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唯才是举,为何要杀掉“足智多谋”的许攸

曹操唯才是举,为何要杀掉“足智多谋”的许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这样聊 访问量:3544 更新时间:2023/12/11 16:27:50

曹操是国人家喻户晓的人物,但是偏偏是这个大家都知道的人,却是最多面,最复杂的,真的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形象来概括曹操的形象。

曹操一生做过很多事,杀过人也救过人,写过诗打过仗,你说他宽容吧,因为许攸态度不恭敬就杀了他。

你说他气量小吧,曹操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失败,论惨烈程度是超过赤壁的,张绣差点杀了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杀,猛将典韦战死。

事后曹操还对典韦的死痛苦不已,就是这样一个张绣,最后居然就投降了曹操,你说曹操为了笼络人心,不杀他也说得过去,可是曹操居然还和张绣成了儿女亲家。

有如此容人之量,简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偏偏就是这样一个有容人之量的人,却因为许攸多次对他不敬,口出狂言,居然就杀了这个曾经自己的好朋友加官渡之战的最大功臣。

这个看起来更不可思议,但曹操无论你是否喜欢他,都不得不承认,他不是个普通的人物,我们决不能用平常人的眼光来看他。

他不是阿Q那种,一朝权来掌,手持钢鞭将你打的人,他手里的权力,是为他的梦想服务的,曹操不知道被多少人骂过,他绝不可能仅仅是因为许攸傲慢的态度去杀他,

透过显现看本质,曹操杀许攸,有着更深层次的矛盾,这个矛盾不仅贯穿曹操的一生,甚至还贯穿曹魏的命运,最后曹魏就是因为这个矛盾亡了国。

要想弄清楚这个矛盾,先得从一份告示说起,这就是曹操发布的有名的求贤令,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很是骇人听闻。

说天下人但凡是身负侮辱之名,就是名声很不好;见笑之行,很多人都笑话你;不仁不孝,但是有治国治军之才的人,我都要用。

这就是曹操的用人标准,不管你的出身,不管你的名声,只要你有能力,我就用你,我们看着这似乎也没什么,但是这在当时确实非常让人震惊的一件事。

因为东汉一直沿用的人才政策是举孝廉,人才的标准非常看重出身,这也就是为什么袁绍要不停说起,自己四世三公家世显赫的原因。

这在当时就是人才的标准,不是按能力,而是按出身,但曹操打破了这个传统,宣称不管你什么出身,只要你有能力,我都用你。

这其实就是寒门是士族的斗争,曹操不拘一格降人才,大力重用寒门子弟,一时间让曹魏阵营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

但是在那个门第观念很严重的时候,你重用没有出身的人,一定会遭到士族的反对,因为这很明显打破了他们的既得利益。

而许攸就是个典型的士族,年轻的时候跟袁绍曹操都相识,也算是个上层社会的人物,曹操别看他也跟袁绍混,但别人并不把他当士族,因为他是宦官的后代,宦官和士族是多少年的死敌,所以士族势力一直对曹操都是看不起的。

官渡之战,许攸从袁绍出来投奔曹操,对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至关重要,烧了乌巢粮食,袁绍很快就失败了。

这是许攸的功劳,堪称救命之功,都说官渡之战后许攸飘了,动不动喊曹操阿满这个小名,从他们自幼相识来看,这件事不算特别的过分。

而且更要注意一点的是,当时曹操还只是丞相而已,他和许攸名义上都是汉朝的臣子,许攸直呼其小名,虽然有不恭敬的嫌疑,但也说不上是多么的违法礼法。

后来许攸在攻克邺城中又立了大功,于是经常志得意满地说,要不是有我,你们能从这门下过吗,那副嘴脸得意极了。

就这?

是的,史书上,许攸最过分的事情无非就是这样的口吐狂言而已,这样的话曹操杀他是不是草率了一点呢。

事实上一点也不草率,曹操是要杀鸡给猴看,邺城是袁绍的重要城池,为了表示统治河北地区的决心,曹操准备把自己的大本营从许昌迁到邺城。

曹操迁都目的就是为了要笼络士人,告诉他们河南河北一视同仁,但笼络人心这种事,不是一味宽容就行,适当的时候,还是要秀一秀肌肉。

许攸非得往枪口上撞,曹操杀许攸算是对邺城的一种警告,从此这里的主人姓曹了,更是做给当时的士族人群看,表达了曹操的用人策略。

许攸被杀了,但曹操和士族之间的斗争却一直持续,至到死这事都无法解决,最终曹丕继位,但没了曹操的权威,曹丕根本玩不转忠于曹操的青州兵,最后干脆解散了他们。

这标志着,曹魏用人策略的转变,最终慢慢地摒弃了原有的策略,重新确立了士族的地位,并建立了九品中正法,把士族的的利益用法令的形式固定下来,从此士族掌握了做官途径,对曹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是这些士族们看重出身,一看曹家根本不是什么士族,曹家人血统一点也高等,所以后来掌握了士族的代表人物,司马懿和他的后代,就把曹魏的政权给篡了。

整体来说,许攸之死,跟他嘴欠有关系,但这并不是决定性因素,真实的原因是因为许攸士族的身份。

(作者:昭烈名臣)

本文为文史自媒体昭烈名臣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聊最野的八卦,说最正的历史,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最好的支持!

