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姜维——士为知己者死!

姜维——士为知己者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薛明旺 访问量:1657 更新时间:2024/6/17 17:55:02

姜维,字伯约,甘肃天水人,江湖人送外号“天水的麒麟儿”,我也不知道这外号是啥意思,反正他的爸爸叫姜冏,你没有看错,他爸爸就叫姜冏。

在姜维小的时候,他的爸爸就去世了,严格来讲是战死,当时少数民族叛乱,姜冏作为地方上的将领,挺身护卫郡守,结果就战死了。因此姜维是由他母亲带大的,而且小时候很喜欢经学家郑玄的著作。姜维长大后因为是烈士子女,所以在魏国当官。

228年,诸葛亮一出岐山,姜维和另几个魏将在天水这边,姜维因为跟其上司关系处的不是很好,因此上司怀疑他有异心,然后就把他给扔下跑了。姜维等人追赶不及,回城时城门已经关闭,去往隔壁的城镇也不让他进,万般无奈之下,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投降了诸葛亮。

在《三国演义》里面,关于这点是大书特书,诸葛亮看姜维骨骼清奇,就想收了他,于是用计,得知姜维非常孝顺母亲,就把他母亲接了过来,后来大致内容跟上面讲的一样。姜维同事怀疑姜维叛变,就不让他进城,还放箭射他,姜维后来就跑到了诸葛亮这边,母亲还训斥儿子不懂事,巴拉巴拉一顿类似爱国主义教育,姜维才恍然大悟,一种重生的感觉,从此一心一意为蜀汉服务。

我少年时期特别喜欢姜维,因为他文武双全,虽说智力不如诸葛亮,但是武力值比诸葛匹夫高啊。不论是演义还是正史,姜维都能算是诸葛亮的徒弟吧,诸葛亮坚持北伐,姜维也是如此,看上去就像是徒儿继承了师傅的遗志,然而诸葛亮死的时候,却没有把位置留给姜维,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第一个,就是姜维是新人,属于投降过来的降将,228年投降,234年诸葛亮病逝,才六年时间,根基不稳,如果一下子就把姜维推到那么高的位置,不是帮他,反而是害他,这点我相信以诸葛亮的脑子,肯定能想到。

其次,姜维是坚定的主战派,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多次北伐,实质上是没有得到多大的进展,反而劳民伤财,三国之中,益州疲弊,是最弱小的,小国求发展,只能以攻为守,虽说可以延长寿命,但终究还是难逃一死,除非奇迹出现。要是魏国大乱,说不定还有蜀国进展的机会,但是这种可能性,只能上帝保佑,阿弥陀佛了。诸葛亮考虑到了这点,因此把位置传给了主和派的蒋琬,诸葛亮并不是不想打了,而是想歇一下再打,而且诸葛亮给蒋琬的信中,多次提到姜维这小伙子能干。这似乎也可以说明,诸葛亮把姜维留到了后面,等蜀国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之后,姜维再接手。诸葛亮本就是谨慎之人,能这么想,也不足为奇。

历经蒋琬,费祎两任丞相去世后,姜维才接过了大棒。之前在费祎任上,姜维多次提出拉拢少数民族,每次想兴兵前往,都被费祎制约,给姜维的兵就一点点。看上去好像费祎故意为难姜维一样,这点我了解不多,不好多说,以后了解多了,我会在写费祎的时候讲。

其实费祎也不是正常死亡,他是被刺杀的,魏国投降过来一个人,本来想刺杀刘禅,无奈没有下手机会,想着刺杀蜀国重臣也可以,就把费祎刺杀了。有人怀疑是受姜维指使,我认为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姜维没有那么复杂,就包括他的一生也是这样,只是单纯地想打仗,想北伐,想报答诸葛亮的知遇之恩,而已。

姜维接过大棒之后,每天主要干的事就是制定北伐的战略,以及走在北伐的路上,有人数过,在《三国志》当中,姜维从238年到261年,总共十一次北伐,除了前两次是和蒋琬和费祎,各分别一次合作的北伐外,其余的九次都是姜维独自作为统帅行动的。

北伐的效果不好说,有人说劳而无功,有人说至少有那么一点点的作用。另外,还有一些人把蜀国的灭亡归罪于诸葛亮和姜维,我认为这是站不住脚的。首先,蜀国是怎么灭亡的,263年,魏军三路南下,全面战争开始,姜维在剑阁拖住了钟会,钟会因为断粮本来都有撤军的心思了,是由于邓艾偷渡阴平,犹如天兵下凡一样来到了绵竹,绵竹守将诸葛瞻,也就是诸葛亮的儿子,仓促应战,阵亡,邓艾破了绵竹,直接到了成都门前,刘禅在谯周等主降派的怂恿下,开城投降,自此蜀汉灭亡。

