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司马懿是曹操后期阵营当中的顶梁柱,大家对他的印象可能通常都是多疑、能忍、野心,其实多疑能忍是真的,要是说到野心,他诛杀曹爽,也不能说全是为了自己独揽大权,其实是为了保护魏帝曹芳。
司马懿的多疑是出了名的,比如诸葛亮算准了他的多疑谨慎性格,才会以空城设计他;后来在孔明北伐死于五丈原后,还能用一个假诸葛迷惑他,从而退了活仲达的兵,仲达是司马懿的字。其次,他还特别能隐忍,诸葛亮曾经和他对战,司马懿出于当时形势考虑,坚守不出,诸葛亮派人给他送去一套女人穿的衣服,意思是讥讽他像个妇人一样怕事,想激怒他出战,但是,司马懿连这口气也忍了下来。不得不佩服他的耐力。说到司马懿究竟是否有篡位的野心,他诛杀曹爽是不是在为自己司马氏铺设称帝的道路扫清障碍,这个问题还值得细细讨论一番。
说起来司马懿的家族来头可不小,在上古时代,他的祖先是祝融氏,一直到商代,“夏官”这个职位都是由他家族世代承袭的;到了周代,这个官职改称“司马”,后来,因他的祖先有大功于周王室,所以周天子就将“司马”赐予他们为姓氏了。到了秦末,他的先祖追随项羽反秦有功,被封为殷王。所以说,司马懿是真正的世家弟子,贵族出身。到了汉末三国时代,他先后效命辅佐于曹家四代主子,五十年间,受过重用,也被猜忌过。俗语说,时势造英雄,在社会动荡,不按正常秩序运行的状态下,就会有许多机会或者说漏洞出现了,给有独特才能的人物脱颖而出的机会。但是司马懿最初的时运并不好,他跟的是曹操,曹操比他更厉害,他只能安安分分在人家手下效力。而一旦到了曹操死后,时机就到了,他和他的大对头曹爽展开了争权夺利的血腥拼杀。
曹爽也想独揽大权,而司马懿就是他最大的障碍,也可以说他是笼罩在司马懿的阴影之中的,他是曹操的老臣,资历深,功勋多,威望高,权利大,曹爽明白自己要想直接和他争是很难有胜算的,于是就采用了一套迂回的战术,也可以说是欲擒故纵。他向皇帝建议,司马懿老人家样样厉害,居于现在的这个职位太委屈他了,应该给他往上提提,请皇上让他当大司马。这时有大臣提出疑虑说:前边的几任大司马都是不得善终,这个位置好像有点不详的感觉呀!那怎么办呢?那就再往上面提,提到太傅,就是皇帝的老师,这多么尊贵的地位呀,不用再亲自为国家操心劳力了,清闲得很。于是,司马懿就到了这个位置,而曹爽就占住了掌握全国行政大权的总机构尚书省,之后他立即培植了一批自己的心腹,分别把他们放到核心的重要职位,如此一来,国家的行政大权就全在曹爽掌控之中了。
前面我们说过,司马懿是一个很擅长隐忍的人,面对曹爽的步步紧逼层层压制,他非但没有反击,还很配合地退让。为什么他要这样做呢?因为司马懿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要想击垮一个人,必须先将他捧得高高地,然后才能在机会到来的时候,让他摔得重重地。也可以说是以静制动,先使他充分膨胀,等他暴露出来弱点,再去打击他,就能够获得全盘的胜利。所以司马懿的避让不是没有意义的,他在等待,等待曹爽暴露。
最开始的时候,曹爽还只是想过一把大权在握的瘾,然而随着他一步步地剥夺其他各个豪族的利益和荣誉,贬低他们的身价地位,讨伐蜀国等一系列的大手笔,果然他的欲望越来越膨胀,开始不满足于只是做一个权臣。他就像一个被权欲吹得胀鼓鼓的气球,眼看就离爆破不远了。这时司马懿等待了许久的机会终于来了。因为曹爽这时已经暴露出了明显的篡位之心,他的服饰和出行规制,基本上都是照着皇帝的标准而进行的,甚至还私自将自己看中的御用物品拿回自己家,将先皇曹睿的一个妾也霸占了,最后还把郭太后软禁在冷宫里,派人监视小皇帝,这时司马懿看出,曹爽马上就会有大动作了,于是,他请了病假,不再上朝,避开曹爽的锋芒。
当曹爽篡位的威胁只剩下司马集团的时候,他一面派人去了解司马懿的病情,一面加紧打击司马的党羽。司马懿假装病重危急,才没有马上被曹爽干掉。过了不久,皇帝曹芳要去先皇的坟墓高平陵祭祀,当时曹爽和他的弟弟们都一起随驾左右。待他们出城之后,已经七十岁的司马懿从病榻上一跃而起,亲自带兵占领了武器库,并在所有城门都换上了自己的人,传太后旨意,罢黜曹爽及其几个兄弟的所有职务,收回兵权,命令他们速速返回洛阳。曹爽的属下劝他:目前的形势,曹爽方面和司马懿方面,已经是水火不容,只能是一咬牙,挟持着皇帝曹芳,和他们血拼到底。但此时的曹爽却怂了,他说太后还给我留着侯爵的头衔,说明他们只是想要我的兵权,我回去之后,还是可以当个安分守己的有钱人,安度晚年的。于是,他向司马懿谢罪,带着皇帝回到城里。
曹爽兄弟一回来,就被司马懿囚禁在一个大宅院里面,并且在院子的四角各健一座了望台,严密监视曹爽他们的一举一动。与此同时,加紧审讯曹爽的手下心腹张当。张当举报了曹爽和大臣勾结,已经计划好在三个月之内就要发动叛乱造反。司马懿可不像曹爽那样,是个无头脑爱张扬的莽夫,他干脆利落地就灭掉了曹爽兄弟和他们的党羽。
消灭了野心膨胀的曹爽,司马懿独掌大权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说他一开始便有篡位之心恐怕是不客观不公正的,为了保护曹魏政权,也为了保护自己家族的利益,诛杀曹爽是势在必行。而到了后来身居高位,就好像骑上了一匹烈马,要么驾驭它,要么被摔下去血流当场。所以到了后面他的子孙步步为营直到篡位称帝,都是时局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