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天子一朝臣,古今都如此。魏延是刘备的“私兵”,《三国志》中说“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是刘备最信任的部将。魏延与诸葛亮,两人都自荆州追随刘备,魏延是最优秀的将军,诸葛亮是最出色的文官,他们如果密切配合,将相相和,刘备去世后,蜀汉可能是另一幅景象。
魏延是刘备的部曲,部曲就是私兵,是不接受其他人调动的部队,比如关羽的五百校刀手。三国时期,一个人想成为将军,必须自己带着部曲投靠主公,多则上千、少则百余人。
诸葛亮不用魏延,与诸葛亮个人品性有很大关系。诸葛亮是文人出身,很多武将不服,关羽等人始终看不上诸葛亮。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大权独揽,重用的都是听话的人,比如王平、姜维等人,他们在蜀汉政权没什么根基,能力怎么样不说,关键是听话。
在诸葛亮看来,魏延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听话。他自恃是刘备身边的红人,能力又很强,五虎上将去世后谁都看不上。
第二,诸葛亮要培植亲信。比如马谡,诸葛亮与马谡兄弟五人,在荆州时都是好友。守街亭一战,在很多人看来就是是捡功的,诸葛亮不用魏延等宿将,用了从未战场临阵的马谡,有任人唯亲的成分。街亭战后匆匆斩了马谡,又是什么原因?再比如杨仪,杨仪能力、人品都很差,但是诸葛亮重用,原因也是关系好。
第三,可能是观点不同。魏延跟随刘备,身经百战,用兵有自己的一套;诸葛亮平生谨慎,不会用奇兵,“子午谷奇谋”就是两人军事思想的典型冲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