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个魏延,两种表述,正史里的魏延是怎么死的?

一个魏延,两种表述,正史里的魏延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沈烈康 访问量:322 更新时间:2024/2/21 15:41:18

先说演义中魏延的死法,这也是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

魏延的结局要从刘备入蜀说起,刘备攻打涪城,此时涪城的太守是韩玄,而韩玄手下的副将,除了黄忠之外,另一位就是魏延了。

对于昏庸无能,险些因为无故怀疑而错杀了黄忠的韩玄,魏延跟黄忠的态度是不一样的,魏延干脆就斩杀了韩玄,然后直接开城投降,迎接刘备。

魏延没万万没想到,诸葛亮通过魏延这件事,觉得魏延脑后有反骨,丝毫不买账,要不是刘备拦着,诸葛亮直接就要把魏延拖出去斩了。

魏延虽然日后被刘备重用,可是诸葛亮还是抽空警告他:“你魏延心里那点小心思我心里跟明镜似的,你要是以后有一点不忠的意图,我就真的杀了你。”当时吓得魏延唯唯诺诺的连连说是。

后来在后主刘禅的蜀汉时代,魏延冒进的作战风格,总是与诸葛亮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略思想起冲突,最大的矛盾就是诸葛亮完全否决的魏延的“子午谷奇谋”,魏延虽然表面上没说什么,内心早就拿了个小本本不知道记了多少次了。

这还不算什么,最致命的一件事,就是诸葛亮感觉自己快挂了的时候,想用七星灯续命,眼看着续命大法就成功了,魏延一个破门而入的报告,由于走得快,一阵风就把七星灯的主灯给灭了,气得姜维差点一剑杀了魏延。

诸葛亮眼看自己真的要凉凉了,就秘密地嘱托被我们戏称“马岱字丁啉,因为吗丁啉专治胃炎(魏延)”的马岱:“我死后,魏延必反,到时候你就先假装跟魏延一伙,然后趁其不备直接斩杀他。”

诸葛亮死后,魏延真的就不遵照诸葛亮“大军全部撤回”的遗言,果然就反了,想自己统领蜀汉全军,马岱也就按照诸葛亮的遗言假装配合魏延,最后狂妄的魏延大喊三声:“谁敢杀我?”最后马岱果然趁魏延不注意,把他秒杀了。

正史中魏延是怎么死的?

首先这并不是诸葛亮给安排的,正史中诸葛亮对魏延的态度绝对不是演义中偏见这么大,正史当中魏延完全没有杀主投降这件事情。

魏延在找刘备老板应聘之前,他是私人武装雇佣军那种性质,属于干私活的那种。刘备入蜀之后,魏延觉得刘备不是一般的上司,还是很有前途的,只有跟着刘备混,路才会越走越宽,才不会埋没自己的才能,至少刘备集团家大业大,在他手底下干每月稳拿高薪不说没准儿还有五险一金呢。

所以说,魏延既然是这么个路子,诸葛亮也就没有动机和理由去对魏延有偏见甚至还要杀他。

正史上刘备和诸葛亮对魏延是真心看好他,毕竟他有着卓越的武艺和作战能力,这一点有目共睹,他作为一个半路招进来的新人,刘备能让他去当汉中太守,诸葛亮还没有异议,足见两人对他的器重。

北伐战争的时候,因为五虎上将都凉凉了,魏延也就担起了挑大梁的责任,混上了蜀汉军中举足轻重的位置。

上文说到底的魏延灭掉诸葛亮七星灯主灯这件事,正史中纯属子虚乌有,诸葛亮就是操心操多了身体扛不住累死的,演义看看就好了不必当真。

既然不是诸葛亮给“安排”死的,那又是什么原因呢?

客观上讲是死于没斗过杨仪,主观原因就是自己在作死。

正史中的魏延没有反骨是不假,不过也依然是刚愎自用的这种性格,文武百官里面除了顶级智囊(诸葛亮,庞统法正等)和五虎上将,其他的人他就没有看上眼的,这也算是给他的死埋下了伏笔。

诸葛亮临终前,除了交代费祎继承他的丞相之位后,关于蜀汉的军权由谁来掌握这一问题,没等明明白白交代呢就咽气归天了。

此时根据权力排名来看,最有希望的是魏延和杨仪两个人,这两个人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魏延是谁都看不起,杨仪是出了名的小心眼妒忌心强,也是谁都容不下,就这样,丞相尸骨未寒,他俩就这么掐起来了。

