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许姓|三国曹魏政权中,有著名谋士许攸、虎将许褚等名人及其家族

许姓|三国曹魏政权中,有著名谋士许攸、虎将许褚等名人及其家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贤谈文史 访问量:2999 更新时间:2023/12/26 18:40:08

许姓(12)|东汉末三国时,四川蜀汉政权中有许靖、许慈、许允等许姓人

三国时,在曹魏政权中的许姓人,就更多了,名人也不少。

影视剧中的许攸形象(资料图片)

南阳人许攸:决定官渡之战胜负的谋士

南阳人许攸,在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中,大出风头。

许攸,字子远,年轻时与袁绍、曹操关系不错。永汉元年(189年),许攸跟随袁绍,成为袁绍手下的谋士,极力劝说袁绍与曹操联盟。

建安5年(200年),兵强马壮的袁绍攻打曹操。许攸提议,派一支轻便的军队连夜奔袭曹操的大本营许都,让曹操首尾难以兼顾,最终达到击败曹操的目的。但袁绍没有采纳许攸的建议,这让许攸心里多少有些不爽。

就在这时,许攸家里有人犯法被袁绍抓起来了,许攸一怒之下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了,连鞋子都顾不上穿,光着脚丫子跑出来迎接许攸。

许攸给曹操出主意,叫曹操派兵假装是袁绍的军队,连夜突袭袁绍的粮草集中地乌巢。曹操听从了许攸的计谋,火烧乌巢,导致袁绍全盘崩溃,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建安9年(204年),曹操占领冀州,许攸从中又出了不少力。

许攸觉得曹操能取得如此成就,自己功不可没,言谈举止中对曹操多有不敬。从这个角度来说,聪明的许攸真的是犯糊涂了,官场上对上级不敬是大忌讳。

许攸经常不分场合地直接叫曹操的小名“阿瞒”,还老是说:“阿瞒,要是没有我的话,你是得不到冀州哦。”曹操心头很不舒服,但表面上还是笑嘻嘻地回答说:“你说得对啊。”

有一次,许攸从邺城东门出城,对左右人说:“曹操这家人,没有我是进不了这个门的。”曹操知道后,终于无法忍受了,把许攸抓起来,最终杀掉了他。

关中营帅许攸:曾对曹操出言不逊

当时在曹魏政权中还有一个许攸,是关中的营帅。

建安24年(219年),许攸不归附曹操,而且对曹操出言不逊。曹操毛了,准备出兵征伐他。大家都劝曹操说,在刘备这个强敌面前,不能轻易自损力量,应该对许攸采取怀柔政策,招抚他。曹操最初不听,经过众人多次劝谏,曹操最终厚待并招抚了许攸,许攸带着手下归附了曹操。

影视剧中的许褚形象(资料图片)

虎将许褚:曹操、曹丕的护卫将军

在曹魏政权中,最为有名的将领是许褚。

许褚,字仲康,谯国(今安徽亳州)人,勇力绝人,是一员虎将。许褚年轻时,看到时局不稳,聚集宗族等数千人一起抵御贼寇的骚扰。

一次,缺粮的许褚与贼寇和谈,用牛换取粮食。贼寇把牛牵走后,牛居然又跑回来了,贼寇追赶上来想把牛拉走。许褚跑过去,倒拖着牛尾巴往回走了100多步,吓得贼寇连忙逃走。从此,许褚威名远扬。

建安2年(197年),许褚归顺曹操,被任命为都尉,主要负责曹操的护卫工作。

第二年,曹操征讨张绣,许褚成为先锋,斩首上万,升迁为校尉。

官渡之战时,许褚及时发现意图谋杀曹操的刺客,把刺客斩杀。曹操对许褚更为信任,不管走到哪里,都让许褚跟在身边。

建安9年(204年),许褚跟随曹操打下冀州,被赐为关内侯。建安16年(211年),许褚跟随曹操征讨韩遂马超,因功被封为武卫中郎将,后升任中坚将军。

建安25年(220年),曹操去世,许褚因哭得过于悲痛导致吐血。

曹丕称帝后,封许褚为万岁亭侯,升为武卫将军,总督中军禁兵。许褚继续负责曹丕的警卫工作,他的警卫部队中,很多人是剑客,武艺高强,后来有数十人当上了将军,数百人成为都尉、校尉。

太和元年(227年),魏明帝曹叡即位后,又封许褚为牟乡侯。许褚病死后,被追谥为壮侯。

许褚儿子许仪:征伐蜀汉途中被钟会杀死

许褚的哥哥许定,也一同为曹魏政权效力,因军功官至振威将军。

许褚的儿子许仪,官至牙门将。许褚死后,继承牟乡侯的爵位。景元4年(263年),钟会征伐蜀汉政权,许仪为先锋,为大军开路,他没想到这一去居然是不归路。

许仪因为没有及时修补一座桥的路面,导致钟会的战马马蹄陷入洞中。钟会大怒,把许仪斩首。许仪死后,儿子许综继承牟乡侯爵位。

黄勇/文

【下期关注】

请看许姓(14)。

标签: 许攸

更多文章

  • 赤脚迎接许攸,设计挖走徐庶:曹操为什么没有请来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马文成标签:许攸