这里说一下,诸葛亮本人虽然很有能力,但是他的一个失败就是没有好好教育好自己的子嗣。诸葛亮是属于那种任劳任怨,什么事都我来,交给你们我不放心,就好像一个大管家一样,就连对于皇帝刘禅,诸葛亮也是“一切交给老臣,陛下您别多操心,这也是为了您好”的心思,所以最后不但把自己给累死了,反而让其他人失去了成长的机会。诸葛瞻就是这样,没有城府,因为历练不够,那时候的诸葛瞻也不是小毛孩子,最正确,最理智的做法就是在绵竹坚守不出,让邓艾等人在城门外等着,饿死他们,别看他们是从天而降,但是时间久了肯定自行溃散,别像个年轻小伙子一样,被别人骂几句缩头乌龟就忍不住了。事实上正是如此,诸葛瞻出战了,这正是邓艾所期待的,我就怕您不出来,您不出来我们也没有飞机,我们这点人硬攻肯定攻不下绵竹。

这就是缺乏锻炼的机会,不是没有,而是诸葛亮在生前都一切包揽了,反观司马懿,每次出兵打仗都把自己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带上,现教现学现用,所以司马懿的俩儿子,一个比一个有城府,一个比一个毒辣。

蜀国是亡在蜀中无大将,还有就是皇帝一枪一炮都没放就投降了,并不是因为打不下去了。这点还是不能让诸葛亮和姜维背锅的。

刘禅开城投降,立马发短信给前线的姜维,哥们别打了,我投降了,你也投降吧。于是姜维向钟会投降,钟会本想撤军,一看哟呵,投降了,捡便宜了。

姜维来到钟会营中,钟会对姜维十分喜爱。姜维一心想光复蜀汉,便整天向钟会吹风,怂恿他造反。在之前钟会那我已经说了,我不认为钟会会那么傻,仅凭姜维几句话就反,我认为钟会是被逼反的,理由在之前已经说了,钟会造反,在我看来,太急了,之前魏将文钦,诸葛诞造反,都联络了吴国,为何钟会会那么自信?另外,立下大功之后立马就造反,虽说野心会膨胀,这条逻辑能说得通,但却也缺乏常识。

我到现在还记得《三国演义》里面的桥段,钟会阴谋败露被手下人杀死,姜维眼看没希望了,也拔剑自杀,司马昭看到姜维两眼怒瞪,似乎死不瞑目,便向挂在柱子上的姜维鞠了一躬,说:蜀汉之亡,非将军之过。然后姜维两眼一闭,头垂下了。以往看到这的时候我才仿佛真正看懂了姜维。按理说,皇帝都说不打了,投降了,你作为蜀中旧将跟着皇帝可以吃香的喝辣的去,姜维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于是乎我才明白,可能就是那么一个简简单单的原因,士为知己者死!或者说,报恩!

诸葛亮于他有栽培之恩,姜维在魏国的时候,跟上司有矛盾,肯定没有得到重用,仅凭着烈士子女的身份谋个一官半职,而自从遇上了诸葛亮,姜维仿佛才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与发展,所以我不认为费祎被刺杀是姜维指使的,就算姜维很想要那个权力,就算那个权力可以实现他至高的理想,但是他绝不会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因为诸葛亮是一个正派的人!

然而历史上的姜维,据说死得很惨,兵变被杀后,暴尸原野,魏军派专人监视,不得掩葬。大家对姜维也历来是贬多褒少,就连《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最后留下了“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的评语,实际上姜维算是陈寿的上司,陈寿以前是在蜀国当官的,陈寿不可能对姜维是不了解的,而且说姜维粗有文武,这就有点太不可思议了。

陈寿可能是明讽暗赞,毕竟陈寿写的《三国志》,是在司马统治的晋,这个能理解吧,至于这句评论,只要有点疑心的人好像都能看出是陈寿的无奈之笔,粗有文武?姜维不会是只懂一点皮毛的人吧,不然九次北伐,虽说没有举得重大成果,但是也打得魏国心有忌惮,对于一个如此弱小的蜀国来讲,已经是不错的战绩了。那么就会产生疑惑,陈寿的这句话,究竟是真是假呢?呵呵,只不过是我的推论罢了。

不能说姜维,以及诸葛亮当年的坚持北伐是错的,因为站在历史背景来看,这也许是他们那时候,能想到的最好办法了。休养生息?坐以待毙?横竖都是死,为什么不拼一拼呢?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最后还是亡了,就否定他们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如果他们当年选择了休养生息,自给自足的选择,我们是不是还要说他们不懂进取,目光短浅,都是孬种,为何不去拼一下呢?

关于姜维还有一个重大事件,就是避祸沓中这阵子,因为篇幅有限,没法讲了,以后或许会单独讲一下蜀国的政治关系与矛盾,具体就放在那吧。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姜维

更多文章

  • 魏延各项能力不弱于姜维,为何诸葛亮却培养姜维做接班人呢?

