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白衣渡江:吕蒙偷袭江陵,关羽大意失荆州

白衣渡江:吕蒙偷袭江陵,关羽大意失荆州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丰碑 访问量:717 更新时间:2024/4/15 5:34:25

江郎:小二,温一壶酒,来一盘茴香豆。

说书人:今天咱们就来说说白衣渡江的事。

说书人:建安二十四年,这一年关羽浩浩荡荡的北伐。当时曹操可以说是非常倒霉,西边刚刚败给了刘备,东边的孙权磨刀霍霍向合肥,中间的关羽也开始闹腾。祸不单行就已经够倒霉的了,曹操直接来了个三祸齐至。

关羽亲自北伐,曹操也不敢托大,所以让于禁带着七军去阻击。于禁带着七军浩浩荡荡的南下阻击关羽,结果连个浪花都没翻起来就被秒了。关羽“水淹七军”,一时间曹军闻风丧胆,关羽威名响彻那大江南北。

曹操牛吧,他当时吓得都想着迁都了,根本就没想着和关羽硬碰硬,你想想当时关羽的声望有多大。樊城守将吓得瑟瑟发抖,大有“树倒猢狲散“之迹。要不是曹仁那厮坚守樊城,曹军南部防线早就崩了。

江郎:曹操不是乱世奸雄吗?怎么会到这种地步。

说书人:曹操是乱世奸雄不假,但那刘备是乱世枭雄、孙权是雄略之主,曹操双拳也难敌四手啊。

说书人:曹操这边顶不住了,于是开始拉拢孙权。孙权和刘备貌合神离,俩人因为荆州的事都耿耿于怀,现在孙权逮住机会了,他不会也不可能错过这个机会。曹操以大汉的名义许诺割江东之地给孙权,看到没,这就是手握皇帝的好处,想要什么圣旨直接写就行。

东吴国内也分两派,一派就是以鲁肃为首的联盟派,这一派人宁可牺牲东吴的权益也要保障孙刘联盟。但另一派就不同了,以甘宁吕蒙等人为首的主战派全然不顾孙刘联盟,一个劲的嚷着打荆州。

一个小小的江东显然满足不了孙权的胃口,数次北伐可不是什么烟雾弹,孙权他也有问鼎中原之意。如果坐视刘备全控汉江、长江上游、荆襄要地,那东吴就有可能姓刘了。孙家几代人的家业怎么可能说放就放,孙权一扒拉小算盘,当即决定打南郡。

江郎:这孙权背信弃义啊,不怕遭雷劈吗?

说书人:我的个老天啊,乱世讲信义道德的人有几个能活下来的?曹操血屠徐州讲了吗?刘备取益州讲了吗?孙权取南郡讲了吗?就背信弃义这一块,他三人谁也没资格说谁,毕竟都有前科。

而且人家孙权打关羽一点也没问题,关羽他打仗的时候没有粮草,竟然直接抢湘关(孙权地界)的粮草,这种赤裸裸的强盗行为是盟友能干出来的事?湘水划界是刘备和孙权共同决定的,最先坏规矩的不是孙权,而是关羽。关羽强取湘关粮草,于情于理也说不通啊,你凭啥抢人家的。人家都骑在脖子上拉屎了,孙权再不反击一下,那可真成笑话了。

负责奇袭南郡的人是吕蒙,吕蒙对关羽还是比较了解的,他长期对关羽卑躬屈膝,使关羽滋生了轻敌的念头。关羽北伐的时候吕蒙装病,于是孙权公开召吕蒙回建业,关羽原本就轻视东吴,现在东吴守将都撤走了,那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于是抽调南郡的守备兵力上前线。

关羽中计之后吕蒙开始奇袭,吕蒙让精锐藏在商船中,将士们全部穿便装(白衣就是指平民百姓或者商人的服装),伪装成一个商旅。关羽虽然在沿江都有眼线,但是眼线一看人家是商人,那就没有上报。关羽北伐抽空了江陵守军,以至于吕蒙轻易攻破江陵周边防线,同时又开始劝降麋芳。

江郎:这个麋芳是蜀汉的元老,没那么容易偷袭吧。

说书人:按照常理来说麋芳不会轻易投降,但是关羽硬是把麋芳推向了敌对阵营。关羽是谁?关羽可是刘备的结拜兄弟,放眼整个三国关羽就没看得上几个人,就连蜀汉的麋芳、黄忠马超这些人他都看不上。麋芳长期被关羽压迫,关羽在外征战时还说要回去治麋芳的罪,吓得麋芳不敢不投降。

南郡太守麋芳大开江陵城门,喜迎吴军侵略。而江陵守军看得很明白,你麋芳是因为个人问题投降的,你这是属于卖主求荣,我们才不趟这趟浑水。这帮守军埋伏在城内,试图伏击吕蒙。原本吕蒙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但是虞翻及时劝吕蒙小心城内有伏兵,这一句话惊醒了吕蒙,吕蒙迅速抢占城中要地,粉碎了江陵守军的伏击计划,彻底掌握了江陵城。

吕蒙占林荆州后分文不取,不扰民、不抢劫、不屠杀,迅速稳定了荆州局势。关羽见大势已去,开始惊心动魄的战略逃亡。他当时撤退的道路就一条,那就是通过长坂坡平原撤至秭归。但是东吴早就抢占了秭归,开始全面围剿关羽。关羽撤至麦城时遭到了伏击,一代英豪关羽被斩于临沮。

江郎:这一战的影响很大吧。

说书人:那当然了,这一战过后东吴占领了荆州六郡,孙权直接赏赐吕蒙一亿钱,此等大手笔可没几个能比得上的。刘备不仅损失了荆州三郡,麾下大将关羽也被斩杀了,于是大举兴兵东征。白衣渡江这件事直接影响了三国历史的走向,对蜀、吴有着深刻的影响。

