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庞统和徐庶都是自荐,受到的待遇却天壤之别,原因在哪

庞统和徐庶都是自荐,受到的待遇却天壤之别,原因在哪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沈烈康 访问量:1927 更新时间:2024/6/6 17:00:26

徐庶庞统都曾自荐于刘备,但结果却是大相径庭。徐庶自荐在《三国志》中并没有的任何信息,仅有“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一句话的概括,但是随着剧情丰富性的需要以及底层知识分子积极进取的想象心理,使得徐庶的故事在《三国演义》中演变成为一心追求明主而怀才不遇,在水镜先生指点下毛遂自荐——“行歌自荐于新野”,“被玄德待为上宾”,深受刘备尊敬,成为刘备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军师。

相比之下,庞统的自荐道路便显得极为坎坷。庞统,雅号“凤雏”,是荆襄名族的后代,在上文中已提到过,庞统在自荐之前已经是名声在外,可谓是前途一片大好。然而,当他面对面先后自荐于孙权、刘备时,却是“没有任用”和“不得重用”的结果。

同样都是向人主自我推荐,一个即为重用,一个不受重视,为何有如此差异呢?最重要的原因是,两人的性格和气量差异。《蜀书·诸葛亮传》和《蜀书·董和传》中记载的有关徐庶的故事是他先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之后,母亲才被曹操胁迫,无奈进入曹营。并且还记载徐庶在推荐诸葛之后,还成为诸葛亮的下属,诸葛亮对他也很是赞赏,称徐庶忠君爱国,自己难以比得上。在此中徐庶的品格人性已是备受称赞。

在《三国演义》中,徐庶更是个有智有谋、有品有形的名士,他长歌自荐于新野,谦逊有礼,言曰:“久闻使君纳士招贤,欲来投托,未敢辄造;”后来他得知母亲被抓,百善孝为先,万般无奈只身一人前往曹营,但是他没有简单地一走了之,尽管从古至今,忠孝难两全,他也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忠”,做好了善后工作,以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

如现代职场中,在离职后处理交接好任务,不拖公司进度,来一个华丽高雅的转身。除此外,他举贤荐能,大公无私的气度也令人称赞。举贤荐能虽在历史上不是少数,但是妒贤嫉能,急迫邀功也不是少数,徐庶不仅荐贤,且夸贤抑己,直言孔明十倍于己,这般谦虚敬能的品行让后人敬佩。

反观庞统,其性格气量与徐庶大相径庭。首先,庞统自恃才高,便有些许狂妄。在面见孙权时,孙权问其才能如何,当然,一个谋士来自荐,君主定然会问道他的智谋和优势,就像是现代的面试,我们都知道面试我们一定要谦逊有礼,而不能夸夸其谈,狂妄自大,但是庞统却显得有些恃才放旷。

庞统说他的才学“与公瑾大不相同。”他没有从自身出发举例自己的优势谋略,却通过压低别人来抬高自己自然让人不悦,况且他压低的那个人还是让全东吴人佩服,孙权也是无限推崇的周瑜。所以,最后的结果自然也是不如人意,导致孙权对其“狂士,用之何益”的评价,即使鲁肃一再对庞统的才智进行解释,甚至说出他献连环计的事迹,孙权也不屑,“誓不用之”。

后来,庞统在面见刘备时,也是如此,“长揖不拜”,表现得高傲失礼,令刘备心中不高兴,并且他没有拿出鲁肃和诸葛亮的推荐信,因此刘备只道:“荆楚稍定,苦无闲职”,让他去做耒阳县宰。试想若庞统面见刘备时,态度谦和,彬彬有礼,“以才学动之”,求贤若渴的刘备定然不会大材小用,他自己也就不会受那番波折。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单从庞统的“自荐”行为所反映出来的性格气量差异都为他的结局埋下了伏笔。所以,能力是一方面,气量也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

标签: 徐庶

更多文章

  • 徐庶“走马荐诸葛”,恰是“片言却似春雷震,能使南阳起卧龙”?

    历史人物编辑:做菜的肥哥标签:徐庶

    【老柯讲经典故事2】《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里最精彩的一段。“卧龙凤雏”之说,最早出自大隐士司马徽向刘备推荐的:“卧龙、凤雏,两者得一,可安天下。”但真正让刘备坚定信心,不畏天寒地冻,不顾自己皇叔身份,求才不惜屈尊下驾,三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却是徐庶,也就是刘备十里相送,哭别徐庶时,徐庶的“走马荐诸

  • 曹操大军在赤壁遇险,徐庶看出来了,难道其他谋士看不出?

