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寿对姜维评价不高,一份密档的发现,改变了姜维的形象

陈寿对姜维评价不高,一份密档的发现,改变了姜维的形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魏士明 访问量:2251 更新时间:2024/6/17 17:54:26

诸葛亮北伐时,原本是魏国将军的姜维被他的同事排挤。姜维只好回蜀国。诸葛亮聪明博学。诸葛亮认为姜维忠于汉代,勇敢而足智多谋,所以诸葛亮认真地使用姜维。诸葛亮非常重视姜维,几乎把他指定为蜀国的军事接班人。经过深思熟虑,一个魏国的将军可以使诸葛亮如此重要。可见,姜维的确是个大才子。

蜀国后期很难阻止魏国军队,最终在263年被魏国摧毁。不过,姜维还是想做最后的挣扎,打算在钟会的帮助下重振蜀汉。然而,他未能实现这一目标。事实上,姜维的成功主要取决于钟会能否成功反叛,因为钟会是主力,姜维的部队不多。但钟会也没能活下来,所以蜀汉很难活得长久。钟会也急于把事情做好。

钟会早早离开了,就露出了马脚,和姜维一起被魏军杀死。作为一个中后期三国时期的人,姜维在他的生活中充满了传奇,但仍然有许多谜团,这导致了对姜维的许多误解。最典型的是陈寿,他对姜维的评价相对较低。根据三国志记载,“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这句话意味着蔑视,尤其是对姜维的死。

然而,在姜维死后的83年里,发现了藏在宫殿里的一个秘密文件,揭示了三国的一个很大的谜团,并证实了姜维最后一个激动人心的情节。正因如此,一些学者认为姜维不能被污名化。这是一个真正的英雄。姜维是三国末期蜀汉阵营的将军。那几年,姜维继承了诸葛亮的事业,在天水郡参军。

后来,天水郡马遵怀疑姜维投蜀,立即离开姜维等人,一夜之间逃走。姜维回城时,城门紧闭。姜维没有心思投资蜀国,落在了诸葛亮的账上。由于姜维的才华和勤奋,诸葛亮非常重视他,把诸葛亮学到的一切都教给了姜维。诸葛亮去世时,姜维率领军队。姜维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多次出兵北方,但曹魏的阵营越来越强大。

虽然经历了司马家族夺取政权的动荡时期,但自司马懿掌权以来,曹魏的上下权力集中,更加无敌。因此,姜维的几次北方远征都是徒劳的。后来,钟会率领军队对抗姜维和剑阁,邓艾率领3000名骑兵潜入阴平,在成都杀人。这时,邓艾没有做出回应,刘禅出城投降,蜀汉灭亡了。

在听到国家灭亡的消息后,邓艾的手下暴跳如雷,拿刀砍石头发泄怒火。诸葛亮死后,姜维开始出现在蜀汉。费祎死后,姜维开始独霸军队,在曹魏北伐中继续领导蜀汉军队,曹魏的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与这些将军一起对战,姜维也处于上风,双方的战争也是互有胜负。

后来,因为刺杀费祎,蜀国大臣内讧,纷纷反对姜维北伐,而太监黄皓专权,姜维被诬陷,只好在沓中屯田避祸。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后来邓艾率军从阴平偷渡,直接到了成都。到达成都之后,邓艾开始大杀四方,这时候的刘禅直接选择了开城投降。

陈寿在《三国志》中描述钟会“欲授维兵五万人,使为前驱。魏将士愤怒,杀会及维,维妻子皆伏诛”,通过这样的记载来看,至于姜维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是存在疑问的。姜维是假投降,还是真投降,这个问题就成了当时的一大谜团。在姜维投降的时候,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83年之后,姜维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的答案浮出水面。

公元346年,东晋桓温起兵,攻入成都收复蜀地。别小看了这次起兵,正是这一次起兵,才让姜维的真投降假投降有了答案。一个叫孙盛的将军,在蜀汉故宫之中,发现了一份密档,这份密档只有23个字。内容为“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原来在蜀国覆灭之后,姜维并没有直接屈服于钟会,而是一直心系蜀国。

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只不过姜维失败了,最终的姜维和钟会一同被杀身亡。这一密档的发现,让姜维的清白得以浮出水面。同时也证实了,姜维的心一直是在蜀汉的,虽说姜维是降将,但是姜维的心从来没有背叛过蜀汉。姜维在蜀汉灭亡的时候,假意投降,这样的行为是忠于蜀汉的。

密档的发现,也证实了姜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英雄,如此危险的计谋,只要稍微走错一点,姜维都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可见他对蜀国有多么忠心。包括陈寿在内,批评姜维之人,都是被事情的表象所迷惑了。姜维这样一个大英雄,最后却落得个剖尸的悲惨结局。姜维这样的结局实属可惜。如此惨死,蜀汉史上绝无仅有。刘禅已降,姜维再降,大节不亏。

标签: 姜维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蜀汉大将姜维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如何评价姜维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这样聊标签:姜维

    大多数人对姜维的认识,应该是通过《三国演义》。在这本小说中,姜维文武双全,计谋堪与诸葛亮较高下,而个人武艺能与老年的赵子龙不相上下,可谓是青年才俊,大帅之才。然而,小说毕竟是小说,不可当真。翻阅《三国志》,可以发现,所谓姜维与诸葛亮斗智,与赵子龙斗勇,都是不存在的。《三国志》对姜维投降诸葛亮这事的记

  • 北伐如此艰难,是什么支撑着诸葛亮和姜维北伐?

