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4年(甲子年),张角相约信众在3月5日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兴兵反汉,这意味着黄巾起义的爆发。东汉王朝为平息叛乱,只能任由各地的诸侯拥兵自重,虽然黄巾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诸侯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
在此期间,刘备因为参加平定黄巾起义,所以获得了朝廷册封的官职,而曹操则因为收服了青州黄巾军,得以组建了南征北战的青州兵。至于笔者今天要说的公孙瓒,也因为击败黄巾军的东光之战,从而在东汉末年威名大震。
一
具体来说,所谓东光之战,是指爆发在冀州渤海郡东光县(今河北省沧州市)的一场战役。
对此,《后汉书》中记载:初平二年,青、徐黄巾三十万众入勃海界,欲与黑山合。瓒率步骑二万人,逆击于东光南,大破之,斩首三万余级。贼弃其车重数万两,奔走渡河。瓒因其半济薄之,贼复大破,死者数万,流血丹水,收得生口七万余人,车甲财物不可胜算,威名大震。
初平二年(191年),青州黄巾军攻打渤海郡(今河北南皮东北),聚众三十万。诚然,这三十万人不全是士兵,也即包含了黄巾军的家眷。但是,因为朝廷已经无力支援,这依然给公孙瓒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更为关键的是,青州黄巾军还准备和冀州的黑山军汇合。黑山军,是东汉末年河北的农民起义军,主要人物有张牛角、张燕等。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让两支起义军联合起来,势必会给东汉朝廷带来更大的破坏。于是,公孙瓒当机立断,率领2万人前往渤海郡东光县,以此迎战30万人的黄巾军。
二
虽然在兵力上存在巨大的差距,但是,公孙瓒主动出击,成功击败了青州黄巾军。此战,公孙瓒取得了斩首3万人的战绩。交战失利后,青州黄巾军弃辎重,奔走渡河。对此,公孙瓒没有急于追击,而是等他们渡河到一半的时候再次出击,从而次大败黄巾军,死者数万,俘虏七万余人,车甲财物无数。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东光之战中,公孙瓒给青州黄巾军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在此基础上,公孙瓒的威名也响彻天下。可以说,公孙瓒在东光之战中展现出了杰出的指挥才能,不仅巩固了其在幽州地区的割据势力,而且将势力扩展到冀州等地,一时间成为北方的一代雄主。
三
当然,东光之战的胜利,也让公孙瓒日益膨胀,从而轻视袁绍等对手。于是,公孙瓒举兵攻打袁绍。公孙瓒攻势凌厉,威震河北。一时间,冀州郡县纷纷望风归降。袁绍大惊,为了取悦公孙瓒,缓和局势,他拔擢公孙瓒的从弟公孙范为勃海太守,但公孙范一到勃海,却立即倒戈。
初平二年(191年),公孙瓒攻破青州、徐州黄巾军,兵势日益强盛,进驻界桥(故址在今河北威县境内)。公孙瓒自己任命严纲为冀州州牧,田楷为青州州牧,单经为兖州(今山东金乡县西北)州牧,并配置了郡守县令。不久之后,公孙瓒和袁绍爆发了界桥之战。此战,公孙瓒的骑兵遭到了袁绍部将鞠义的阻击,所以实力大为削弱,锐气被挫。
最终,公孙瓒的雄心也因此大为减退,之后,公孙瓒修建易京楼,欲自守幽州冢。综上所述,东光之战是公孙瓒一生中的重要高光时刻,是其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高峰。但是,在达到高峰后,公孙瓒也走向了下坡路,乃至于被袁绍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