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那些谋臣猛将中,关羽和诸葛亮在死后都被传的神乎其神。关羽就不说了,已经被民间封神了。诸葛亮原本也只是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的一个谋士,和法正、庞统他们一样,都是凡人。但是在民间传说中,诸葛亮却变成了半人半仙的形象,甚至还拥有仙术。这主要也是因为在百姓眼中,诸葛亮实在是太过于聪明了。不但能掐会算,甚至还能未卜先知。就连鲁迅先生都形容他是“多智而近妖”。
诸葛亮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在三国那么多的谋士中,最少也要排进前三名。当年刘备跃马过檀溪之后,曾经向水镜先生请教天下的能人异士。水镜先生跟刘备说,卧龙和凤雏,得一人就可以安天下。可是最后刘备诸葛亮和庞统都笼络到了麾下,最后也只能和曹操、孙权三分天下。
是因为诸葛亮和庞统的能力不行吗?当然不是。自从刘备三顾茅庐请到诸葛亮出山之后,诸葛亮的一系列表现,都不愧是三国的顶级谋士。庞统虽然死的比较早,但是也帮刘备立下了不少功劳,相助刘备取得西蜀。那么,为何有诸葛亮和庞统相助的刘备,为何只能偏安西蜀一隅?甚至后来还在东吴手中吃了一次大亏,被一把火烧掉了西蜀的大部分精锐。其实,早在诸葛亮出山的时候,水镜先生就已经预料到了这一切。
水镜先生本名叫司马徽,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奇人。相传诸葛亮就曾经拜他为师,也正是他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当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打动,跟随刘备下山的时候,司马徽也听说了这个消息。对于诸葛亮的选择,身为师傅的司马徽还是十分欣慰的。他觉得刘备是一个明主,跟随刘备算是诸葛亮选对了人,以后肯定不会被埋没才能。但是接下来,司马徽又说,虽然诸葛亮跟对了人,但是却没有选对时间。在《三国演义》中的原话是:孔明虽得其主,但不得其时。“不得其时”这四个字,在几十年后果然一一应验。
司马徽说诸葛亮“不得其时”的意思,指的是诸葛亮出山的时间太晚了。在诸葛亮随刘备出山之时,北方的曹操也早已打赢了官渡之战。在已经击败袁绍后,曹操确立了自己中原霸主的地位,天下九州已得其五,成为当时势力最大的一方。自孙坚死后,继任的孙策、孙权也都牢牢掌控着江东,虽然无法和曹操相抗衡,但是依靠地利自保无虞。反观此时的刘备,虽然已经四十好几岁了,可是连个容身之地都没有。
诸葛亮跟随刘备之后,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刘备站稳了脚跟。虽然诸葛亮号称智计无双,可是此时天下大势已经逐渐明朗,曹操和孙权都已经稳固了自己的地盘,刘备是不可能从这两家讨到好处的。能够获得西蜀已经是够幸运的了,如果再晚一点,恐怕西蜀也轮不到刘备了。在刘备死后,诸葛亮数次北伐均已失败告终,也正应了水镜先生那句话:“不得其时”,在三国鼎立的局势形成后,已经错过了统一天下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