    众所周知,曹操爱惜有才能的人。官渡之战前夜,袁绍手下的谋士许攸来投降,曹操当时正在洗脚,听到这件事,没穿鞋就跑出去迎接了。许攸非常感动,立即向曹操献计,让曹操火烧乌巢,抄袁绍的后路。正是许攸有谋略,曹操才能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刘备在驻扎新野获得了西书西书这一谋士。徐峥文字直,颍川他和诸葛亮是支教,

  • 曹操唯才是举,为何要杀掉“足智多谋”的许攸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这样聊标签:许攸

    曹操是国人家喻户晓的人物,但是偏偏是这个大家都知道的人,却是最多面,最复杂的,真的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形象来概括曹操的形象。曹操一生做过很多事,杀过人也救过人,写过诗打过仗,你说他宽容吧,因为许攸态度不恭敬就杀了他。你说他气量小吧,曹操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失败,论惨烈程度是超过赤壁的,张绣差点杀了曹操,长子

  • 诸葛亮火烧连环船的幕后功臣,曹操把他当许攸,他差点让曹操丧命

    历史人物编辑:大雯观史标签:许攸

    以下内容以《三国演义》来讲解,切莫用正史来向小编开火!“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这是《三国演义》写水镜先生向刘备荐贤时,对诸葛亮和庞统的评价。既然两个人随便得到一个都能安定下天,那就说明庞统与诸葛亮的实力不相上下,就算有差距也不会太大。 不过虽然水镜先生对庞统的评价极高,但由于他死得早,实

  • 曹操唯才是举很少处决自己的谋士,为何要杀掉“足智多谋”的许攸?

    历史人物编辑:遮蔽试体育标签:许攸

    这其实是由于他这个人他做事情没有底线,而且在后来已经没有太多的利用价值,所以说曹操才会杀掉他。其实在曹操手下有着很多的谋士,而这些谋士他们扮演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为曹操建立霸业提供各种各样的计谋,这些计谋的提供才使得曹操最终能够建立起真正属于自己的政权,而曹操手下的谋士其实相对来说比较的多,

  • 许攸分分明是官渡之战取胜的关键人物,为什么曹操要对他下杀手?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的意林标签:许攸

    正当曹操和袁绍在官渡难分难解之际,袁绍阵营的许攸投降曹操,献上火烧乌巢的计策,从而打破了微妙的平衡格局,为曹操获得战机,为击败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许攸立下殊功后不久就被曹操寻了一个借口给杀了,世人为此叹息不已,到底是曹操太过于腹黑,还是许攸本人自寻死路呢?其实许攸被杀根本原因在于自身,并非曹操

  • 被曹操光脚相迎的许攸,之后为何又被曹操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何须叹离开标签:许攸

    袁绍这个人,可以说是三国中严重被低估的一个人,三国演义耳熟能详,官渡之战曹操踩着袁绍的声名,名扬天下,官渡一战大获全胜,袁绍自此一蹶不振,随后被扫进历史的舞台。可事实上,却不是如此。袁绍虽然是四世三公之后,却是庶出,相比于袁术,袁绍的起点也并不算很高。但是此人从小就很有心思,参与谋划引董卓入京,一手

  • 对许攸的“贪而不治”的一些理解

    历史人物编辑:娱在笑牛标签:许攸

    许攸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的重要性不在于出了多少奇策,而是因为他的出现是“官渡之战”最大的转折点。许攸因为一些原因,从袁绍阵营中转向曹操阵营,并且带来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乌巢的军粮。曹操当机立断,亲自率军偷袭乌巢、焚烧军粮,最后赢得了“官渡之战”,不但保存了生存的空间,也极大挫败了袁绍阵营的士气。

  • 许攸为何离开袁绍,投奔曹操?不光是因为袁绍不接受他提的建议!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许攸

    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小崔说古谈今,许攸为何离开袁绍,投奔曹操?不光是因为袁绍不接受他提的建议。故事是这样的,当时袁绍军队与曹军交战,许攸就跟袁绍提建议说:“袁公,我接到一个可靠的消息,曹军现在粮食急缺,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许多的粮库都快被掏空了。我建议袁公现在分一支兵去取许都,这样曹操首尾不能相

  • 三国里面的许攸到底该不该死

    历史人物编辑:张家伟标签:许攸

    《三国演义》里有著名三大以少胜多并且是决定性战役,袁曹官渡之战,孙曹赤壁之战,孙刘夷陵之战。其中的袁曹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基础,而袁绍彻底退出争霸行列。官渡之战的主角是曹操和袁绍。官渡之战的结果决定了三个人的命运,除了最熟悉袁绍和曹操。还有一个人就是许攸。许攸字子远,家境不错,也是官二代出身,

  • 许攸之死留给我们的教训

    历史人物编辑:张世界标签:许攸

    关于许攸的事情,我们最了解的就是在官渡之战中,许攸背叛了袁绍,跑到曹操那献计,火烧了乌巢,使曹操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然而,虽然他为曹操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可是最后死于曹操的手里,这是为什么呢?许攸年轻时与曹操交好,曾经一起读书、交游。后来,许攸却投靠了四世三公的袁绍,成为袁绍谋士群的成员之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