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

历史典故-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厨子宁哥哥 访问量:2573 更新时间:2024/1/20 7:05:21

典出《汉晋春秋》。

魏帝曹髦在位时,大将军司马昭专权,图谋夺取帝位。魏帝曹髦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形容其野心。后人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比喻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司马昭

【延 伸】

三国时代魏国末年,魏王朝大权逐渐旁落。战功卓著的司马懿与魏宗室为了权势明争暗斗。魏嘉平元年(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兵变,诛灭曹爽集团,从此魏国的大权完全落在司马氏手中。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也掌握军事重权,特别是司马昭权重一时。为了独揽大权,司马昭大肆屠戮曹氏家族的成员。司马昭后来又由大将军升任为相国,被封为晋公,并加赐九锡,进而威逼魏帝曹髦。

魏帝曹髦见自己的权力威势日渐被削弱,感到不胜愤恨,实在无法忍受这种傀儡皇帝的生活。

曹髦

公元260年五月,曹髦召见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三个人,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着等他来收拾我,遭受被废黜的耻辱,今日我将亲自与你们一起出去讨伐他,铲除这个逆贼。”

可是,大家都知道要跟司马昭作对,简直是鸡蛋碰石头。王经就劝他忍耐,不要闹出大祸来,说:“以前鲁昭公就因无法忍受季氏独断专权,贸然兴兵讨伐季氏,结果因兵败逃走,好端端的一个国家也丢了,还要遭受天下人的耻笑。如今司马昭专权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他的势力已经几乎到了坚不可摧的地步,而且朝廷的大臣几乎全部都是他的人,为他效命。同时,宫里的那些兵力实在太弱小了,根本就不足以与强大的司马昭抗衡,陛下凭什么去征讨他呢?您这样轻率出动,只怕会招来更大的祸患。”

可是,曹髦此时心意已定,当即从怀中掏出黄绢诏书扔在地上说:“朕已经决定了!就是死了又有什么可怕的,何况还不一定会死呢!”说完就进内宫禀告太后。

曹髦哪里知道这三个大臣当中,早有两个人背叛了自己。王沈、王业趁机偷偷溜出去向司马昭通风报信了,只有王经对他比较忠心,没有去告密。

曹髦年轻气盛,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对付老谋深算的司马昭。他拔出剑登上辇车,率领宫内的禁卫军和侍从太监,吵吵嚷嚷地呼喊着从宫里杀了出来。

司马昭的弟弟屯骑校尉司马伷在东止门遇到魏帝曹髦,曹髦身边的人怒声呵斥司马伷,司马伷的兵士被吓得逃走了。

司马昭的心腹贾充知道后,连忙带了许多士兵在南面宫阙挡住了曹髦的去路。曹髦亲自用剑拼杀。曹髦毕竟是一国之君,皇帝亲自动手了,士兵们不免有些心虚胆怯,一个个吓得不敢动手,有的还准备逃走。正在紧急关头,贾充手下有个叫成济的,问贾充说:“你说怎么办?”贾充说:“司马公平时养着你们这些人,正是为了今天。该怎么办,这还用得着问吗?”贾充这么一说,成济壮着胆子立即抽出长戈上前刺杀曹髦,曹髦跌下车来死了。

贾充

毕竟是自己的手下诛杀了皇帝,这可不是小事。司马昭听到消息后,吓得出了一身冷汗,瘫倒在地上。太傅司马孚闻讯跑过去,扑在曹髦的尸体上痛哭,把曹髦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哭喊道:“陛下被杀,这都是我的罪过啊!”

司马昭走到宫殿,把群臣召集过来商议。尚书左仆射陈泰拒绝参议,但家人都惧怕司马昭的权势,逼着陈泰去,陈泰这才不得已而入宫。见到司马昭后,陈泰悲恸欲绝,司马昭也假惺惺地对着他流泪,说:“玄伯(陈泰),您说怎么办呢?”陈泰说:“只有杀掉贾充,才能向天下人谢罪。”司马昭不忍心杀掉自己的心腹大臣,感到很为难,考虑了很久才说:“你再想想其他办法。”陈泰说:“我说的只能是这些,没有别的办法了。”司马昭就不再说话了。

狡猾的司马昭贼喊抓贼,逼着太后下令,给曹髦罗列了一大堆罪状,将他废为庶人,以百姓的丧礼安葬曹髦,又拘捕了王经及其家属。

王沈由于及时告密,立了大功劳,被封为安平侯。

曹髦被杀后,15岁的曹奂被司马昭看中,接替了曹髦的皇位,即魏元帝。

后来曹奂当了多年傀儡皇帝以后,渐渐没有利用价值了。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执政时将他废黜,自立为帝,建立西晋。

蓸奂

标签: 司马昭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司马昭不敢称帝?因为司马懿临死前是这样说的

    历史人物编辑:花开一世倾情一生标签:司马昭

    声明:本文所有史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一书,作者保证史料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魏蜀吴打了60余年,耗死了两代人,但是最终获利的,并不是刘备,曹操,孙权三家,而是一直在魏国,身为臣子的司马家族,即便是老奸巨猾的曹操,也没有看出司马家族的野心,这一切都因为,司马懿在位的时候,实在是太低

