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许攸分分明是官渡之战取胜的关键人物,为什么曹操要对他下杀手?

许攸分分明是官渡之战取胜的关键人物,为什么曹操要对他下杀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文史的意林 访问量:3304 更新时间:2024/2/2 18:58:18

正当曹操袁绍在官渡难分难解之际,袁绍阵营的许攸投降曹操,献上火烧乌巢的计策,从而打破了微妙的平衡格局,为曹操获得战机,为击败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许攸立下殊功后不久就被曹操寻了一个借口给杀了,世人为此叹息不已,到底是曹操太过于腹黑,还是许攸本人自寻死路呢?

其实许攸被杀根本原因在于自身,并非曹操肆意乱杀无辜。

那么曹操到底为何要杀许攸呢?我想许攸贪而不治的性格是导致他被杀的根本原因,其中曲折让我们一起共勉。

许攸并没有传记,他的相关事迹在其他人的传记中却被记得比较清楚,包括《三国志》荀彧传对于许攸的性格问题有着一针见血的描述。

彧曰:“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

这话是发生在荀彧探讨袁绍麾下武将和谋臣的时候进行的阐述,虽说有贬低对方,安抚曹操的意图,但是纵观后来事情发展的结果来看,大体上八九不离十。

当然,不管是什么人,总有一定的优点和缺点,只是看人的缺点和优点各占比多少,或者在某件事情上表现出来的方式到底是优点多还是缺点多而已。

荀彧在谈及许攸的时候,就谈到他的致命缺点就是“贪而不治”。那么何为贪而不治呢?一句话解释就是贪得无厌,不知道节制。

在这里的“贪”有两个意义上的表现:一个就是权力地位,另外一个就是财物。如果只是对财物的索取,以曹操的性格,大抵可以容忍,但是如果是对于权力地位毫无节制的索取即使是历史上明君也难以忍受,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该给你的东西,可以给你,也可以不给你,但是你不能够主动索取,否则后果非常严重。

许攸恰恰在这三个方面犯了严重的错误。

首先,为了个人私利而意图颠覆天下。

根据《三国志》魏武帝传记载:

顷之,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

早年的时候,许攸就干了一件非常狂妄的事情,那就是与他人合谋打算废掉当时的皇帝,进而立合肥王为皇帝。

许攸还打算拉曹操入伙,结果被曹操言辞拒绝。这次合谋的事情当然以失败告终,可是这事却充分的表现了许攸为了个人私利,不惜牺牲天下安定的野心。

这事的幕后主使人到底只是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人还是另有其人,比如袁绍?已经难以考证。当时天下虽然已经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混乱,但是皇权总体比较稳定。如果贸然出现废帝的事情,必然导致有野心的人以可乘之机。

董卓之乱正是如此,这才导致东汉天下出现四分五裂的情景。许攸为了谋取个人私利,阴谋废帝的狂热行为,体现了他个人私利之上的本性。

其次,为了一己之私背叛故主。

官渡之战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战争胜负的天平正处于非常微妙的阶段,只要一根稻草,就可以决定天平的倒向。

恰在这个时候,发生了黑天鹅事件,这事发生在袁绍阵营。留守邺城的许攸家人犯法,而驻守邺城的审配毫不留情的将他们逮捕入狱。这事传到许攸的耳朵里,作为主事的袁绍却没有做出过多的干预,反而任由审配来处置,这让许攸非常恼怒。

一气之下的许攸放弃袁绍投向曹操,并且为曹操献上火烧乌巢的计策,为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许攸和曹操以及袁绍的关系都很好,都是从少年开始交往。当年许攸干谋反时候也曾拉拢过曹操,曹操虽然拒绝了但是也没有跑去告发,可见许攸非常信任曹操,而曹操也是非常讲义气,没有做卖友求荣的事情,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的铁。

袁绍出关东的时候,许攸鞍前马后的跟随,为其出谋划策,为夺取冀州,击败公孙瓒立下了汗马功劳,可见总体来说许攸还是非常看好袁绍,并且主动投靠袁绍而不是曹操,从而形成了名义上的君臣关系。