魏延上报后主刘禅说杨仪造反,请允许先斩后奏,杨仪跟魏延同样的骚操作,上报后主说魏延要造反,也请允许依葫芦画瓢,先斩后奏。

大家想想,你要是刘禅,你能同意谁?那肯定是谁都不能同意啊,当皇帝的精髓就是要学会平时自己要集权,关键的时候要放权,出现分歧了要学会制衡分权,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但是其实他还是有点东西的。

他就假装没看到这两个互相说对方造反的报告,谁都没给先斩后奏的权力。

刚才说了,权力这个东西,你要是偏袒了一方,你的下属要是集了权,对皇位的威胁还是很大的。

于是魏延开始了自己作死的表演,他把自己看的太牛逼了,想当然的认为诸葛亮死后蜀汉大军就该他魏延接管,强迫大家站他的队不说,还违背丞相的遗愿,不让大军护送诸葛亮的遗体回成都,直接派一支小队送回去就可以了。

这不是扯淡吗?

魏延觉得,他魏延刚出道的时候,杨仪还不知道在哪猫着呢,你杨仪算个什么东西,凭什么就跟我这个权,再加上他在军中的威望肯定比杨仪高,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大家心里都有这个数,就凭这个杨仪就没资格也没底气跟他争。

他这么想倒是也有点道理,不过似乎他忘了最基本也是最致命的一点,蜀汉是姓刘还是姓魏?

谁去接管这一摊最终不是他魏延说的算吧。

再者说了,魏延是老臣,是刘备器重的爱将,这没有错,可是刘备已经死了好久了,蜀汉早就不是那个刘备手下五虎上将和卧龙凤雏这种体系的领导班子了,当时的蜀汉政坛已经是关系盘根错节,旧蜀汉大臣众多,是以旧蜀汉大臣士大夫家族为根基的。

你魏延再怎么说也是半路草根出身,你说争权就去争权,这不是要动摇蜀汉的根基吗,就算杨仪不跟你掐,那些蜀汉大臣也不能同意,后主刘禅也不能说同意就同意。

还有一点,这件事,从蜀汉吃瓜群众的角度看来,也是不占理的,首先他的这种做法具有强迫性,其次这给大家一种魏延要谋反,强迫大家一起拉下水的感觉,魏延跟诸葛亮的情况还不一样,因为诸葛亮是先主后主两代人共同授予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的,是自上而下的,所以大家只有听他话的份儿,而魏延想自下而上地掌权,这对当时奉行“王权至上”思想的群众来说,风险是极大的。

所以说没人愿意跟魏延冒这个险,魏延就失去了群众的支持,也就彻底失去了夺权的资本,就这么输给杨仪了。

最后,魏延带了几个亲信逃到了汉中,结果让杨仪派出去的马岱给抓住了,杨仪也够能作死的了,在没上报刘禅的情况下,杀了“蜀汉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南郑侯”魏延不说,还诛杀他三族。

杨仪的凉凉之路也就此开始了,没经过中央同意就随便杀人,杀的还是蜀汉的重臣,虽然这件事上刘禅网开一面,并没有处死他(因为他占理魏延不占理呀,是魏延先强迫群众站队的,杨仪正好就可以以诛杀反贼的名义搞死魏延,就是没经过皇帝允许而已),不过从此刘禅再也不待见杨仪,杨仪也处处受到费祎等百官的排挤,最后因为诽谤费祎被入狱,在狱中含恨而终。

标签: 魏延

更多文章

  • 子午谷奇谋究竟能否成功?诸葛亮北伐结局,其实魏延早已看破!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经典沸标签:魏延

    文:幽谷(作者原创授权)公元225年,诸葛亮平定了南中,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厉兵秣马,等待时机“北定中原,还于旧都”。魏帝曹丕病死,曹睿继位,诸葛亮认为有了可乘之机,于公元228年春上《出师表》,准备北伐。就在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提出了一个争论千余年的“子午谷奇谋”。《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有以下记述:

  • 诸葛亮死了都不放过魏延,魏延到底做错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聚会旅游标签:魏延

    在诸葛亮北伐期间的将领中,魏延无疑是最能撑得起牌面的一个,因为这个时候五虎上将已经相继离开人世,而蜀国将领后继无人,诸葛亮虽然看不上魏延,但也只能委以重任,但是对于魏延的态度并没有发生基本改变,这在子午谷奇谋的争论中就得到了体现。非但如此,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后,依然在算计魏延,设计把魏延干掉了。魏延

