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重演历史,美国用贾诩的计策对付中国,幸亏我国71年前警惕了危机

重演历史,美国用贾诩的计策对付中国,幸亏我国71年前警惕了危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千里烟伯 访问量:2484 更新时间:2023/12/9 17:18:41

简介:历史其实是在不断的反复重演,就比如说曾经贾诩出的计策本身是魏国用来对付吴国和蜀国的,而如今这个计策却被美国用来对付中国。这个计策就是所谓的“和平演变”,在长期以来美国演变了很多国家,其中就包括红色大国-苏联。但是美国这一招对中国行不通,原因是在71年前,我国就已经警惕了和平演变的危机,并且做出了相应的部署。什么是“和平演变”?贾诩是什么时候提出的“和平演变”?为什么我国能警惕和平演变?我们一起来看看。

黄初四年,这一年刚篡位不久的曹丕为了增加政治资本,欲图南下伐吴。他在南下钱去征求贾诩的意见。贾诩是三国的重要谋士,对战争、政治有很深的造诣,曾被评价有张良陈平之智。能够比肩汉初两大人杰,可见其能力还是十分出众的。在当时贾诩说: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土,若绥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矣---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

贾诩的意思就是建议曹丕内修整理、加强魏国的经济建设、提高魏国的民生待遇,长此以往,南方两国必定会不战而降。其实贾诩的计策就是“和平演变”的方针,只不过杜勒斯把“和平演变”的具体内容丰富起来,变的更加有效、更具有进攻性。如果按照贾诩的方针,曹魏加强国内的经济建设,稳固曹家在曹魏的势力,那么就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刀兵,而且高平陵之变也很难动摇曹魏根基。但是曹丕急于求胜,以至于落得个惨败,最后还影响到曹魏的全盘发展。

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议员杜勒斯正式提出“和平演变”的方略,并且把这一方略具体化、细节化。美国的具体措施为:1、停止武力战争,进行文化入侵;2、建设广播电台,为舆论造势;3、诋毁英雄,侵蚀人们的思想;4:宣扬已好,宣扬敌丑;5、加强国内经济建设,用贸易击垮敌方。这就是新瓶装旧酒,把原本贾诩的计策包装成“和平演变”,这种伎俩并不高明,甚至好可以说有一些落后。美国用“和平演变”策略击垮苏联,是因为苏联并没有对此提前警惕,以至于让美国钻了空子。

当时美国通过电台来宣扬西方的优点,同时大肆诋毁苏联的功绩、英雄,而且还用经济制裁的手段打击苏联的支持者,资助政治集团制造反动事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波兰剧变,如果没有美国提供的100万美元援助,团结工会也不会削弱政府的影响力,波兰人民共和国也不会变成民主波兰共和国,东欧也不会剧变,苏联也不会那么早垮台。至于美国是不是民主,我想不能呼吸的黑人更有权力说话。而且美国宣传的舆论自由更是自己打自己脸,推特禁止上传苏联红军攻入柏林的照片,我想就已经能说明问题了,舆论自由只是美国的一个政治口号而已。

在建国前夕,1949年3月5日的二中大会上,他就提出了要警惕共产主义被和平演变的危机,同时还提出了“两个务必”的告诫。历史在重演,美国仍旧在拿和平演变这一套路数对付我们。但他们想不到的是早在71年前我国就开始警惕美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而在之后也时刻不忘“两个务必”,这就使我们避免重蹈苏联的覆辙,戳破了美帝的“和平演变”美梦。

标签: 贾诩

更多文章

  • 谋士贾诩当上太尉后,孙权大笑:曹魏必亡!45年后才知他高瞻远瞩

    历史人物编辑:春秋录标签:贾诩

    公元220年,曹丕接受汉献帝刘协禅让,进位为皇帝,是为魏文帝。随后,他便确立了三公的人选,其中太尉是前太中大夫贾诩,史书记载,东吴孙权在听闻这件事后,竟然“笑之”,还评价道:曹丕的才能比不上曹操的十分之一,曹魏必亡!那么,孙权为何会有这样的反应呢?贾诩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贾诩,凉州的寒门子弟,满腹

  • 三国贾诩进阶史,活了77岁的他,从不是毒士反而是好人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好旺角V标签:贾诩

    引言:全文7954字,请保持耐心!在《三国志》中有一段特别有意思的记载: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三国志》这话的意思是,曹丕任用贾诩当三公之一的太尉,听了消息后的孙权,哈哈大笑。看过这段记载,估计很多人会寻思,难道孙权觉得毒士能力不行?或者说人品不行?于是有不少文章解析就在这两个方向发散,说