标签: 许攸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火烧连环船的幕后功臣,曹操把他当许攸,他差点让曹操丧命

    历史人物编辑:大雯观史标签:许攸

    以下内容以《三国演义》来讲解,切莫用正史来向小编开火!“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这是《三国演义》写水镜先生向刘备荐贤时,对诸葛亮和庞统的评价。既然两个人随便得到一个都能安定下天,那就说明庞统与诸葛亮的实力不相上下,就算有差距也不会太大。 不过虽然水镜先生对庞统的评价极高,但由于他死得早,实

  • 曹操唯才是举很少处决自己的谋士,为何要杀掉“足智多谋”的许攸?

    历史人物编辑:遮蔽试体育标签:许攸

    这其实是由于他这个人他做事情没有底线,而且在后来已经没有太多的利用价值,所以说曹操才会杀掉他。其实在曹操手下有着很多的谋士,而这些谋士他们扮演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为曹操建立霸业提供各种各样的计谋,这些计谋的提供才使得曹操最终能够建立起真正属于自己的政权,而曹操手下的谋士其实相对来说比较的多,

  • 许攸分分明是官渡之战取胜的关键人物,为什么曹操要对他下杀手?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的意林标签:许攸

    正当曹操和袁绍在官渡难分难解之际,袁绍阵营的许攸投降曹操,献上火烧乌巢的计策,从而打破了微妙的平衡格局,为曹操获得战机,为击败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许攸立下殊功后不久就被曹操寻了一个借口给杀了,世人为此叹息不已,到底是曹操太过于腹黑,还是许攸本人自寻死路呢?其实许攸被杀根本原因在于自身,并非曹操

  • 被曹操光脚相迎的许攸,之后为何又被曹操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何须叹离开标签:许攸

    袁绍这个人,可以说是三国中严重被低估的一个人,三国演义耳熟能详,官渡之战曹操踩着袁绍的声名,名扬天下,官渡一战大获全胜,袁绍自此一蹶不振,随后被扫进历史的舞台。可事实上,却不是如此。袁绍虽然是四世三公之后,却是庶出,相比于袁术,袁绍的起点也并不算很高。但是此人从小就很有心思,参与谋划引董卓入京,一手

  • 对许攸的“贪而不治”的一些理解

    历史人物编辑:娱在笑牛标签:许攸

    许攸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的重要性不在于出了多少奇策,而是因为他的出现是“官渡之战”最大的转折点。许攸因为一些原因,从袁绍阵营中转向曹操阵营,并且带来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乌巢的军粮。曹操当机立断,亲自率军偷袭乌巢、焚烧军粮,最后赢得了“官渡之战”,不但保存了生存的空间,也极大挫败了袁绍阵营的士气。

  • 许攸为何离开袁绍,投奔曹操?不光是因为袁绍不接受他提的建议!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许攸

    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小崔说古谈今,许攸为何离开袁绍,投奔曹操?不光是因为袁绍不接受他提的建议。故事是这样的,当时袁绍军队与曹军交战,许攸就跟袁绍提建议说:“袁公,我接到一个可靠的消息,曹军现在粮食急缺,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许多的粮库都快被掏空了。我建议袁公现在分一支兵去取许都,这样曹操首尾不能相

  • 三国里面的许攸到底该不该死

    历史人物编辑:张家伟标签:许攸

    《三国演义》里有著名三大以少胜多并且是决定性战役,袁曹官渡之战,孙曹赤壁之战,孙刘夷陵之战。其中的袁曹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基础,而袁绍彻底退出争霸行列。官渡之战的主角是曹操和袁绍。官渡之战的结果决定了三个人的命运,除了最熟悉袁绍和曹操。还有一个人就是许攸。许攸字子远,家境不错,也是官二代出身,

  • 许攸之死留给我们的教训

    历史人物编辑:张世界标签:许攸

    关于许攸的事情,我们最了解的就是在官渡之战中,许攸背叛了袁绍,跑到曹操那献计,火烧了乌巢,使曹操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然而,虽然他为曹操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可是最后死于曹操的手里,这是为什么呢?许攸年轻时与曹操交好,曾经一起读书、交游。后来,许攸却投靠了四世三公的袁绍,成为袁绍谋士群的成员之一。历

  • 曹操杀许攸,竟然不是因为他太过放肆,究竟是为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森别都美食标签:许攸

    许多人看到三国演义之后,都觉得许褚杀了许攸,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了解过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许攸是被曹操杀害的,许褚只是曹操手里的一个将军,许攸曾经在官渡之中,为曹操献上了两条计策。正是凭着这两条计策,曹操在这个战争之中大获全胜,而许攸也是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不过曹操并没有因为对方为自己立下了很大的功

  • 许攸投靠曹操时,曹操激动得光脚去迎接,为何最后毫不留情杀掉?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许攸

    曹操在三国时期的军事地位非常高,这除了跟他的军事实力关系很大外,跟他平时的行事作风也有很大关系。他这个人快意恩仇,活得率真,即使作小人也作真小人,而不是伪君子。在曹操身上发生了很多故事,这些故事之所以能流传下来,是因为曹操不拘一格的处事方式。许攸是曹操与袁绍儿时的玩伴,也曾是曹操看重的谋士,他来投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