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中徐庶和庞统都是悲剧收场,徐庶是偶然,庞统是注定

《三国》中徐庶和庞统都是悲剧收场,徐庶是偶然,庞统是注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二猛 访问量:3687 更新时间:2024/3/3 9:27:05

徐庶庞统的人物形象及情节发展是《三国演义》中悲剧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墨不多,却必不可少。徐庶被迫进曹营一言不发,庞统身亡落凤坡,他们是典型的悲剧人物,只是他们的悲剧有所不同。徐庶的悲剧带有意料之外的道德色彩,而庞统的悲剧结局从他一出场便注定了,在小说中已经埋下伏笔,具有既定性和预见性。

徐庶故事实为一波三折,它的形成是一个历史文化故事积累的过程,它的身上体现着古时候人们对原始故事素材的各种想象与追忆。徐庶本为穷困之人,后因某人的点拨或某事的影响,最后一改往常状态,成为了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贤才,这种故事框架本身便覆盖有大众所感叹的如“姜子牙张良”等人的神秘色彩。

徐庶为了报仇而杀人,后来被伙伴解救后,改了自己的名字,开始了逃难的日子,经历种种磨难,遍访名士,结识了司马徽、诸葛亮等人。之后辅助刘备,若此般,也算是学有所用,乱世遇明主了,应当是个完美大结局,然而笔锋一转,其生母偏偏被曹操擒获,被迫进入曹营,长居曹营却又不为曹操设一计,空耽搁了这一身本领。如此看来,徐庶这一生可谓是十分波折,充满意外。

此外,徐庶辞别刘备,归属曹操的故事形象的诠释了以“孝”为中心的美德选择与坚守的难度以及对美德悲剧所具有特征的思考,“忠”与“孝”这两种美德出现了矛盾时,徐庶只能选择“孝”,然而戏剧性的是,最后徐庶离开贤主、母亲身亡,落得个不忠不孝的结局。这便是古代典型的美德选择的悲剧性。

徐庶收到母亲的求救书信后,如果徐庶不去救母亲,与儒家所推崇的“孝者,所以事君也”的伦理道德相违背,若不救母亲,便是不孝,沦为“不孝”的徐庶在以道德为至重的刘备那难以安身立命,难以再获得刘备的信任,徐庶自然是深知这一点的,因此,离开反而能留下一个光荣的背影。这是一个道德死命题,徐庶的悲剧在于儒家美德冠名下不得不如此的悲剧。

而庞统的悲剧是可预见的,属于意料之中的悲剧。首先,他恃才狂傲,人在傲气浮躁之下,便会有失冷静和理智。其次,他对诸葛孔明的猜疑和急功近利的心态也决定了他的悲剧结局。当然,小说中也屡屡埋下伏笔,点出了庞统最后的不善结局。

庞统协助刘备挺进西川,接连几次获得了胜利,于是一鼓作气准备攻下雒城。诸葛亮夜观天象,觉得不吉利,便报人知会刘备:“主将帅身上多凶少吉。且宜谨慎。”然而庞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认为“孔明怕我取了西川,成了功,故意将此书相阻耳。”两人都是知晓天文地理的,诸葛亮会的这些,作为小说中和“卧龙”比肩的“凤雏”不会不知,但他因为猜忌心理作怪,觉得诸葛亮觊觎他获得成就,就不管不顾的往前,忽视各种迹象。结果兵败,自己也丧了命。

庞士元的悲剧结局除了与他自身性格相关,也应了天象,是一种必然性。而这点从谶语与童谣中都已经表明,紫虚上人谶语曰:“雏凤坠地,卧龙升天。”童谣也表达了类似的判定:“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因此,庞统这个人物形象的悲剧性是情理之中的可预见性悲剧。

标签: 徐庶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并不存在走马荐诸葛,徐庶离开刘备也不是因为母亲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徐庶

    历史上并不存在走马荐诸葛,徐庶离开刘备也不是因为母亲导语:根据《三国演义》里面的描述,刘备前半辈子因为没有意识到谋士的重要性,尽管曾经打下来许多地盘,但最后都没有守住,反而成为了别人的嫁衣。这种情况直到他碰见徐庶后得到改变,徐庶超高的谋略和指挥艺术让刘备知道原来仗还能这么打的!战后赶紧拜徐庶为军师,

  • 徐庶: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被迫归随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徐庶

