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何荀彧为曹操出生入死,最后却被恨之入骨!

为何荀彧为曹操出生入死,最后却被恨之入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北宋秘辛 访问量:3714 更新时间:2024/1/17 8:04:24

荀彧可以说是曹操众多谋士里的中流砥柱,智谋过人有着远见卓识,经常为曹操出奇计良谋,不仅如此,曹操许多有能力的谋士也是由他举荐。

荀彧是曹操最坚实的依靠,可以说没有荀彧就没有曹操的皇图霸业,曹操也坦言,能够平定天下是荀彧的功劳。

如此重要的一个人,并且又对曹操忠心耿耿,为何会被恨之入骨呢?

这要先从荀彧的身世说起,他的父亲荀绲,叔父荀爽都是朝廷命官,他自幼自是在忠君思想的教育下成长,这对他后来影响深远。

荀彧渐渐有了名气,袁绍也是对他十分恭敬,把荀彧请在府中做门客,以礼相待。荀彧却认为色厉内荏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于是离开袁绍去投靠了曹操,可见荀彧是很有野心的或者说是很有志向的。袁家豪门大族,在袁绍手下做事,不说别的,荣华富贵肯定不在话下,没有远大的志向荀彧自然不会离开袁绍,更不会去投靠当时一无所有的曹操。是曹操哪一点吸引了荀彧,荀彧的志向又是什么呢?

当时的曹操,一没钱二没人,可谓一穷二白狼狈至极。荀彧的到来,对曹来言无异于雪中送炭。曹操见到荀彧后,高兴的对诸将说“这个人是我的张良啊”。可见曹操是极为看重荀彧的,先不论荀彧是否有张良的才能,单以曹操唯才是举知人善任这方面来看,荀彧的能力肯定是出类拔萃的。曹操也非庸人,自知荀彧是有着抱负的,至于是什么,曹操还不得而知。

事实证明,荀彧确实有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能力。公元194年,曹操在外征战。任命荀彧留守鄄城。时吕布,郭贡一同反曹,郭贡率兵来攻鄄城。城中部队被曹操带走十之七八,所剩寥寥无几,荀彧凭一人之力,挽狂澜于既倒,孤身深入敌营,说退了郭贡保全了三城,等待曹操的归来。

公元196年,荀彧的志向在这一年终于初露端倪。这一年,汉献帝流落在外,群狼环伺,虎视眈眈,荀彧再也按捺不住,向曹操申明大义“自从天子蒙受灾难以来,将军您第一个起兵救驾,因为山东乱贼的缘故,您不能亲自前往,派诸将来保护圣驾,即使您不在朝内,心却无时无刻不在陛下身边,匡复汉室是将军您一直以来的志向,此时您应该奉天子讨逆贼,届时百姓归附,群雄束手,天下安定,指日可待,若错此良机,悔恨晚矣。”

这一刻,曹操终于明白荀彧的志向,他的野心竟是光复汉朝的江山,他的心虽不属于袁绍,但也不属于他曹操,他的心属于这即将倒下的辉煌百年的大汉王朝。

曹操知道他志向之后,一切如常,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什么也没有改变。奉迎天子之后,荀彧依旧是他的左膀右臂,军国要事也常与他商议,在明知荀彧志向的情况下,却还如此毫无戒心,我想原因无非有两个:

一、荀彧的志向也是曹操的志向,那时的曹操也把兴复汉室当作己任。

二、曹操既已知荀彧的志向,索性利用它,来成就自己的皇图霸业。

很快,曹操迎来了人生中最大的一场浩劫。自从曹操奉迎天子之后,坐拥四州的袁绍自是对他各种不满,曾写信给曹操,言语粗鲁,两人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终于,公元200年,矛盾在官渡爆发。

两人实力差距悬殊,曹操可以说是毫无胜算,反观袁绍占尽天时地利。战争不过半年,曹操的粮食即将见底,一代奸雄在此时也露出退却的念头,写信给荀彧谈论退兵的事宜。荀彧很快给曹操回了信,信的内容却出乎曹操的意料。

荀彧在信中极力反对退兵的做法“现在两军交战已达半年之久,正是战局变化的时候,亦是翻盘的大好时机,切莫错失良机。”

一切都如荀彧所预料的那样,许攸叛逃,颜良丧命,文丑斩首,田丰被诛。曹操火烧乌巢,大破袁绍,赢得官渡之战的胜利,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也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案例中增添了浓厚的一笔。

官渡之战的胜利,荀彧功不可没,是他帮着曹操一步一步实现曹操的雄心壮志,也是他一步步把自己推向了深渊。

权力这东西一旦沾染,便会让人变得凶狠贪婪,曹操自然也不例外。大家想一下,如果你无论做什么事,身旁总有一个人提醒你这不能做那不能做,做某事时又会说不能这么做不能那么做,估计是个人都会受不了,更何况野心勃勃,被权欲充斥头脑的曹操。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劝谏曹操进爵魏王,表彰荣耀。荀彧知道后,即刻来到曹操面前一番慷慨陈词“将军起义兵,匡扶汉室,应秉承忠贞的志向,守住谦让的节气。君子用品行感悟世人,不该贪恋荣誉”。

这番话曹操听了十七年,忍了十七年,更是恨了十七年,内心的情绪终于压抑不住,露出了獠牙。

操给了荀彧一个饭盒,里面却没有食物,荀彧是何等的聪明,瞬间明白了曹操的意思,大笑一声,饮毒自尽。那年,他五十岁。

你不是要生食汉禄死为汉臣吗,那我成全你,汉禄已没,你也该去了。

荀彧死后第二年,曹操加封魏王………

后人评价荀彧多讥讽他,荀彧协助曹魏一党,倾覆汉朝国祚,曹氏与刘氏君臣关系的转变的确有荀彧的缘故。即使他晚节出众,也没有办法拿过来弥补他的过错。于是他为保全志节而付出生命,来表明自己平素的心愿。

