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水镜先生为何说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

三国水镜先生为何说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青溪史社 访问量:3858 更新时间:2023/12/7 0:15:47

小编奕天读历史非常喜欢三国,但是再三查找《三国志》和多个版本的《三国演义》,也只看到前一句,“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后一句的“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出自哪里,还烦请有识之士多多指教。

《三国演义》中的“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出自水镜先生之口。

伏龙,即卧龙,就是诸葛亮了。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见到了久闻大名的诸葛亮。诸葛亮的《隆中对》,成功将刘备圈粉,向刘备指明了占荆州,取益州,三分天下,兴复汉室的天下大略。诸葛亮的功绩就不用多说了,内政、外交,五次北伐,最后鞠躬尽瘁而卒,被誉为蜀汉第一功臣,当之无愧。

凤雏,就是庞统。卧龙、凤雏齐名,可见庞统也是旷世之才。庞统在刘备麾下,与诸葛亮一样,同被拜为军师中郎将,是刘备的重要谋士。庞统在刘备犹豫不决时,极力劝刘备速取益州,还献了上中下三计。上策挑选精兵,直取成都;中策先擒杀监督刘备的杨怀、高沛,再进兵成都;退还白帝,依靠荆州,慢图益州。刘备取中计,结果进攻途中庞统战死在雒城之下。

庞统之死,让诸葛亮不得不留关羽一人镇守荆州,亲自率张飞、赵云溯江而上,赶往成都与刘备会和。诸葛亮离开荆州,这才造成了关羽大意失荆州,让蜀汉失去了最重要的东出的道路。

这就应了两人得一,可安天下。结果刘备同时得到了两个人,而两个人都急于建立自己的功绩,确立自己的地位,导致了急于攻取益州,最终留关羽一人镇守荆州,造成了荆州丢失的最坏局面。接着刘备又夷陵大败,只能留下诸葛亮一人苦苦的支撑残局。

“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

子初,即刘巴。刘巴和诸葛亮、庞统一样也居于荆州,曾辗转于曹操、刘璋麾下,最终为刘备所得。刘巴在刘备刚入成都,财政困难时,给刘备献策,几个月时间就让国库充盈。由此可见,刘巴是国家财政的一把好手。刘巴博学多才,还同诸葛亮、法正等人共同制定了蜀汉的基本律法。

刘巴在法正去世后,接替法正任尚书令一职。对于内政的治理和谋略,诸葛亮都自叹不如。因为刘巴的工作主要在蜀汉内政的处理,所以,在整个三国时期,就不是那么光辉闪耀。

孝直,就是法正了。法正擅长军事谋虑,最有名的一战就是和黄权一起设谋,在定军山大破夏侯渊军,收复了汉中。陈寿在《三国志》中称法正可比曹操账下的谋士程昱郭嘉,可见法正的谋略才华。

法正也是蜀汉集团,唯一一个能劝动刘备的人。裴松之注中讲了一个故事,刘备曾与曹军大战,应该撤退的时候,刘备怒不肯退,当时矢下如雨,法正直接站到刘备前面,替刘备挡箭。刘备让法正避箭,法正说明公都不避,何况小人呢。刘备不得已,只能跟着法正撤退了。

另外一件事,大家应该熟知了。刘备夷陵之战失败后,诸葛亮曾说,法正若在,可阻止主上伐吴,即使出兵伐吴,法正跟随,也不至于造成如此大败。

法正和刘巴两个人都是英年早逝。

但是,在小编奕天读历史个人看来,即使诸葛亮、庞统、法正、刘巴四人皆在,蜀汉也难免覆灭的结局,因为对手实在太强大了。

曹操、孙权、刘备三方,都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其中一方过于强大。如果刘备方攻打曹操顺利,那么孙权会看不惯,类似关羽失荆州,孙权还是必然会联合曹操打刘备。如果曹操打刘备或者孙权比较顺利,那么孙刘必然联合。

鉴于曹操一方人口最多,占据的地域最富庶,生产粮食最多,长期僵持下去,刘备应该还是守不住荆州,最后还是最先被灭亡,三国的趋势不会有太大变化,最多就是多持续几年。

标签: 水镜先生

更多文章

  • 水镜先生最认可的人,其实不是诸葛亮,而是连诸葛亮都害怕的此人

    历史人物编辑:惊鸿历史苑标签: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本名司马徽,字德操,河南禹州人,精通奇门遁甲,兵法,会观天象。更是一位超牛的导师,这个人教出来的学生,各个用兵如神,神机妙算,可以说是得其中一人便可得天下。根据野史记载,水镜先生最厉害的共有八位学生,他们被世人称为"水镜八奇"分别为:一奇 徐庶,二奇 荀彧,三奇 鲁肃,四奇 ,五奇 周瑜,六

