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才是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蜀国灭亡后,司马昭对他施以了剐刑

他才是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蜀国灭亡后,司马昭对他施以了剐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 访问量:2670 更新时间:2024/3/27 16:38:48

在三国后期,蜀国的实力无疑是最弱的,这是因为后期蜀汉朝廷腐败,并没有很好的发掘人才,以及昔日刘备行伐吴之举,导致蜀国损失大批精锐人才所导致的。关羽之死成为了蜀汉实力,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诸葛亮总领蜀汉大权之时,蜀国再也没有了昔日人才济济的一幕。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便是蜀汉前期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便是蜀汉后期倾颓的原因。

诸葛亮曾语重心长地叮嘱刘禅:不要宠溺小人,遗忘先帝的志向。可令诸葛亮没有想到的是,最终却还是因为刘禅亲近小人,才断送了蜀国的江山。仔细翻阅东汉历史人们便可知,汉平帝就曾利用宦官势力,斗垮了窦氏家族。此后宦官势力便开始直接干预朝政。宠信宦官也可以说是,汉王朝的一大弊病。黄皓在刘禅的放纵下专权,便是蜀汉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早在诸葛亮北伐魏国的时候,司马懿就曾派人以重金贿赂黄皓,让其在蜀国内部散播谣言。诸葛亮将取代刘禅,成为蜀国君主的谣言就此在蜀国境内传开。正是因为这一谣言,刘禅才让即将率军攻入魏国腹地的诸葛亮,赶紧班师回朝。当时的刘禅本想解除诸葛亮的兵权,但在诸葛亮一番泣血的表白下,刘禅最终打消了这一念头。诸葛亮死后姜维开始执掌蜀汉兵权,他秉承诸葛亮的遗志,开始了九伐中原的漫漫征途。就在姜维励志北伐的同时,另一边的宦官黄皓也逐渐掌握了蜀汉朝堂的控制权。甚至当时的姜维要北伐魏国,还要得到黄皓的同意。

在姜维与邓艾各自率军对阵之时,邓艾为了击败姜维再次以重金贿赂了黄皓。随后在诸葛亮和司马懿身上发生的一幕,再次在姜维和邓艾身上上演。黄皓利用圣旨将姜维从前线调回,蜀国再次错过翻身的机会。作为宦官黄皓每天都和刘禅待在一起,为了得到刘禅的青睐,黄皓不仅善于奉承,而且还善于欺骗刘禅。黄皓在获得刘禅信任的同时,还控制起蜀汉朝野内外的大权。

终于在刘禅的愚昧和黄皓的误导下,蜀汉走向了灭亡。后来的黄皓也没有迎来好的结局,蜀汉灭亡以后,黄皓被司马昭施以了活剐之刑。蜀汉灭亡了,三国时期相互制衡的铁三角,彻底失衡,随之没过多久吴国便也灭亡了。蜀汉灭亡的原因,正是因为宦官黄皓的专权,才导致蜀汉朝堂的动荡,也导致了姜维错过了北伐魏国的良机。

是谁让宦官黄皓在蜀国内专权的呢?这个人便是刘备。关羽死后,励志伐吴的刘备,自此与诸葛亮失和。如果说三国前期,诸葛亮与鲁肃定下的国策,是联手伐魏。那么关羽死后,刘备将蜀国的战略方针做出了重大的改变。诸葛亮与鲁肃伐魏的方针,是双方联手,先难后易{先联手伐魏,最后双方竞逐}。也许刘备真的是出于私情才会选择伐吴。但也不排除,多年先难后易的战略方针,让刘备等的有些厌烦,随即刘备做出了改变:先易后难{先伐吴,后灭魏}。刘备全盘否定了诸葛亮的战略方针,与此同时君臣之间也失去了昔日的信任。

刘备伐吴失利后,只能选择托孤于诸葛亮。在刘备将身后事托付给诸葛亮的同时,他更是以李严来制衡诸葛亮。正是刘备为蜀国上层埋下了相互制衡的伏笔,才让宦官黄皓这根,导致蜀国上层不睦的钉子有机会插了进去。蜀国之所以立国,是因为刘备,诸葛亮以及关羽,张飞等一代人,秉承着同一志向的奋斗。是刘备亲手促成了,众人的同舟共济。但也是临终之际的刘备,亲手打破了蜀汉高层同舟共济的格局。诸葛亮死后,作为蜀汉高层的继承人,姜维和诸葛瞻之间也延续了上一代的不信任。姜维与诸葛瞻之间的不信任,是刘禅愿意看到的,也是他愿意竭力去促成的。三国后期,蜀汉本就沦为了势力最弱的一方,蜀汉内部再相互制衡,相互猜忌,蜀汉如何能不走向灭亡?