    历史人物编辑:王增涛标签:徐庶

    要说三国里最轰轰烈烈的大场面,那就是赤壁之战了,曹操八十万大军被周瑜烧得死伤无数,从此曹操再也不敢说能轻而易举一统天下了,但是我们都知道曹操的谋士有很多,徐庶是知道的,但是他绝不可能说出来,那么其他谋士呢?都没看出来吗?每一股势力集团的谋士都特别重要,关系到集团的整体利益和方向,主要是给主公提供建议

  • 历史上徐庶的结局如何?为何诸葛亮知道后会不停地叹息?

    历史人物编辑:战史看客标签:徐庶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于徐庶的影响恐怕是少之又少,他也确实在书中作为了一个酱油角色,只不过还是干下了两件大事情,其一就是献上计划帮助刘备顺利把樊城握在手中,其二就是指点刘备去招徕诸葛亮,这才有了三顾茅庐的发生。不过徐庶也着实有些可怜,他本是刘备的手下,却因为母亲被曹操所挟持才不得不转投他营,其后更是

  • 徐庶回马为什么推荐了诸葛亮,自己却泯然于乱世之中?

    历史人物编辑:侯卫朝标签:徐庶

    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里,每天都上演着精彩的戏码,或南征北战,建功立业,或运筹帷幄,勾心斗角。在这诸多英雄中,有一个人的事迹却颇值一书,也许他算不得英雄,却让人毫不反感,因为他有弱点,有感情,很像我们这些普通人。他就是徐庶,诸葛亮的同学,也是影响了诸葛亮命运的人。徐庶是颍川人,没有什么背景,

  • 不献一计的徐庶,真的没有献计?他为何讨厌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电工与机械维修标签:徐庶

    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谚语我们经常能够听到,估计大家也都是已经耳熟能详了,而这句话的主人公,就是我们今天要讲述的这个人徐庶,徐庶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绝对是一个人才,刚开始的时候帮助刘备,打败曹操南下,挫败了曹操的士气,接下来的事情,大家估计也都是耳熟能详,也就非常的了解了!因为徐庶的才能被曹操给看上

  • 徐庶试探刘备是否真的贤明,刘备这样对他说

    历史人物编辑:亮亮老唐标签:徐庶

    三国时期,有个非常有名的谋士徐庶。他听说刘备是一个为人宽厚仁慈的贤明之主,所以很想投靠他,但是又不知道刘备是否真的像人们所说的那样贤明。于是,徐庶就想试探一下刘备的虚实。一天,徐庶去找刘备,碰巧见到刘备正专心致志地欣赏座下的战马,便走上前对刘备说:“我以前曾学过一点相马术,让我来看看您的马。”刘备叫

  • 徐庶降曹时向诸葛亮推荐刘备为何会被怼

    历史人物编辑:崔雷标签:徐庶

    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神一样的人物,在三国时代甚至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几乎无人能跟他相比,因为他是封建时代的一面忠诚和智慧的旗帜。在三国同一时期,曹操手下有很多了不起的人物,在诸葛亮的智慧和算计面前,黯然神伤;孙权手下也有很多英雄好汉,也被诸葛亮的心计折磨得咬牙切齿、恨之入骨。不过诸葛亮在择主的时候是

  • 河南焦作发现三国徐庶之墓,墓地打开,揭晓一个千年传说

    历史人物编辑:何柳静标签:徐庶

    汉末三国诸多运筹帷幄的谋士中,“于新野高歌自荐,到曹营一言不发”,徐庶徐元直对蜀汉刘备来说至关重要,毕竟有了徐庶力荐好友孔明,刘备才能三顾茅庐问计天下,而离开蜀汉投身曹魏后,徐庶的才华却始终未得施展,生平远没有诸葛亮那般浓墨重彩,历史上真实的徐庶亦与演义中人相距甚远。《三国志》《魏略》记载,颍川人士

  • 徐庶离开刘备以后结局如何?为何诸葛亮听说以后连连叹息?

    历史人物编辑:叶银强标签:徐庶

    刘备属实可怜,自己好不容易有了一个谋士,结果还被曹操这个家伙使用阴谋诡计给抢走了。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刘备之所以会失败就是因为手底下谋士太少了,他也属实倒霉,到了后期好不容易有一个庞统,一个法正可以拿来撑场子。结果这两人寿命都不长,搞的整个蜀汉集团就只有一个诸葛亮在唱独角戏,诸葛亮也确实挺辛苦的。相

  • 徐庶谋略过人,却不愿再辅佐刘备,原因并非那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闲聊科技标签:徐庶

    徐庶不回刘营有三条理由徐庶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次要人物,是为诸葛亮的出山作铺垫的,但他的形象被写的十分生动,到现在还流传着一个关于他的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徐庶,字元直,化名单福,曾短暂辅佐刘皇叔,为其大破曹仁八门金锁阵。后曹操俘虏徐母到许昌,他不得不分手刘备,投入曹操阵营。那么,徐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