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是水镜先生的弟子,能力不输诸葛亮,却被诸葛亮贬官20年

他是水镜先生的弟子,能力不输诸葛亮,却被诸葛亮贬官20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搞笑小分队兮兮 访问量:1795 更新时间:2023/12/6 21:00:21

向朗:蜀汉的第二诸葛亮

这标题很夸张有没有?

正常来说,要讲诸葛亮第二,不是想到庞统,就是想到法正

就算论继承人,也是后继蒋琬费禕,甚至姜维吧。向朗是个什么东西?

向朗是襄阳人,从小是个孤儿,被哥哥养大。少年的时候,拜司马徽为师。

诸葛亮他们其实不是司马徽的弟子。司马徽到荆州的时候,诸葛亮跟庞统这些人早就学有所成,就连封号也是跟司马徽同时拿的。

虽然年龄有差距,但作为名士的身份,诸葛亮跟水镜先生其实是同等级的。因为拜在水镜门下,向朗跟水镜的好朋友们也是很熟。

徐庶几乎是司马徽的荆州领路人了,当然是头牌。庞统从司马徽底下得到好评,跟向朗也是熟稔。除了这两个野士,别忘了水镜先生算是荆州官派御用名士。

既然老师是御用名士,向朗毕业之后自然也是官运亨通,就被表哥征召去当临沮县长了。这地名是不是眼熟眼熟的?

就是关羽被擒杀的地方了,属于荆州西部。在关羽死前,马超也曾经在这里当过督军,顺便领了一个亭侯。这表示临沮对于荆州西部来讲,算是一个军事重镇。

别看临沮只是一个县,事实上这个县的管辖非常广,包含了荆州西面的山地。设在山地出入口的县治,对于山中蛮族的管制、交易,都是相当关键枢纽的地位。

同样的,当年关羽如果能遁逃入山,吴军想要抓到他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而且刘表时期,表面态势上跟益州是敌对的。

向朗能在这个地方任官,除了显示出刘表对他的重视,更代表着,向朗手上,有兵。

刘表过世后,向朗就带兵投靠了刘备。差点忘了,向朗跟马氏五常是同乡,向朗本人相当敬服马良,跟马谡更是好朋友。

没意外的话,马家兄弟应该也是向朗带过去的人才。

随着刘备占领荆南跟荆西……,所谓的荆州四郡啊,长沙零陵跟桂阳这三郡,是荆南。武陵郡其实是荆西。

我们都知道,刘备平定四郡后,诸葛亮只负责荆南三郡。荆西的部分,除了武陵郡,刘备军同时也占有长江沿岸的部分。

但是刘备太菜了,不能自己重新分派行政区,所以当时整个刘备军的荆州领土,不太会提武陵郡。

也就是说,刘备手下的武陵郡,其实包含了南郡的西部。而这一块入蜀要道的负责人,就是向朗。

先主定江南,使朗督秭归、夷道、巫山、夷陵四县军民事。

就刘备军的领地、战略方向来说,向朗的实际权责跟诸葛亮非常相像。虽然统领范围比诸葛亮小得多,但诸葛亮其实只管后勤统筹,荆南三郡还是有各自的太守。

而向朗却是军政一把抓。这个人为什么如此得到信赖?根据有关系就没关系定律,向朗师承水镜,跟徐庶庞统都熟……背景这么硬的只有诸葛亮了。

贴心小提示:徐庶其实也是刘备军逃出长阪之后才走的。所以向朗前有跟徐庶同事,之后也有跟庞统同事。

但正所谓少年得志大不幸,根据蜀书记载,做为一个地方官,向朗的本事是挺好的。但他就是行为不检,郭奉孝传人是也。

等到平定蜀地,向朗先担任了巴西太守……很显然,他的打仗技术不高明,所以张郃下来,张飞也跟着来了。

向朗的缺被张飞拿去,但他始终在荆益交会处担当太守,这也映证了刘备对于向朗的地头蛇本事是认可的。

有意思的是,向朗对于这边的山地蛮族很有一套。在荆州部分,这些蛮子就属于武陵蛮。而夷陵之战,出动说服武陵蛮的并非向朗。是向朗的好朋友马良。

你说,当向朗在临沮任职的时候,马良跟他在一起的机率,是不是挺高的?