三国后期魏国君主性格羸弱,但不昏庸。即使昏庸魏国也有实力供其挥霍,但蜀国的刘禅却不同,也许刘禅并不昏庸,但刘备留给他的基业并不能任其挥霍。一次对诸葛亮的不信任,就让蜀国错失了统一中原的良机。正是这一次的错失良机,也注定了蜀汉后来败亡的结局。用现如今的话讲就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

标签: 司马昭

更多文章

  • 刘禅投降后写3个字,司马昭放弃杀他,百人不解,司马昭:倒着读

    历史人物编辑:茅舍品历史标签:司马昭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这本书主要是围绕魏蜀吴三个国家之间的纷争战乱去描写的,书中出现了很多让人崇拜和闻风丧胆的英雄。作为古典名著,书中也出现了很多的古典成语和其他著名典故,其中让我们现在都为之称道的一个讽刺成语“乐不思蜀”,就出自于三国中的刘禅身上,而刘禅和司马昭之间,

  • 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放弃杀他,百官不解,司马昭:倒着念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小院标签:司马昭

    刘禅暗弱,无猜险之性。禅虽庸主,实无桀、纣之酷,战虽屡北,未有土崩之乱,纵不能君臣固守,背城借一,自可退次东鄙以思后图。——孙盛评价刘禅众所周知,在我国历史上刘禅是一个很知名的人物,但是他的知名度并不是因为多有才,而是因为他扶不起,辜负了刘备、诸葛亮对他的期待。也因此,刘禅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负面代表

  • 蔡英文动员青年加入义警,遭到岛内怒批: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历史人物编辑:邵永灵标签:司马昭

    30年前台湾高雄警察局局长姚高桥为了防盗防窃,喊出“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口号,希望警民一体维护社区治安。如今这个口号又出现在台湾街头小巷,只不过,不是为了防盗防窃,而是被台当局用来招募民兵、义警。据环球网报道,为落实蔡英文所谓的“全民防卫”政策,台湾“警政署”也发文要求全岛警察局动员,招募18至4

  • 此人打得赵云羞愧难当,连诸葛亮也大惊失色,可惜却被司马昭害死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靠谱学标签:司马昭

    提及三国乱世,众将星中出类拔萃者当属关张赵马黄,这五人勇猛无敌,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说浴血疆场也不为过;这其中更有一员猛将神乎其神,虽万马军中征战一生,可身上却连一个箭眼儿,一处枪伤都没有,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常胜将军”赵云。提起“赵云”不禁使人兴奋,尤其是当年长坂坡一战,怀中抱着个小婴儿尚能在曹军中

  • 刘禅写下3字,司马昭看后杀意全消,重臣不解,司马昭:倒过来念

    历史人物编辑:青书上标签:司马昭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都想当然的将阿斗看成是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阿斗虽然说不上是天纵奇才,但是你要说人家傻还真说不上,为什么这么讲呢?首先就是在阿斗掌管蜀汉的四十年间,蜀汉的政事大体是平稳的,魏吴两国在当时都因为内讧而搞得整个朝堂乌烟瘴气,蜀汉却被刘禅牢牢掌控者,这就

  • 刘禅门口写3个字,司马昭见到后为何杀意全无?司马昭:倒过来念

    历史人物编辑:赵新华标签:司马昭

    如果把一个时代比作一本书,那么三国时代显然是一部浩大恢弘的史书,枭雄勇将谋臣层出不穷,如曹操、刘备、孙权、关羽、张飞、诸葛亮、郭嘉等等,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有着专属于自己的闪光点,可以说他们就是那一个时代舞台中,最为出彩的主角人物。在那一群呼啸沧桑的主角人物中,后期出场的刘禅便是这部恢弘史书

  • 刘禅投降司马昭的如意算盘?

    历史人物编辑:雪亭史记标签:司马昭

    公元263年,司马昭处理好国内部问题,开始推进兼并蜀国的事业。几万大军,兵分三路向蜀国开进。当蜀国内部还在投降与抵抗的问题犹豫不决的时候,邓艾的队伍已经兵临成都城下。此刻的刘婵,打开城门,投降魏国。令人不解的是,邓艾明明只有两千兵马,以当时成都的军事防备,完全可以守住,可为何偏偏不战而降呢?仔细分析

  • 司马昭想杀死刘禅,阿斗只说了7个字,司马昭立刻打消了念头

    历史人物编辑:徐玉婷标签:司马昭

    大家都知道刘禅刘阿斗,他是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儿子,也就是蜀汉第二任皇帝,史书称为后主。刘备坎坷一生,一半辈子漂泊不定,年过半百才生下了他,刘禅一生的路也是坎坷不平,当年曹操南下时打败刘备,刘备为了逃跑丢弃他,经过赵云的血战拼杀才救回他,有一回他的后妈孙尚香差点把他带回东吴,也是赵云等人救回了他,这两次

  • 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不敢杀他,群臣不解,司马昭:倒着读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圈圈圈标签:司马昭

    只要看到“刘禅”两个字,诸位脑海中便浮现出“扶不起的阿斗”、“懦夫”等字眼。笔者对此不作过多定论,毕竟蜀汉政权亡在了他的手中。若是在先前还曾战死于社稷,人们的骂声可能还没有那么激烈,但刘禅选择了投降,这……无能,真的是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说他是历史中的“过客”都有点抬举。当然,人们对刘禅的了解,

  • 为何司马攸无缘司马氏的继承人?为什么司马昭传位司马炎?

    历史人物编辑:乔群能标签:司马昭

    导读:这段历史不但是西晋皇室的家事,更深刻影响到了西晋的国祚的长短和华夏文明的变迁。司马炎和司马攸不但都是司马昭的亲儿子,而且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况且从司马攸远比司马炎优秀,最终司马昭选择了嫡长子司马炎没有选择更优秀的司马攸。司马昭选择司马炎除了嫡长子的身份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司马攸已经过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