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徐母因刘备而自尽,刘备得知后说了一句话,徐庶不愿在继续帮他

徐母因刘备而自尽,刘备得知后说了一句话,徐庶不愿在继续帮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杉石石 访问量:922 更新时间:2024/2/7 4:00:27

三国时期,我们都知道刘备手下有诸葛亮庞统两位智者,为他出谋划策,殊不知在诸葛亮以前,刘备手底下也有一个厉害的谋士,这个人名叫徐庶,当年徐庶因为自己的母亲被曹操俘虏后,只好离开刘备,选择了曹操。

当初徐庶听到这个消息,急忙去救母亲的时候,刘备哭着对徐庶说不要却见曹操,或许这是一个圈套,可是古人讲究要孝顺,并且徐庶也是一个非常有孝心的人,于是便骑上马就对刘备告别,到了曹操那,徐庶见到了自己的母亲,可是徐母看见自己的儿子竟然为了自己选择了曹操,觉得非常的愧疚,于是便自尽了。

刘备后来听到属下说徐庶的母亲自尽时,心下虽然吃惊,但是却不感动徐母自尽的原因是为了自己,而是转身对水镜先生说,你觉得孔明此人如何?水镜先生其实是很吃惊的,没想到素日里仁爱的皇叔不伤心,而是问起了这样的事情,想当初徐庶为刘备出谋划策,离开时刘备哭的额死去活来,如今徐母因为儿子没有选择刘备而死,刘备竟半点伤心感动的迹象都没有,而是问起了孔明先生。

其实刘备在当时可能觉得徐庶既然已经选择了曹操,那不如好好的在选择一位谋士,并且徐庶在走之前,因为刘备害怕自己离去哭的不行了,于是便对刘表推荐了孔明先生,早些年间也向自己推荐过孔明,所以,刘备有了拉拢孔明的念头。

后来,刘备思量过后,决定用自己的赤诚之心将孔明感动,一开始的诸葛亮虽然与徐庶交好,可是自己在言语中就表明了自己不会出山的念头,所以刘备是否能请到诸葛亮还是一个未知数,所以历史上才有了三顾茅庐的这件著名的事件,不得不说刘备这个伪君子是个演技派,将孔明先生哄的一愣一愣的,还让诸葛亮感动的痛哭流涕。

刘备有了诸葛亮这个足智多谋的谋士后,在见到徐庶,是他没有想到的,并且徐庶虽然后来离开了曹操也没有再次选择刘备,而是归隐起来了,这三国之中他哪里都没有去,那么徐庶为何不再次选择投诚刘备呢?

其实徐庶自己心里清楚,从自己的母亲因为自己不跟随刘备而死的时候,刘备没有表现出半分伤心,而是只顾自己要不要去请孔明的事情,就说明刘备之人心机颇深,假仁假义装的欺骗众人,第二个原因就是刘备既然已经获得了诸葛亮这个大谋士,也不在需要自己了,刘备与曹操、孙权等人其实说到底也都只是争权夺势的人而已,跟谁在一起都一样,所以徐庶也不愿意在卷入到这场纷争了,

标签: 徐庶

更多文章

  • 荆州的一场悲欢离合,道尽了刘备、徐庶、诸葛亮的转折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月照一天雪标签:徐庶

    公元 196年,41岁的曹操拉开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序幕,人生之旅扬帆起航。这一年,35岁的刘备被吕布成功偷袭下邳,妻小皆陷,并被迫寄居小沛得以安身。当时,守卫下邳的张飞羞愧难当,正要拔剑自杀,刘备却以一句“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来进行安抚。然而,不久刘备因招兵买马,再次遭到吕布攻击。战败后,投

  • 在刘备手下大展才华,进了曹营却一言不发,徐庶最后又去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梁心怡标签:徐庶

    都说徐庶走马荐诸葛,《三国演义》中说徐庶要去曹操那了,临走前给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让其顶替自己的军师位子。但在陈寿《三国志》中却不是这样说的,其实徐庶很早就推荐了诸葛亮。《三国志》:“先主在樊(城)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由此可见,诸葛亮出山在前,徐庶归曹在后。而徐庶的母亲

  • 司马徽为什么只把徐庶、卧龙、凤雏介绍给刘备,而不介绍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伊河史话标签:徐庶