    按【三国演义】中的说法,徐庶之才强于二荀,但在【三国志】中,对徐庶的记述却极少,只说他是诸葛亮少年时的朋友,后来跟随刘备,也没有什么建树,只是推荐了诸葛亮算是功绩。而如果结合裴注中所载【魏略】中的说法,则徐庶的形象就更不那么圆满了:“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

  • 汉末群雄:徐庶荐孔明,刘备三顾之

    历史人物编辑:萧家老大标签:徐庶

    汉末群雄:徐庶荐孔明,刘备三顾之刘备复至新野后,待徐庶益厚,徐庶对刘备道:“南阳有诸葛孔明,世称卧龙,将军亦愿相见否?”刘备忙说:“既有这般名士,怎不愿见?但比君才具何如?”徐庶答道:“孔明尝自比管仲乐毅,如徐庶不才,怎得相拟?”刘备又说道:“君既与彼相知,请即劳君一行,邀与俱来。”徐庶摇首道:“此

  • 徐庶母亲自杀而死,为什么徐庶不再次投奔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近灵说历史标签:徐庶

    三国时期要在诸葛亮之前对刘备贡献最大的人,这个人就是徐庶。他原本是江湖侠客,突然间弃武从文,从此发愤图强成为顶级军师。投奔刘备之后轻而易举地破解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用事实告诉刘备原来打胜仗那么容易,同时也改变了刘备的人生轨迹,让他知道谋士的重要性,也为后来请诸葛亮出山埋下了伏笔。曹操知道凭刘备的能耐

  • 三国演义之徐庶为什么要化名单福?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的意林标签:徐庶

    刘备在司马徽那里聊了半天“好,好。”回到新野就着了魔,对伏龙、凤雏有了刻骨铭心的需求。从这个角度上讲,司马徽要是卖安利,也能火的一塌糊涂。但是伏龙、凤雏之事目前不着急,有更着急的事亟待解决。 从表面上看,刘备在襄阳吃饭,突然间就跑了,这事得给刘表一个交代啊。刘备赶紧派孙乾去解释,顺便说蔡瑁设计杀刘备

  • 说一说三国演义徐庶诸葛亮鲜为人知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徐庶

    三国演义徐庶在《三国演义》中自称单福,徐庶出生寒门,但豪爽仗义,曾替人报仇,但是失手被官府所擒,后被同党所救,改名徐庶。徐庶死后逃生之后,用功读书,而后为了躲避董卓祸乱,逃到荆州,结识了诸葛亮。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去见刘备,得到刘备的器重,而后又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就有了后面刘备“三顾茅庐”这一幕

  • 诸葛亮当军师关羽不服,徐庶当军师无人不服,暴露徐庶真实身世!

    历史人物编辑:若木小刀标签:徐庶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事谋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成就千古君臣佳话。但是在诸葛亮出山之初,与张飞,关羽的关系并不融洽,关羽是暗里较劲,张飞是公开挑衅。可是,回首之前徐庶在刘备手下的时候,形成了鲜明对比无人不服,同样都是刘备的谋士,为什么关羽对待二人的态度会是如此

  • 历史中徐庶的结局如何?诸葛亮知道徐庶的官职后连连叹息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揭密标签:徐庶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谋士,即使是放到古代史上,诸葛亮的谋略也是超人的。在古代的谋士排行榜中,诸葛亮肯定是能够上榜的。那么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对刘备产生了“质”的影响,当初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从此诸葛亮追随刘备。一直到刘备病逝,诸葛亮都是刘备的心腹,到了刘禅继位后,诸葛亮更是被尊为”相父“。

  • 徐庶去曹营发现被骗之后,为何不再归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徐庶

    徐庶本名徐福,字元直,生年不详,约于230年去世,颍川人(治今河南禹州)。他是三国时最有智术韬略的谋士之一。因为《三国演义》对徐庶有精彩的描写,使徐庶成了与诸葛亮、庞统并列的最著名的谋士,他的智谋故事传播得很广。 第一,史书上记载的徐庶是怎样一个人呢? 徐庶很有侠义之气,年少时喜欢习武练剑,行侠仗

  • 刘备送徐庶的故事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徐庶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故事一直受到大家的喜欢,从一个落魄的王爷,建立起蜀国三分天下的局面。可以说是相当的厉害了。刘备送徐庶的故事介绍刘备一生虽然知人善用,但是也错过了不少的英才,比如陈宫、张辽等人,他们大多都是吕布手下的,但是也是刘备可以争取的,然而这些人的错过还不算什么,最遗憾的就是原本就是刘备重要军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