    历史人物编辑:凌江爱运动标签:姜维

    针对当时的形势,荆州已失,夷陵之战蜀军几乎全军覆没,文臣武将死伤过半,如果偏安一隅,迟早就会亡国,于是只能北伐,而北伐的主要目的是搅乱关中,限制魏国国力发展。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就算是成功了一大半,不然和平发展,两国差距只能越来越大,机会会越来越渺茫,等于慢性自杀。支撑诸葛亮和姜维的,自然是北伐成功

  • 诸葛亮临终前,疯狂提醒姜维预防这3个漏洞,否则蜀汉将提前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超级七品小芝麻官标签:姜维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最聪明的人,他的存在,给了曹魏极大的压力,而即便他去世,仍然给姜维提了3次醒,让姜维要预防3个漏洞,只可惜姜维没有完全看懂,否则曹魏根本不可能灭亡蜀汉!你知道诸葛亮提醒的3个漏洞是什么吗?诸葛亮提醒的第一个漏洞诸葛亮活着时,带领蜀汉以一州之地力压曹魏,打得司马懿不敢出战,令世人震惊

  • 都知道姜维是诸葛亮传人,那么司马懿的传人是谁?他是姜维克星

    历史人物编辑:奇趣谈史标签:姜维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睿智以及才能在中国历史上是很少有人能够超越他的。三国里关于诸葛亮故事的记载有很多,其中刘备曾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主持大局,诸葛亮被刘备的真诚打动,在草庐中写下了著名的隆中对,助力刘备的事业。鉴于刘备的军事力量,诸葛亮采取了“联吴抗曹”的策略。正如伟大主席毛泽

  • 姜维进行11次北伐为什么都会失败?255年11月11日姜维战败退兵

    历史人物编辑:诸葛侃史标签:姜维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姜维进行11次北伐为什么都会失败?255年11月11日:姜维于北伐中进攻魏军据点失败,被迫退军至钟题(今甘肃临洮南)。北伐其实是诸葛亮的既定战略。234年,诸葛亮死于最后一次北伐中。诸葛亮死后,刘禅加封姜维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平襄侯,负责

  • 为什么诸葛亮推荐将琬在他死后接班当丞相,而不是让姜维接班?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姜维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自从在天水之战中遇到姜维后,就对姜维刮目相看,并设计收服他为徒。看了《三国演义》,很多人都把姜维看成是诸葛亮的弟子,是他选定的接班人。其实在正史中,诸葛亮虽然很佩服姜维,但认为姜维是个“凉州军士”,熟悉军事,有勇有谋,忠于汉朝,所以认为姜维是个有才华的人。但姜维毕竟只是一个新

  • 降将姜维有何过人之处?诸葛亮竟把一生所学全部传给姜维

    历史人物编辑:汪锦标签:姜维

    大家好,我是历史漫谈君。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诸葛亮的爱徒,他衣钵的继承者,为蜀汉兢兢业业付出三十余年的姜维。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姜维幼年丧父,与寡母一起生活,喜好郑玄的经学。姜维的父亲姜冏曾是天水郡功曹,时逢羌、戎叛乱,姜冏挺身护卫郡守,死在战

  • 姜维错用一人,让蜀国付出惨痛代价,蜀汉灭亡姜维有多大责任

    历史人物编辑:史风标签:姜维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曹刘孙三家独大,并引得众多谋臣虎将为各自的志向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有"卧龙"和"凤雏"之称的诸葛亮与庞统。刘备在新野三顾茅庐,才请出了诸葛亮出山,为蜀汉大业殚精竭力。而诸葛亮的关门弟子,就是标题中提到的姜维。姜维原本是曹魏阵营的人。后来被诸葛亮招降,一同为

  • 诸葛亮死后谁才是他的继承人?姜维垫底,第一当之无愧!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姜维

    在很多人心目中,蜀汉后期继承诸葛亮遗志的就是姜维。其后来主持的多次北伐更让后人认为其是真正继承了诸葛亮遗志的传人。无论是在民间传说还是《三国演义》中,都刻意地将姜维描写成了诸葛亮的传人这一角色。那事实上,诸葛亮死了之后,曾先后有蒋琬、费祎、董允行使了丞相的职权。那究竟谁才是真正继承了诸葛亮遗志的那个

  • 姜维北伐中原,三位将领是姜维翻不过去的“三座大山”

    历史人物编辑:陈帅说历史标签:姜维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之后,蜀后主刘禅继位,这时候的刘禅不能够主持大局,因此诸葛亮成为了掌权者。只不过诸葛亮没有篡位,一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主持大局的时候,不断地进行北伐,只不过诸葛亮的北伐是没有成功的。那么诸葛亮的接任者,姜维也进行了北伐。与诸葛亮一样,姜维的北伐也是没有成功的。诸葛亮去世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