  • 司马昭欲杀刘禅,他写了三个字,司马昭看到后杀心全退,众人不解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司马昭

    司马昭欲杀刘禅,他写了三个字,司马昭看到后杀心全退,众人不解司马昭这个人大家对他应该不会陌生,作为司马懿的二儿子,曹魏最后的权臣,司马炎的生父,有关他的故事数不胜数,最广为流传的就是这么一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当年魏帝曹髦已经被司马昭架空,整个国家的军政大权都系于司马昭身上,蜀汉政权也是被他所灭

  • 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饶他一命,百官费解,司马昭:倒着读

    历史人物编辑:旧城闲谈标签:司马昭

    灭掉蜀汉,他得意地看着眼前一副痴傻相貌的刘禅,心里思索着当年由他诸葛亮保卫了终生的大汉王朝。时至今日,终于寿终正寝。父亲司马懿对此人何等推崇备至,结果他辅导的人物却是这般模样。他清晰地记得刘禅在宴会上的表现,堂堂一国之君,国家沦丧,他竟然抛弃所有的尊严和气节,恬不知耻地观赏着蜀地旧日的歌舞。这样的人

  • 司马昭为何不杀刘禅,看看刘禅投降后写的3个字,司马昭杀意全无

    历史人物编辑:小丽搞笑说标签:司马昭

    刘备这个做父亲的心里自然也深知自己儿子是个什么样的货色,所以从一开始就没有对他抱什么厚望。这点从赵子龙拼死把他的孩子刘禅就回来以后他看都没看一眼,反而直接摔在地上就可以看出了。历史上的刘备似乎对自己的家人一直都不太看重,之前张飞自己逃出城,忘记带他的老婆,刘备也只是说了一句,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

  • 司马昭要杀刘禅,刘禅在门上刻中三寨三字,为何司马昭杀意全无?

    历史人物编辑:杜健标签:司马昭

    公元263年,司马昭以姜维屡犯边境为由,派遣钟会、邓艾,以及诸葛绪等三路大军伐蜀。因为蜀军没有对斜谷、子午谷等咽喉险道进行布防,三路大军得以直入汉中,并快速低拿下阳平关。对此,姜维等蜀军只能被迫地退守剑阁。面对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的剑阁,钟会等魏军久攻不下。这时,邓艾才趁机偷渡阴平,一路进军

  • 刘禅投降写了三个字,司马昭不屑杀他,群臣不解,司马昭:倒着读

    历史人物编辑:王蓓蓓标签:司马昭

    公元263年,蜀国面对魏国的大举进攻很是吃力,后来即便姜维在剑阁手下还有几万精兵的情况下,蜀国还是在刘禅的命令下宣布了投降,至此蜀国成为三国中第一个消失的国家,所以刘禅在历史上一直被认为是懦弱、无能的代表。刘禅在投降的时候写了三个字,司马昭看到后打消了杀死他的想法,大臣们纷纷不解,司马昭给他们说道,

  • 他才是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蜀国灭亡后,司马昭对他施以了剐刑

    历史人物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标签:司马昭

    在三国后期,蜀国的实力无疑是最弱的,这是因为后期蜀汉朝廷腐败,并没有很好的发掘人才,以及昔日刘备行伐吴之举,导致蜀国损失大批精锐人才所导致的。关羽之死成为了蜀汉实力,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诸葛亮总领蜀汉大权之时,蜀国再也没有了昔日人才济济的一幕。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便是蜀汉前期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

  • 刘禅投降后写3个字,司马昭放弃杀他,百人不解,司马昭:倒着读

    历史人物编辑:茅舍品历史标签:司马昭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这本书主要是围绕魏蜀吴三个国家之间的纷争战乱去描写的,书中出现了很多让人崇拜和闻风丧胆的英雄。作为古典名著,书中也出现了很多的古典成语和其他著名典故,其中让我们现在都为之称道的一个讽刺成语“乐不思蜀”,就出自于三国中的刘禅身上,而刘禅和司马昭之间,

  • 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放弃杀他,百官不解,司马昭:倒着念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小院标签:司马昭

    刘禅暗弱,无猜险之性。禅虽庸主,实无桀、纣之酷,战虽屡北,未有土崩之乱,纵不能君臣固守,背城借一,自可退次东鄙以思后图。——孙盛评价刘禅众所周知,在我国历史上刘禅是一个很知名的人物,但是他的知名度并不是因为多有才,而是因为他扶不起,辜负了刘备、诸葛亮对他的期待。也因此,刘禅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负面代表

  • 蔡英文动员青年加入义警,遭到岛内怒批: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历史人物编辑:邵永灵标签:司马昭

    30年前台湾高雄警察局局长姚高桥为了防盗防窃,喊出“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口号,希望警民一体维护社区治安。如今这个口号又出现在台湾街头小巷,只不过,不是为了防盗防窃,而是被台当局用来招募民兵、义警。据环球网报道,为落实蔡英文所谓的“全民防卫”政策,台湾“警政署”也发文要求全岛警察局动员,招募18至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