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水镜先生:卧龙凤雏得其一便可安天下!为啥刘备两者皆得却没做到

水镜先生:卧龙凤雏得其一便可安天下!为啥刘备两者皆得却没做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川剧男孩小严 访问量:2992 更新时间:2023/12/6 18:45:05

三国时期,曹操、刘备等人的实力都非常强大,从他们其中的人员配备来看,刘备的军队人才很多,各种类型的人才应有尽有,而且都是出类拔萃的。

武将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等,这些人都是勇猛过人,以一当百的将军;而文臣也是不甘示弱,诸葛亮、庞统法正、马良、杨仪费祎等人,他们要么是治世能臣,要么是计谋无敌,而且对刘备也是非常地忠心。

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刘备一统天下的希望很大,但是最终刘备却未能如愿,这是为什么呢?

当年水镜先生曾经说过:

卧龙凤雏得其一便可一统天下

。而刘皇叔两者皆得,但为什么刘备却统一不了天下呢?反而是三股势力中,衰败最快的一个!

公元207年,刘备通过水镜先生知道了年轻的诸葛亮,后来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去请诸葛亮给他们做军师,当时请他出山也是用尽了办法,三顾茅庐,也成了一代佳话。

刘备得到诸葛亮之后,后来又机缘巧合得到了庞统这个谋士。

赤壁之战是三国中划时代的战役,正是这一战才确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个战役其实除了诸葛亮和周瑜外,庞统的功劳也很大,他使了一个连环计,成功地让曹操相信了将所有的铁船用铁链子连接起来,就可以缓解士兵们晕船弊端。

而周瑜和诸葛亮根据地势以及天气情况,使用了火攻,成功在这场战役中大获全胜。最终,曹操损失惨重,元气大伤,不得不逃回北方休养生息!

赤壁之战后,刘备按照当初请诸葛亮出山时的“隆中对”战略,先迅速占领荆州,并且在荆州养兵买马。然后开始以西川为重点,开始向西川进军,即战略重点是夺取了西川,这样以巴蜀为根据地,这样以后是进可攻退可守,而且土地肥沃,粮草充足,人丁兴旺!

庞统最开始投靠刘备的时候,借用的假名,而且因相貌丑陋,刘备只给了一个县令官职。但是刘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县令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庞统庞士元先生,也就是水镜先生口中的“凤雏”。

但是,庞统并没有因为他的官职小而记恨刘备,相反通过赤壁之战,他更认定了刘备这个主公。刘备得知非常地高兴,经常炫耀自己有得力干将,逢人便说自己的卧龙凤雏,天下早晚可定矣。可见刘备对他们两个的重视程度。

公元211年,张鲁出兵占领了刘璋许多地盘,刘璋派法正前来求救,如果再不出兵,刘璋便难以在川蜀立足。

法正在荆州与刘备相处数日后,便想投靠刘备,说刘璋并不是雄主,并且表露心声:希望可以辅佐刘备,并且帮助刘备夺取西川,他可以先回到刘璋身边,到时候和刘备他们来一个里应外合。

刘备听后,还是比较慎重地思索了一下,想到自己已经有卧龙凤雏两位得力干将,法正到底该如何安置,思虑再三,他还是决定任用法正,开始自己的谋划。

他让诸葛亮、赵云两名大将驻守荆州,然后又开始带兵进军川蜀,这次出征刘备带着庞统、黄忠、魏廷等人。从表面来看,像是在讨伐张鲁,但是事实上他有更大的野心,他想一举夺得益州。

那么,刘备拥有这么多得干将,为什么不能一统天下呢?

