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十日并出”由来:现代科技改写认知,难怪后羿能射下九日

“十日并出”由来:现代科技改写认知,难怪后羿能射下九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诸史 访问量:2110 更新时间:2023/12/16 6:08:06

楚辞天问记载:“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

但太阳系只有一个太阳,这是最基本的常识。况且,天上太阳月亮等,用现代最强核武都打不下来,后羿(实为大羿,后羿射日已成传统,本文沿袭传统)又怎么可能用箭射下?

一般来说,神话往往含有真实的历史,只是被古人不断的包裹外衣,从而让真相难见。既然如此,“十日并出”与羿射九日的背后,到底有什么真实历史呢?现代科技发现一种自然现象,或许就是“十日并出”的真相,如此也就难怪后羿能射下九个太阳了。

古人眼里的太阳:羲和生十日

以现代认知来看,太阳只有一个,但我们肯定不能由此及彼,武断地认为上古先民必然知道只有一个太阳。

其实,以原始思维来看,太阳肯定不止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是:昨日西落的太阳落在西边,今天东升的太阳升在东边,两者都不在一个方位,怎么可能是同一个太阳!

但问题在于,每天出现的太阳,各方面都高度一致,似乎又是同一个太阳,不像是每天都出现了一个新的太阳。

对于懵懂的古人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难解之谜,足以让他们焦虑、担忧。于是,他们认为神人生育太阳,又或许在十进制思想的影响下,最终产生了“羲和生十日”的神话,如此既可以解释为何太阳东升西落,又能解释为何每个太阳都高度一致。根据这一思想,中国发展出十天干的传统。

随着古人对天文认识的加深,最终它们知道了只有一个太阳,于是借“后羿射日”的神话,完成了这一天文认识上的飞跃。

值得一提的是,当古人认知到只有一个太阳时,必然要探究太阳为何东升西落,由此就会形成朴素的宇宙观,人们最初形成什么宇宙观,如今已经无法探究,但商末周初形成的盖天说,就认为北极是“盖笠”状的天穹的中央,日月星辰绕之旋转不息,由此就解释了太阳东升西落。因此,天文认知的每一步突破,往往都会带来新的问题、新的理论,中国古代天文发展步步可证,但古希腊论证了地圆说,却没有思考另一边的人会不会掉下去,让人奇怪!

现代科学的解释:日晕或幻日

日晕,又叫圆虹,一种常见的大气光学现象,因为冰晶的折射或反射,往往会在太阳周边,出现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彩色均匀光环,仿佛同时出现多个太阳。

幻日,也是大气的一种光学现象,并不罕见,由片状冰晶折射所形成的,会在太阳周边形成多个大小不一的光环,仿佛同时出现多个太阳。

对于现代人而言,幻日、日晕都可以用科学知识解释,属于极为普通的大气光学现象,持续时间很短,但对于上古先民而言,根本就无法解释。

由于日晕、幻日长期存在,那么古人必然不会认为天上只有一个太阳。或许在帝尧时期,出现“十日并出”的极端现象,历代发现“太阳”最多的一次,于是古人据此认为天上共有十日。

至于后羿射日,如此也就有了两种解释:

首先,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敬天法祖”思想,帝尧不太可能不敬天的射日,商朝武乙“射天”就被司马迁批评为“无道”。因此,“后羿射日”的传说,反映的是天文认识上的飞跃,即“天有十日”到“只有一日”的认知变化。

其次,“十日并出”之后,过了一段时间,天下大旱草木焦枯,百姓为此恐慌不已。为了安抚百姓,维持自身统治,于是帝尧编造了“射日神话”。由于日晕幻日在同一地区并不常现,且“十日并出”极为罕见,故而帝尧能够“蒙混过关”。

不过,相比于第二种解释,第一种解释可能更可信。

综上可见,古人起初并未认识到“只有一日”,反而因为很多无法解释的现象,使得他们以为“天有多日”,具体多少大概并不清楚,或是由于十进制、或是日晕幻日现象等缘故,就从“天有多日”转变为“天有十日”,最终随着天文认知的加深,认识到“只有一日”,于是出现了羿射九日的神话。

标签: 后羿

更多文章

  • 后羿射日并非为了百姓,山海经中的“女丑之尸”揭开可怕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昕梦倾城标签:后羿

    《山海经》是一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的百科全书,它包含了上古社会的多个方面的内容。在其中,有一个传说备受关注,那就是后羿射日的故事。然而,这个故事在《山海经》的记载中与我们小时候听到的版本有所不同。故事并不是发生在人民需要拯救的时候,相反,它与一位被称为“女丑之尸”的人物有关。后羿射日的传说

