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对许攸的“贪而不治”的一些理解

对许攸的“贪而不治”的一些理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娱在笑牛 访问量:862 更新时间:2024/2/10 18:40:19

许攸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的重要性不在于出了多少奇策,而是因为他的出现是“官渡之战”最大的转折点。许攸因为一些原因,从袁绍阵营中转向曹操阵营,并且带来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乌巢的军粮。曹操当机立断,亲自率军偷袭乌巢、焚烧军粮,最后赢得了“官渡之战”,不但保存了生存的空间,也极大挫败了袁绍阵营的士气。“官渡之战”的具体过程小编就不说了,主要聊一聊许攸这个人,他为什么放弃占据极大优势的袁绍,来投奔处于下风的曹操。《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给出一个原因,许攸贪财,袁绍不能满足他的贪欲,所以他来投奔曹操。白纸黑字写得很清楚,不过小编还是对此有一些疑问。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史料中对许攸转换阵营的说法

许攸贪财得不到满足的说法,来源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而且似乎还有《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作为佐证。《荀彧传》中记载,在曹操和袁绍逐渐从盟友形成对抗之势的时候,孔融曾经对曹操的局势表示担忧,其中有一个理由是“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而荀彧对孔融进行了反驳,加强曹操的信心。针对许攸一条是“许攸贪而不治。”其中的“贪”很容易理解成贪财,小编之前也是一直这样理解的。

再来看一些其他的史料。首先是《后汉书·袁绍传》。其中记载许攸劝袁绍在与曹操相持的时候,派兵偷袭许都,成则一举奠定胜局,败则扰乱曹操军势。袁绍不愿意分兵,不采用许攸的计策,这个时候刚好许攸的家人触犯法律,被留镇河北的审配收治。于是许攸投靠曹操;然后是《魏书》中的记载,许攸建议袁绍不与曹操作战,大概是《后汉书·袁绍传》和《汉晋春秋》中所说的轻兵袭取许都的建议。结果不被袁绍采用。许攸认为袁绍不可辅佐,于是投靠曹操;《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中的理由和《后汉书·袁绍传》差不多,也是家人犯法,许攸一怒之下投靠曹操。

总而言之,许攸投靠曹操有三种说法,一是贪财得不到满足;二是许攸的建议不被袁绍同意;三是许攸家人犯法。其实这三种说法并不矛盾,尤其是是贪财得不到满足与家人犯法还可能存在联系,毕竟犯法的动机可能就是为了求财。不过小编个人认为,许攸贪财这一点其实是有待商榷的。

许攸有侠名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已经记载得很清楚了,许攸贪财不被满足,还会有什么疑问呢?从常理上来说,如果袁绍不能满足许攸,为什么许攸一定要在“官渡之战”的时候脱离袁绍呢?要知道这个时候的袁绍无论是兵力还是财力都要强于曹操。可见家人犯法才是许攸投靠曹操的最直接的原因。

光是这些还不足以质疑《武帝纪》的说法。主要还是许攸有侠名这一点。大家都知道,许攸、曹操、袁绍这三个人曾经的关系比较亲密。按照当时的地位来看,应该是以袁绍为核心。为了在仕途上更加顺利,袁绍长期做养名的活动,结交名士,结庐自居。《英雄记》中记载:“绍不妄通宾客,非海内知名不得相见。”像曹操、许攸这样人,都是“有用”的人,具有一定政治资源的人。另外按《武帝纪》中的记载,许攸与王芬、周旌、陈逸、襄楷等人合谋废立之事,足见许攸确实是有一定的能量。到了这个层次,财物对于许攸来说应该属于一种较为低级的需求。而且东汉末年的名士大都以淡泊名利为自己的道德标准。崔烈花钱买了三公之位,被评论有铜臭气;管宁因为华歆捡金子、看别人车盖,就与之绝交;许汜求田问舍,被刘备不留情面地怼。可见在名声和财物之间,东汉末年的士人明显更推崇前者。

