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演义》中被诸葛亮骂死的王朗,真如书中所写的那么不堪吗?

《三国演义》中被诸葛亮骂死的王朗,真如书中所写的那么不堪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前小魔王 访问量:4959 更新时间:2024/6/17 17:01:38

说起王朗,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三国演义》里,在两军阵前被诸葛亮劈头盖脸一顿臭骂,然后摔下战马吐血身亡的窝囊形象。

王朗这一人物在演义中的一略而过貌似只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巧言善辩,成就了孔明骂死王司徒这一经典桥段。

在当今的网络世界,俨然成为了鬼畜视频的常驻嘉宾,但历史上的王朗真的如诸葛亮口中所说的那样,是一个趋炎附势、助曹为虐的厚颜无耻之人吗?

初举孝廉入仕

王朗早年的时候,跟随太尉杨赐学习,后来杨赐病逝,身为学生的王朗感激老师杨赐的教导,特意放弃了官职去为杨赐服丧。

王朗这一知恩图报为老师尽孝的举动,感动了当时的徐州刺史陶谦,陶谦推举他成为茂才,举孝廉入仕,在徐州任职,年轻的王朗便这样开始了仕途生涯。王朗任职期间兢兢业业,体恤百姓,凭借着自身的才能,不久又升迁为会稽太守。

王朗到任会稽时,强行取缔秦始皇和夏禹同庙祭祀的习俗,认为秦始皇做皇帝时,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是无德之君,不应和夏禹同供。

王朗在任期间,推行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措施,积极发展当地的生产生活,取得了显著的政绩,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

坚决镇守会稽

王朗担任会稽太守四年后,正逢孙策横扫江东,孙策大军将会稽围了个水泄不通。王朗认为自己是汉朝臣子,应当与会稽城共存亡,极力否定了虞翻避其锋芒的策略,调兵与孙策奋然交战。

但一个小小的会稽郡,自然是不敌有着“江东小霸王”之名的孙策,王朗兵败逃亡到交州附近,遭到孙策追击生擒,只好投降。

孙策也知道王朗是一个举孝廉入仕、体恤百姓的贤才,不仅没有加害于他,还派遣张昭来劝说王朗,希望王朗能够为自己效力。可王朗大义凛然,怎能屈服于践踏汉朝江山的军阀,于是被孙策流放,生活穷困。

在流放期间,王朗自己生活已经难以为继,却还收容体恤同被流放的亲友旧属,王朗宽厚博爱的美名远扬,使他在乱世之中颇具一定的名声,一传十,十传百,就传到了曹操的耳朵里。

投明主辅社稷

当时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破袁绍,担任丞相,基本结束了北方动荡的局面。听说有贤才王朗,乐善好施,宽厚仁义,曹操多次上书征召王朗入朝做官,而王朗也久闻曹操盛名,十分欣赏曹操的才能,直接同意了曹操的盛情邀请。

但南方久经战乱,道路阻塞不通,王朗就这样辗转多年才终于到达许都任职。曹操得知王朗到达许都,急忙迎接,将王朗任命为谏议大夫。

王朗在曹魏任职期间,深受曹操器重,仕途步步升迁,成为曹魏时期著名的法学大家,兴修律法,与钟繇都因治狱而闻名。同时,王朗潜心研读经学,又和王肃同为三国时期著名的经学大家,编写了《周易传》等典籍,对后世经学的研究产生了至关重要的深远影响。

王朗兢兢业业的辅佐皇帝,没有丝毫的忤逆之心,期间又大力推行政策恢复北方因连年战火而毁坏的农业生产,休养生息,积极实行屯田制,使得国力很快恢复,百姓安居乐业,更使曹魏政权成为三国鼎立时期,国力最为强盛的一方。

