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派人给荀彧送了一个空盒子,荀彧见后一笑,拔剑自刎

曹操派人给荀彧送了一个空盒子,荀彧见后一笑,拔剑自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 访问量:616 更新时间:2024/1/19 6:50:08

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自小即有人称其为“王佐之才”。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劝曹操迎汉献帝至许昌,“迎奉天子”;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以免于别人的讥议。后来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大为惊异,说道:“这是王佐之才啊!”

公元189年(永汉元年),被举孝廉,任守宫令(掌管皇帝的笔、墨、纸张等物品)。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十一月,董卓自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荀彧弃官归乡。对父老说:“颍川是四战之地,如果天下有变,那就会经常受到侵略,应该早离去,不能久留。”但乡人们多怀恋故土,不愿离去。时冀州牧同郡韩馥派人接荀彧,却无人相随。荀彧只得独自将宗族迁至冀州避难。

可是曹操实力壮大以后,翅膀都硬了,开始不听荀彧的话了。荀彧如此衷心曹操,为什么极力反对曹操称帝称王呢?荀彧是与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一开始他认为曹操是那个能帮助他实现安定天下远大抱负的人,他为此鞠躬尽瘁,他也触摸到了自己的理想,他为曹操制定的战略方针经实践证明是对。袁绍为什么强大,因为袁绍祖上是四世三公,所以能人志士都归顺他。而后来曹操迎献帝后,大家又都归顺曹操,曹操才能变得越来越强大,并且还灭了袁绍,他更坚信这是一条救国之路,而他没想到曹操变了,曹操的个人野心变大了。

他自始至终都坚持着自己的理想,正是他认为曹操应该走晋文公的道路,汉王朝虽然名存实亡,献帝只是个摆设,但是汉朝的人心还在,而此时曹操刚从赤壁上败下来,时局已初步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要想早日完成统一大业,必然要采取一系列正确的政治策略和手段,而此时民心固然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曹操在此时晋位国公,仪仗和起居要与天子等同,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形象立刻显现,必将成为众矢之的,失去民心。

他害怕曹操成为第二个王莽、董卓,使天下再次陷于混乱之中,他不想成为王莽第二的帮凶。因此,他极力反对曹操进魏公加九锡,从此两人感情便开始破裂,曹操也不再器重他,他开始感觉自己走上了与理想背离的道路上,而他又无法改变这一切,他不再为曹操献计献策,整日消极怠日,心情烦闷抑郁不堪。

对于曹操来说,赤壁战败后,他很清楚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实现统一了,更重要的是他感觉到自己身体支持不了多久,只有进封公王才能世袭爵位,大权不会旁落他人。但是有荀彧极力反对,曹操是无法顺利进封魏公的,而要让荀彧不反对只能是让他消失,但曹操也不能公开杀荀彧,所以只能用含蓄的办法。但这种极具戏剧又很合理的说法在我看来不一定是真实的,很可能只是坊间传说。有一次,曹操给荀彧的一个空的饭盒,荀彧收到后便服药自杀了。此事记录于《魏氏春秋》,可信度还是有一点的。那么,曹操的这一出“空盒计”,其用意是什么?真的是要逼荀彧自杀?

其实,“空盒计”这事,在历史上发生过几次,足以证明古人对于吃的深意。

汉景帝设宴,给周亚夫前面放了食物,却没有筷子。周亚夫便向周围人问要筷子,而且很生气。汉景帝问他:你有什么不开心的?周亚夫羞愤不已,拍案离去。汉景帝就说:“这样的人怎么辅助我呢?”于是,周亚夫以谋反罪被抓起来,死于狱中。这个典故出自《史记》。

汉景帝对周亚夫是给食不给器,曹操对荀彧是给器不给食,其实都是一种试探,看看臣子对自己的忠诚是不是还在,能不能顺着自己。吃和礼在古代是紧密相关的,这种试探往往是一种羞辱。在《魏氏春秋》中,荀彧是直接自杀了,看样子是没有通过曹操的试探。

还有人分析,曹操给荀彧一个空盒子,是想暗示荀彧,你一心想要追求的东西(匡扶汉室),根本不存在。这也说得过去,但多少有点过度解读的意思。

荀彧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三国志》中如此评价:清秀通雅。他是一个君子,温润如玉,同时也是一个有政治理想和抱负的人,他的政治理想就是身为汉臣,匡扶汉室。而在曹操统一北方之后,称了魏公,荀彧敏锐的意识到,曹操是想要自己称王,这和自己的理想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君臣之间矛盾渐起。

小编认为,即使没有这一出“空盒计”,荀彧同样会死。因为他是一个君子,一个理想的殉道者,在这种进退失据的现实中,他只有一死。他和诸葛亮是如此的相似,一生只愿做汉臣。

曹操在第一次见到荀彧的时候,对他说:“吾之子房也。”曹操把荀彧当成了自己的张良。也许,荀彧死前会想:我猜到了这开头,却没有猜到这结局。

标签: 荀彧

更多文章

  • 荀彧死后,曹操是否后悔过?

