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3年,蜀国面对魏国的大举进攻很是吃力,后来即便姜维在剑阁手下还有几万精兵的情况下,蜀国还是在刘禅的命令下宣布了投降,至此蜀国成为三国中第一个消失的国家,所以刘禅在历史上一直被认为是懦弱、无能的代表。
刘禅在投降的时候写了三个字,司马昭看到后打消了杀死他的想法,大臣们纷纷不解,司马昭给他们说道,倒着读就是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刘禅投降
在三国鼎立后期,蜀国和吴国联合起来才能勉强抵抗魏国的进攻,因为蜀国和吴国都只是占据了几个州罢了,魏国则是占据了整个北方,经过多年的发展魏国决定消灭其中一个国家,于是发动了对蜀国的大战。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出大军进攻蜀国,准备一举将其消灭,为了防备蜀国大将姜维趁机反攻,他让邓艾、诸葛绪领兵阻拦在沓中屯田的姜维带领的5万精兵,随后命钟会带领10万大军从汉中进发,准备直捣黄龙。
后来邓艾带领一些人马偷渡阴平,来到了江油,江油守将马邈感觉自己不是邓艾的对手,便直接打开城门迎接邓艾入城,此举令蜀国一下就陷入了劣势。
刘禅能够指望的姜维现在正被困在剑阁,无奈之下只能派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带领大军抵抗,然而现在全国只有一些禁军,他们基本没有参加过真正的战役,战斗力很是薄弱,而且诸葛瞻也从未上过战场,这就导致了他们最终被老将邓艾单方面屠杀。
绵竹之战后诸葛瞻所带领的蜀国大军基本全军覆没,刘禅再也没有什么抵抗能力,所以他选择了一个最正确的做法,就是投降。
刘禅知道魏国的实力远胜蜀国,如果继续坚持抵抗,蜀汉的胜算是很渺茫的。
连年战争早就让蜀汉地区的百姓叫苦不堪,大家都很希望结束战争,过上安稳的生活。
刘禅深知百姓疾苦,加上自己也不想像父亲刘备那样过苦日子斗争,于是便顺应民意向魏军投降了。
司马昭
司马昭是司马懿的次子,他也是司马懿的儿子中最优秀的一个,为了晋国开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兵变之后,司马师亲自带领人马控制了京都,从此司马家正式登上曹魏的掌权者位置。
司马师在父亲司马懿死后独揽朝中大权,由于司马师没有后代,司马昭就将自己的儿子过继给他,两人之间有了利益基础,就没有发生夺权的事情。
再加上司马家是通过兵变来掌握朝廷的,一定会会有人不满,在这关键时刻司马师和司马昭更加不可能产生分歧,于是司马昭就安安心心的辅佐自己的哥哥司马师。
司马师因为常年积劳成疾,很早就去世了,他死后司马昭正式上位,开始成为魏国的实际统治者。
为了能够尽快解决东吴和蜀国,司马昭没有选择内斗,反正曹家势力也没有什么反抗能力。
景元四年,司马昭分兵派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伐蜀,正式开始了三国归晋的故事。
由于蜀国大将姜维不在汉中,所以刘禅的抵挡很是不堪,大军很快趁势进入汉中,刘禅在诸葛瞻率领的大军全军覆没后也直接选择了投降。
收到刘禅投降的消息后司马昭没有选择直接杀掉他,而是传信说自己很想他,让他来洛阳一聚。
就这样刘禅跟着一大批蜀汉大臣迁往洛阳居住,他还被封为安乐公。
刘禅应对司马昭
作为一个亡国之君,历来都是被当朝统治者直接斩杀以绝后患,司马昭当然也想如此。
他很希望刘禅露出一些破绽让自己有机会来斩杀他,没过多久他便举办了一次盛大的宴会邀请刘禅前来。
当日,刘禅应约而来。
司马昭专门为刘禅安排了蜀地特有的节目,所有的蜀国旧臣看到这一切哭的一塌糊涂,可是刘禅却毫不在意,看的津津有味,吃着水果喝着美酒。
司马昭问他有什么感受,刘禅竟然说道:“此间乐,不思蜀也。”
看到刘禅这样乐不思蜀,司马昭也放下了对他的戒备,因此刘禅躲过了一次杀生之祸。
刘禅身边的郤正觉得这样不妥,于是让刘禅在下次司马昭询问的时候痛哭流涕,并说自己想回到蜀地为祖先祭祀,刘禅照做。
司马昭在听到这样的回到很是诧异,因为按照刘禅的性格应该说不出这样的话,一番询问之后才知道这时郤正教他说的,刘禅窝囊的名声就这样传出去了。
虽然刘禅以“乐不思蜀”的方式好几次躲过了司马昭想杀他的安排,但司马昭一直没有放弃想杀他,只是找不到借口。
过了一段时间,司马昭不打算继续等待了,准备直接派人杀掉刘禅,不管什么借口,可是这件事情却被刘禅提前知道了。
刘禅在知道司马昭下定决心要杀他后很慌,想了很久的策略,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命人在门上刻下了三个字“中山寨”。
司马昭看到这三个字之后决心杀掉刘禅的心顿时消散了,于是带人回去,面对这样的结果群臣很是不解,询问司马昭这是为何?
司马昭对他们说,将这三个字倒过来读就知道了。原来,“中山寨”这三个字倒过来读谐音就是“在山中”,意思是刘禅想要告诉司马昭自己并没有想要光复汉室的想法,只想要在此山中逍遥富贵一生,不会阻拦司马昭一统天下的事情。
司马昭觉得刘禅毫不在乎蜀国的光复,又很识时务地待在洛阳,对他也更加轻视了,当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司马昭自信有能力压制一切,不杀掉刘禅还可以收买那些蜀国旧臣的人心,也是因为这样刘禅才能顺利的活到64岁,可谓是安稳一生。
我们都说刘禅是一个无能、窝囊的君主,但事实上蜀国国力本就和魏国天差地别,基本没有什么理由可以战胜的,而且常年的战争指挥导致百姓受苦,刘禅轻易的投降起码保住了百姓的安稳生活,在说他来到洛阳之后的所作所为,看似是一个亡国君主的窝囊行为,但正是这样的举动才能保住他和那些蜀国旧臣的性命,刘禅也是有大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