曹操死后,继承大统的曹丕,加升王朗为御史大夫,王朗的一系列新举措均被曹丕所采纳,在王朗不遗余力地辅佐之下,曹魏的实力在曹丕手里达到顶峰。

乐于敢于进谏

王朗作为曹魏重臣,多次向曹丕直言进谏。当时,孙权和刘备之间的矛盾因吕蒙白衣渡江,奇袭荆州杀死关羽而激化,双方交伐多年。面对这种局势,曹魏很多大臣认为,应该帮助吴国一举灭掉蜀汉。

但王朗表示,应该等到双方陷入僵持局面后再决定出兵支持东吴,到时候同时派兵攻打蜀汉重镇,这样一来,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吴蜀双方的实力都将被大大削弱,假使东吴取胜,也会因旷日持久的战争导致国力颓废,不会对曹魏政权构成威胁。

曹丕听从了他的建议,采取以逸待劳的策略,这也为后来统一三国积攒了雄厚的国立基础。

曹丕从小随父亲曹操外出征战,在曹魏处于和平时期没有战事的时候,曹丕依然保留着外出打猎的爱好,时常半夜才回宫。

王朗向曹丕上书进谏,用孙策外出打猎遭到刺客重伤的事例来做比喻,警醒曹丕外出打猎要注意时辰,不可半夜三更才回宫。曹丕听后,十分感激并听从了王朗的劝告。

曹丕死后,其子曹叡继位。曹叡做皇帝后,大兴土木,为自己修建宫室。王朗对此又上书曹叡要体恤百姓,不要挥霍国力步了秦二世的后尘。

曹叡听后深感惭愧,感叹王朗是曹魏的社稷重臣,于是停止了为自己修建宫殿的事宜。正是王朗的敢于进谏,才使得曹魏政权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动荡年代能够雄踞一方。

品行严谨慷慨

王朗才智过人,性格严谨,屡次提出影响深远的建议,是当之无愧的社稷栋梁。虽身居高位,却丝毫没有士大夫之流的傲慢,王朗经常将自己家里的财物拿去接济穷苦百姓,解他人之急,无论在何处任职,都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曹魏正是有了这样为国为民的忠臣,才能发展得日益壮大。

在正史中,并未记载王朗出征蜀汉的相关信息,而其生平也从未与诸葛亮谋面,同时,王朗也并非像《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口中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一生未力寸功、只会苟图衣食的谄谀之臣。

因此,《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凭借三寸不烂之舌骂死王朗的故事虽然精彩,却绝非史实,相反,王朗却是一个有利于江山社稷的忠义之臣。

#头条创作挑战赛#

标签: 王朗

更多文章

  • 四川王朗发现金雕,从背后击倒岩羊,右翅撑地,再用双爪紧紧锁喉

    历史人物编辑:老牛讲标签:王朗

    它是空中霸主,翼展超过2米,视力是人类的8倍,有钩子状的喙,虎钳一样的利爪,俯冲时速达300公里,是猛禽中的战斗机,那身羽毛在阳光中闪着“金光”,彰显着王者气息,它就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四川王朗金雕外出觅食,发现山坡上有一大群岩羊,准备攻击时放哨羊发出警报不久前,在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片记录到

  • 三国演义里面骂人最狠的七个人,诸葛亮骂死王朗,勉强才排到第三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奇界标签:王朗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里面不但武艺高强的人很多,善于骂人的人物也不少。说起来骂人的人物,有七个人实在是水平太高,让人望尘莫及。接下来,一起来看一看。第七、陈琳陈琳为袁绍写了一个《讨贼檄文》,在里面好好的把曹操骂了一通。原文中有这么一段写道:“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

  • 三国:王朗始终都是个卖主求荣的奸贼吗?看他年轻时有多勇

    历史人物编辑:快门的疯狂标签:王朗

    司徒王朗,想必大家对他最深的印象便是在刘蜀集团出兵征讨曹魏集团时,他作为魏军的随军军师,立下军令状,要于阵前劝降诸葛亮,但遭诸葛亮拒绝,并被诸葛亮足足骂了两三分钟,最后羞愤坠马而亡。那时候的王朗已经十分年迈,须发尽白,且忠于曹魏。诸葛亮更是直接骂他“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二臣贼子”。但其实年轻时候的

