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禅投降后写3个字,司马昭放弃杀他,百人不解,司马昭:倒着读

刘禅投降后写3个字,司马昭放弃杀他,百人不解,司马昭:倒着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茅舍品历史 访问量:1730 更新时间:2024/1/19 8:49:48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这本书主要是围绕魏蜀吴三个国家之间的纷争战乱去描写的,书中出现了很多让人崇拜和闻风丧胆的英雄。

作为古典名著,书中也出现了很多的古典成语和其他著名典故,其中让我们现在都为之称道的一个讽刺成语“乐不思蜀”,就出自于三国中的刘禅身上,而刘禅和司马昭之间,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那时刘禅已经被司马昭俘虏,因为放心不下,司马昭一直紧紧盯着刘禅,直到一天,刘禅写下了三个字以后,司马昭才彻底放心。

三国鼎立时期,天下三分,作为蜀国的建立者刘备,发生夷陵之败后,只能拖着最后一口气,带领剩下的军队退回原来的白帝城。都知道刘备三顾茅庐才请来了诸葛亮,一路走来,诸葛亮对于刘备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充满了智慧的军师,也是值得信任的朋友,于是在临终前,刘备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

面对刘备的信任,诸葛亮也说出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绝句。刘备死后的蜀国岌岌可危,诸葛亮一边与东吴联盟,一边抵御北边的曹操,又南下与孟获“七擒七纵”,不仅及时的挽救了蜀国的局面,还让蜀国战事更进一步,为了完成刘备的遗愿,诸葛亮拖着劳累的身躯,想要继续向外进攻。

诸葛亮原想击败曹魏,帮助刘备完成统一大业,但可惜他本身就已经强弩未弓,而且刘备死后,蜀国全靠诸葛亮一个人苦苦支撑,因此积劳成疾的他,在去往北伐的路途中去世了。

随着诸葛亮的去世,蜀国的最后一道坚固的防护没有了,曹魏大军势如破竹,很快就将城墙攻破,蜀国彻底灭亡。这时候有人会问,刘备不是将自己的位置传给了儿子刘禅吗?

诸葛亮死后还有刘禅,为什么还是会出现诸葛亮一死,蜀国就城破国亡的情况,很多人对此的解释是,刘禅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在了解刘禅过去之前,先看一下城破之后。刘禅面临了一个怎样的境地,随着蜀国的灭亡,曹魏大军也闯入了刘禅所住的宫中,抓住了刘禅。刘禅看到大势已去,为了留下一条命,马上向曹魏大军投降,就这样刘禅被压回了曹魏的都城,为了庆祝战争胜利,曹魏大军在晚上举行了宴会。

而司马昭也没有急着杀刘禅,他之前听说诸葛亮根本扶不起刘禅的传闻,就想要在宴会上亲自看一看是不是像传闻所说的那样,司马昭为了试探刘禅,就对刘禅问道,是否想念蜀国。

刘禅是这样回答的:在魏国过得很快乐,一点都不想念。

刘禅说完这句话,就引起了满座的哄堂大笑,嘲笑刘禅果然如传闻一样,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这样有智慧和谋略的人,都扶不起刘禅,刘禅对于司马昭根本没有威胁。而刘禅的这句话也在后来变成了一个成语典故,这个成语就是“乐不思蜀”。但是司马昭也是一个疑心很重的人,对于刘禅依旧放心不下。

虽然没有杀刘禅,但是却派人对刘禅进行了严密的监视,只要刘禅有什么风吹草动,就马上斩杀免除后患,刘禅这边也注意到了司马昭的举动,开始想办法尽可能的打消司马昭的戒心。

不久就有消息传到了司马昭这里,说刘禅突然在自己的住所外挂了一块牌匾,牌匾上写着“中山寨”三个字。就在众人都揣测这三个字的含义时,司马昭却大笑着表示要放弃杀害刘禅,众人对于司马昭态度的忽然转变,也是十分不理解,忙问原因,司马昭向众人回答道:倒着读。

这时所有人才恍然大悟,这三个倒着读就变成了“寨山中”,意思非常的明显,充分表明了刘禅不想再争夺天下,只想要安稳的隐居在山中,过好自己的隐世生活。

可能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会嘲笑刘禅的懦弱无能,但是细想一下,刘禅已经知道结果无力回天,没有再去选择争个鱼死网破,而是明哲保身。身处乱世之中,即使是一代英雄也无法做到保全自己,每个人都在苦苦奋斗,而刘禅可以从这个死局中,安然存活本身就是一个大智慧。

而刘禅在位期间的统治,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一无是处,也并非是全靠诸葛亮一个人的苦苦支撑,只是刘禅他所在的国家,并没有生在一个和平时期,因此注定要进行不断的纷争。只有不断地进行吞并,才会一直壮大,也只有统一天下才能得到最后的安稳局面,就像一句话说的,“天下只能有一个主人,一个统治者”。

但是刘禅明显没有看破这个道理,所以后来诸葛亮进行怎样的进攻和带动,都无济于事,毕竟诸葛亮只是起到一个指挥的作用。而刘禅在位期间,因为不擅长与其他两国争夺,一直是选择一种避战的态度。

但是在他治理下的蜀国,也是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安稳时期,在他在位期间,蜀国内没有发生大的内乱,人民生活的还算幸福。如果放在和平的年代,刘禅一定是一位好皇帝,是一位明君,只是可惜这是乱世之中,注定要发生无数的争斗,只有不断地 击败对手,才可以赢得真正的胜利。

通过对刘禅的这些了解,相信大家对于刘禅会有一个新的改观,刘禅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懦弱无能,只是他不适合内个时代,而且刘禅最后选择保全自己,也是一种智慧。