许攸家人犯法,从理论上有该治的道理,可是许攸因为这一己之私,不顾大义而发生背叛,进而将袁绍出卖给曹操,导致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失败,那就显得其人品太过于卑劣。

在这里,许攸的“贪”已经超越了对财物的贪婪,转而向地位权力的跨越。家人犯法应当以法治人,可是许攸却受不了这种制衡,其原因就是希望从袁绍这里获得高于法的地位和权力,当这一要求被否决之后,转而恼羞成怒,选择了背叛袁绍。

这就是许攸背叛袁绍的根本原因所在。

最后,恃功被杀。

公元204年,也即是官渡之战四年后,曹操终于攻破袁氏集团的老巢邺城,继而占据了整个冀州,为统一北方进入了快车道。

可是许攸却一步一步的把自己弄入了死胡同,最后搞死了自己,这和两件事密不可分:

第一件事,直呼曹操的小名“阿瞒”。

作为官渡之战胜利的关键人物许攸自持颇有功劳,仗着从小和曹操交好,在许多场合不给曹操留下颜面。比如常常当着众人的面叫曹操的小名“阿瞒”。

屡次当众说道:“阿瞒,如果没有我,你可是得不到冀州的呀。”在众人面前,曹操拉不下脸面来,对着这个昔日的好友,现在谋士许攸只能笑着说道:“你说的太对了,要是没有你,我确实得不到冀州。”

第二件事,旁若无人的邀功。

在攻破邺城之后,许攸有一次过邺城东门,看着敞开的大门,想起了昔日协助袁绍的往事,同时也记忆起协助曹操夺取邺城的事情来,感慨的对旁边的人说道:“这家人要是没有我协助,他们无论如何是没有办法进入此门。”

跟随在周围的人附和许攸的言论,这些人有许攸的心腹,也有忠于曹操的人士。那些忠于曹操的人士将许攸的言论告诉了曹操,曹操勃然大怒,终于痛下杀手,将许攸杀掉了。

许攸立下如此殊功,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从而迸发出诸多的牢骚,而这些牢骚在不同的场合中毫无顾忌的提出来。

比如在有曹操的宴会场合中,也有曹操不在场的聚会中。许攸常常提起,并且以平视的口吻和语气叙述曹操和他的往事,更是多次提及在官渡之战中立下的功劳来提醒曹操,他的地位和权力不应只是如此。毕竟在许攸看来,曹操当年这整个小弟,有今日的荣光,和他的付出是密不可分的,而曹操给予的地位和权力实在是太过于渺小了。

曹操终于被许攸给激怒了,不顾诛杀功臣的骂名将他砍杀。

由此可见,许攸“贪而不治”的性格才是导致他被杀的根本原因。

对于财物无节制的索取,让正走入正规的国家政权处于无法安定的局面;对于权力和地位的贪婪,让曹操倍感被轻视的危机。

许攸作为当时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物,他有他狂傲的资本,可是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机,他的性格引发的行为却让他万劫不复。

标签: 许攸

更多文章

  • 被曹操光脚相迎的许攸,之后为何又被曹操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何须叹离开标签:许攸

    袁绍这个人,可以说是三国中严重被低估的一个人,三国演义耳熟能详,官渡之战曹操踩着袁绍的声名,名扬天下,官渡一战大获全胜,袁绍自此一蹶不振,随后被扫进历史的舞台。可事实上,却不是如此。袁绍虽然是四世三公之后,却是庶出,相比于袁术,袁绍的起点也并不算很高。但是此人从小就很有心思,参与谋划引董卓入京,一手

  • 对许攸的“贪而不治”的一些理解

    历史人物编辑:娱在笑牛标签:许攸

    许攸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的重要性不在于出了多少奇策,而是因为他的出现是“官渡之战”最大的转折点。许攸因为一些原因,从袁绍阵营中转向曹操阵营,并且带来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乌巢的军粮。曹操当机立断,亲自率军偷袭乌巢、焚烧军粮,最后赢得了“官渡之战”,不但保存了生存的空间,也极大挫败了袁绍阵营的士气。

  • 许攸为何离开袁绍,投奔曹操?不光是因为袁绍不接受他提的建议!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许攸

