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外来户诸葛恪想学习诸葛亮叔叔好榜样没学到还把脑袋混丢了

外来户诸葛恪想学习诸葛亮叔叔好榜样没学到还把脑袋混丢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凌晨一点的猫 访问量:4903 更新时间:2024/1/22 17:27:21

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诸葛亮亲大哥诸葛瑾(字子瑜)离开老家琅琊阳都(今属山东临沂),躲避战乱来到江东,结识了孙权姐姐的女婿弘咨。

弘咨认为诸葛瑾满腹经纶,就向孙权举荐,与鲁肃等同为宾客,后历任长史、左将军、大将军等职,为东吴建国立下不朽的功勋。

孙权很器重诸葛瑾,对他的评价很高:“子瑜与孤从事积年,恩如骨肉,深相明究,其为人非道不行,非义不言。”

官二代

诸葛瑾只身投奔东吴,属于没有根基的外来户,江东豪门士族人才济济,他能混到国之重臣这一步,除了才华横溢,最主要还是靠敦厚仁义的为人。

诸葛瑾长子诸葛恪却不像他老子,年纪轻轻就凭着老子在朝中的关系,一步步走得顺风顺水,二十刚出头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官二代。

诸葛恪,字元逊,才思敏捷,自幼有神童之称。弱冠之年官拜太子孙登左辅都尉,后任骑都尉。

黄武三年(222年)某一天,孙权见到诸葛恪,就问他:“你爹和你二叔(指诸葛亮)比较,谁更优秀呢?”

诸葛恪不假思索就说:“当然是俺爹优秀。”

孙权一扬眉毛:“何以见得?”

诸葛恪回答:“俺爹没站错队,知道跟谁干更有前途。”孙权大笑,这个马屁拍得忒舒坦了。

有一次,孙老板和业务主管诸葛瑾开玩笑。诸葛瑾脸长,正宗的鞋拔子脸,孙权就令手下牵来一头驴,在驴脸上挂了一张标签,上写着“诸葛子瑜”,群臣哄笑。

诸葛恪跪地讨要笔墨,请求添两个字,孙权同意,诸葛恪不慌不忙在后面添了两个字“之驴”,整句话就成了“诸葛子瑜之驴”,孙权大笑,当即把驴赐给了诸葛恪。

二叔的忧虑

当时的吴蜀两国关系比较好,曾经多次联合对付北方的狼——曹魏政权。

有一次蜀国使臣来到东吴,在群臣集会之时,孙权故意在蜀国使臣面前摆出老大的姿态,指着诸葛恪对使臣说:

“我们这位诸葛恪特喜欢骑马,回去跟你们丞相说说,给他侄子选一匹好马送来。”

还没等蜀国使臣回话,诸葛恪当即跪拜称谢。

孙权懵了:“马还没送来,你谢啥啊?”

诸葛恪又使出拍马神功:“区区蜀国不过是陛下后院的马厩,陛下已经下了旨意,那好马肯定能送来,我咋能不感谢陛下呢?”

好!如此不同凡响,随机应变的才能,得派上大用场。

孙权任命诸葛恪接替刚刚去世的徐详,代理节度,掌管军队后勤粮草供给工作。

可是这个差事每天要处理大量往来公文,诸葛恪并不喜欢。

蜀国丞相诸葛亮得知侄子代替了徐详,感到侄子不可能胜任,连忙给东吴丞相陆逊写信说:

“我哥诸葛瑾年纪大了,可能糊涂了。我这个侄子性格不稳重,现在让他掌管部队粮草大事,难免出错。我虽远在蜀地,可还是暗暗替他担忧啊,请您把我的意思转告给孙老板。”

陆逊把诸葛亮的信转交给孙权,孙权认为他二叔说得有理,于是就把诸葛恪调任在外领兵。

托孤之臣

诸葛恪曾多次要求独自带兵平定山越人,朝中众多大臣都持反对意见,认为山越人居住的丹阳山高路险,自从汉朝开始就难以全面平定。

诸葛恪固执己见,扬言只要三年,就可征得四万甲士,一举平定山越人。很多人——包括他的父亲诸葛瑾都认为这是说大话,不可能成功。

诸葛瑾隐隐有一丝不祥的感觉:“恪儿不会使诸葛家兴盛,反而会令家族遭受灾祸。”

