编辑:柳州阿妹侃历史标签:夸父

    龙这种东西,究竟有没有,到底什么样,争了几千年了,至今未有定论。不管怎么说,古老的东西方,都有各种资料文献记载过龙,甚至还留下了图像资料。中国自不必说,五六千年前就留下过“蚌壳龙”,西方也差不多。前几天听一位陌生人在地铁侃侃而谈,他说东方与西方的龙,有两点不同。其一是善恶不同,西方的龙基本都是邪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