    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小崔说古谈今,许攸为何离开袁绍,投奔曹操?不光是因为袁绍不接受他提的建议。故事是这样的,当时袁绍军队与曹军交战,许攸就跟袁绍提建议说:“袁公,我接到一个可靠的消息,曹军现在粮食急缺,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许多的粮库都快被掏空了。我建议袁公现在分一支兵去取许都,这样曹操首尾不能相

  • 三国里面的许攸到底该不该死

    历史人物编辑:张家伟标签:许攸

    《三国演义》里有著名三大以少胜多并且是决定性战役,袁曹官渡之战,孙曹赤壁之战,孙刘夷陵之战。其中的袁曹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基础,而袁绍彻底退出争霸行列。官渡之战的主角是曹操和袁绍。官渡之战的结果决定了三个人的命运,除了最熟悉袁绍和曹操。还有一个人就是许攸。许攸字子远,家境不错,也是官二代出身,

  • 许攸之死留给我们的教训

    历史人物编辑:张世界标签:许攸

    关于许攸的事情,我们最了解的就是在官渡之战中,许攸背叛了袁绍,跑到曹操那献计,火烧了乌巢,使曹操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然而,虽然他为曹操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可是最后死于曹操的手里,这是为什么呢?许攸年轻时与曹操交好,曾经一起读书、交游。后来,许攸却投靠了四世三公的袁绍,成为袁绍谋士群的成员之一。历

  • 曹操杀许攸,竟然不是因为他太过放肆,究竟是为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森别都美食标签:许攸

    许多人看到三国演义之后,都觉得许褚杀了许攸,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了解过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许攸是被曹操杀害的,许褚只是曹操手里的一个将军,许攸曾经在官渡之中,为曹操献上了两条计策。正是凭着这两条计策,曹操在这个战争之中大获全胜,而许攸也是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不过曹操并没有因为对方为自己立下了很大的功

  • 许攸投靠曹操时,曹操激动得光脚去迎接,为何最后毫不留情杀掉?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许攸

    曹操在三国时期的军事地位非常高,这除了跟他的军事实力关系很大外,跟他平时的行事作风也有很大关系。他这个人快意恩仇,活得率真,即使作小人也作真小人,而不是伪君子。在曹操身上发生了很多故事,这些故事之所以能流传下来,是因为曹操不拘一格的处事方式。许攸是曹操与袁绍儿时的玩伴,也曾是曹操看重的谋士,他来投奔

  • 三国演义28:许攸提醒袁绍攻击曹操,袁绍的一句话让许攸叛变了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经典沸标签:许攸

    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历史解说。在上一集中我们主要讲述了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第一回合,曹操这个老奸巨猾的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跟袁绍求和,实际上就是用计让袁绍放松警惕罢了。当袁绍70万大军战败只剩下40万的时候,有一个小兵前来向孙策告知战绩,孙策听后大为高兴,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奇袭许昌了

  • 许攸背叛袁绍,为什么多疑性格的曹操没有怀疑许攸的投诚呢?

    历史人物编辑:付寒寒标签:许攸

    对于许攸的投诚,曹操其实也是有疑心的,曹操是经过一番试探,才相信许攸,决定用许攸的计策,其实也是形势所迫,不用许攸计策必败无疑,用许攸计策很大程度上能取胜。袁绍发兵攻打官渡,曹操率军迎战,当时袁绍势利强大,粮草充足,大军七十万,曹操仅有七万人马,而且粮草还接济不上。谋士荀攸说:绍军虽多,不足惧也。我

  • 官渡之战后,曹操除掉许攸,只怪许攸情商太低,不懂摆正自己位置

    历史人物编辑:扬生侃史标签:许攸

    官渡之战许攸成了曹操和袁绍成败的关键性人物,正是因为官渡之战,才让许攸名扬天下,因此,官渡之战也成为了许攸的成名之战。许攸年青时与袁绍、曹操相友善,后来成为袁绍的谋士,在袁绍阵营中,许攸不断地提出建议,但是袁绍没有采纳。此后的许攸不再为袁绍出谋划策,而是等待时机。后来官渡之战爆发,此时许攸的家人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