另外许攸的名声不是治学研经的文化上的名声,也不是与宦官对抗的政治立场上的名声,而是侠名。《英雄记》中有这样一段话:“(袁绍)又好游侠,与张孟卓、何伯求、吴子卿、许子远、伍德瑜等皆为奔走之友。”其中的许子远就是许攸,除此之外还有张邈、何颙等人。我们看这些人包括许攸都是名士,并非轻侠之辈,为什么会得到一个侠名呢?这就要从侠的种类说起。侠有聚众生势之侠,有舍生忘死之侠,有轻财重义之侠,有结交豪强之侠。许攸只能是后两者。我们看与许攸并列的张邈,就是很明显的轻财之侠,被列入“八厨(能以财救人者)”。即便许攸是结交豪强的游侠,也是需要花费财力,养士养名。所以说有侠名的许攸,会是一个贪财重于生命之辈,这一点小编确实有些不解。

如何看待许攸的“贪而不治”?

那么如何看待《荀彧传》中许攸的“贪而不治”呢?小编个人认为,这里的贪并非单纯的贪财,而是贪权、贪功、贪图在袁绍集团中的地位。按史料中的记载,许攸向袁绍献上袭取许都的计策,但是被袁绍拒绝,引起许攸的不满。这个时候贪功的心理诉求没有得到满足;许攸家人犯法,可能是为贪财而犯法,也有可能是单纯地仗势欺人,破坏法律,被审配收治。这个时候在袁绍集团中超然的地位也得不到满足。这两点得不到满足,或许才是许攸反叛的真正原因。

而许攸来到曹操集团中的表现也证明了这一点。比如许攸直呼曹操的小名;又反复强调自己在“官渡之战”中的功劳。其目的并非是追求财物,而是追求一种高于其他人的特权。再说回侠这个字,“立气势,作威福”,正符合许攸的性格。总而言之许攸的最高追求应该是破坏规则,让自己凌驾于规则之上,在袁绍集团中是这样,在曹操集团中也是这样,这也是一种贪婪的表现。至于财物方面,许攸是名士,以游侠闻名,应该在一定程度上遵循名士、游侠的道德标准和外在表现,小编认为许攸应该不是单纯的贪财之辈。不过这仅仅是小编的个人想法,与《武帝纪》中记载相悖,还是需要读者自行判断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英雄记》、《说文解字》、《前汉纪》

标签: 许攸

更多文章

  • 许攸为何离开袁绍,投奔曹操?不光是因为袁绍不接受他提的建议!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许攸

    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小崔说古谈今,许攸为何离开袁绍,投奔曹操?不光是因为袁绍不接受他提的建议。故事是这样的,当时袁绍军队与曹军交战,许攸就跟袁绍提建议说:“袁公,我接到一个可靠的消息,曹军现在粮食急缺,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许多的粮库都快被掏空了。我建议袁公现在分一支兵去取许都,这样曹操首尾不能相

  • 三国里面的许攸到底该不该死

    历史人物编辑:张家伟标签:许攸

    《三国演义》里有著名三大以少胜多并且是决定性战役,袁曹官渡之战,孙曹赤壁之战,孙刘夷陵之战。其中的袁曹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基础,而袁绍彻底退出争霸行列。官渡之战的主角是曹操和袁绍。官渡之战的结果决定了三个人的命运,除了最熟悉袁绍和曹操。还有一个人就是许攸。许攸字子远,家境不错,也是官二代出身,

  • 许攸之死留给我们的教训

    历史人物编辑:张世界标签:许攸

    关于许攸的事情,我们最了解的就是在官渡之战中,许攸背叛了袁绍,跑到曹操那献计,火烧了乌巢,使曹操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然而,虽然他为曹操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可是最后死于曹操的手里,这是为什么呢?许攸年轻时与曹操交好,曾经一起读书、交游。后来,许攸却投靠了四世三公的袁绍,成为袁绍谋士群的成员之一。历