刘备过世后,向朗就被调回中央。从襄樊之战到夷陵之战,蜀汉的可用之材大量的被迫领便当。诸葛亮需要人来用。

征召的对象除了荆州派的向朗,还包括了东州派的王连

建兴三年,诸葛亮开南征,向朗代替王连以丞相长史的身份留守。

不久,益州派霸主张裔流浪归国,诸葛亮就带着向朗上汉中准备北伐了。

第一次北伐,向朗明知马谡在街亭逃亡,却知情不报,被诸葛亮连坐处罚,免官,当老百姓去了。

基本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刘禅即位的初期,是向朗最光荣的日子。而且他也有着至少一年的时间,作为蜀汉最高内政官员与刘禅相处。

所以,免官几年后,向朗就又被刘禅起用了。诸葛亮死后,刘禅更是放大胆子,封向朗为左将军、持节行丞相事。

左将军是刘备的招牌,丞相是诸葛亮的招牌。蜀汉在诸葛亮死后,就再也没有人担任丞相。向朗很明显是以刘禅为首的荆州派第一大臣。

论军政本领跟功绩,向朗大概是骑赤兔马也追不上孔明。那为什么他可以接替诸葛亮的权柄呢?

其实《三国志》的【向朗传】中暗示了很多。刘璋执政的时候,大量透过名士交流,从荆州吸取人才。

荆州那边的蛇头,主要有两个人,一是宋仲子,二是司马徽。简单点说,东州派里面,有着向朗的师弟。而向朗早年就待在荆益交界,甚至刘备也一直保持着让向朗待在这里的美好传统。

我想,向朗这个人,本身就是益州攻略的一个要点。这个论点是说,刘表很早就在透过荆州名士,安排一个渗透益州的计划。

诸葛亮身为荆州名士中的佼佼者,对这个计划也有几分认识。

隆中对其实就是一个把刘表益州攻略抢过来,给刘备使用的计划。

而向朗本身就是这个计划的关键人物。换而言之,要实现隆中对里头夺取益州的部分,得向朗则事半功倍。

如果我们把隆中对分为:取荆州、夺益州、联孙吴、平天下四部曲。向朗完全就占了四分之一的重要性。

所以上面我们也看到,刘备得荆州四郡,四分之一归向朗,四分之三属孔明。

在这个前提下,你会发现向朗就是荆州派跟东州派的连接点。

向朗的官位恢复跟提高,不会出自荆州派大老蒋琬:蒋公琰为人谦和没错,但如果他真觉得自己无法担当诸葛亮身后大任,他只会选择退下或合作,不会摆一个东州派的大佬在自己头上。

所以只会出自于刘禅或者国舅张绍。向朗的复职,其实就开始了蜀汉朝廷与蒋琬的斗争。东州派的官员起来了,费禕甚至在朝廷的支持下压倒蒋琬。

关张赵跟诸葛亮的子嗣也起来了。权力,再流回朝廷中央。

延熙九年蒋琬董允卒。延熙十年向朗卒。刘禅隐忍二十多年,终究还是夺回了蜀汉的权力。一个作为皇帝应有的权力。

这年,刘禅四十岁了。他已经不是「政由葛氏,祭则寡人。」的年轻人了。如果诸葛亮是刘禅的亚父。向朗或许可以说是刘禅的再生父母了。

第一个诸葛亮,让刘禅拥有一个国家。第二个诸葛亮,让刘禅真正成为一个皇帝。

身为大儒士,向朗却不喜欢以古喻今。向朗的人生准则,是以和为贵。一辈子在连接点上的男人,最是懂得平衡的重要性。

标签: 水镜先生

更多文章

  • 为何诸葛亮出山时,水镜先生说: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死这句话?

    历史人物编辑:科学黑科技标签:水镜先生

    诸葛亮出山时才二十出头,但他的安国治国之才却常被拿来与管仲乐义相提并论。他的师傅庞德功给他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叫卧龙。既然是龙,就必须能够吞云吐雾,翱翔九天之外,不可能甘愿葬身于深山野谷之中。俗话说,好鸟择好树栖,贤臣择贤王侍奉。诸葛亮虽然隐居,但实则任人宰割,自视甚高。他要的是高位和绝对的权力。天下

  • 如果诸葛亮选择曹操当主公,结局会怎么样?其实水镜先生早有见解

    历史人物编辑:小袁带爸妈旅游标签:水镜先生

    众所周知自有文字记载以来,谋士一直都是大家最为关注的一个职业,他们有极高的智慧谋略,甚至还能使用“呼风唤雨”的法术。正因为这些特殊技能,使他们成为了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其中诸葛亮便是最受百姓关注的人物。诸葛亮不但能“隆中对”里论天下,还能为辅佐皇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管是智谋,还是人品都是天下