    历史人物编辑:孤舟独钓夜相思标签:姜维

    众所周知,我国自秦始皇统一天下以来,封建帝王统治持续了近两千年。直到清朝灭亡后,后世才彻底宣告封建社会结束。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朝代的更替,带来的是上演的战争和动荡的时代。说起我国历史上那个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时期,大家最熟悉的就是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在这个乱世中,涌现出许多英雄。关羽大败荆

  • 魏延与姜维:都是降将也都有勇有谋,诸葛丞相为什么偏爱姜维

    历史人物编辑:高丙坤标签:姜维

    蜀汉名将不少,但到了三国后期,老一辈的大都谢世了。此时在蜀国要论能力和声望,魏延绝对算得上是首屈一指。可是诸葛亮去世时,没有选择魏延做自己的接班人,而是选择了姜维,这是为什么?自从刘备死后,诸葛亮名为臣下,皇帝刘禅却要尊他为“相父”。这样的诸葛亮,蜀国的军政外交一应事务,全都是一把抓,可以说他实际上

  • “魏灭蜀之战”中蜀汉有没有可能获胜?看看姜维和他的队友们

    历史人物编辑:薇颜浅史标签:姜维

    姜维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人物。一方面他的个人魅力很高,是蜀汉后期坚定不移的北伐者,在蜀汉灭亡后还用生命为赌注来制定一个复国大计。但是另一方面姜维也有穷兵黩武的指责。而且很多人认为,蜀汉的灭亡,姜维要负很大的责任。因为姜维改动了从张鲁到刘备到魏延到诸葛亮长期经营的汉中防御体系,导致汉中防御空虚,钟会的十

  • 关羽总是中箭,赵云一生为啥从未中箭?姜维临死前,说漏了嘴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姜维

    威震华夏关云长,一身是胆赵子龙!常言道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一个武将经常上阵杀敌,身上难免会受伤中箭,这都是常有的事情。在三国群雄中,关羽可谓是响当当的人物,他一生纵横三国,势不可挡。然而在关羽身上却经常发生一件奇怪的事情,那就是关羽经常中箭。关羽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不幸的事他经常中箭,而作为同

  • 姜维的骂名到底冤不冤?

    历史人物编辑:品读史即标签:姜维

    乱世出英雄,英雄聚三国!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是一个极其动荡的岁月,连年战乱致使人口锐减,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按说,这本该是一个被斥责的年代,然而奇怪的是,三国竟然“反其道而行”,成为历史上最为绚丽的时代之一,引得无数后人的推崇。究其原因,也许正是因为在三国这个舞台上涌现了数不清的风云人物

  • 姜维投降曹魏,82年后一封书信的出现,揭秘了姜维降魏的意图

    历史人物编辑:刘翔说历史标签:姜维

    三国时期是历史上一段大乱世,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厉害的人物。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不断征战,无论是哪一位君主,都想一统天下,成为天下霸主。魏蜀吴三国中,蜀汉的实力是最弱的。虽然蜀汉的实力是最弱的,但是蜀汉出现了一个治理内政的厉害人物,此人就是诸葛亮。假如没有诸葛亮,那么刘备能不能够建

  • 七星灯让魏延打翻,孔明为何阻止姜维杀他,姜维知晓后身冒冷汗

    历史人物编辑:劲爆文史标签:姜维

    喜欢三国的人,大概没有几个会不知道诸葛亮吧?在《三国演义》中此人可谓是独得作者恩宠,作者罗贯中不但用了大量笔墨来描写孔明此人。而且还将其塑造成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甚至连自己的寿数都能够轻易堪破的大神级人物。可就是这样一个神一般的人物,最终却死在了魏延的手中。看到这想必大家都非常好奇,这到底是怎么一

  • 若赵云姜维魏延丢失街亭,诸葛亮还会挥泪斩杀吗?答案是肯定的

    历史人物编辑:魁哥说历史标签:姜维

    如果赵云、姜维、魏延三人代替马谡守街亭,可能丢失街亭吗?估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会回答,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在大家的眼中,只要不是马谡,蜀军数十员大将换成任意一人守街亭,都不会丢失街亭,更何况是赵云、姜维、魏延三员大将呢?虽然明知赵云、姜维、魏延三员大将不可能丢失街亭,但是假设此三人丢失街亭,诸葛亮会像

  • 诸葛亮执掌蜀汉,为何北伐一直吃败仗?姜维临死时一句话道破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姜维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300期文/执笔天涯插图/东方夜未眠)诸葛亮是三国时代熠熠生辉的智者,罗贯中将诸葛亮的形象做了一些艺术上的加工,将一些本不属于他的事迹安在了他的身上。但即便如此,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依旧是不可小觑的超级巨星,为蜀汉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对于正史中的诸葛亮,《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 陈寿对姜维评价不高,一份密档的发现,改变了姜维的形象

    历史人物编辑:魏士明标签:姜维

    诸葛亮北伐时,原本是魏国将军的姜维被他的同事排挤。姜维只好回蜀国。诸葛亮聪明博学。诸葛亮认为姜维忠于汉代,勇敢而足智多谋,所以诸葛亮认真地使用姜维。诸葛亮非常重视姜维,几乎把他指定为蜀国的军事接班人。经过深思熟虑,一个魏国的将军可以使诸葛亮如此重要。可见,姜维的确是个大才子。蜀国后期很难阻止魏国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