得,今天就说到这,我们下回再见。

标签: 吕蒙

更多文章

  • 吕蒙杀了关羽之后,为何吕蒙也突然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薇颜浅史标签:吕蒙

    吕蒙是一个武将,自从受鲁肃的点拔后迅速成长,后来成为东吴大都督,也算是一个人才,夺回荆州一直是东吴的战略方针,也算是蓄谋已久,功夫不负有心人,至于后来杀了关羽后突然暴病而亡,大家都不知道原因,也有各种猜测,也是一个迷,也有可能是巧合,真实情况可能只有天知道了。孙权、曹操都一个想法:击败关羽,让关羽逃

  • 演义里吕蒙被关羽附身,猜测下真实的吕蒙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浮玉织史标签:吕蒙

    都不要抢,我来回答。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确实是关公显圣,吕蒙被关羽附身,大骂孙权,结果七窍流血而死。按照民间的说法,死者含冤而死往往会追着仇人,把仇人弄死魂魄才可以安息。那么这种附身的说法真的值得可信吗?吕蒙真的是被关公附身而死吗?关羽确实被吕蒙所害在关羽北伐攻取襄樊取得节节胜利之时,曹操被吓得要迁

  • 吕蒙破关羽,陆逊败刘备:为何人们却佩服陆逊,看不起吕蒙?

    历史人物编辑:封光强标签:吕蒙

    一、从于禁说起其实,在三国名将中有两位另类的名将。第一位是于禁,曹操手下五子良将之首,在曹营中的地位一直凌驾于乐进、张辽、徐晃和张郃之上,奈何在兵败襄樊后,投降了关羽。搞得曹操都怀疑了人生,套用新《三国演义》中,曹操那句著名,且搞笑的台词说就是: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就算关羽能啃八万个馒头,于禁也不可

  • 孙权问吕蒙夺徐州好还是荆州好,吕蒙选荆州,换成周瑜会怎么选?

    历史人物编辑:贺鹏标签:吕蒙

    “三国鼎立”之势,人皆以“赤壁之战”为分水岭,但我独以为因关羽兵败荆州而成。赤壁大战从历史原因来讲,并非为《三国演义》之说,为曹操一败涂地,曹操乃是战略性撤退。而吴从一开始便取守势,按《三国志》载,实与曹操接战者为刘备,故陈寿在《三国志》中有“权遣兵三万助刘备”,刘备得以与曹操交战,大破其军。可见与

  • 若无鲁肃周瑜,曹操早就一统天下,东吴真的是被黑出翔!

    历史人物编辑:带着老伴去旅游标签:鲁肃

    曹操一统中原,决定天下大势。所谓三分天下,就是曹操独占两分,刘备和孙权记其中一分。天下三分最早由鲁肃提出。建安五年,孙权即位。由于此时孙权还年轻,见到鲁肃,孙权询问了治国方略。因此,鲁肃提出了著名的三分天下战略;汉朝复兴是预料之中的,曹操杀不死。身为将军,只有江东三足鼎立,才能看天下纷争。如此规模,

  • 诸葛亮的隆中对、周瑜的天下二分计和鲁肃的榻上策,哪个更高明?

    历史人物编辑:璟言历史标签:鲁肃

    毫无疑问,诸葛亮的“隆中对”最为高明,也最具有可行性;鲁肃的“榻上策”次之;周瑜的“二分天下”最虚无缥缈。首先说隆中对,建安十二年,诸葛亮向刘备提出这个策略。首先,诸葛亮认为“曹操莫可争锋,孙权拥有地利不可相图。”然后刘备该“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

  • 后世都说曹操是枭雄,为什么?周瑜和鲁肃一致认为此人才是真枭雄

    历史人物编辑:追溯历史传奇标签:鲁肃

    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时候,对刘备说了一句千古名言:“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两位名垂千古的人物,当时的人普遍说曹操是“奸雄”,而刘备才是真正的“枭雄”,但是刘备又以仁义不施四海而著称仁厚长者,这两种完全相反的称呼,为什么会集于一个人身上呢?在《三国志》中,鲁肃和周瑜都描述过刘备此人,称呼他为“枭

  • “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谁最厉害?答案很多人不会意外

    历史人物编辑:石庆松标签:鲁肃

    “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谁最厉害?答案很多人不会意外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说法:英雄出乱世。这三个国家也不例外。在吴国,四位被称为“江东支柱”的都督是最著名的。他们是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鲁蒙和鲁迅。这一关系与基督四大柱头所立的根基密不可分。那么这四个人有什么优缺点呢?周公瑾的名字传世至今。虽然在

  • 关羽丢荆州,如果当时东吴鲁肃活着,关羽还会被杀吗?大概率不会

    历史人物编辑:杨平说历史标签:鲁肃

    大概率不会,因为鲁肃在和关羽相处的时候,会站在高瞻远瞩的战略角度去考虑问题,即便出现矛盾,也不至于会下死手。(一)白衣渡江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攻打驻守樊城的曹仁,关羽一开始取得胜利,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操想迁都,以避开关羽的锋芒,不想和关羽硬拼,司马懿和蒋济趁机建议曹

  • 鲁肃:从谋略家到鼠辈、老实人,只需要几部演义、平话就够了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玮聊娱乐标签:鲁肃

    鲁肃鲁肃是东汉末年有名的政治家、战略家,他有奇才,为孙吴的壮大和三国之势的形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论是陈寿还是司马光,还有其他史家,都对他赞扬有加。元代以降,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现象,鲁肃的形象逐渐被贬低,从一位奇才战略家的形象降为忠厚老实人甚至胆小怕事之辈。鲁肃形象的转变离不开广为流传的《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