    历史人物编辑:不忘的历史标签:荀彧

    后悔这种事,曹操活着的时候,经常有。【一】刘备在许都时,郭嘉、程昱都曾提醒曹操提防刘备,曹操不以为然,认为自己能够收服刘备的心;刘备向曹操请求出击袁术,曹操没细想就答应了,等刘备刚出去,曹操就后悔了。果然刘备也做出让曹操后悔的事——趁机夺了徐州。曹操派王忠、刘岱出击失利后,也只能亲征弥补过失。再有,

  • 曹操送给荀彧一个空食盒,荀彧打开后,为何服毒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荀彧

    不少人看到荀彧,第一个印象就是关于他的错误读音:“狗货”。实际上作为曹操帐下的首席军师,帮助曹操开疆扩土统一北方,成就王霸之也,荀彧功不可没。在早年,荀彧年少成名,举孝廉成为守宫令(掌管皇帝的笔、墨、纸张等物品),谈吐不凡的他被评价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后天下大乱,荀彧也罢官回家,到冀州投奔了袁绍,被

  • 曹魏肱骨-王佐之才荀彧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荀彧

    曹操的麾下人才众多,且文武兼备,武功以宗室八虎将为首,五子良将从之带领一大批将领为依托,跟随曹操征战,而文臣就不好说了,毕竟世家大族众多,更有寒门士子中佼佼者愿意跟随曹操,自然要分出一个亲疏远近,后世曾评价出曹操的五大谋主,还有之前早早病故的戏志才,一共是六人,而其中戏志才鞠躬尽瘁早亡,郭嘉因不拘一

  • 曹操送给荀彧一空食盒,为何荀彧打开看到后,立即服毒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小格格说娱乐标签:荀彧

    苟彧生在一个世家望族,在小时候就非常聪明,最开始是跟着袁绍共事的,但是后来毅然决然的选择在他最为如日中天的时候离开。并不是因为苟彧不能担当大事,而是因为他早已看出对方不是一个可以成就大业的人,但是他的哥哥苟谌却并没有和他一起投奔曹操。毕竟当时的曹操还没有那么起眼,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弱小的,但是他的雄略

  • 司马懿有十五万大军,为什么还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

    历史人物编辑:大胃王标签:司马懿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的空城计在真实历史上并没有发生。真实历史上的司马懿是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才接替重兵的曹真,作为统帅坐镇长安。而历史事实是,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死后,司马懿很高兴,仅仅是赞叹了一下诸葛亮的才能。司马懿在诸葛亮去世后,也是步步高升,一直到高平陵事件,斩杀了曹爽,完全控制了曹魏政权。司马

  • 刘备落魄时,水镜推荐诸葛亮,为何只字不提侄儿司马懿呢?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司马懿

    三国时期是乱世,也是人才辈出的年代。然而,在古代,这个消息是被封锁的。一个人就算有天赋,别人不知道也没用。怎样才能让别人知道我有才华?这需要别人推荐我,水镜先生司马徽是最佳人选。德高望重,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威望。注意力。而且,水镜先生深谙人情,确实有识人之术。他推荐的人都成为名人,在三分界有着举

  • 曹魏后期的一位大将,参与司马懿篡权,结局却很凄凉!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司马懿

    公元226年,曹丕临终之际,指定司马懿、陈群、曹真、曹休为托孤大臣,以此辅佐太子曹叡即位。不过,司马懿最终通过高平陵之变,篡夺了曹魏大权。至于笔者今天要说的陈泰,作为陈群的儿子,居然也站到了司马懿这一边。并且,陈泰在曹魏后期多次化解了姜维的进攻。一具体来说,陈泰于公元200年出生,魏明帝曹叡在位时,

  •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三秋文史阁标签:司马懿

    三国时曹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正月甲午(初六),魏国皇帝曹芳正在先帝曹睿的陵墓——高平陵,大将军曹爽跟着他一起。结果,他们突然接到了一个晴天霹雳般的坏消息——司马懿政变了!太傅司马懿趁他们出城的时候,在洛阳发动政变,控制了都城,并且让太尉蒋济出兵占据洛水浮桥,关闭洛阳城门,阻止曹爽进城。与此同时

  • 诸葛亮病逝后,司马懿为何终生不攻蜀国?其实司马懿很忙

    历史人物编辑:甲一方文史标签:司马懿

    诸葛武侯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秉承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原则,继承着先主刘备未成的理想意志,多次北伐,打得体量是蜀汉数倍的曹魏政权,每次都狼狈不堪,甚至不敢与之交锋,只敢暗戳戳的组织防御。诸葛亮凭一己之力,让割据政权蜀汉成为了几乎一统的政权曹魏的噩梦。 那么诸葛亮病逝后,为什么曹魏不抓住机会

  • 司马懿:诸葛亮的缺点可用17字总结,史学家:很客观

    历史人物编辑:无风却起念标签:司马懿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大家非常喜欢的人物之一,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不仅智谋超群,而且忠君爱国,在古代谋士里,很少人能超越诸葛亮;其中,能与他匹敌的大概只有司马懿。诸葛亮与司马懿两人交战多年,难分高下,司马懿不仅成为诸葛亮最大的对手,也是最熟悉诸葛亮的人;他曾精准说出诸葛亮的缺点,可以用17个字