诸葛瑾去世后的第四年为赤乌八年(245年),丞相陆逊病逝。

老一代重臣陆续离开,到了年青一代大展抱负的时机了。

孙权任命诸葛恪升任大将军统领三军。

神风元年(252年)初夏,跟刘备白帝城托孤惊人相似的一幕发生了。

孙权临终,在宗室孙峻的举荐下,以诸葛恪等为托孤大臣,辅佐太子孙亮。十岁的孙亮即位后,封诸葛恪为太傅,掌管东吴军国大权。

诸葛恪跟他二叔诸葛亮貌似相同,都在辅佐幼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军事朝政大权在握。

实际上叔侄二人没法比,诸葛亮的情商、智商都在侄子之上,他讲人情,懂政治,蜀国大臣可以眼里可以没皇上,但必须有丞相。

诸葛恪就不一样了,他爹等老臣以及老皇帝去世后,大臣们都在盘算谁能代替皇上更符合自身利益,江东铁杆儿坐地户谁听诸葛恪一个官二代外来户瞎嚷嚷啊。

出师北伐

吴蜀两国虽然都嚷嚷北伐,可是蜀国口号喊得震天响,实际行动不多,叔叔老谋深算,侄子初生牛犊。

诸葛恪首次作为主帅伐魏,破敌军于东兴,首战告捷,以老将丁奉率三千吴军干掉七万占尽优势的魏国部队。

此次东兴大捷冲昏了诸葛恪的脑袋,第二年,再派大军伐魏。

许多大臣劝谏,国库不足而士兵疲乏,不利于再次发动战争,应该养精蓄锐。

诸葛恪没有采纳群臣的建议,率领二十万大军攻打新城(安徽合肥西),魏国主帅司马师按兵不动,以三千人据城抵抗。

一边疯狂攻城,一边拼命死守,三个月过去,毫无结果。

不久,魏军诈降,以缓兵之计得以喘息。

魏国援军赶到,开始大举进攻,东吴士兵在酷暑中艰难抵抗,死伤无数。

二十万大军被三千魏军击溃,一报还一报,历史就这么爱开玩笑。

被害身亡

东吴大臣愤怒声讨诸葛恪,小皇帝孙亮受不住压力,只好连续下诏,催促诸葛恪撤军,诸葛恪老大不情愿慢腾腾撤回来。

回到都城建业,诸葛恪不反思自己,还四处埋怨,而且以托孤首辅大臣自居,处事独断专行。

于是利用民怨沸腾的时机,诬陷诸葛恪叛乱。

孙峻暗中与幼主吴亮密谋,设计令诸葛恪赴宴,帐内埋伏甲士将其刺杀,时年五十一岁,诸葛恪的妻子和两个儿子外逃途中被追兵所杀,其党羽及其及三族被夷灭,当年他老爹的谶语不幸言中。

吴景帝孙休上台后,下诏为诸葛恪平反昭雪,可是来不及了,人死不能复生。

诸葛恪太急于建功立业了,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北伐了,以至于朝中明争暗斗他茫然无知,啥叫刚愎自用?这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标签: 诸葛恪

更多文章

  • 探究诸葛恪的人生悲剧,正确认识人性优缺点,正是值得深思的痛点

    历史人物编辑:鸿讲古今史标签:诸葛恪

    【探究诸葛恪的人生悲剧,正确认识人性优缺点,正是当下值得深思的痛点】在三国时代的政治舞台上,诸葛氏是一个异常活跃的姓氏,非常引人注目。如蜀汉的诸葛亮、诸葛瞻,东吴的诸葛瑾、诸葛恪父子,曹魏的诸葛诞等,他们各自都在各国担任丞相、将军、重臣等重要角色。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恪是他的儿子,诸葛诞与他们

  • 真读三国不看演义:诸葛恪智商超群,为何最终死于非命?