  • 魏延也是一名英勇悍将,为何却不讨诸葛亮欢心?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魏延

    据史料记载,诸葛亮在发动第一次北伐时,并没有使用像赵云、魏延这样实战经验丰富、能独当一面的老将作为先锋。而是不顾众人的质疑和反对,选择了没有军事指挥经验的他参军。马谡是领跑者。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史书上是这样描述的:“梁逆众拔苏,率众上前,在街亭与魏将张郃交战,被郜所败”诸葛亮之所以这样做,一方

  • 如果诸葛亮死后没有杀了魏延,魏延的命运将会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电工与机械维修标签:魏延

    公元234年秋,诸葛亮在五丈原病危,与长史杨仪、司马飞懿、侍卫姜维商议退伍一事。引军撤退。诸葛亮病危时,大臣杨仪、司马飞懿、姜维负责撤退。而休息后的工作则由魏延负责。魏延不肯退,就让他去吧。自己带兵撤退。(历史书上有)事实上,《三国演义》更像是一部小说,而不是一部历史书。在三国史书中,诸葛亮除了否定

  • 三国鼎立:诸葛亮上出师表,魏延献计被否定

    历史人物编辑:萧家老大标签:魏延

    三国鼎立:诸葛亮上出师表,魏延献计被否定诸葛亮复与民休息,安养两年,国富民饶,于是拟出师北伐,规复中原。时魏主曹丕已经病殁,遗嘱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陈群、抚军司马懿等,立平原王曹叡为太子即日嗣位。曹叡谥曹丕为文帝,尊太后卞氏为太皇太后,皇后郭氏为太后,即用一班顾命大臣,秉持国政,统驭四方。吴主孙权乘

  • 魏延死于窝里斗?诸葛亮一条密令把他逼上绝路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魏延

    李严之废、马谡之死、魏延之乱是诸葛亮时代的三大疑案,对于这一段历史,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有人说魏延是乱臣贼子,死有余辜,也有人说魏延一案是内讧,应各打五十大板。到底哪一种说法更接近历史的真相呢?很多人都熟悉《三国演义》里魏延谋反的那一段情节: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诸葛亮病逝于北伐军中。按

  • 魏延兵变被杀,为什么姜维要袖手旁观,眼睁睁看着魏延死去?

    历史人物编辑:蔡良安标签:魏延

    公元234年,是蜀国的罹难之年,先是丞相诸葛亮在五丈原前线突然去世,接着大将魏延兵变被杀。对于当时的蜀国而言,这俩人不亚于支撑蜀国的擎天白玉柱和架海紫金梁,诸葛亮自不用说,而没有了五虎大将的蜀军,魏延可谓是蜀国军事力量的中流砥柱。失去了这一文一武的庇护,蜀国可以说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魏延之死,明眼

  • 魏延作为蜀汉后期为数不多的大将,为何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经典沸标签:魏延

    魏延是蜀汉末期为数不多的将领之一。五虎将相继离世。再加上年轻将领的匮乏,魏延无疑成为了蜀汉的中流砥柱。诸葛亮每次出征都以魏延为先锋,可是诸葛亮死后,蜀汉为何要断臂杀魏延呢?魏延有外貌问题魏延为了救黄忠,杀了长沙太守韩玄,投降了刘备。诸葛亮说魏延叛逆,以后要造反。魏延险些丧命,幸好刘备及时劝阻。魏延无

  • 魏延守汉中,固若金汤,原因何在?靠的就是这两招!

    历史人物编辑:社工师罗先生标签:魏延

    来源:高台兴南加油站公元219年,在三国鼎立之势已经形成的关键时刻,汉左将军、荆益二州牧刘备,从汉丞相、魏王曹操手中夺取了汉中,自立为汉中王,以汉中、巴、蜀、广汉、犍为为国。这时的汉中,除统辖今陕西省汉中市全境外,实际控制面辐射到此前两年刚被曹操从汉中郡分离出去的西城、上庸二郡,即今湖北竹山县以西迄

  • 如果诸葛亮死后,魏延接管大权,他能打下中原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魏延

    我们看历史的时候,经常会面对各种各样遗憾的事情,有的是壮志未酬身先死,有的则是功败垂成功亏一篑,有的则是犹犹豫豫错失良机,看书的时候恨不得自己变成主角。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不自觉地想,要是当初如何如何,说不定历史就改写了,这种想法,有些时候是合理的,但更多的时候,这种想法并不合理。很多事他本质上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