  • 向远古艺术借灵感——张世明《后羿射日》欣赏

    历史人物编辑:江户小歪标签:后羿

    张世明(1939年——)当代童书绘本画家,毕业后曾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工作,直到他转战少年儿童出版社,能力得到了更大的发挥。他的作品不少,我认为最出众的是《九色鹿》、《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今天我拎出一本《后羿射日》与大家共赏。《后羿射日》属于少年儿童出版社80年代初的《中国神话》系列,后来湖北

  • 后羿搏兽——弓箭与使命

    历史人物编辑:周扒皮侃历史标签:后羿

    到了后羿的神话时期,人类的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在这个时期,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要求和期望进一步加强,人们所面对的困难也比之往日更多。中国早期的农耕文明,遇到的困境也是空前的。农耕代替渔猎以后,自己种植庄稼,就面临对天气的需求。降雨与洪水,热量与干旱的一线之隔,都会令他们的努力付诸东流。同时,还有各类

  • 夸父逐日真相破解,他追的不是太阳,而是为了战胜一次上古灾难

    历史人物编辑:苏小米观影标签:夸父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流淌着其独特的历史和神话传说,在中国古代,有着诸多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丰富着人类的精神世界,展示了古人那精彩绝伦的想象。古人记载的东西,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真实存在的,但是超过后世认知的东西,我们称其为神话。另一种便是被后世论证认可的东西,我们称其为历史。《山海经》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一

  • 上古长胫国之谜:脚长三丈的巨人族,他们是神族夸父的后裔?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夸父

    关于巨人族的神话传说很多,仅《山海经》中就有三处,分别是龙伯国和长胫国。另外轩辕国的人也属于巨人,身材十分高大。据说长胫国的人,脚大无比,有三丈长。真的可以给正常人当船用了。一、《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西北大海之外,赤水以东,有长胫国。“胫”本来是人腿的胫骨,整条腿的两根长骨分为胫骨和尺骨。胫骨就

  • 山海经:后土之孙夸父、黄帝之子禺猇,为何两人均“珥两黄蛇”?

    历史人物编辑:巨昕宇标签:夸父

    关于夸父神话可以从很多方面解读,上文从夸父“把蛇”的形象考察中,提出了夸父可能属于巫师群体,所谓“夸父逐日”可能正是上古大巫求雨除旱的仪式。那么,这次阳Sir再从夸父“珥蛇”与禺猇“珥蛇”具有极强的内在关联性出发,尝试去做另外一种方式的解读。“珥蛇”,即以小蛇为耳饰。之前分析过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在《

  • 此花传说与夸父有关,民间有驱鬼辟邪的作用,送老人可表健康长寿

    历史人物编辑:山东辣子鸡标签:夸父

    此花传说与夸父有关,民间有驱鬼辟邪的作用,送老人可表健康长寿花是上帝带来的美好,给予我们欣赏,给予了我们花香。人生就像花一样,那么的短暂,那么的灿烂,每一朵花看起来似乎都一样,但时尚的意义却不一样。桃花时尚的意义是什么呢?桃花开花有多么的美,让瑶瑶来带大家看看吧!桃花,属蔷薇科桃属植物。高可达3~1

  • 山海经:夸父之事多重谜团:逐日、被杀、是鸟是兽还是一座大山?

    历史人物编辑:陈建标签:夸父

    关于夸父逐日神话我们自然是耳熟能详,但是当不同古籍对同一事件出现不同取舍之时,我们不仅会疑惑究竟何者为本源,哪个版本才是神话传说的本来面目?夸父之事,散见于《山海经》、《淮南子》、《列子》、《吕氏春秋》之中,其中的夸父曾逐日渴死、也被应龙杀死,又到底是鸟、是兽还是一座大山?此篇,意在梳理多重文献中所

  • 夸父追逐太阳有何目的?我们误解2700年,他并不是为了抓太阳

    历史人物编辑:刘纪亮标签:夸父

    说起“夸父逐日”的故事,想必大家并不会陌生,作为公元前2700年前和轩辕皇帝同时期的名人,夸父的命运是不幸的,为了追逐太阳,夸父最终死于口渴,这在《山海经》之中是有着明确记载的。那么问题来了,夸父追逐太阳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难道说是因为他向往光明,因此才把太阳抓回自己的部落用来驱散黑暗的吗?实际

  • 日月星辰中,“辰”到底是代表啥?这可得从“夸父的胡子”说起

    历史人物编辑:彭虎标签:夸父

    “日月星辰几轮回,花间媚影谁留恋?”日月星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泛指宇宙中天体的词语。而众所周知我国记载最古老的神话书籍《山海经》中有关星辰的记载是这样说的:“首生盘古,垂死化身······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发光为星辰”,日月星辰就开始成为一个神秘的存在。人们都认为,盘古开天辟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