刘备帮刘璋赶走了张鲁,但是刘璋也慢慢意识到刘备是潜在的威胁,所以不再给刘备军队补给粮草和武器。庞统已经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认为这个时候,如果再没有好的计策,迟早会出现危机,于是,他向刘备提了三条妙计。

第一条妙计,直接进兵攻取成都。

这个时候,刘备的兵马粮草都是比较充足的,而刘璋的兵马粮草供应不足,此时进攻的话,很可能事半功倍,只是需要冒一些风险,但是胜利的几率会很大。从他的军事见解来看,庞统是极其善于用兵的,这个计策是可以考虑的。

第二条妙计,先擒杀川蜀大将杨怀、高沛,再吞并其兵马。

这条计策是比较成熟的战略。古代行军打仗需要兵马和粮草,因此兵马和粮草是非常重要的,庞统对这点的考虑很充分。他的计策是让刘备先带着兵马假装回荆州,这个时候,杨怀和高沛肯定蠢蠢欲动,这个时机就非常地好,刘备旁边带的是精兵强将,很大机会可以将杨怀和高沛擒住,这个时候这个计策便可以成功。

相对来说,这个计策是比较成熟的,但同时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容易打草惊蛇,会让刘璋有所防备,这个时候就需要有更强悍的军队以及策略。

第三条妙计,引兵回荆州。

这个计策算是一个下下计,如果采用这个计策的话,在短时间之内是不可能攻取成功的。是让刘备带兵回荆州,之后再寻找机会攻取益州。

这三个计谋都体现了庞统的谋略,还是比较高的。之后刘备在思虑过后,选择了第二条妙计,这个妙计是不会对自己的名誉造成实际性损伤的。

然而就是第二个妙计让庞统被乱箭射死了!当时为了掩护刘备快速离开敌人的埋伏圈,庞统和刘备互换坐骑,并且让刘备从小路逃走,而庞统却在落凤坡死于乱箭之下。

庞统临死前把张松进献的西川地图交了亲信,让他代交给刘备,最后说了一句:

“吾今日身死,乃天意也!”

其实后来诸葛亮死的时候,心里也终于明白了水镜先生在他跟随刘备出山时说的那句话:孔明虽得其主,但不得其时!

刘备虽然礼贤下士,又善于管理人才,但他不乏虚伪,喜欢沽名钓誉,而且经常感情用事!所以哪怕他得到了那么多文臣武将,最后也是没能一统天下,反而被陆逊火烧连营伤了蜀国元气!

标签: 水镜先生

更多文章

  • 水镜先生的一句话,暗示诸葛亮辅佐刘备不合时势,而且注定要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伊哲的生活标签:水镜先生

    公元206年冬到次年春,刘备(161-223年)在“水镜先生”司马徽和被迫离开刘备而投奔曹操的徐庶的先后推荐下,三顾茅庐,请“卧龙”诸葛亮(181-234年)出山,为其出谋划策。时年26岁的诸葛亮为刘备的诚意所打动,遂以《隆中对》向刘备展望了三分天下的宏伟蓝图,并确定了日后从荆州和益州两路并进、克复

  • 水镜先生:卧龙凤雏得一而得天下,子初孝直亡一则汉室难兴

    历史人物编辑:观心铭史标签:水镜先生

    司马微是东汉末年的名士,他精通奇门兵法,人称水镜先生,他还有一个外号是“三国第一经纪人”,是他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两个人,并且留下了那句著名的“卧龙凤雏得一而得天下”。不过,刘备确实得到了诸葛亮和庞统,但是他依旧没有得到天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句话并不完整,这句话只是水镜先生原话的前半句,而后

  • 面对喂鸡的诸葛亮,水镜先生怒撕其课本并斥责道:敢用公鸡戏弄我

    历史人物编辑:李秋玲标签:水镜先生

    187年,水镜先生将诸葛亮的书本撕毁后怒斥道:竟敢用公鸡戏弄我,以后我不是你的老师!你也不是我的学生!诸葛亮幼年时拜水镜先生司马徽为师,那时候还没有钟表,人们都是看日头作息。可这个方法一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就不能使用了。为此,水镜专门训练了一只报时的公鸡。其实,就是在下课吃午饭的时候,定时给公鸡喂食