  • 水镜先生、崔州平等人,也算得上是高人,为何不像诸葛亮那样出山

    历史人物编辑:子曰读历史标签:水镜先生

    清华大学有一位学生,在学成之后,并没有选择继续深造或者走向社会。而是选择回家躺平啃老。如果理解这件事,你就能知道为啥水镜先生他们不愿意出山了。不是所有读书人都能称之为谋士,有些人读书偏实用,比如诸葛亮、庞统、荀彧、郭嘉等等,但是也有些人读书,纯粹只能陶冶情操,水镜先生、崔州平这些人显然就是这样。啥是

  • 水镜先生为何只推荐伏龙凤雏,而没提及司马懿?这8个字道破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水镜先生

    一提起三国的“世外高人”,有一个名字不得不提,这个便是神龙不见首尾的司马徽。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据史书记载,司马徽长得不但松形鹤骨,器宇不凡,而且博学多才,他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全能通”型人才。同时,他的琴艺很高,往往能弹出高山流水之妙曲来,盖世无双。总

  • 水镜先生听到徐庶将诸葛亮推荐给刘备后,为何大喊诸葛亮不得其时

    历史人物编辑:杜健标签:水镜先生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马跃檀溪后,偶遇水镜先生司马徽,随后徐庶投奔刘备并成了刘备的军师,帮助刘备击败了来犯的曹军,曹操在程昱的建议下,“请”来了徐庶的母亲,徐庶是个孝子,为了母亲的安危徐庶辞别了刘备要去往曹营,但在临行前徐庶“走马荐诸葛”,将诸葛亮推荐给刘备。司马徽评诸葛徐庶刚走不久,司马徽就来拜访

  • 水镜先生把卧龙凤雏推荐给刘备,为何不是介绍自己家族的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康康侃历史标签: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为人清高拔俗,学识广博,以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智慧闻名于世,受人敬重。东汉末年各地纷争,但当时荆州一带因为州牧刘表坐守多年、势力尚且深厚,地方不易夺取,加上刘表本人无纷争之心,所以成为了流民乃至名士投奔隐遁的去处。当时身处荆州、隐遁蛰世的名士就有尚且

  • 刘备新野大败,为何携10万百姓一同撤退,水镜先生一语道破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阿墨游戏解说标签:水镜先生

    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刘备迁移新野百姓的故事,当年曹操举兵南下时,刘备携樊城、新野之民南渡。逃跑过程中,曾有人建议刘备丢弃随行的百姓,轻装简行,可是刘备不忍,虽然最后被曹操追上,险些被擒。刘备当时虽不忍抛弃子民,携众前行,但却留下了“仁义”的好名声。而这也显示了刘备高超的政治手段,里面可能包含

  • 三国中的隐世大才,诸葛亮庞统奉之为师,不是水镜先生

    历史人物编辑:小袁带爸妈旅游标签:水镜先生

    说起三国中的文臣谋士,人们一般首先想到的便是“卧龙”“凤雏”,“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但是“卧龙”“凤雏”这外号究竟是谁给他俩起的?有人说是水镜先生司马徽,但其实不是,而是另有其人,这人比司马徽大十来岁,被司马徽引为知己,他就是隐世大才庞德公。庞德公是东汉末荆州襄阳名士,与司马徽极其交好,司马徽

  • 水镜先生向刘备推荐了卧龙和凤雏,为什么不推荐司马懿呢?

    历史人物编辑:毛姐说历史标签:水镜先生

    想必大家对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这句话比较熟悉吧,这句话可谓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句名言,乃是水镜先生说于刘备之言,刘备后来得到卧龙凤雏才在众多诸侯之中三分天下。不过很可惜这句话只是《三国演义》一家之言,正史中并没有这句话的记载,刘备得到卧龙凤雏也没有得到天下,也没有让天下安定,显然这句话在《三国演义

  • 诸葛亮出山时,水镜先生一句话,已预料到了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小迪逗你笑标签:水镜先生

    鞠躬尽瘁名天下,万载千秋谁堪之。诸葛亮在刘备的协助下,不知多少次化险为夷,建立了蜀汉势力,最终形成了三国局面。可惜天命难为,一场磅礴大雨把多年的精心布局浇为一场空。终究光复汉室成了美梦,天才也难免含恨而终。其实,早就有预言说。诸葛亮和刘备的缘分,和最后的悲惨结局,都是已经注定的,而这个预言之人正是水

  • 水镜先生推荐卧龙凤雏,却为何没有推荐司马懿,原来是为了避嫌

    历史人物编辑:刘规说娱乐标签: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这个人我们知道,他向刘备推荐了卧龙和凤雏,并说出了这两个人只要得到了一个人就能够得天下。因此刘备这辈子最大的目标就是争取到这两个人,当然了最后他也争取到了不过唯一有一点可惜的就是凤雏死的有点快,所以刘备没有统一天下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并且这句话不靠谱啊,因为蜀汉是三国里面第一个灭亡的,那么在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