    提问这个问题的这位网友,在提问的问题中出现了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卧龙、凤雏是水镜先生司马徽介绍给刘备的不假,但徐庶,只是《三国演义》的虚构,并不是史实。话说,徐庶与石广元都是颍川郡长社县人,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来往密切,相交甚好。但徐庶并不是司马徽介绍给刘备的。刘备屯驻新野时,

  • “筑梦者”徐庶力荐诸葛亮,为刘备的梦想添砖加瓦,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帝哥说史标签:徐庶

    #头条中国史#徐庶,历史上对他的描述并不多,但是总体评价都说徐庶与诸葛亮才干旗鼓相当。是徐庶推动力刘备梦想的进程,如果不是徐庶举荐诸葛亮,可能刘备连三国鼎立都看不到。而且说起徐庶,最出名的便是身在曹营心在汉,那么历史中真正的徐庶到底怎么样?结局又是如何?《魏略》中记载有:“庶先名福,本单家子,少好任

  • 徐庶母亲被迫自尽,刘备却是这种反应,难怪他到死都不能统一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子豪爱历史标签:徐庶

    在三国时期曾经有很多非常知名的谋士,除了诸葛亮之外,另外一个人的名气也非常大,他就是徐庶,当时曹操为了徐庶能够来到自己的阵营,甚至命人抓了徐庶的母亲,就是为了强迫徐庶能够来帮助自己。而徐庶一直都是一个出了名的孝子,在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直接就选择辞别刘备,于是曹操也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据说他在听说徐

  • 三国人物记之颍川徐庶,满腹经纶之才,终弃明主只能蹉跎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撸猫的娜娜标签:徐庶

    徐庶,本名徐福,字元直,豫州颍川人。三国时期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并仕于曹魏。徐庶本是寒门子弟,年轻时喜行侠义之事,早年间因行侠仗义为人报仇,为逃避官吏追捕。其用白粉涂在脸上,披头散发逃亡,岂料还是被官吏抓住。后来徐庶的党羽来将徐庶救走,获救后改名徐庶。为彻底的隐姓埋名,他弃刀剑,着儒衣,四处寻找

  • 三国除徐庶外,他也向刘备推荐诸葛庞统,却被诸葛怒骂

    历史人物编辑:小萌宠之家标签:徐庶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文人渴望博取功名,各自寻找明主,而诸葛与庞统却隐居在襄、汉之间,不轻易投靠人的态度,得到了司马微的赏识,也因此,在后来司马微向刘备举荐二人,徐庶岁之前提过,但司马微的举荐,无疑让刘备吃了一颗定心丸,从而拜诸葛庞统为军师中郎将。而从部分史料来看,故事还有另一个有趣版本,诸葛庞统徐庶

  • 庞统和徐庶都是自荐,受到的待遇却天壤之别,原因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沈烈康标签:徐庶

    徐庶和庞统都曾自荐于刘备,但结果却是大相径庭。徐庶自荐在《三国志》中并没有的任何信息,仅有“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一句话的概括,但是随着剧情丰富性的需要以及底层知识分子积极进取的想象心理,使得徐庶的故事在《三国演义》中演变成为一心追求明主而怀才不遇,在水镜先生指点下毛遂自荐——“行歌自荐于新野”,

  • 徐庶“走马荐诸葛”,恰是“片言却似春雷震,能使南阳起卧龙”?

    历史人物编辑:做菜的肥哥标签:徐庶

    【老柯讲经典故事2】《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里最精彩的一段。“卧龙凤雏”之说,最早出自大隐士司马徽向刘备推荐的:“卧龙、凤雏,两者得一,可安天下。”但真正让刘备坚定信心,不畏天寒地冻,不顾自己皇叔身份,求才不惜屈尊下驾,三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却是徐庶,也就是刘备十里相送,哭别徐庶时,徐庶的“走马荐诸

  • 曹操大军在赤壁遇险,徐庶看出来了,难道其他谋士看不出?

    历史人物编辑:王增涛标签:徐庶

    要说三国里最轰轰烈烈的大场面,那就是赤壁之战了,曹操八十万大军被周瑜烧得死伤无数,从此曹操再也不敢说能轻而易举一统天下了,但是我们都知道曹操的谋士有很多,徐庶是知道的,但是他绝不可能说出来,那么其他谋士呢?都没看出来吗?每一股势力集团的谋士都特别重要,关系到集团的整体利益和方向,主要是给主公提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