标签: 荀彧

更多文章

  • “王佐之才”荀彧的为官处世之道

    历史人物编辑:顾维乾标签:荀彧

    荀彧,此人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属于举足轻重的关键性人物之一,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历史上留下非常精彩的一笔!公元190年,在东汉朝廷中央担任要职的名士何颙在这一年因为参与刺杀董卓的刺杀,导致死于非命,而这位东汉末年的名士在生前专门评价过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荀彧,他说:“颍川荀彧,王佐之器。”由此可见,荀彧

  • 荀彧和刘备都是以兴复汉室为政治目标,为何荀彧不投靠刘备呢?

    历史人物编辑:有得观史标签:荀彧

    近代香港女作家张小娴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幸福;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悲伤;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声叹息;在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无奈。把这话用在三国时期的刘备身上,是非常合适的。刘备在早期创业的大好时机,苦于没有实力,有心而力不足,算是在错的时

  • 谋杀还是病逝?关于荀彧之死的四种文本及其可信度的探讨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荀彧

    在东汉末年的文臣中,荀彧的人品、谋略和胆识均堪称翘楚,是一位杰出的战略家,更是被曹操视为心腹。然而,荀彧的内心却十分矛盾,他身为曹操谋士,尽忠尽责,也默认了曹操将自比作子房。从这一点来讲,荀彧是倾尽全力辅佐曹操的。可是,在荀彧心中,在曹操之上还有一个汉献帝,即便那是个傀儡皇帝,可在荀彧这样的书生眼中

  • 荀彧之死:作为曹操最信任的人,历史上的荀彧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杨子豪标签:荀彧

    东汉末年,曹操在政治上步步为营、得寸进尺,攫取了当时帝国的最高权力,继而获得了仅次于汉献帝的最高地位。并且,由于曹操的大权独揽,更是令很多人都认为,他已经是个有实无名的皇帝了!然而,在此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刻,曹操却遭到了荀彧的极力反对……众所周知,荀彧是曹操集团的首席谋士,也是曹操最信任的人,在曹操

  • 荀彧为什么要直到曹操试图晋为魏公并且加九锡才决裂呢?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荀彧

    1这个问题描述是有问题的。荀彧死后,次年(213年),曹操才改九州制,接受魏公,九锡。关于“重置九州制”,早在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得冀州后,就有人向曹操提出这个建议,曹操不敢决断,而是拿这个议案送给荀彧,被荀彧否定后,曹操还写信给荀彧表示感谢。荀彧阻止九州议。《三国志·荀彧传》:或说太祖“宜复

  • 荀彧知我,我知文若

    历史人物编辑:何露瑶标签:荀彧

    荀彧,字文若。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是曹操帐下首席谋士,辅佐曹操可谓如虎添翼,在曹军威望甚高。就是这样一个及其优秀且为曹操重用的人才,晚年却因为阻止曹操称魏王而郁郁而终。不禁让人疑惑,荀彧究竟为何向曹却又反曹呢?01.才华横溢,韬光暗藏。荀彧,是颖川荀氏大族子弟,本是举孝廉而入汉朝朝廷

  • 曹操给荀彧“送礼”,在打开后发现是空盒,没过多久荀彧自尽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尚元凡标签:荀彧

    文/纪布话说,对于三国比较感兴趣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在曹魏阵营中,曹操麾下有五大谋士。他们依次是,荀彧荀文若,荀攸荀公达,贾诩贾文和,程昱程仲德以及郭嘉郭奉孝。在这五个谋士中,荀彧可以说在当时的名气是最大的,劳苦功高,为曹操能顺利一统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将其称为首席谋臣一点也不为过。但是,就是这样的

  • 荀彧是曹操的谋主,他生病曹操送了个空食盒,荀彧为何会看后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圈瓜王标签:荀彧

    荀彧是曹操的谋主,他为曹操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加入曹操阵营后,曹操十分高兴。曹操评价荀彧说,这是我的子房也。曹操自比为汉高祖刘邦,而将荀彧比作当年辅佐刘邦建立帝业的,“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仅仅从这一点来看,就能够看出曹操对荀彧的倚重之深。荀彧也没有辜负曹操的期望,他在曹操几次关键的时候,都发挥

  • 曹操的心机有多深?曹操送给荀彧一个空食盒,荀彧看后,服毒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揭密标签:荀彧

    公元212年,荀彧重病卧床,曹操派人送来一个食盒,荀彧打开看,却发现食盒是空的。他瞬间明白,仰天长叹后服毒自尽,曹操的第一谋臣荀彧就这样走向了人生终点。出身颍川荀氏的荀彧,是荀子之后,祖父名声在外,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因忌惮宦官,便让荀彧娶了中长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幼时便才名远扬的荀彧,才能免去众人的

  • 荀彧和诸葛亮——三国乱世中两颗闪耀的启明星!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荀彧

    三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风云际会的时代,也是每个中国人最为熟悉、喜爱的历史时期。三国时期谋士如云,猛将如雨,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历史人物。小编最欣赏的两个三国历史人物分别是荀彧和诸葛亮,他们两个就像三国乱世当中两颗闪耀的启明星一样,发出了耀眼的光芒!可能大家对于诸葛亮更加熟悉一些,在《三国演义》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