    历史人物编辑:王涛爱历史标签:诸葛恪

    诸葛亮与诸葛恪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智慧的象征,而他其实有个侄子,智商超群,不在诸葛亮之下!这就是诸葛瑾之子诸葛恪,诸葛亮和诸葛恪其实很类似:其一,诸葛亮与诸葛恪都是托孤重臣:蜀汉皇帝刘备临终之前,托孤于诸葛亮,而东吴皇帝孙权临终之战,则托孤于诸葛恪。其二:诸葛亮与诸葛恪都是坚

  • 刚愎自用,多谋少断的诸葛恪,从托孤大臣到被灭九族

    历史人物编辑:伊河史话标签:诸葛恪

    想想三国时代的诸葛家三兄弟真厉害,后人评价是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诸葛亮是蜀汉丞相辅政大臣,但实际上诸葛瑾在东吴的地位丝毫不亚于诸葛亮,在整个东吴的官僚阶层,孙权最信任的就是诸葛瑾。虽然诸葛瑾弟弟在蜀汉丞相,而且二人多有往来,自己儿子还过继给诸葛亮为子。即便如此,诸葛瑾他是东吴第一任大将军。

  • 曹操遇到赵云,让张郃、徐晃双战赵云,为何上双保险?

    历史人物编辑:徐鹏元标签:徐晃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在演义中非常精彩,这里不说正史,只讨论演义。曹操逃命期间,中了孙刘联军的埋伏,多次遇险,差点丧命,先后被东吴大将吕蒙、凌统、甘宁、太史慈和陆逊追杀,仓惶逃命。后来,曹操逃到乌林之西,宜都之北,遇到赵云,曹操下令,让张郃、徐晃双战赵云,他自己趁机逃走。曹操为何让张郃、徐晃一起上?难

  • 同样是摆设背水阵,为何韩信取得井陉之战大捷,徐晃却在汉水惨败

    历史人物编辑:三读说史标签:徐晃

    #三国风云录#背水阵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军阵,它在韩信的井陉之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此,人们将“背水一战”比作孤注一掷和敌人决一死战的代名词。在《三国演义》这部著名的历史小说中,以描写将军们的谋略见长,背水阵自然也肯定会在书中出现。在书中第七十一回中,就出现了背水阵。在当时,刘备攻打汉中,阵斩夏侯渊。

  • 民间有三国二十四名将的传言,其中徐晃排名比颜良高,有点不科学

    历史人物编辑:宋尚标签:徐晃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特别是关于当时那些名将的故事广为流传,尤其经过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推广以后使得像蜀国五虎将、吕布这些名将更加走红。听说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这就是

  • 文丑与赵云武艺相当,还击败了猛将徐晃,为何却被关羽秒杀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经典沸标签:徐晃

    (金碧滩原创,严禁转载)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可以在《三国演义》的第26话中找到。发生在官渡之战期间。相关人物有徐晃、张辽、文丑和关羽。原文如下:文丑大军隐匿。众将曰:贼来!速取马,回白马!”荀攸停曰:“此乃诱敌之法,何退?曹操焦急地看着荀攸,哈哈大笑。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所以不要说什么。文丑的军队来抢

  • 徐晃明明是右将军,为何却以左将军配享曹魏太庙?原因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契机电视君标签:徐晃

    《三国志-三少帝纪》记载:秋七月,诏祀故大司马曹真、曹休、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太常桓阶、司空陈群、太傅钟繇、车骑将军张郃、左将军徐晃、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太尉华歆、司徒王朗、骠骑将军曹洪、征西将军夏侯渊、后将军朱灵、文聘、执金吾臧霸、破虏将军李典、立义将军庞德、武猛校尉典韦于太祖庙庭。243年大权

  • 演义中,谁能打败张辽徐晃联手?这7人可以,4人来自蜀国

    历史人物编辑:王庙新标签:徐晃

    张辽、徐晃是曹操手下的得力猛将,同时也是三国时代的名将。即使在演义中,张辽、徐晃也都具有一流的武力值。张辽曾带着800兵揍得“孙十万”疯狂跑路,徐晃更在开场就平了战斗力接近五虎将的猛男许褚,他们都是非常不错的勇将。不过延津一战,张辽、徐晃曾联手也打不过文丑,这点让人觉得非常遗憾。其实文丑并非三国时代

  • 关羽水淹七军之后,徐晃作为曹操派来的援军,为何能够长驱直入?

    历史人物编辑:巨昕宇标签:徐晃

    襄樊之战,是把关羽的名声推到巅峰的一战。此战中,关羽率兵夺襄阳、围曹仁于樊城、斩庞德、擒于禁,水淹七军,一度逼得曹操想要迁都。相对于关羽这样扬名已久的大前辈来说,徐晃在他面前似乎就是一个后辈。但是,这只是关羽的战绩过于耀眼而已,徐晃实际上来说也是一个实力不俗的武将。在建安二年的时候,徐晃弃杨奉投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