而我们在今后,无论是看待之前的历史人物,还是周围的一些人,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去看,要全面的,各个角度的去分析这个人,用一个客观理智的态度去评判。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司马昭

更多文章

  • 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放弃杀他,百官不解,司马昭:倒着念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小院标签:司马昭

    刘禅暗弱,无猜险之性。禅虽庸主,实无桀、纣之酷,战虽屡北,未有土崩之乱,纵不能君臣固守,背城借一,自可退次东鄙以思后图。——孙盛评价刘禅众所周知,在我国历史上刘禅是一个很知名的人物,但是他的知名度并不是因为多有才,而是因为他扶不起,辜负了刘备、诸葛亮对他的期待。也因此,刘禅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负面代表

  • 蔡英文动员青年加入义警,遭到岛内怒批: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历史人物编辑:邵永灵标签:司马昭

    30年前台湾高雄警察局局长姚高桥为了防盗防窃,喊出“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口号,希望警民一体维护社区治安。如今这个口号又出现在台湾街头小巷,只不过,不是为了防盗防窃,而是被台当局用来招募民兵、义警。据环球网报道,为落实蔡英文所谓的“全民防卫”政策,台湾“警政署”也发文要求全岛警察局动员,招募18至4

  • 此人打得赵云羞愧难当,连诸葛亮也大惊失色,可惜却被司马昭害死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靠谱学标签:司马昭

    提及三国乱世,众将星中出类拔萃者当属关张赵马黄,这五人勇猛无敌,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说浴血疆场也不为过;这其中更有一员猛将神乎其神,虽万马军中征战一生,可身上却连一个箭眼儿,一处枪伤都没有,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常胜将军”赵云。提起“赵云”不禁使人兴奋,尤其是当年长坂坡一战,怀中抱着个小婴儿尚能在曹军中

  • 刘禅写下3字,司马昭看后杀意全消,重臣不解,司马昭:倒过来念

    历史人物编辑:青书上标签:司马昭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都想当然的将阿斗看成是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阿斗虽然说不上是天纵奇才,但是你要说人家傻还真说不上,为什么这么讲呢?首先就是在阿斗掌管蜀汉的四十年间,蜀汉的政事大体是平稳的,魏吴两国在当时都因为内讧而搞得整个朝堂乌烟瘴气,蜀汉却被刘禅牢牢掌控者,这就

  • 刘禅门口写3个字,司马昭见到后为何杀意全无?司马昭:倒过来念

    历史人物编辑:赵新华标签:司马昭

    如果把一个时代比作一本书,那么三国时代显然是一部浩大恢弘的史书,枭雄勇将谋臣层出不穷,如曹操、刘备、孙权、关羽、张飞、诸葛亮、郭嘉等等,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有着专属于自己的闪光点,可以说他们就是那一个时代舞台中,最为出彩的主角人物。在那一群呼啸沧桑的主角人物中,后期出场的刘禅便是这部恢弘史书

  • 刘禅投降司马昭的如意算盘?

    历史人物编辑:雪亭史记标签:司马昭

    公元263年,司马昭处理好国内部问题,开始推进兼并蜀国的事业。几万大军,兵分三路向蜀国开进。当蜀国内部还在投降与抵抗的问题犹豫不决的时候,邓艾的队伍已经兵临成都城下。此刻的刘婵,打开城门,投降魏国。令人不解的是,邓艾明明只有两千兵马,以当时成都的军事防备,完全可以守住,可为何偏偏不战而降呢?仔细分析

  • 司马昭想杀死刘禅,阿斗只说了7个字,司马昭立刻打消了念头

    历史人物编辑:徐玉婷标签:司马昭

    大家都知道刘禅刘阿斗,他是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儿子,也就是蜀汉第二任皇帝,史书称为后主。刘备坎坷一生,一半辈子漂泊不定,年过半百才生下了他,刘禅一生的路也是坎坷不平,当年曹操南下时打败刘备,刘备为了逃跑丢弃他,经过赵云的血战拼杀才救回他,有一回他的后妈孙尚香差点把他带回东吴,也是赵云等人救回了他,这两次

  • 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不敢杀他,群臣不解,司马昭:倒着读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圈圈圈标签:司马昭

    只要看到“刘禅”两个字,诸位脑海中便浮现出“扶不起的阿斗”、“懦夫”等字眼。笔者对此不作过多定论,毕竟蜀汉政权亡在了他的手中。若是在先前还曾战死于社稷,人们的骂声可能还没有那么激烈,但刘禅选择了投降,这……无能,真的是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说他是历史中的“过客”都有点抬举。当然,人们对刘禅的了解,

  • 为何司马攸无缘司马氏的继承人?为什么司马昭传位司马炎?

    历史人物编辑:乔群能标签:司马昭

    导读:这段历史不但是西晋皇室的家事,更深刻影响到了西晋的国祚的长短和华夏文明的变迁。司马炎和司马攸不但都是司马昭的亲儿子,而且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况且从司马攸远比司马炎优秀,最终司马昭选择了嫡长子司马炎没有选择更优秀的司马攸。司马昭选择司马炎除了嫡长子的身份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司马攸已经过继

  • 司马昭的高明之处:司马攸为嫡长子,司马炎继承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芝芝之文艺标签:司马昭

    引语无论后人如何诟病两晋王朝,它都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天下纷争的局面,人们过上了相对稳定的生活。虽然“太康盛世”远无法和“文景之治”或“开元盛世”相媲美,但是它也为历史留下了一段美谈。这么说来,晋武帝司马炎算是个有功勋的皇帝。不过,司马炎得到这个皇位也并非一帆风顺。对于他的父亲司马昭来说,做出如此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