  • 比水镜先生还资深的隐士,刘表几顾茅庐都不肯出山,诸葛亮也佩服

    历史人物编辑:骆春琴标签:水镜先生

    在《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司马徽堪称三国第一隐士,他的那句“卧龙凤雏得一则安天下”是当时最流行的广告语,其实还有一位比他还资深的隐士,刘表数次请他都不出山,诸葛亮对他也是非常的尊敬,每次探访他,都独自一人拜见于床下,对了,咱们所熟知的卧龙,凤雏,水镜都出自他口。说到这可以揭密了,他就是庞德公,东汉末年

  • 三国水镜先生为何说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

    历史人物编辑:青溪史社标签:水镜先生

    小编奕天读历史非常喜欢三国,但是再三查找《三国志》和多个版本的《三国演义》,也只看到前一句,“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后一句的“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出自哪里,还烦请有识之士多多指教。《三国演义》中的“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出自水镜先生之口。伏龙,即卧龙,就是诸葛亮

  • 水镜先生最认可的人,其实不是诸葛亮,而是连诸葛亮都害怕的此人

    历史人物编辑:惊鸿历史苑标签: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本名司马徽,字德操,河南禹州人,精通奇门遁甲,兵法,会观天象。更是一位超牛的导师,这个人教出来的学生,各个用兵如神,神机妙算,可以说是得其中一人便可得天下。根据野史记载,水镜先生最厉害的共有八位学生,他们被世人称为"水镜八奇"分别为:一奇 徐庶,二奇 荀彧,三奇 鲁肃,四奇 ,五奇 周瑜,六

  • 水镜先生、崔州平等人,也算得上是高人,为何不像诸葛亮那样出山

    历史人物编辑:子曰读历史标签:水镜先生

    清华大学有一位学生,在学成之后,并没有选择继续深造或者走向社会。而是选择回家躺平啃老。如果理解这件事,你就能知道为啥水镜先生他们不愿意出山了。不是所有读书人都能称之为谋士,有些人读书偏实用,比如诸葛亮、庞统、荀彧、郭嘉等等,但是也有些人读书,纯粹只能陶冶情操,水镜先生、崔州平这些人显然就是这样。啥是

  • 水镜先生为何只推荐伏龙凤雏,而没提及司马懿?这8个字道破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水镜先生

    一提起三国的“世外高人”,有一个名字不得不提,这个便是神龙不见首尾的司马徽。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据史书记载,司马徽长得不但松形鹤骨,器宇不凡,而且博学多才,他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全能通”型人才。同时,他的琴艺很高,往往能弹出高山流水之妙曲来,盖世无双。总

  • 水镜先生听到徐庶将诸葛亮推荐给刘备后,为何大喊诸葛亮不得其时

    历史人物编辑:杜健标签:水镜先生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马跃檀溪后,偶遇水镜先生司马徽,随后徐庶投奔刘备并成了刘备的军师,帮助刘备击败了来犯的曹军,曹操在程昱的建议下,“请”来了徐庶的母亲,徐庶是个孝子,为了母亲的安危徐庶辞别了刘备要去往曹营,但在临行前徐庶“走马荐诸葛”,将诸葛亮推荐给刘备。司马徽评诸葛徐庶刚走不久,司马徽就来拜访

  • 水镜先生把卧龙凤雏推荐给刘备,为何不是介绍自己家族的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康康侃历史标签: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为人清高拔俗,学识广博,以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智慧闻名于世,受人敬重。东汉末年各地纷争,但当时荆州一带因为州牧刘表坐守多年、势力尚且深厚,地方不易夺取,加上刘表本人无纷争之心,所以成为了流民乃至名士投奔隐遁的去处。当时身处荆州、隐遁蛰世的名士就有尚且

  • 刘备新野大败,为何携10万百姓一同撤退,水镜先生一语道破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阿墨游戏解说标签:水镜先生

    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刘备迁移新野百姓的故事,当年曹操举兵南下时,刘备携樊城、新野之民南渡。逃跑过程中,曾有人建议刘备丢弃随行的百姓,轻装简行,可是刘备不忍,虽然最后被曹操追上,险些被擒。刘备当时虽不忍抛弃子民,携众前行,但却留下了“仁义”的好名声。而这也显示了刘备高超的政治手段,里面可能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