  • 曹操杀许攸,竟然不是因为他太过放肆,究竟是为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森别都美食标签:许攸

    许多人看到三国演义之后,都觉得许褚杀了许攸,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了解过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许攸是被曹操杀害的,许褚只是曹操手里的一个将军,许攸曾经在官渡之中,为曹操献上了两条计策。正是凭着这两条计策,曹操在这个战争之中大获全胜,而许攸也是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不过曹操并没有因为对方为自己立下了很大的功

  • 许攸投靠曹操时,曹操激动得光脚去迎接,为何最后毫不留情杀掉?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许攸

    曹操在三国时期的军事地位非常高,这除了跟他的军事实力关系很大外,跟他平时的行事作风也有很大关系。他这个人快意恩仇,活得率真,即使作小人也作真小人,而不是伪君子。在曹操身上发生了很多故事,这些故事之所以能流传下来,是因为曹操不拘一格的处事方式。许攸是曹操与袁绍儿时的玩伴,也曾是曹操看重的谋士,他来投奔

  • 三国演义28:许攸提醒袁绍攻击曹操,袁绍的一句话让许攸叛变了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经典沸标签:许攸

    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历史解说。在上一集中我们主要讲述了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第一回合,曹操这个老奸巨猾的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跟袁绍求和,实际上就是用计让袁绍放松警惕罢了。当袁绍70万大军战败只剩下40万的时候,有一个小兵前来向孙策告知战绩,孙策听后大为高兴,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奇袭许昌了

  • 许攸背叛袁绍,为什么多疑性格的曹操没有怀疑许攸的投诚呢?

    历史人物编辑:付寒寒标签:许攸

    对于许攸的投诚,曹操其实也是有疑心的,曹操是经过一番试探,才相信许攸,决定用许攸的计策,其实也是形势所迫,不用许攸计策必败无疑,用许攸计策很大程度上能取胜。袁绍发兵攻打官渡,曹操率军迎战,当时袁绍势利强大,粮草充足,大军七十万,曹操仅有七万人马,而且粮草还接济不上。谋士荀攸说:绍军虽多,不足惧也。我

  • 官渡之战后,曹操除掉许攸,只怪许攸情商太低,不懂摆正自己位置

    历史人物编辑:扬生侃史标签:许攸

    官渡之战许攸成了曹操和袁绍成败的关键性人物,正是因为官渡之战,才让许攸名扬天下,因此,官渡之战也成为了许攸的成名之战。许攸年青时与袁绍、曹操相友善,后来成为袁绍的谋士,在袁绍阵营中,许攸不断地提出建议,但是袁绍没有采纳。此后的许攸不再为袁绍出谋划策,而是等待时机。后来官渡之战爆发,此时许攸的家人因为

  • 官渡之战危急时刻许攸来降,曹操赤脚迎许攸是单纯作秀吗?

    历史人物编辑:韦贵祥标签:许攸

    导读:许攸是个典型的投机主义者,基本属于没有立场的墙头草角色。有点才能但是情商低下,甚至不如后来的主簿杨修。终其一生,许攸功绩也仅仅是在官渡之战的奇袭乌巢中得以闪现。在官渡之战中许攸投奔曹操也是因为在袁绍处不得重用才叛逃的。而曹操赤脚迎许攸确实有作秀的成分,其次就是确实需要来自袁绍处的许攸给予指点和

  • 曹操为什么要处死许攸?是许攸没有能耐,还是许攸咎由自取呢

    历史人物编辑:陈泽源标签:许攸

    许攸,字子远,东汉末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成年后,许攸追随了袁绍,官渡之战时,背袁投曹,助曹操大败袁绍。后因恃功狂言,为曹操所杀。许攸有功于曹操,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献计“火烧乌巢”,最终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为称雄北方拉开了序幕;二是出策“溃决漳河”,使曹操夺占冀州,将袁氏军团推向覆亡的边缘。火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