  • 他是水镜先生的弟子,能力不输诸葛亮,却被诸葛亮贬官20年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小分队兮兮标签:水镜先生

    向朗:蜀汉的第二诸葛亮这标题很夸张有没有?正常来说,要讲诸葛亮第二,不是想到庞统,就是想到法正。就算论继承人,也是后继蒋琬费禕,甚至姜维吧。向朗是个什么东西?向朗是襄阳人,从小是个孤儿,被哥哥养大。少年的时候,拜司马徽为师。诸葛亮他们其实不是司马徽的弟子。司马徽到荆州的时候,诸葛亮跟庞统这些人早就学

  • 为何诸葛亮出山时,水镜先生说: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死这句话?

    历史人物编辑:科学黑科技标签:水镜先生

    诸葛亮出山时才二十出头,但他的安国治国之才却常被拿来与管仲乐义相提并论。他的师傅庞德功给他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叫卧龙。既然是龙,就必须能够吞云吐雾,翱翔九天之外,不可能甘愿葬身于深山野谷之中。俗话说,好鸟择好树栖,贤臣择贤王侍奉。诸葛亮虽然隐居,但实则任人宰割,自视甚高。他要的是高位和绝对的权力。天下

  • 如果诸葛亮选择曹操当主公,结局会怎么样?其实水镜先生早有见解

    历史人物编辑:小袁带爸妈旅游标签:水镜先生

    众所周知自有文字记载以来,谋士一直都是大家最为关注的一个职业,他们有极高的智慧谋略,甚至还能使用“呼风唤雨”的法术。正因为这些特殊技能,使他们成为了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其中诸葛亮便是最受百姓关注的人物。诸葛亮不但能“隆中对”里论天下,还能为辅佐皇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管是智谋,还是人品都是天下

  • 比水镜先生还资深的隐士,刘表几顾茅庐都不肯出山,诸葛亮也佩服

    历史人物编辑:骆春琴标签:水镜先生

    在《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司马徽堪称三国第一隐士,他的那句“卧龙凤雏得一则安天下”是当时最流行的广告语,其实还有一位比他还资深的隐士,刘表数次请他都不出山,诸葛亮对他也是非常的尊敬,每次探访他,都独自一人拜见于床下,对了,咱们所熟知的卧龙,凤雏,水镜都出自他口。说到这可以揭密了,他就是庞德公,东汉末年

  • 三国水镜先生为何说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

    历史人物编辑:青溪史社标签:水镜先生

    小编奕天读历史非常喜欢三国,但是再三查找《三国志》和多个版本的《三国演义》,也只看到前一句,“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后一句的“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出自哪里,还烦请有识之士多多指教。《三国演义》中的“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出自水镜先生之口。伏龙,即卧龙,就是诸葛亮

  • 水镜先生最认可的人,其实不是诸葛亮,而是连诸葛亮都害怕的此人

    历史人物编辑:惊鸿历史苑标签: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本名司马徽,字德操,河南禹州人,精通奇门遁甲,兵法,会观天象。更是一位超牛的导师,这个人教出来的学生,各个用兵如神,神机妙算,可以说是得其中一人便可得天下。根据野史记载,水镜先生最厉害的共有八位学生,他们被世人称为"水镜八奇"分别为:一奇 徐庶,二奇 荀彧,三奇 鲁肃,四奇 ,五奇 周瑜,六

  • 水镜先生、崔州平等人,也算得上是高人,为何不像诸葛亮那样出山

    历史人物编辑:子曰读历史标签:水镜先生

    清华大学有一位学生,在学成之后,并没有选择继续深造或者走向社会。而是选择回家躺平啃老。如果理解这件事,你就能知道为啥水镜先生他们不愿意出山了。不是所有读书人都能称之为谋士,有些人读书偏实用,比如诸葛亮、庞统、荀彧、郭嘉等等,但是也有些人读书,纯粹只能陶冶情操,水镜先生、崔州平这些人显然就是这样。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