  • 在演义中被诸葛亮骂死的司徒王朗,当年曾经力敌太史慈,骁勇异常

    历史人物编辑:蔡小萍标签:王朗

    说起《三国演义》里的司徒王朗,大家可能都会想起他在两军阵前被诸葛亮活活骂死。而电视剧里一句“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更是成为网络经典用于。不过在《三国演义》中,王朗当年也是有过出彩表现的。孙策平定江东时,王朗当时是会稽太守,在会稽城下,他曾经和太史慈大战一番。当时王朗先和太史慈战了数合,接下来

  • 「历史盘点」比被骂死的王朗更离谱,盘点三国走得特奇葩的七人

    历史人物编辑:汪家兵标签:王朗

    三国时期猛将谋士如云,但有些人死法显得很奇葩,本期就来盘点一下三国中那些死得特别奇葩的七人,欢迎点赞和分享。七、被夹死的于糜此人是刘瑶的部将,孙策横扫江东时,仅三个回合便被孙策生擒并夹在腋下。孙策回到阵中时将其扔在地上,发现于糜已被生生夹死了。六、被气死的周瑜三气周瑜是经典桥段,赤壁之战后周瑜与诸葛

  • 王朗如何才能骂赢诸葛亮?三种办法,最后一种可让诸葛亮后悔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郑玉佼标签:王朗

    《三国演义》中若论嘴炮,诸葛亮说自己第二,就没有人敢称第一。论组团战斗,诸葛亮有舌战群儒,论嘴炮单挑,诸葛亮阵前骂死了王朗!但需要澄清的是,这些仅仅是《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为了突出诸葛亮智慧和口才罢了。其中尤其是“阵前骂死王朗”,不但让诸葛亮闪闪发光,且连王朗也由此都成为了著名人物。那么历史上的王朗

  • 王朗冒生命危险收留刘阳之子并为其求情,不恋权势,配享曹操庙庭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巨轮标签:王朗

    “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这是魏文帝曹丕对“曹魏三公”钟繇、华歆、王朗的评价。意思是说,这三个人是一代伟人,后世再也没人能超过他们了。由此可见,王朗在当时也是一代奇才。正史中的王朗博学多才,人品严谨端正,崇尚节俭。王朗在治政方面主张轻刑重德,与民生息,是当时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王朗

  • 诸葛亮骂死王朗是真的吗?想知道真相吗,我们一起往下读

    历史人物编辑:汪结龙标签:王朗

    在《三国演义》当中有着不少经典片段,“诸葛亮骂死王朗”便是其中之一。按《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北伐时,王朗不顾年事已高,与大都督曹真等人迎战诸葛亮,阵前与诸葛亮一番舌战,结果被诸葛亮犀利的言辞驳倒,一气之下从马背上衰落而死被。不过这段虽然精彩,但却只是《三国演义》中虚构的,历史上并未发生过,历史上并

  • 王朗真的是被诸葛亮骂死的吗?他都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西瓜唠车标签:王朗

    《朗家传》里还有个故事王朗少年时与沛国名士刘阳交友。刘阳担任莒令,但年纪轻轻三十岁就去世了,所以后世很少听过他的消息。当初,刘阳认为汉室渐渐衰落,知道曹操有雄才,惧怕他对汉室不利,想要除掉他但未成功。等到曹操掌权后,下令寻找刘阳的儿子。刘阳儿子无处可逃,害怕极了。刘阳的亲戚虽然多,但也没有人敢收留救

  • 被诸葛亮骂死的司徒王朗,为何敢夸下海口劝降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杨宗辉标签:王朗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夏侯渊之子夏侯楙请缨出战,结果屡战屡败,连失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魏明帝曹叡大惊,于是又命曹真为大都督,郭淮为副都督,司徒王朗为军师,率大军二十万去迎击诸葛亮。王朗此时已经七十六岁,不过他对自己很有信心,主动请命去说服诸葛亮投降,说保证“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曹真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