  • 三国真正的“毒士”并不是贾诩,如果董卓肯听此人之言,早已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南南历史标签:贾诩

    现在人都认为三国时期的“毒士”是贾诩,因为其曾经献计给李傕洗劫长安,导致长安腥风血雨,朝野大乱,因而被封为“毒士”;但是要说真正的“毒士”,恐怕贾诩最多算是自私,一切为求自保而已,纵观贾诩一生,似乎也就这一次而已。 但是要说到真正的“毒士”,当还数董卓的女婿李儒,少读史书百家,精通谋略,是董卓的首席

  • 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孙权大笑:曹魏必亡!后来才知他的先见之明

    历史人物编辑:元小二说历史标签:贾诩

    在古代行军打仗,帝王都需要用勇猛无双,敢于冲锋陷阵的武将来替自己攻城略地。但是,对于帝王来说,更重要的还是其背后出谋划策,推演洞察的文将谋士。而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更是有一批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拥有神鬼莫测能力的谋士,诸葛亮、司马懿、荀攸等等,这些人无一不是给君主立下过汗马功劳的能人异士。但是,三国有

  • 贾诩成太尉孙权大笑,曹操儿子误国,40多年后一语成谶

    历史人物编辑:荣耀历史标签:贾诩

    贾诩何人?知晓三国的都知道,这人就是三国第一坑,第一毒士,有他在准没好事。那么他哪来坑,容我娓娓道来。话说这贾诩也是寒门出生,凉州武威人,在三国属边缘地带士子,从小家境不咋地。但往往是这样家庭孩子有出息,这不贾诩就很有出息,在三国乱世哪个注重门第出生的时节,硬是熬出了头。这熬出头的背后,就是无所不算

  • 三国演义中,真正的“毒士”不是贾诩,有一人比他还毒

    历史人物编辑:契机电视君标签:贾诩

    提起《三国演义》,里面人才辈出,尤其是那些谋士们,谈笑间便能左右天下大势,而在这群谋士中,贾诩因用计毒辣被人称作“毒士”,但其实在整个演义中,有一人比他还毒。他就是董卓帐下第一谋士李儒。李儒在演义中的形象与正史记载存在一定的偏差,但都是帮助董卓为虐,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演义中的李儒。当初十常侍作乱,何

  • 曹魏太庙供奉着26位功臣,为何没有荀彧、贾诩、许褚等人的名字?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标签:贾诩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供奉当朝的皇帝和及其先祖是每个帝王都要做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功臣和宗室对当朝有极大功者,也逐渐可以将他们的神位供奉于太庙,而这一过程也叫做“配享太庙”。这是对功臣进行表彰的一种莫大殊荣。而在曹魏配享太庙中,一共供奉了26位功臣。可在这些功臣里面,为何没有荀彧、贾诩、许褚,以及于

  • 三国志战略版:太尉盾再也不用司马懿了,配上伪书相间,贾诩起飞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有看点标签:贾诩

    哈喽,大家好,我是刀笔吏,一个在三战摸爬滚打的小兵想到太尉盾,就会想到司马懿!这两者几乎是绑定的关系,之前刀子在文章中说过,太尉盾可以没满宠,可以没曹操,但不能没有司马懿。今天刀子发现了一份战报,原来太尉盾未必要用司马懿。在魏国还有一个太尉——贾诩!算无遗策,善始善终权臣,能善始者,未必能善终!在三

  • 《五虎定三国》显神威马超败许褚 除汉贼刘封斩贾诩

    历史人物编辑:李伟侃车标签:贾诩

    汉军前部先锋马超大战徐晃、文聘、曹仁三将,奇兵破敌,生擒曹仁,首战告捷。且说汉、魏二军约定一决雌雄,双方排兵布阵,一时南阳城下,两国大军对時。曹丕出马,左有徐晃、文聘、曹洪、曹纯、朱灵,右有许褚、张郃、臧霸、夏侯尚、夏侯儒。对方阵前,门旗开处刘备一马当先,左右张飞,赵云、刘封、张翼、右有马超、黄忠、

  • 草船借箭:贾诩早就看透了诸葛亮计谋,大喊4字,可惜曹操没听

    历史人物编辑:南南历史标签:贾诩

    草船借箭:贾诩早就看透了诸葛亮计谋,大喊4字,可惜曹操没听导语:诸葛亮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历史人物,作为智商之神的他,年纪轻轻就名声在外,天下间流传着谁能得到他的辅佐就能统一天下的说法,刘备为此多次前往他的茅庐探望。后来经过刘备的不懈努力,诸葛亮感受到了他的诚意,即刻出山辅佐。第一把火把曹操的百万大军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